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銬走醫生”之后:挺起腰桿執法,俯下身子傾聽)
醫者仁心,法者無情,兩者的碰撞,引人關注。
近日,在上海仁濟醫院,胸外科專家趙曉菁醫生和患者發生糾紛后患者報警,民警到達醫院,要求趙曉菁醫生去派出所配合調查,趙曉菁醫生與民警發生肢體沖突,為此民警使用了手銬將趙曉菁醫生強制傳喚至派出所接受調查。
27日晚,媒體刊發了對當事人趙曉菁醫生的采訪,他說:
警方始終是保護者,這次事件之后,我對執法流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曾對媒體反復強調,始終相信上海警方的執法合法性,這本身只是一件小事情,不應該如此夸大。
當地派出所所長黃波,同時接受了采訪,他說:
回頭來看這件事情,盡管民警在處警的整個過程中都是符合工作程序的,但是,合法不夠合情。
怎么兼顧法與情、剛與柔,把握好工作的時、效、度,是值得我們思考和需要進一步改進的。
“警察銬走醫生”一時間成為網絡熱詞,有人拍案而起,痛斥警察“野蠻粗暴”,雖然言辭激烈,卻有可以理解的一面。就如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所說:“公眾在不了解細節的情況下,看到一名忙碌的醫生被銬走的情景,對他產生同情,這一感受是充滿善意的。”
也有人指出,警察執法,每個人都應無條件配合。民警執法時代表的不是個人,不是單位,不是某個群體,而是國家和法律。“非常”的手段針對的只是“非常”的狀況,“帶上手銬”不是為了侮辱誰,打擊誰,依法使用警械具的目的是唯一的,那就是維護社會穩定、維護人民安全、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通過最新的報道,可以看出,當事的兩方已經達成了互諒互讓的兩點共識:
第一,依法嚴格執法平等地保護每一個人。
民警為什么不答應趙醫生等待的要求?當地派出所長在采訪中,說出了一個人人都能理解的大實話,“如果另一方沒有到所接受調查,可能導致報警人產生誤解,懷疑警方偏袒醫生”。
在這起醫患糾紛中,民警并非預設了支持某一方的立場。恰恰相反,兼聽則明,接到患者報警后的警察也需要聽到醫生的聲音,所以才要傳喚醫生到派出所接受調查,以便弄清醫患雙方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查清前因后果,判斷孰是孰非。這既是很容易理解的情理,也是法律明明白白的規定。
法律的邏輯并不復雜,在法律明確的程序中平等接受調查,觸犯了法律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正是因為有簡單的邏輯,才有其效率和效果,能夠通過法律的實施者規范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
法律的原則也并非難以理解,在她面前無高低貴賤之分,正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陽光下的每一個人能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護,超出底線的行為都能得到相應的制裁和處理,她才會受到所有人的信賴。
第二,執法和守法始終都在相互促進中前行。
警方在這次執法中有何反思?派出所長黃波把問題剖析得明明白白:“民警事先沒有設法通過其他的渠道,比如尋求院方的幫助支持等,來做通醫生的工作,使醫生的情緒平穩下來,而是比較機械地按照法律條款采取了比較強硬的方式,沒有有效避免矛盾的升級”。
在處理這起醫患糾紛后,執法者不僅能夠在執法中“挺直腰板”,還能在各種繁雜的聲音中“俯下身子”傾聽。把握社會心態和群眾情緒,不斷改進執法方式,做到融法、理、情于一體,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如此這般,才能到達執法效果的最大化,維護好法律的尊嚴,在執法過程中動態地增強執法者的執法權威。
在這樣一個當口,執法者沒有抱著“我沒錯”的態度冷眼看待不同的意見,也沒有帶著權威人士的“高冷”向社會各界解讀我們的法律法規,而是主動反思,讓老百姓、讓執法對象對執法者了解得更加感性和具體,從而更能樹立起對法律的共同信仰,讓嚴格執法和全民守法形成良好的互動。
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邏輯和原則的法律是空洞的,也是冰冷的。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正是因為每一個執法人員都代表著國家和法律,網友對此事的關注給所有執法者都提了個醒:人民群眾對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的要求和期盼,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高。
從沸沸揚揚的“警察銬走醫生”,到雙方達成共識,最難能可貴的是警、醫、患互相認識、了解和理解了彼此的群體——
在醫生心里,警察“始終是保護者”,他們嚴格按照法律程序行事,依法使用武力,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不受侵害,為了保護人與人的平等不受干擾;
在警察心里,對醫生的“敬業精神表示敬意”,他們幾乎所有休息的時間為患者就診,出事之后首先想到的還是在焦急等待的病患;
在處于糾紛中的病患,無論是醫生還是警察,都能感受到他們帶著病痛求醫問藥的那種煎熬和焦急,他們有時候需要的,只不過是語氣再輕柔一些,態度再耐心一點……
被網友稱為“羅生門”的“仁濟醫院糾紛” 撥開層層迷霧,在這里露出核心:不了解導致的不理解。在社會各方面的持續關注下,警、醫、患三方從焦灼到和解,每個投來的目光都在幫助事件回歸理性與本質。
因了解而理解,因理解而敬重,不僅存在于兩個職業之間,也不僅在警、醫、患三方之間,還有全社會因為關注此事而提高的思考、理性、共識。
這一場在輿論目光下進行的沖突的解決,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始終有對自身責任的擔當,更增添了對他人的理解包容。這意外的獲得,不僅是在當事各方間,還在全社會增進了文明共識。良法只有善治,法律只有成為信仰,社會才會不斷用善意滋養前行。
就像趙曉菁醫生,經歷了如此難忘的48小時后,他說,“我還是想把病情分析情況告訴這個患者。”
(本文來自于網易新聞)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