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房子太多了嗎?

中國人房子太多了嗎?
2019年01月04日 00:15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張榜單盡顯中國經濟的“大事”與“大勢”! “2018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火熱進行中!【點擊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業領袖

  中國人房子太多了嗎?

  來源:秦朔朋友圈

  來自數據的疑惑

  “6500萬套空置房,逾20%空置率”,最近這個駭人的數據來自于一篇建行董事長在新年論壇上的講話——“他表示中國現在房地產市場太發達了,發達到歐美都遠遠望塵莫及。據統計,美國住房有30萬億美元資產,中國住房資產已經達到40萬億美元資產。中國目前更多存在的是住房結構問題?!?/p>

  文中還提及“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CHFS)發布的住房空置分析報告,這份報告顯示,2017年國內二、三線城市空置率分別為22.2%和21.8%,遠高于一線城市的16.8%;而商品房空置率在所有住房類型中位居第一,呈持續上升趨勢,達26.6%。” 

  “中國目前更多存在的是住房結構問題”,這個觀點筆者深深認同。然而,卻不知道6500萬套,20%的空置率的數據是怎么統計出來的,各地的不動產登記也尚未全國聯網。就在前幾年同一城市不同區縣,有沒有房可能都查不出來。所以一個人名下到底有多少套房子,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得知。

  其次這個空置是什么性質的空置?是長期無人居住,還是短期尚未出租?如果是長期,多久算長?這些數據背后,都有問號。但“中國目前更多存在的是住房結構問題”,這個是有共識的。

  什么是住房結構問題?就是不同城市、區位、地段、項目甚至戶型面積上都存在很大差異。不是一個能一刀切的問題。比如,在城市房地產水平上,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有差異,三四線城市和縣城之間也有差異;在地段上,同一城市市中心和郊區、近郊和遠郊、不同板塊之間都有差異;在小區與小區之間,商品房和保障房,學區房和非學區房也都存在差異,且影響巨大。

  比如2018年的蘇州樓市,工業園區一枝獨秀,園區一手房在限價背景下突出了性價比,開盤售罄的現象很常見。一年中園區的二手學區房漲幅超30%。但同在蘇州,一些近郊板塊,一手房量價慘淡,二手房乏人問津。

  “二、三線城市空置率分別為22.2%和21.8%”,這兩個數據的得出同樣也不知道到底取自哪些城市樣本。同屬二線,合肥的空置率和杭州、蘇州肯定大大不一樣。

  數據,在情境中才有意義。

  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p>

  “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也是由于目前中國房地產結構的不合理。尤其是做好“分類”——比如首套房和二套房、三套房的差異,政策上要有明顯傾斜。目前很多一二線城市在首付比例、利率浮動上有些變化,但區別還不夠大。

  缺不缺房子是偽命題

  那么,房子到底過剩還是短缺?任澤平給出的數據是“2017年中國城鎮人均建筑面積為34.4平方米,套戶比為1.07。如果按家庭戶計算,2017年城鎮套戶比為1.11?!边@個數據一出,好多人又驚呼“拖后腿”。以普通一家三口為例,基本套均在100平米左右,讓蝸居“老破小”的家庭情何以堪?

  這個問題偏主流的看法是,大城市短缺,小城市過剩。這個邏輯來自于“人口再聚集”——中國2015年后開啟的大城市化歷程,小城市人口向一二線大城市再度歸攏聚集。一二線人口流入過剩,大家要在大城市買房落戶,所以住房短缺;三四五六線人口持續流出,即使房子蓋了也沒人買,所以住房過剩。

  一個在三四線老家可能有幾套房子的人,在一二線卻可能是個無房者。請問,他缺房子嗎?

  從數據上看,不缺;從需求上看,缺。

  還有一個現象更有趣。在一些富庶的二三線城市里,有很多吃著城市化紅利的“土著”居民,手握著好幾套房子。有拆遷的安置房,有家里繼承來的老房子,不一而足。但他們依舊“缺房子”——一家老小,二胎出生,依舊“蝸居”了個90平米。想買套大一點的改善房,手上的安居房、“老破小”卻賣不掉。手握幾套房,還是在缺房。這個現象也不罕見。在漫長的熊市里,缺乏價值的房子就是沒有流動性。

  所以,問題不是中國人缺不缺房,而是缺什么樣的房子,不缺什么樣的房子?

  不缺什么樣的房子?

  就城市而言,五六線城市的房子不缺,三四線普通商品房不缺,二線城市里非學區老破小、非中心沒品質、近郊遠郊板塊的房子也不缺,一線城市雖然戶口珍貴,但遠郊板塊的普通住房現在也不缺。

  所以,我們不缺小城市的房子、不缺地段偏的房子、不缺物業不佳的商品房、不缺沒有好學區的“老破小”。2016、2017年樓市大漲,人人都想買房投資。如果杠桿加在上述幾種小區,當時的資產,很可能現在就淪為了負債。

  想想當年投資的理由,小城市因為有高鐵,郊區盤因為有地鐵。和股市一樣,牛市里任何一個利好都是上漲的理由,但到了熊市卻成了“然并卵”。

  哪座小城都有高鐵站,遠郊的板塊都在修地鐵。當利好不是獨一無二,價值就無法體現在價格上。

  反之,那我們又缺什么樣的房子?

  關鍵詞:大城市、中心地段、優質學區、大面積、好物業……這些都是我們缺的好房子。牛市房價高企,我們買不起好房子;現在地價高限價低,項目紛紛減配,又找不到好房子;二手房看得上的太貴,買得起的卻是雞肋。

  我們缺好房子,但更缺的是,需要撫平焦慮的安慰,以及大城市無法給予的歸屬。

  中國人為什么愛買房?

  感性上,內心安慰與歸屬,房子或多或少都能承擔起心靈雞湯的功能。理性上,在房地產發展的這二十年里,房子也是最好的抗通脹工具。

  對于后者,要讓中國人不愛買房也很簡單,就是做好中國股市。讓大家正當去炒該炒的東西,而不是炒房。如果股市能賺錢,誰會去炒房呢?前者是T+1,后者要等2年。哪一天A股能像之前美股一樣開啟7年的長牛市,哪一天就能真正的“房住不炒”。

  住建部的問題,需要證監會來解決??上В龊弥袊墒懈y。

  投資沒了通路。一旦央媽撒錢貨幣供應量大,熱錢就開始蜂擁進了樓市。這不是人的選擇,是貨幣的選擇,市場的選擇。

  而對于前者,這個問題就更艱難。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商品房發展的二十年,我們經歷了中國城市化的巨變。這場巨變不僅僅讓人們從農村來到城鎮,從小城市來到大城市,更在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形成了巨大的裂變。每個人要么成為空間上的“異鄉人”,要么成為時間上的“異鄉人”——面對社會加速發展帶來的茫然。

  就像我們這些80后,小時候要擠到鄰居家去看21寸的大彩電。到現在,每天手握5.4寸的手機屏看到精彩的世界卻不知道隔壁住了誰。我們從四十年前以親緣為連結的熟人社會,發展到現在以契約為連接的生人社會,每個人都正面臨巨大的“身份焦慮”。這一段四十年的城市化歷程,表面上無聲無息,實質里卻驚濤駭浪。我們都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這段歷史,而歷史也深刻全面地塑造著我們。

  與此同時,城市的管理水平、相關配套的政策等,都跟我們無意識的內心一樣,相形滯后。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談到了中國人的“土氣”,大意是一種固定不流動的生活方式,一個講宗族、講親緣的熟人社會。直至今日,即使高鐵地鐵遍布,4G5G加速,我們的生活卻越發失去“土氣”,不接“地氣”。

  我們缺失的好房子,就是缺有土氣接地氣的好社區。這份“地氣”“土氣”,未必是鋼筋混凝土,而是被社區歡迎接納的歸屬。無論是“村民”集合的良渚文化村,還是北戴河邊孤獨圖書館的阿那亞,都不僅只承載居住功能,更是一個具有共同價值觀的“半熟人社會”。

  我們缺失的好房子,同樣也是缺包容開放力的好城市。不僅是一線二線的規模,以及各項經濟數據指標,更重要的是,讓這些“時空上的異鄉人”不再心生漂泊。因為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精神的城市化,而不是大城市的神話。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09 青島港 601298 --
  • 01-08 華林證券 002945 3.62
  • 01-04 蘇州龍杰 603332 19.44
  • 01-04 青島銀行 002948 4.52
  • 01-03 蔚藍生物 603739 10.1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