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經濟增長目標:6%以上與6%以外
來源:北京商報
相較于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未設GDP具體增長目標,今年的報告中對于GDP增長預期明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圍繞“6%”,今年的報告還提出了城鎮新增就業、物價、能耗、糧食產量等一系列指標。
經濟增長目標是慣例,也是各級政府、各類市場主體制定工作計劃盯住的錨。但是否設定增長目標,長期以來都存在爭議。去年經歷疫情,不確定上升,經濟增長目標未被提及,意在把工作重心放在保就業、保民生及扶貧脫困上。
今年兩會前夕,一些經濟學家建議不再設置經濟增長目標,將政府重心放在就業、民生與高質量發展上。希望以此打破束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GDP慣性”,為激發技術創新、市場活力創造更大空間。
近些年,反對設置經濟增長目標的理由越來越清晰,類似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以GDP為核心的考核體系,促使政府釋放部分資源,對于經濟高速增長發揮過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一味地追求GDP,負面影響也逐漸暴露,追求眼前效應、忽視資源環境,經濟發展代價過高,增長模式粗放,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這帶來了產能過剩、政府債臺高筑、金融風險增大等不良后果。
仔細來看,重提經濟增長目標,不意味著重拾“GDP慣性”,而在于為經濟恢復點贊,為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定調,為創新驅動發展模式轉變續航。簡言之,在于信心,在于歸位,在于改革。報告也指出,經濟增速是綜合性指標,今年預期目標設定為6%以上,考慮了經濟運行恢復情況,有利于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經濟增長目標帶有指引性。設立經濟增長目標,是在對疫情防控整體形勢做出一定判斷下提出的努力目標,但絕不是不顧客觀條件必保的目標。在此目標之下,宏觀政策不急轉彎,不搞大水漫灌,不重走房地產的老路。設立經濟增長目標,并不代表保就業、穩民生工作不再是政府工作的重心。相反,基于中國經濟恢復情況而綜合設立的目標,恰恰是為保就業、穩民生提供基本盤的保障。
進入新發展階段,順應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重提經濟發展目標的最大意義不在于數字指標的高低,“6%以上”是“表”,“6%”以外是“里”。
重提6%及一系列具體指標,在堅守底線管理的同時,推動要素價格市場化等市場化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保護知識產權、守護創新成果,攻關“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問題等等,從而為疫情之后的經濟復蘇打下堅實的基礎。從“留得青山、贏得未來”到“青山常在、生機盎然”,中國經濟這艘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