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誘導消費者的話術和騙局都有哪些?黑貓投訴平臺幫您避開這些消費障礙,保障您合理的投訴需求。【點擊投訴】
虹鱒魚C位出道三文魚,但消費者認不認這門親呢
來源:北京商報
近日,有關虹鱒魚、三文魚的話題再次引發了廣泛討論,原因是一份《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把虹鱒魚算作了三文魚。
在此前的5月份,一則“我國青藏高原養殖三文魚已占國內三分之一市場”的新聞引起了爭議。有人說青藏高原養殖的是“虹鱒魚”,并非“三文魚”。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不是來自政府部門,而是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同13家企業共同編制并發布。
目前,中國三文魚年消費市場增速達25%,預計2025年中國三文魚的消費總量可能超過25萬噸。
虹鱒魚等于三文魚?
愛吃日本料理的小伙伴,每次去店里是不是都會點上一份厚切三文魚呢?
雖說大部分小伙伴對“三文魚”有著大概的印象和理解,但很少有人能夠明確說出這是哪一種魚。
Why?因為這個詞并不是某一種魚的具體學名,而是對一類商品的俗稱。
市面上各種各樣的三文魚實在太多了,挪威三文魚、帝王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有關真假三文魚的爭論很多,其中受質疑最多最激烈的便是“淡水三文魚”,即虹鱒魚。
虹鱒魚作為淡水魚,極易感染寄生蟲,再加上許多商家并沒有按要求冷凍滅蟲,而是直接拿來充當為三文魚刺身端上桌,因此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許多業內專業人士一直在強調虹鱒魚與傳統三文魚的區別,但與此同時也有一大批圖利的商家依舊將虹鱒魚作為三文魚刺身直接賣給顧客,說“淡水三文魚也是三文魚”。國內一直缺少有關“三文魚”的明確概念劃清,因此這種情況無法禁止,爭論也持續不休。
不過在近日,多家媒體報道了一則“《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發布”的新聞,新聞稿上描述得很偉大。
《團體標準》規定了生食三文魚的術語和定義、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以鮮、凍三文魚為原料,經加工可直接食用的生食三文魚產品,提出產品應標注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并給出種名標志示例: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魚)。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都說了啥
該標準主要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明確規定三文魚的定義;
二是對寄生蟲進行了嚴格規定;
三是對產品標簽作出明確要求。
今年5月,三文魚的定義問題、生食淡水魚的寄生蟲問題、產品的標注問題,都是爭議的焦點。
據《青海日報》報道,“《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標準空白,對于規范行業操作,保障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知情權,促進三文魚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對于三文魚的定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8月6日公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報批稿)表示:“三文魚(salmon),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魚、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對于把虹鱒魚納入三文魚范圍,“《生食三文魚》編制說明”(報批稿)解釋稱:
消費者對國內三文魚的定義概念模糊。維基百科中對三文魚的定義表示它是鮭科魚類中一些條鰭魚的通用名稱,鱒魚也屬于鮭科魚類。國外三文魚供應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魚養殖手冊(2018年)中對三文魚的定義中也表示,三文魚是鮭科魚類中某些種的通用名,包括大西洋鮭、鱒魚等,養殖和野生捕撈以及來源于海水和淡水的也在定義范圍內。魚類和水產養殖分析公司Ko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魚市場分析報告中,把養殖和野生的大西洋鮭、太平洋鮭、 鱒魚和銀鮭列為三文魚產品。
此前,在網購平臺上,很多虹鱒魚產品標注的是“三文魚”字樣,沒有點明是“虹鱒魚”。
《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中明確,預包裝產品的標簽應標注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如: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魚)。
對于此前“生吃淡水魚易感染寄生蟲”的質疑,《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針對目前我國水產品中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線蟲、吸蟲和絳蟲的感染人體階段(吸蟲囊蚴、線蟲幼蟲及絳蟲裂頭蚴)進行了限定,要求不得檢出,保護消費者食用安全。
檢測能否消滅寄生蟲
說到寄生蟲,小編不禁打個冷顫,想必在座的各位小伙伴們,誰都不想為享受美食而賣了命。
根據《團體標準》提出,對于不具備寄生蟲源頭風險控制措施的原料應當經過以下任何一種方式的冷凍以殺滅寄生蟲:一是-20°C以下連續冷凍 24 小時;二是 -35°C以下連續冷凍 15 小時。
生活在淡水中的魚蝦通常不適合生吃,它們體內可能攜帶多種寄生蟲,例如闊節裂頭絳蟲、肺吸蟲、華支睪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這些寄生蟲會對人類產生安全隱患。
虹鱒能否生吃的爭議點在于魚體內是否存在寄生蟲。
今年5月,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三文魚有沒有攜帶對人類有致病性的寄生蟲,不是決定于在海水還是在淡水生長,而是看其生長過程是否安全可控。管理標準、監控嚴格、水體潔凈、飼料優良的工業化養殖三文魚的品質更容易保證,食用也更安全。
但事實上,只要水體環境中有寄生蟲,就無法排除魚類被侵染的可能性。即便如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所言的工業化養殖,只要虹鱒與水體接觸,仍有可能感染寄生蟲。
《團體標準》提到,寄生蟲指標中,吸蟲囊蚴、線蟲幼蟲、絳蟲裂頭蚴的檢測要求均為“不得檢出”。
根據澎湃新聞報道,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有單位“一直以來套用大西洋鮭的檢測標準查異尖線蟲,而不敢真去查闊節裂頭絳蟲、復口吸蟲、寬頭鯉蠢絳蟲、變頭絳蟲、直溝絳蟲、棘頭蟲……”
5月26日,中國新聞網直播了一段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下稱簡稱“民澤公司”)檢測虹鱒寄生蟲的片段,來試圖證明其魚肉的安全。
作為此次《團體標準》起草者之一的民澤公司,天眼查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08年9月,注冊資本5800萬元,是專業從事高檔冷水魚(鮭鱒魚類)綠色養殖、加工、銷售的科技現代化農業企業。2017年,民澤公司共產虹鱒約9000噸,實現產值4.5億元人民幣。
在檢測寄生蟲的視頻中,操作者并未將魚肉切成薄片,也未使用載玻片和蓋玻片制作標本。厚厚的魚肉被放置在光源位置上。
民澤公司技術部部長王炳剛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們從育苗開始就重視消毒。而要知道虹鱒里是否存在寄生蟲,只需要針對各寄生蟲做檢測。民澤公司在今年5月檢測了旗下產品“冰鮮三文魚”體內的寄生蟲。其提供的一份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的檢測報告中,淡水魚身上常出現的肺吸蟲和肝吸蟲的項目檢測并不存在。而檢測結果為“未檢出”的異尖線蟲,是一類成蟲寄生于海棲哺乳動物、幼蟲寄生于某些海棲魚類的線蟲。這種海魚寄生蟲并不會出現在淡水飼養的虹鱒魚身上。
寄生蟲這種事,說不好也說不準,萬一發生了,能有什么辦法呢?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在去年11月,微信公眾號“海鮮指南”發布了一篇《辟謠丨千萬別吃云南當地三文魚?到底是真是假?》,文章署名為“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
針對三文魚的定義和虹鱒魚生吃的安全性問題,文章認為,“‘三文魚’是鮭鱒魚類的統稱,所有鮭鱒魚類均屬于鮭形目鮭科下屬的不同品種,都可以稱為三文魚,虹鱒魚與大西洋鮭同屬鮭科、鮭屬……三文魚也同樣包含大西洋鮭、太平洋鮭、虹鱒魚等多個品類。”文章提出,“虹鱒魚生吃的安全性很高。”“虹鱒魚生活在流動的冷水中,寄生蟲寄生的幾率極低,這與虹鱒魚的養殖方式有關:一是養殖虹鱒魚水質要求高,通常在低溫流水中養殖(養殖溫度12~18℃);二是虹鱒魚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阻斷了寄生蟲的傳播途徑。”
起草者之一的民澤公司在天貓和京東分別擁有旗艦店。經澎湃新聞7月份曝光其虹鱒魚仍以“三文魚”之名活躍在電商平臺上的行為后,其旗艦店所有產品名稱上都增加了“(虹鱒魚)”字樣。
民澤公司曾是此前爆發債務危機的盾安集團旗下公司,是盾安集團“農業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7月盾安集團獨家獲得龍羊峽水庫50年的漁業整體開發經營權,與當地政府簽訂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龍羊峽水庫整體漁業資源開發經營合同書》,隨后成立了民澤公司。
根據天眼查顯示,5月8日,民澤公司完成了工商變更,盾安集團從中退出。目前寧波鴻煦投資管理合伙企業和民澤公司董事長應米燕分別擁有86.21%和13.79%的股權。據媒體此前報道,如沒有債務危機,按照原計劃,今年下半年盾安集團將啟動對民澤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并計劃2020年申報上市材料。
據統計,2017年中國三文魚總產量超過4萬噸,各類三文魚產品進口量約21.5 萬噸,預計2025年中國三文魚的消費總量將達到25萬噸。而此前央視財經報道,國內市場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魚產自青藏高原,而在青海省龍羊峽水庫,有我國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場。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王瀟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