課外培訓填滿學生假期 專家:校外培訓機構短期功利 需加強監管

課外培訓填滿學生假期 專家:校外培訓機構短期功利 需加強監管
2021年01月26日 07:24 新浪財經綜合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課外培訓填滿學生假期、語數外成標配,誰在寒假兜售教育焦慮

  來源:趙麗/法治日報

  現有學校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很多家長心態失衡,在不能進入更好的學校之前,只能通過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班來縮小孩子的考分差距。可見,學校之間的差距是培訓火爆的外部條件,學生評價體系單一則是培訓火爆的內部根本性原因

  在線教育企業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基本無望,它們紛紛將眼光投射到新的增長點——素質教育的培訓業務。“體育提分、美育進中考”等素質教育新政又成為在線教育機構瞄準的新增長點,但同時也存在被應試裹挾的隱憂

  要想解決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應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評價體系,改進教育管理,改善教育內容

  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其中一項重要議題便是——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會議提出,重點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綜合運用經濟、法治、行政辦法,對培訓機構的辦學條件、培訓內容、教材教案、收費管理、營銷方式、教師資質等提出要求。切實解決好學校內、課堂內教不到位的問題。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多點零星暴發,2021年寒假在很多地區提早開始了。《法治日報》記者近日采訪發現,與提前進入寒假相伴而來的是,學生們也提早被家長安排了各種校外培訓課程。在學生群體特別是城市學生群體中,語數外三科校外培訓已成為“標配”。

  而早在5年前,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就披露,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

  在年年喊減負的大背景下,學生何時才能擺脫被眾多課外班“加身”的命運?

  疫情影響寒假提前放假,課外培訓填滿學生假期

  元旦前后,北京市民蘇萍就開始為提前放寒假的女兒挑選線上課程。她現在的報課原則是不囤課(不一次性購買很多課程),因為不少線上培訓機構在做大后會不斷擴張,教學質量無法完全保證。

  一周10節課,每天至少兩節課,每堂課30分鐘;兩家機構的數學培訓每周三節,分別側重培養數學思維和計算能力;線上一對一外教練習口語;線上英文繪本閱讀;其余是學習語文拼音——這是蘇萍給她5歲半的女兒安排的線上課程。

  為了找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蘇萍加入了4個“雞娃群”,4位群主主要做線上課程營銷。據蘇萍介紹,現在這4個“雞娃群”的主旨都是“千萬不能報線下,危險”,線上課程也因此受到家長的青睞和認可。

  蘇萍在整體比較了各類線上課程后發現,在線教育如今已經擁有多種不同的切分維度。根據學習主題,可以分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兩類。兒童英語以及近年來開始流行的少兒編程均屬于前者,嚴格遵照公立教育體系“課綱”展開;中小學知識點和解題培訓,則針對應試教育場景。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選擇適合孩子的課程。孩子的時間很寶貴,浪費不得。”蘇萍說。

  經蘇萍引薦,《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就連兒童體能培訓等戶外課程都有了線上錄播課程,甚至還有一對一的直播體能課。

  實際上,并非只有低齡學生青睞線上課程。

  北京市民成浩近日已經給12歲的女兒制定了寒假計劃,其中的線上課程包括某英語閱讀營的線上體系課、初一數學以及PET考試沖刺班。

  北京市民楊斌的兒子正在讀七年級,這個寒假,他的兒子每周只有一天是空閑的。

  “自從給孩子報課外班以來,我的一年就開始跟著培訓班的春季、暑期、秋季、寒假4個交錢季來劃分了。課時費每個小時350元,一次兩個小時,一季大概15次課,僅一科就是1萬元。一年4次,錢就這樣被培訓班收割完了。”楊斌說。

  多數家長存在教育焦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蘇萍、成浩們的舉動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

  “家長您太大意了,您要知道課外班如果沒在培養您的孩子,那么就一定在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這是校外培訓機構常用的營銷“雞湯”。

  在自己的孩子就讀四年級時,楊斌站在別人介紹的培訓機構門口,聽到了營銷人員的“雞湯”,這句話也讓楊斌“恍然大悟”。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奮斗史,這個過程讓他們知道競爭的滋味,也理解競爭的殘酷。課外輔導班老師拋出的那句“雞湯”,勾起了楊斌的回憶和斗志,“我并不期望兒子能有多大的成就,但是至少別低于我們現在已有的水準,不能再掉下去”。

  很多家長跟楊斌抱有類似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努力跨進的“門檻”,并不保證讓孩子“進入”,而是決定著孩子是不是被“排除”。

  “沒有因為疫情而減少孩子寒假培訓班的數量。”北京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爸爸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孩子報了數學、英語、古箏和籃球,其中有些已經上了兩三年。

  2018年,智課教育聯合新浪教育發布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慮”或“比較焦慮”,僅有6%不焦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將孩子送進輔導班已成為多數家長的選擇。

  《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顯示,中國家長平均每天護送輔導孩子學習的時間為1.5小時,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時間為3.1小時。“陪娃”已成為除睡覺休息、就業工作、家庭生產經營工作、學習培訓外的第五大時間支配項目。

  當把上述數據落到14歲的北京初三學生曉婧身上時,她的狀態是:“從上小學六年級開始,我沒有度過一個沒有課外班的周末和寒暑假”“我上過的課有很多種,有線下班課、線上班課、線下一對三、線下一對一、線上一對一”……

  教培機構瞄準素質教育,警惕應試裹挾反增負擔

  教育焦慮刺激了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早在5年前,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中國輔導教育行業及輔導機構教師現狀調查報告》披露,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000億元。

  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教育領域進入“冰火兩重天”:在線學習在外力沖擊下迅速普及;線下教培行業遭受重擊。

  伴隨而來的是在線教育打響了比往年更為激烈的“燒錢”搶生源大戰。據蘇萍介紹,她把能退的線下培訓機構都退了,比如聲樂舞蹈還有線下英語課。原因很簡單,擔心線下培訓機構跑路。

  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擴大,線下教培機構頻頻“爆雷”,部分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失聯”,家長、學員損失慘重。長久以來,在教培機構自由生長的大環境中,缺乏監管的預付款機制無法提供有效預警,更為“跑路”埋下了導火索。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發布的《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0%的機構表示疫情對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占29%,經營停頓的占36.6%,勉強維持的占25.4%。大部分線下機構都面臨困境。79%的機構表示賬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8%的機構甚至只能維持半個月以內。韋博英語、優勝教育、學霸君等一批非頭部企業相繼關停和倒閉。

  不過,在線下教培入冬的同時,資本卻熱逐在線教育,2020年以來陸續涌現高額融資。在線教育被不斷催熱,頭部機構持續加碼“燒錢”獲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4.23億,在全國人群中的滲透率達30%,倒逼教育機構在教師、教研等相關能力方面的適應與提升。

  不少教育機構紛紛在疫情期間推出免費公益課,打造企業形象和口碑,獲取更多客源。不少機構負責人表示,線上引流線下變現,是未來運營的一種渠道。

  蘇萍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但凡有4歲以上孩子的家庭,基本每個月甚至每半個月就會發送線上課程的專屬海報。如果有朋友根據這個專屬海報的二維碼申請試聽,那么她就至少可獲贈兩節以上的課;如果成功報名,可獲贈10節課;即使沒有人申請,只要分享這張海報,也能獲得一節贈課。

  “今年寒假,校外培訓的熱度不會減。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之后,不少家長就開始行動了,為孩子報了校外輔導寒假班。”某教育培訓學校負責人表示,與去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在選擇寒假班時,家長們不得不在線上和線下輔導班中選擇,“如今,實力雄厚的培訓機構都增開了線上課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線上和線下教育的激烈競爭之下,教培機構新一輪的爭奪仍未脫離應試化教育的牽絆。學習方式轉化同樣帶來了學生和家長焦慮、數字環境下教育資源不平等問題。

  在調查中,《法治日報》記者注意到,在線教育企業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基本無望,它們紛紛將眼光投射到新的增長點——素質教育的培訓業務。“體育提分、美育進中考”等素質教育新政又成為在線教育機構瞄準的新增長點,但同時也存在被應試裹挾的隱憂。

  根據教育部的部署,“學校的體育中考逐年增加分值,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盡快推廣”。然而,這些規定被部分學者視為“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倒逼素質教育,恐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有校長指出,目前新政落地細節尚不明晰,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初衷的政策,需警惕“在功利化的方向上愈演愈烈”。校內校外應通力合作,培養學生對藝體興趣技能和人文素養。

  (原題為《誰在寒假兜售教育焦慮》)

  學生家長需求旺盛校外培訓“去火”也難

  對話人

  南京師范大學教授          程平源

  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法治日報》記者           趙 麗

  評價模式標準過于單一,追求分數爭相參加培訓

  記者: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今后要加大力度整頓校外培訓機構。雖然不能說所有的培訓機構都有問題,但是從整體而言,校外培訓機構的弊端已經顯現,越來越成為教育發展的障礙。

  程平源:中國的教育受制于教育產業化、教育市場化、教育資本化,而教育資源又受制于國家,國家掌握著評價體系,兩者之間就產生了深刻的機制。

  儲朝暉:現有學校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很多家長心態失衡,在不能進入更好的學校之前,只能通過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班來縮小孩子的考分差距。可見,學校之間的差距是培訓火爆的外部條件,學生評價體系單一則是培訓火爆的內部根本性原因。簡而言之,教育的評價權力過度集中,評價模式和標準過于單一,對學生評價體系過于單一,導致家長片面追求分數,爭相送孩子去培訓機構提高成績。

  記者:在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里,學生在考試中考取更高的分數方能獲得更高評價,而實現考高分的途徑除了就讀學校的正常學習,就是參加校外培訓。在近年來的大力整頓下,校外培訓機構是否有了良性發展?

  儲朝暉:整頓有一些成效,但并未解決根本問題。培訓機構仍然大量存在,學生和家長的需求仍然存在。

  程平源:還是存在大量問題的。校外培訓機構是一個為了提高學生分數的代工廠,對學校的教學工作也是一種干擾,破壞了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從家長角度來看,校外培訓給家長帶來了無窮的負擔,經濟負擔、時間成本等。對學生來說,學生會感到辛苦吃力,對學生的精力、智力、身體等各個方面都是一種壓榨,對孩子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化發展過程有著破壞性影響。同時,孩子受到家長的壓迫,會造成家庭沖突,導致家庭悲劇,破壞家庭教育等。

  談到良性發展,可以從幾個層次來講。第一個層次,整治主體是誰?發現問題,整治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整治主體的問題?

  第二個層次,整治手段。教育自身有規律,用行政手段干預教育是否可行。

  記者:在分數比拼激烈的情況下,正常的學校教學無論從數量還是從效率上都難以滿足學生與家長提高分數的需求,于是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倚重校外培訓,中小學生課外負擔沉重的超綱教、超前學、應試搶跑等亂象就自然產生了。同時,我們注意到,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加緊推進,但超期收費、虛假宣傳、卷錢跑路等問題仍時有發生。 

  程平源:超期收費、虛假宣傳、卷錢跑路等問題不是教育問題。校外培訓機構目的是盈利,只要是為了盈利,自然要遵從市場運作規律,更多的是公司行為,是一種經濟規律。

  那么,學校教育和培訓教育機構是否可以和平共處?是可以的。以美國為例,正常的現代教育,學校可以完成國家的教育目標,教育資源足夠充足,學校提供資源,個人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自身價值,去上更好的學校。

  儲朝暉: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包括校外培訓機構目標單一、手段簡單,沒有從人的發展、家庭的承受能力以及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事實上他們做的工作很簡單,沿用教學大綱進行簡單復制,目的就是提高考試分數,不利于社會創新發展。

  要想解決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問題,應從根本上改變教育評價體系,改進教育管理,改善教育內容。學校的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對學生的發展更好,校外培訓機構就不會“野蠻生長”。從教育內部解決問題一直是緩慢的,使得校外培訓行業長盛不衰,但具體到某一個校外培訓機構來說是速生速滅的。因為市場需求存在,所以校外培訓機構給自己的定位也是短期功利的,他們的期望就是能抓一把是一把。

  深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遵從教育規律選拔人才

  記者: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構建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總體制度框架。兩年來,教育部推動培訓機構逐一依標整改,構建長效監管機制,推行黑白名單制度,并開展了線上培訓機構備案審查。兩年過去了,長效監管機制是否建立?黑白名單制度的作用幾何?

  程平源:這個需要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就是誰來監管的問題。只要監管是自上而下的監管,都是有很多漏洞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是行不通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但如果是自下而上的監管,比如家長監管、全社會監管、新聞監管等全方位多元化的監管,那整個生態就會越來越好。黑白名單制度可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但是長期來看仍然會產生許多衍生問題,實際作用一般。因此,治理模式需要多元個性化。

  儲朝暉:目前沒有建立長效監管機制,近期發布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個方案也是對沒有解決好這一問題的回應。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監管,而是解決家長和學生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需求。

  黑白名單制度在一定范圍內是有作用的。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只是從外部采取了一些措施,而內在問題仍未解決,實際上校外培訓機構依然大量存在,培訓機構惡性事件仍然存在。可以做些工作,但是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記者:未來如何建立健全校外培訓機構發展長效機制,推動校外培訓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軌道,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促進中小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程平源:第一,改革人才選拔制度。按照教育規律選拔人才,不能一考定終身,建立多元智能、公開透明的制度。選拔真正的個性化人才,培養專家型人才。

  第二,有關部門應當遵循教育規律,不能鼓勵開辦校外培訓機構,不能將其看作提升經濟發展的戰略,這實際上是舍本逐末。

  第三,提升社會治理能力。造成校外培訓機構泛濫的原因錯綜復雜,并非利用簡單的行政手段就能夠解決,歸根到底是社會治理問題。

  儲朝暉:第一,從制度上改革教育評價體系。采取分級分類、多個評價主體參與、多個評價標準共同發展等措施,把單一的評價體系變成多元化評價體系。

  第二,采取剛性措施促進學校均衡發展。比如,北京市出臺了校長輪崗制度,硬件設施配齊了,各個學校水平不相上下,此時要在軟件上,也就是促進學校在管理、教學、教師培訓等方面均衡發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亞楠

楊斌 課外培訓 培訓機構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10 園林股份 605303 16.38
  • 02-09 冠中生態 300948 13
  • 02-09 海泰新光 688677 35.76
  • 02-09 奧雅設計 300949 54.23
  • 02-08 生益電子 688183 12.4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