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捐了那么多東西怎么還缺? 總臺記者探訪武漢市紅十字會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展開,醫療物資緊缺成了一個焦點、難點和痛點。主要承擔捐贈物資接收、發放的紅十字會也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
記者探訪武漢市紅十字會
總臺央廣記者31日來到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勝利街162號的武漢市紅十字會。一輛卡車停在門口,志愿者正在往車上裝運醫療物資。
志愿者介紹,這里是武漢市紅十字會的辦公地點,一樓有一個很小的倉庫,只能暫時存放少量貨物,大量捐贈物資必須集中轉運到位于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南路的國際博覽中心A館的倉庫。
在紅十字會的墻上,貼著一張《武漢市紅十字會捐贈工作指南》,指南上有這樣的文字:直接到倉庫捐贈,可辦理一切手續。
展館被臨時征用為倉庫
記者隨后來到武漢市漢陽區四新南路的國際博覽中心A館。在這里,記者看到,原來的展館被臨時征用為倉庫,堆放著一些貨物。
點擊視頻,看總臺央廣記者探訪武漢市紅十字會倉庫↓
現場工作人員、記者戴著各式各樣的口罩,對話過程中,胡亞波副市長現場對大家的口罩進行了分辨:
胡亞波:“比如像你戴的這個口罩,都不是正兒八經的醫院可以用的,屬于工業防塵的,防霧霾的;你這個才是醫院用的,但是不是N95的,屬于外科口罩;我這是民用的,我戴著已經很奢侈了我都覺得,我現在都快成專家了。”
在現場,記者見到幾位前來領取物資的醫療機構工作人員。一位自稱是武漢市第六醫院的男士直接向常務副市長胡亞波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醫院負責人:“我是六醫院的,六院在市級醫院里面不是很出名,但還是要考慮到我們的分配。”
胡亞波:“我們第一按接的病人數,第二按病重和危重人員。一個醫生要照顧20個還是30個病人,然后一個醫生要配幾個護士,這是一班,一天至少三班倒,每一班至少需要一套服裝,我們是按最緊缺的情況在配。”
工作人員回應:
倉庫中為何堆放了如此多的物資?
據介紹,這個展館是1月24日下午定為武漢市捐贈物資臨時倉庫的,當天晚上就已騰空備用。 現場有工作人員介紹,之所以在疫情防治一線醫療物資如此緊缺的情況下,此地依然堆放了如此多的物資,是因為這里的一部分物資是定點捐贈,還有相當一部分不符合醫用標準。
在倉庫的一側,堆放著一箱箱洗衣液、消毒水。在一堆明顯是海外捐贈的物資前,有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紙箱里都是潛水鏡,因為有孔洞,不能替代護目鏡使用。
記者采訪過程中,看到先后有身穿同濟醫院和協和醫院工作服的人員在現場領取物資。一位身穿協和醫院白大褂的工作人員被請去開箱檢查一些物資是否符合醫用標準。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都是此次臨時被抽調到倉庫來工作的,不具備鑒別哪些物資能夠醫用的專業知識。
醫院領取物資 展館的一個角落現在被改造為辦公室,有工作人員在登記造冊。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每一筆物資入庫、出庫都有詳細登記,他們根據市衛健委提供的計劃發放這些物資。
因紅十字會已成為輿論焦點,采訪時記者明顯感受到現場工作人員的壓力和對媒體的防備。記者始終沒有在現場見到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一位從其他部門抽調來的工作人員私下說,“紅十字會幾十年沒打大仗了,一打仗就有點亂。”
記者今天(31日)多次撥打武漢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的電話,屢次被拒絕接聽。13點45分,常務副會長陳耘的電話終于打通。 電話中他表示,紅十字會工作只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紅十字會要說的話已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官網上說過了。 當記者表示,此前的官方發布公眾仍有諸多疑問時,這位負責人說,馬上要接待省里的調查組,實在沒有時間。
此前在武漢市紅十字會辦公地點,記者了解到,此次疫情發生后,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自發來到武漢市紅十字會工作,他們被分成若干組,例如記者見到的物資搬運組,就有60余人。面對網上對紅十字會的質疑,志愿者感到委屈,但他們仍在不舍晝夜地忙碌著。
總臺央廣記者丨郭靜 肖源 左艾甫
責任編輯:李思陽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