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審計署 > 正文
 

《財經》最新文章:審計風暴之后回歸理性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11日 15:11 和訊網-《財經》雜志

  《財經》年刊《世界·中國2005展望》

  2005年,財政、金融與環境審計是三大主題

  □ 崔振龍 國家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副所長

  2004年的審計報告無疑是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所引起的“審計風暴”喚起了中國人民從未有過的對國家資財使用情況的關心。

  如果說2004年的“風暴”更多的是源于觸動了公眾對腐敗的憎惡那條敏感神經的話,那么2005年人們對審計的期望會向理性回歸,更關注審計法定職責的履行,關注其建設性作用。

  審計,也將以新的姿態出現在公眾面前。

  在2005年,財政、金融與環境審計是三大主題。國家仍將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審計機關的打算,是圍繞這一政策要求,在以下三個方面發揮作用——一是在對政府的財政審計中,重點關注各級政府的負債與財政風險,特別是隱性負債與隱藏性財政風險,揭露那些靠政府負債發展的形象工程與政績工程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二是繼續開展金融審計,監督國家金融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揭露金融機構經營活動中的違法亂紀行為,同時持續關注國有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與金融風險,為維護國家金融穩定發揮作用;三是加大環境審計的力度,對重大的環境保護活動、國家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等開展審計,這也是國際審計發展的潮流之一。

  2005年以后,經濟責任審計還要擴展到地廳級,同時開始試點對省部級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這一變化預示著國家對政府領導的責任履行情況更加關注,政府管理模式正在由權力政府向責任政府過渡。對高級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是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一個重要舉措。這一審計領域的拓展必將在中國的政治生活中產生重大影響。

  2004年審計工作的成果逐漸顯現,將從多個方面影響2005年的改革政策與措施,主要有: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審計結果將于2005年發布,這一審計結果將影響下一步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具體措施,如不良資產的剝離與處置方式,是否同以往一樣由資產管理公司承擔;對醫院審計的結果將影響醫療體制改革的模式,而且這一領域的審計在2005 年將向扶持農村醫療的專項資金擴展;對高等院校審計的結果,將進一步促進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教育收費將產生實質性影響;對一批國有大型企業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將揭示國有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國企改革提出建議。

  當前,審計機關已經將開展效益審計作為一項與傳統的財務審計同等重要的業務活動。效益審計的開展,已經在關注政府使用納稅人資金的效益了。這是將政府財務責任由“真實”、“合法”,擴展到了“有效”。也就是說政府管理和使用公共資金,單有真實進行會計記錄、遵守有關法紀已經不夠了,還負有有效管理和使用這些公共資財的責任。審計機關開展的效益審計將從政府經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個方面展開。

  關于2004年效益審計結果的公布,將會在社會引起人們對財政資金有效性的關注。開展效益審計,審計機關一方面要發現政府經濟活動中存在的效益低下,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浪費等問題,同時還要分析這些問題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是什么,存在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另一方面,審計機關還要針對問題提出審計建議,以促使政府去完善制度,有關單位去改進管理,提高效益。效益審計的開展,將是政府審計制度的一項重大變革,標志著審計將由防護性職能向建設性職能轉變。對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在新的一年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的實施將進一步促進政府財務收支的透明化。新的公布方法,除了一年一度代表政府向人大常委會作審計工作報告,還將單項審計項目的結果進行公布。這種公布是將審計報告直接公布,其公布的內容將更加詳細具體。包括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的基本情況,對其會計資料的真實性、經濟活動合法性的基本評價,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其違反的政策制度,審計機關對所發現問題的處理、處罰意見,以及對改進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等。在必要時還將被審計單位執行審計決定和進行整改的情況一并進行公布。

  新的公布方式的實行,將發揮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極大地提高審計的透明度,二是提高了被審計單位使用財政財政資金情況的透明度,三是可以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促使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通過審計結果公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公眾知情權要求,可以促進政府財政管理的公開、公正、公平。

  審計在揭露問題之后,人們更多地要關注這些問題后面的責任人如何承擔責任。在2005年,審計機關將重視對有關責任的區別與界定。審計將在揭露問題的同時,將明確相關的責任機制與責任人員。審計機關雖然不具有直接追究責任的權力,但是可以提請有關權力機構作出處理,并將之公之于眾,由輿論和社會公眾作為追究責任的一個監督者。

  國務院已經于2004年11月通過《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草案,正式條例有望在新一年出臺。這一條例對新形勢下的財政違法行為作出了處理處罰的規定,使得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審計和處罰有了更明確的依據,增加了處罰的力度。

  條例還規定了對相關責任人的處分辦法,加大了對責任人的處分要求。這一法規的出臺,更強調了政府和國有單位管理人員的責任,對于不能嚴格遵守有關法規的行為,受到處理的已經不再只是單位,相關責任人員也將受到處分,可謂問責有人。

  作為專司經濟監督職能的一個部門,政府審計機關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大。政府審計從其本質來講,就是推進民主法制、促進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在實踐中,是通過加強監督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揭露違法違規和腐敗行為,推進民主決策,消除腐敗的。公眾的支持、理解和認可,將推動著中國的審計事業大步向前。□

  李金華談審計

  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工具

  * 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工具。一個公司需要治理,一個國家也需要治理。公司治理的軟弱,一定給投資者造成損失。國家治理的失效,就會產生腐敗和混亂。而連接國家審計和治理之間的橋梁,就是今天的審計必須關注的“責任”

  讓承擔責任成為公司治理的起點

  * 受托經營和受托責任,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和前提。公司治理的目標決不僅是實現股東權益的最大化,更不是追求內部人利益的最大化。企業在追求營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社會責任。背離責任的公司治理,是沒有靈魂和目標的治理;而沒有治理來保障的責任,責任僅是一紙空文。承擔責任應當成為公司治理的起點。

  * 國家審計機關在財經領域打假治亂,目的就是讓造假者的成本超過收益,使其不得不為逃避責任付出巨大代價。

  * 我們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要負責人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是因為他們受國家的委托,經營國家和人民的資產,他們必須對國家、人民、法律、和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負責。

  * 承擔責任是公司治理的起點,但絕不是終點,假如沒有市場規則的約束、沒有法律強制力的規制,責任將被十分輕易地拋棄。

  讓落實責任成為國家治理的關鍵

  * 明確責任,進而落實責任,是國家治理的關鍵所在。國家審計機關首先要關注政府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責任,還要關注政府部門履行責任的有效性,積極開展效益審計,同時,還要關注一切受托經營者的責任,促使這些受托經營者在使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時,時刻不忘對人民承諾的責任。

  * 國家審計,是民主與法制的產物,更是民主與法制的工具。

  * 我們堅持一條:讓應該進一步追究責任的事訴諸公眾,讓陽光和社會為問責導航。

  本文刊于《財經》雜志出版的《世界.中國2005展望》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2005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5年1月24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背景:首款“電視手機”涉訟敗訴
2005預言 法治·動態
專家激辯 資本與金融
中國走向世界 大鵬之歿
記者觀察 徐衛國兵敗何方?
“三農”:現代化之殤 誰來保護“投資者保護基金”?
宏觀:50年來第一次考驗 銀監會的2005
石油:癲狂與迷亂 北京銀行引資佳期可待
汽車:“國際化”戲劇 美國證監會“維新”坎坷
國資:“管”“放”悖論重現 商界·動態
證券:選擇之年 滬深股市
券商:清算日 “A股含權”是個美麗童話
銀行:不可葉公好龍 香港股市
保險:告別保護傘 紅籌熱潮又現
法治:既濟未濟 公司與產業
財經觀察 電力主輔分離“倒計時”
調低印花稅救了誰? 外資不愿做《郵政法》看客
經濟學家 財經速覽
李劍閣: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焦點
斯蒂格利茨:海嘯的教訓 事件
文萃 中國周邊
觀點評述 科技風尚
許小年:增長模式轉換何以知易行難 人物志
汪丁丁:持續增長以創新為基礎 讀者來信
經濟全局 編讀動向
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微減 楊絳出題“利息稅”
燃油稅遭遇中國式難題 財經專欄
市場與法治 隨筆
直銷立法文火慢煎 最早的儒商:子貢
東方網委托理財“無頭案” 才人絕代 君王命薄
法眼 讀書
季衛東:網絡空間也需維權 本刊2月薦書
汪丁丁:認真對待新聞的權利 《偉大的博弈》書摘:這種趨勢會不會持續下去...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美女財神
怦然心動柔美情懷
金雞送福
恭喜發財圖鈴拿來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