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中國碳市場大會2023·上海”于11月8日召開。大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部主辦,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部氣候司承辦,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協辦,新浪財經戰略媒體支持。
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金南出席上午主會場主旨發言環節并發表演講。
王金南在演講中表示,我國已建成全球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此外,中國碳市場交易機制改革創新迫在眉睫,在他看來,全國碳市場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降低全社會控制成本、 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
王金南還表示,應該構建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影響的中國碳市場,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類型。
王金南強調,全球碳交易體系發展離不開中國碳市場的健康發展,要推進中國碳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中國碳市場的碳定價機制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減緩氣候變化的晴雨表。“中國碳市場將成為引領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平臺。”他說。
以下為演講實錄摘編:
一、我國已建成全球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首批納入2162家電力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收官,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1.79 億噸,成交額76.61 億元,履約完成率99.5%。我國碳市場特點:發展中國家第一個國家級碳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45億噸(全球最高);排放量完全依賴統計核算;配額全部免費發放,現貨交易;配額相對總量基于強度分配;僅納入發電行業。
成效1:全流程制度框架和支撐體系基本建立
成效2:制度體系與各項技術方法不斷完善
成效3:碳市場數據質量及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成效4:碳價格發現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形成
成效5: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提升
二、中國碳市場交易機制改革創新迫在眉睫
全國碳市場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降低全社會控制成本、 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政策工具;政策導向從能源消耗總量、能源消耗強度“能源雙控制”向 碳排放強度、碳排放總量“碳雙控制”轉型;推動國家“十五五”建立重點行業和區域二氧化碳或者溫室 氣體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全國碳市場改革創新和發展目標:構建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國碳市場。
三、構建更加有效、更具活力、更有影響的中國碳市場
更加有效:市場內外的相關信息被碳交易價格所反映,并通過碳價調節機制最終以較低成本達成減排效果,促進低碳技術投資和低碳經濟 轉型。從環境有效性、經濟有效性、技術激勵性和公平公正性四方面評判。更具活力:反映交易量和交易頻率的指標,體現了碳市場整體的交易活躍度和流動性。從市場規模、市場流動性和市場靈敏度三方面評判。更有影響:指我國碳市場對國際碳減排效果和碳定價政策的影響程度和話語權,是碳市場有效性和活力的綜合表現。從國際認可度、指標 影響力、對他國督促力三方面評判。
四、擴大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類型。
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碳排放剩余空間與GDP巨大增長需求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十四五”碳排放沖高形勢嚴峻,前兩年電力、石化、有色、造紙等排放均有增長,迫切需要將更多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企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提高碳市場有效性和活力的必要措施(途徑和基礎)行業單一,當前僅包括發電行業,企業間同質化程度高、風險偏好相似,碳減排成本差異小,難以通過個體減排成本差異形成合理碳價,加之電力行業呈現企業集團化特點,容易導致集團內部聯合形成供給方主導市場;八大行業覆蓋之后,配額總量可能會從目前的45億噸擴容至70億-80 億噸,覆蓋排放總量60%左右;未來中國碳市場如果金融化之后,交易量有可能達500-600億噸,單價有可能超過200元人民幣。我國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話語權的重要途徑。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初期將對我國水泥、鋼鐵、鋁、化肥、氫等相關產品出口帶來綠色壁壘與 風險,長期來看,產品覆蓋范圍將擴大至EUETS所有行業,將對我國相關產業產生深遠影響;國際航空碳抵消和減排機制(CORSIA)設定的減排目標限制了我國民航業的發展;市場擴圍不僅能有效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也將提升我國在國際碳定價領域的話語權。
五、推進中國碳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
全球碳交易體系發展離不開中國碳市場的健康發展。當前中國碳市場覆蓋排放量超50億噸,是覆蓋排放量最高的碳市場;未來納入八大行業后覆蓋排放量將突破80億噸,將占全球排放總量的20%以上,對全球碳交易體系建設產生重要影響。中國碳市場的碳定價機制將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減緩氣候變化的晴雨表。碳市場提供的碳價格信號,有利于實現全社會的減排成本的降低。碳價會在整個經濟體內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市場配額交易、減排技術創新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也會為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的創新和投資提供動態激勵。中國碳市場將成為中國引領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平臺。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建成相對成熟的碳市場體系,通過碳市場與世界各國建立氣候合作交流平臺,以碳減排信用體系為紐帶,加強技術、方法、產業、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思陽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