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美疫苗同時進臨床試驗階段,意味著什么?
人類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最有力武器仍是疫苗。
▲美國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正式開始 共招募45名志愿者檢測疫苗副作用。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有了新進展。據新京報報道,3月16日,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獲批啟動了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消息一出,引發廣泛關注。
同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其下屬的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實驗性疫苗mRNA-1273進行第一階段臨床試驗。此次試驗招募45位年齡在18-55歲的健康成年人。3月16日和17日分別有4人接種了疫苗。如果證實疫苗安全,之后的研究將確定其效果。
中美疫苗同時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是個利好信號——雖然比此前某高校聲稱的“已研發出新冠病毒疫苗”更“克制”,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意味著在此前基礎上已進了一步。
從新冠肺炎出現到現在,嚴峻的現實和恐慌的程度決定了,人類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的最有力武器仍是疫苗,疫苗研發不能半途而廢,更不得逢場作戲。
從歷史看,人們已經“錯失”了一次機會。從2002年12月至2003年7月,SARS席卷中國,彼時SARS疫苗也已經進入臨床1期試驗,但由于病毒在短期內銷聲匿跡、所有病人痊愈,導致找不到病人來做后續的臨床試驗,SARS疫苗的研制半途而廢。
由于SARS-CoV與引發現在新冠肺炎的病毒(SARS-CoV-2)有80%的同源性,如果當時的SARS疫苗研發出來了,或許也能助力今天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至少為其打下牢固的基礎。
如今,中美兩國都在快馬加鞭地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從時間上看,這是巧合,但更重要的是,這體現了嚴峻的疫情面前,全球很多國家在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上動了真格,也說明尖端科技在發揮作用和力量。
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采用的是重組新冠疫苗,通俗點來說,就是對病毒的基因片段進行克隆后,再放入細菌體內進行復制和表達。等到有足夠量之后,將其提取出來作為抗原,以制備疫苗,這一過程稱為重組。這是一種目前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基因工程重組疫苗技術,比傳統的滅活疫苗技術能加快時間。
美國的NIAID和莫德納公司采用的是信使RNA疫苗技術,其基本原理是,把攜帶細胞制造抗原蛋白指令的mRNA注入人體,然后被人體的細胞吞噬,細胞內的蛋白質制造工廠便根據指令,產生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的抗原蛋白,如新冠病毒的S蛋白,后者能刺激機體產生抗體,以抗御病毒。
由于采用信使RNA技術,可以繞過動物試驗階段,直接進入人體試驗,也會節省時間和成本,雖然極為先進,但是相對來說,風險系數也較高。
當然,無論哪種技術,雖然在試驗環節和時間上可以加急處理,但是現階段人體試驗是必不可少的緩解。而中國和美國的臨床試驗都只是臨床1期試驗,即便證明其安全(臨床1期主要是證明疫苗和藥物的安全性)接下來還需要進2-3期試驗。
無論如何,疫苗是人類唯一能以最小的代價、最安全的方式和最有效的結果戰勝新冠肺炎的途徑。嚴峻的疫情提醒我們,無論是哪個國家率先研發出了新冠肺炎疫苗,都應該秉承人類共同體意識,相互支援對方,并在全球共享,以仿制技術或免收專利費生產,才能獲得抗擊新冠肺炎病毒阻擊戰的真正勝利。
這也有先例。此前,乙肝病毒曾讓中國深受其害,正是因為得到了美國默沙東公司的重組DNA(rDNA)乙肝疫苗的無償支援,通過免疫接種,中國才慢慢摘掉了“乙肝大國”的帽子。在不收取中國的任何專利費或利潤的支持下,中國利用這一技術研生產了大量疫苗。從1993-2019年的26年間,中國至少有5億多新生兒以及成年人接種了乙肝疫苗。由此可見,打贏傳染病阻擊戰,國際間的合作必不可少。
如今,中國和美國的新冠肺炎疫苗都已進入臨床1期試驗,但也并非是短期內就能生產出可用的疫苗,在未來還要進行臨床2和3期試驗,以檢驗其效果。即便有效,最快也還得有一年的時間新冠肺炎疫苗才能上市,供人們使用。希望這一天不會遙遠,而這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張田勘(專欄作者)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