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作者: 李秀中
[ 一些傳統汽車重鎮在“電動化”過程中因“大象轉身”而滯后,但是現在在智能網聯方面采取多種措施,力圖扭轉贏得下半場,扭轉局勢。政策持續加碼,智能網聯汽車正成為下一輪重要的發力點。 ]
在經濟下行和結構轉型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了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撒手锏。各地紛紛制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并配套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最近,貴州、安徽和湖北等省份相繼發布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力圖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其中,貴州是新加入者,而湖北和安徽則是規劃和政策的加碼。
不過,全國各地一擁而上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帶來一定的風險。
各地紛紛布局
近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電動貴州”建設的指導意見》,總體目標包括,到2026年,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等配套產業協同發展、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健全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新能源汽車逐步成為貴州省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湖北省也印發了《湖北省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汽車總產量比重達到40%以上,產值達到3500億元。
安徽省的聲勢更大,召開了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出臺《關于強化創新引領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指導意見》,成立了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雙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組建實體化運作的省汽車辦,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若干政策》,在全國率先啟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促進條例》立法工作。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馮雷向第一財經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實現我國汽車產業從大變強的重要路徑。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換道超車已經成為多地政府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正處于風口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成為了引領地區增長的支撐。因此,不僅包括擁有良好汽車工業基礎的湖北和安徽等省份加碼投資,也刺激比如貴州這樣汽車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擠進來。
馮雷表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輻射十分廣泛,全產業鏈合計400多個產業環節。既涵蓋裝備、金屬加工等國民經濟的主要制造業門類,也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導體等前沿產業領域,具有動力電池、線控底盤、智能座艙、汽車電子、5G通信、智慧公路等多個“坡長雪厚”的子賽道。
因此,新能源汽車對于經濟拉動效果明顯。馮雷表示,舉例來講,僅浙江一省的汽車零部件產值就接近8000億,加上整車制造超過萬億產值,從業人員超過30萬,拉動產業鏈周邊就業接近100萬人,同時吸引高端技術人才效應明顯。官方也有過相關預測,汽車產業投入1個單位投資能夠拉動7~10個單位的產出。投入產出比在所有工業領域中是最高的。
事實上,正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汽車“電動化”革命,使得汽車工業薄弱的地區有了超越的希望?;鹗瘎撛飚a業研究院的報告就顯示,非汽車制造大省借勢新能源,成功進階造車新高地。2022年,陜西、江蘇、浙江三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14.13%、8.52%、8.21%。
其中,陜西就是從一個汽車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省份一躍成為汽車大省的成功例子。2022年,陜西汽車產量排名從2021年的全國第13位躍升至全國第8位,相比2020年前進了10個位次。
其中新能源汽車貢獻最大。2022年,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02萬輛,居全國第二;同比增長272%,高于全國175個百分點,產量同比增速居全國第一。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已占全省汽車總產量的76.2%,占全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的14.5%。
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增長成為陜西去年經濟領先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各地在爭取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時不遺余力,不僅拿出真金白銀財政資金支持,還在土地等要素資源方面予以傾斜。
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朱長才最近在發布會上表示,為推動安徽省“首位”產業發展,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近年來,省財政廳堅持“資金+基金”“基地+基金”“科創+產業”,綜合運用減稅降費、基金投資等方式,以財稅政策鏈推動汽車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真金白銀”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作為后發地區,貴州也準備拿出有力政策吸引投資。貴州明確提出,統籌各級產業基金、專項資金,加大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整車企業投資項目或關鍵零部件項目的支持力度。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的10%給予補助,每個項目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對產業帶動性強的整車重大項目,可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給予支持。
不僅強化資金支持,貴州還要求強化專班服務。對在貴州投資建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項目,實行省市縣三級專班服務,在符合國家有關政策前提下,對項目備案、規劃許可、環境影響評價等按綠色通道辦理,項目所需用地年度計劃指標由省級層面統籌優先保障。
防止產能過剩
不過,在各地大舉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同時,風險也在上升。這些風險不僅在于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還可能在于風向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下半場賽道,從“電動化”走向“智能化”。
去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就表示,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風口行業,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技術、資本匯攏集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也有轉型升級方面的愿望,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部分省市、地方確實存在新能源汽車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的情況。
馮雷表示,結構性的產能過剩目前還不存在,但存在個別環節工業產品的產能過剩和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剩,如動力電池,我國到2025年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約1200GWh,目前的產能規劃達到4800GWh,動力電池會存在供大于求。目前,主流的動力電池還是以磷酸鐵鋰和三元鋰為主,預計未來3~5年,續航能力和安全性更強固態電池會有較大的突破,未來,低端產能淘汰是必然現象。同時,儲能的需求也會消納一部分過剩產能,整體來看,還處于一個可控的狀態。
馮雷認為,就整車而言,國家也在通過政策手段控制過剩產能,從全球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出海也是一個必然趨勢,歐洲由于電力緊張可能有減緩跡象,接下來對于東南亞、中東、南美、俄羅斯等消費市場的汽車出口和本土企業的在地生產動態將非常值得關注,需要動態調整產能規劃策略。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仍在向深遠推進。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如果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作我們的上半場,上半場打得不錯。但是真正決定勝負的是智能網聯汽車這個下半場。”
火石創造產業研究院今年年初發布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洞察報告》就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承載更多重任、演化更多內涵、迭代更多創新,逐步向智能移動終端邁進。地方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除了“電動化”層面考慮,也可考慮超前布局“智能化”“網聯化”“軟件化”“數字化”產業生態。以北上廣深等城市為代表加速搶占自動駕駛高地。
因此,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電動化方向爭搶可能面臨落后的境地。事實上,一些傳統汽車重鎮在“電動化”過程中因“大象轉身”而滯后,但是現在在智能網聯方面采取多種措施,力圖扭轉贏得下半場,扭轉局勢。政策持續加碼,智能網聯汽車正成為下一輪重要的發力點。
比如,重慶將做大做強做優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作為三大萬億級產業集群之一。按規劃,到2025年,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國比重達10%以上。到2030年,重慶將建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全球一流水平。
馮雷表示,智能化是一個更加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賽道。區域的供應鏈將會重新整合,汽車產業鏈將會從現在的“星系結構”演變到“網絡結構”,一部分城市雖然沒有主機廠,交通區位優勢也未必很顯著,但是通過嵌入新的產業鏈,具備一部分核心產業要素的支配能力,比如深圳通過有華為、騰訊這樣的電子通信產業深度影響著當今的汽車產業鏈;再比如長春、沈陽、哈爾濱等傳統汽車城市也會因為缺少在智能化、AI等相應的人才、創新和資本,被迫成為一個單一生產制造中心而不是引領行業的創新中心,從而只能獲取生產制造環節獲取的收益。
責任編輯:王許寧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