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沈建光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我國產業鏈展現出強大韌性,出口份額快速提升。究其原因,疫情后我國“保市場經營主體”的政策取向和美歐實踐現代貨幣理論“保需求”的政策取向形成互補,有效彌補了美歐經濟體由于生產受阻造成的供需缺口。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2020年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大幅提升至14.7%,扭轉了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的下行趨勢,并超過了2015年的高點(13.7%);2021年中國出口實現了接近30%的同比增長,占全球份額更是達到15%的歷史新高。
伴隨新冠疫情影響逐步消退、全球生產秩序恢復,我國出口份額正在向疫情前水平回歸。地緣政治形勢日益復雜,以及全球產業鏈呈現本土化、區域化、逆全球化態勢,對國內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一方面,海外產業鏈恢復對國內出口形成替代。2022年,中國出口金額(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速降至5.9%。WTO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為14.2%,較2021年15%的歷史高點回落0.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歐盟、美國出口份額分別比2021年提升1.3、0.6個百分點。隨著海外疫情緩解,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生產能力恢復推動其出口份額回升。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重構對中國出口產生深遠影響。近年來,中國對美出口份額快速下滑,背后是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以及全球供應鏈重構。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的數據,美國自華商品進口占比從2017年的21.6%快速下降到2022年的16.3%,下降部分由東盟、加拿大和歐盟填補;2023年1—8月,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中的占比進一步下滑至13.4%,低于歐盟的18.8%,也落后于墨西哥(15.5%)和加拿大(13.8%),排名第四。
全球供應鏈重構趨勢之下,我國積極拓展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對美歐等經濟體出口的回落。2023年1—10月,對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的出口占我國出口份額為7.3%、5.1%、3.2%,較2022年同期分別提升0.2、0.5、1.1個百分點,合計份額達到15.6%,超過對東盟、歐盟和美國的出口;東盟占我國出口份額保持在15.4%,依然高于歐盟和美國,是我國第一大出口伙伴。相比之下,2023年1—10月,中國對美國、歐盟出口金額累計同比下降15.4%、10.6%,二者占我國出口份額分別降至14.9%、15.1%。
與此同時,我國汽車出口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出口最大亮點。2023年1—10月,汽車包括底盤出口同比增長77.9%,占我國總體出口的比重抬升至5.6%,而2019年這一占比只有2.7%。縱觀全球,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超過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332萬輛,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234萬輛,同比增長77%,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新能源車是推動汽車出口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同比增速高達33.8%和37.5%。其中,新能源車出口表現尤為突出。在整體出口下滑的背景下,2023年前三季度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金額接近300億美元,同比增速高達106.4%。受此帶動,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產品出口同比增長41.7%(人民幣計價),占我國出口比重提升至4.5%。
面對當前我國外貿領域的新形勢、新格局,政策層面應對的關鍵在于: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維護好與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經貿關系,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強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保持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地位。近期,中美、中歐外交互動頻繁,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順利舉辦,釋放了積極信號。另一方面,繼續加力穩增長。例如,中央財政積極發力,盡快落實對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幫扶,提升教育、醫療等領域保障性投入;進一步放松房地產限制措施,加大對房企流動性支持,推動行業盡快企穩。維持合理水平的經濟增長,有助于發揮國內產業鏈和大市場優勢,改善外貿外資發展預期。
來源:中國外匯
(本文作者介紹: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