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新浪財經、央廣經濟之聲聯合主辦的“2018新浪金麒麟論壇”于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中國經濟2019·決策與路徑。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出席并演講。
談到金融領域防風險,其表示防風險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不為了防風險而防風險,如果你不能把管理和監管賦予服務之中,我覺得你就是失職。”
蔡鄂生指出,現在的金融業因為社會的發展處在了一個比較高的階段下,但它仍然有一個多層次的金融需求,而金融業對于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思考得還不夠。
蔡鄂生認為,我國的金融產品一點不少,創新也一點不少,但這種產品和這種創新從金融服務的角度來講,從滿足社會需求來講可能還有差異,包括監管機構甚至是央行,也存在著責任和任務不同,目標的不一致。
以下為演講實錄:
蔡鄂生:謝謝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對不起,我還沉浸在剛才的飯局里頭,我們那個飯局是什么?在多年前的12月20號,16、17、18、19、20歲的一幫年輕人被拉到了山西絳縣衛莊公社插隊。今天是我們這些知青在一塊兒聚會,所以來晚了,請大家原諒。憶往昔崢嶸歲月,12月18號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作了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重要講話。
回顧歷史,我們走過來了。這40年的歷程不短,歷史是不容易隔斷的,是不能隔斷的,不管你怎么想,也不管前頭哪些對、哪些錯,它是這么走過來的。不管你受苦也好、受累也好、受冤枉也好,或者你得到了什么實惠也好,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所以對于歷史我們不能忘記。
我們1968年插隊,1977年小平同志“8月8日座談會”講了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恢復高考。二是強調教育和科研的重要性。1986年鄧小平同志和一些中央領導同志的講話當中講到一句話,金融改革的步子要邁大一些,要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80年代銀行的改革就是圍繞著怎么變成真正的銀行而展開,現在走了40年了,是不是真正的銀行?大家去思考。鄧小平1991年在視察上海時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1992年南巡講話以后,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目標和道路。去年習總書記對金融作了三個概括:1,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2,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3,社會經濟的基本支柱。這就是更全面地把現在金融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講得很全面了。
行穩與致遠,今年我們來體會這幾個字,我覺得大家感受更深一點。十九大以后,大家群情振奮,為了偉大的“中國夢”、三個目標,第一個百年馬上就到了,然后就是2035年和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和現代化的強國。但是今年叫穩中有變,而且今年的變化說實在的,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怎么樣,反正我是沒有預料到會是這樣一個趨勢,但是去年底有所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有些人可能腦袋太熱了,認為我們現在什么都行了,“四個自信”必須要有,但是我們走的每一步路要看我們的支撐,我們的支撐點是不是夠,今年這么多變化,有一些人在議論,一會兒這個進了一會兒那個退了,為什么我們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40年走到今天,我們的制度、我們的基礎已經是什么樣的基礎?這個基礎已經形成了,我們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要把基礎再重新建立還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繼續向前走?
我覺得學習了總書記18號的講話以后,腦子更清楚了,對于改革開放40年的成績做了全面的總結,這里不用說了,金融業也是一樣。現在我們的金融業,因為社會的發展是階段性,而且就是在了一個比較高的階段下,它仍然有一個多層次的金融需求。我們怎么對待多層次的金融需求?使各類機構發揮它的作用。
我覺得在這個方面可能對于發展模式、對于高科技的發展這幾年看得比較多一點。但是對于多層次的需求都是什么樣的需求?對于滿足他們的需要上或者解決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上,這些機構思考得夠不夠?我認為還是有欠缺的。
因為我們不能說用一種拿來主義就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解決不了,而且也不可能解決,事情都是在變化的,我們現在就是要怎么樣增強應變能力,總書記講的是黨的執政能力、國家的管理能力,但是我們這些機構怎么能對經濟發展變化,你的應變能力在哪兒?要講有節奏、要精準等等,但是在走的過程中為什么出現了有些節奏把握得不是那么好的情況?這是什么樣一個思維方式來指導的?現在要講業務、講這個、講那個,我覺得在座的可能都講得比我好,因為你們的學歷都比我高,我們是初二上大學,要按現在講以為是少年班,實際上不是,上了大學博士都讀完了,二十七八歲。但是在事物變化過程當中,我們怎么增強我們判斷事物變化的能力。而且能夠通過判斷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主要的。
為什么我老不講金融?大家學了那么多金融知識,但是金融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服務業嗎?你想再高也是金融服務業,賺再多錢也不是你自己生出來的,還是通過人家產業給你貢獻的。所以我們怎么梳理金融服務業的基本理念和基礎知識?就是最基本的東西,你到了這個行業里,你搞了這個,不管是現代的科技、互聯網,這種平臺上的所謂新金融,還是投行、保險所謂的傳統機構,只是服務對象多樣化了。
現在年輕人多樣化也不一樣了,現在80后都不算年輕了,90后、00后是主體了。而且現在事情變化很快,昨天人家跟我講了,“網紅”也快歇菜了,這才只有兩年時間。兩年出來的就站住了,再搞的可能就跟不上了。這就是在現在高科技手段下,有些事情變化之快,而且商業模式形成也是在很短期形成,競爭到了這個點以后,可能別人再跟風就很難跟上去。
我剛離開工作崗位的時候參加了唐寧老總的一次論壇(講P2P的事),現在出現了一些問題(跑路問題),這些問題怨誰不怨誰我覺得都不是根本,關鍵是它的產生、發展和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什么原因或者什么根本造成的。關鍵是社會的人又怎么看呢?我們不能老站在我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怎么把我們的視野能夠放寬?現在要是具體地評論怎么行穩怎么致遠,關鍵是有沒有自信,總書記講的是高度,但是作為我們個人來講,信心和自信也是很重要的。要有了信心、有了自信還有一條——不能太盲目。
我昨天看了一個電視劇,里頭有一個教授講了一句話,他問博士生對未來的發展以及國家政黨的看法。那個學生講是正義,但是這個教授講的是真實,只有真實才能找到正義,而不是追求正義去找真實。現在反映的東西是真實的,不管它的對與錯,首先它是客觀存在。
對于客觀存在的問題就不能不管不問,它跟你沒關系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不能因為沒關系就不存在了,既然它存在,它形沒形成一個主要矛盾,或者是主要矛盾的一點。現在有些人好像就是閉著眼睛在那兒覺得好像跟你沒關系,但你也不要以為你就不受它的影響。
在未來的改革發展中對于金融來講,我以為我們國家的產品一點不少,創新也一點不少,但是這種產品和這種創新從金融服務的角度來講,從滿足社會需求來講可能還有差異,包括我們的監管機構,甚至央行,雖然央行是央行,監管機構是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他們的關系,有監管與被監管的關系,但是它的目標是不是一致的?責任和任務不同,目標一致不一致?如果目標是一致的話只是站在自己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履行自己不同的職能上,還是要把目標放在前頭?
防風險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不為了防風險而防風險,如果說你不能把管理和監管予于服務之中,我覺得你就是失職。所以我們要想行穩與致遠,我以為還是要認識我們這個事物。
認識我們現在的社會,不要上來就高談闊論或者是滿不在乎,那樣沒有意義,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是沉穩一點。因為不管你穩也好,不穩也好,你都得一步步走,所以走一步就把它走扎實、走好,這樣我以為我們未來就會走得更堅持,雖然它很辛苦,但是它一定會堅持,而且我們的目標也一定能夠實現。
歲數也不小了,大家愛聽的就思考一下;不愛聽的算我沒說,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