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GDP首破10萬億 中國經濟第一省之爭再無懸念

廣東省GDP首破10萬億 中國經濟第一省之爭再無懸念
2020年01月15日 10:35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GDP首破10萬億!中國經濟第一省之爭,再無懸念

  來源:國民經略 文|凱風

  中國首個10萬億GDP大省誕生!

  據廣東省兩會透露,預計2019年廣東全省GDP10.5萬億元以上、同比增長6.3%左右。同時,佛山成為廣東省第三個經濟總量過萬億元的城市。

  這意味著,廣東率先躋身10萬億GDP俱樂部,連續31年坐穩全國經濟第一大省的寶座,且與江蘇、山東等經濟強省進一步拉大差距。

  全國經濟第一省之爭,再無懸念。

  01

  廣東經濟有多強?

  廣東一省的GDP總量,已經超越全球90%以上的國家,與俄羅斯、韓國、西班牙等國家相當,說是富可敵國,一點都不夸張。

  如果將廣東放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來比較,超10萬億的GDP總量,可以排在全球前15名之內。

  從國內來看,廣東率先躋身10萬億GDP俱樂部,成為全國唯一的10萬億GDP大省,省內坐擁深圳、廣州、佛山三個萬億GDP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再一次拉大與江蘇、山東等經濟強省的差距,連續31年坐實全國經濟第一省之位。

  過去30多年,廣東雖然一直位居GDP第一的寶座,但一直都受到江蘇、山東等省份的挑戰。

  1980年代,這三地GDP不相上下。1990年代和2000年代,廣東領先優勢擴大,江蘇山東不相上下。

  到了2010年代,山東與兩地差距不斷放大,而江蘇一度與廣東并駕齊驅,2015年兩地GDP差距,一度收縮到不足2700億元。

  然而,從2016年開始,兩地GDP差距又開始放大。

  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球貿易環境遭遇新形勢,廣東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放大。

  02

  粵蘇爭霸,可謂強者恒強,廣東為什么能更勝一籌?

  其一,早在2008年,廣東就率先進行經濟轉型,創新性經濟走在全國前列。

  因此,對于全球產業轉移的承受力更強,對于貿易爭端之下的外貿新形勢的適應力也更強。

  目前,很多省份或主動或被動進行經濟轉型,加上擠水分的因素存在,GDP增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以廣東為代表的省份,早已適應了新形勢,因而在新常態下獲得發展先機。

  二是,在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引領時代,廣東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提升。

  廣東擁有廣州深圳兩大超級城市,并且受惠于粵港澳大灣區這一世界級灣區,無論是產業、人才還是資金集聚,都堪稱一流。

  相比而言,江蘇缺乏主中心城市,南京蘇州兩大城市引領作用均不足。且在長三角的規劃層級里,上海處于龍頭主導地位,江蘇相對較弱,這自然影響到城市群的輻射效應和整合力度。

  不過,不管怎么說,廣東、江蘇都代表著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高度,代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跨越。

  廣東、江蘇,珠三角與長三角,未來將會成為中國創新的主力陣營所在,也是中國競逐世界城市群的關鍵所在。

  03

  廣東與江蘇,中國區域經濟的雙子星座。

  廣東勝在珠三角強大、產業結構較新,無論是城鎮化率還是年輕化程度,無論是高新產業集聚度還是人口流入程度,均位居全國最前列。

  江蘇勝在發展均衡,2019年所有地市全部躋身全國百強,且沒有一個GDP低于3000億元。

  從城市經濟來看,廣東與江蘇勢均力敵。

  廣東擁有廣州、深圳、佛山三大萬億GDP城市,東莞離破萬億只有一步之遙。江蘇坐擁蘇州、南京、無錫三大萬億GDP城市南通離萬億門檻同樣只有一步之遙。(參閱《第17個萬億GDP城市誕生,下一個是誰?》)

  從人口來看,廣東人口結構更為合理,江蘇則面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困境。

  據《在這方面,長三角“輸”給了珠三角》一文提供的數據,江蘇65歲老人占比超過14%,這意味著當地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而廣東還不到9%。

  大量外來年輕人口以及迥異于其他發達地區的出生率,支撐起廣東相對合理的人口結構。

  從更為關鍵的工業來看,兩地均為中國的制造業重鎮,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但支柱產業卻大相徑庭。

  廣東以電子信息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互聯網產業為支柱產業,江蘇則以機械、電子、冶金、紡織、化工為支柱產業。

  在諸多先進制造領域,廣東的領先優勢都極為突出。

數據顯示,廣東的智能手機產量占全國43.9%,集成電路占全國17.3%,家電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約占全國40%。無人機產量占全國的90%。

  不難看出,廣東的產業結構更新,而江蘇部分支柱產業較為傳統,經濟易受落后產能整治的影響。

  化工是江蘇第二大產業,高峰時期總企業數高達7000家。然而,面對工業事故頻發,化工行業正面臨著史上最嚴的大整治。

  按照江蘇的整治時間表,2020年化工企業不超過2000家,2022年化工企業不超過1000家,相比高峰期銳減接近8成。

  這將成為當地經濟轉型不可避免的陣痛。

  04

  廣東的優勢可謂獨一無二,但短板同樣眾所周知。

  珠三角乃至更廣義的粵港澳大灣區,堪稱與世界級灣區并駕齊驅的中國第一城市群。

  但粵東西北,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甚至不及全國平均水平。

  據第一財經統計,在廣東21個地市中,2018年僅有7個地市人均GDP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4644元,剩余2/3的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GDP百強城市中,江蘇全省所有地市入圍,山東僅日照沒有入榜,浙江只有衢州麗水舟山三地未入榜,廣東則有近半城市在榜單之外。

  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可謂經濟發展的兩極,為什么會這樣?

  一是廣東地理環境所限。珠三角是珠江沖積平原地帶,擁有一系列國際港口,歷來富夙。而粵東西北多是山區,發展環境天然受限,且勞動力規模也不占優勢。

  在全球化時代,誰靠近高鐵、機場和港口,誰就更靠近國際市場。在中心城市時代,誰擁有更多勞動力人口,誰就能獲得更多產業轉移機會。

  在這一點上,粵東西北雖然地處廣東,但區位優勢卻不如中西部省會突出。

  二是珠三角的強勢崛起,有歷史路徑因素,更有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且在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發展戰略中得到強化。

  以珠三角帶動區域發展,以大灣區參與國際競爭,這是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三是廣東承擔了大量國家任務,是財政和養老金轉移輸出的大省,但粵東西北卻無多少國家政策惠及。

  所以,不能只看到廣東作為經濟大省的一面,也要看到廣東內部還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現實。同樣,不能只看到廣東整體財力的充沛,也要看到廣東為全國所做出的貢獻。

  如今,粵東西北的發展,同樣需要規劃、政策甚至財政的直接支持。

  所以,未來的粵蘇爭霸,各自都有必須直面的短板。

  廣東要考慮的是如何解決粵東西北的發展問題、如何保持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優勢。

  而江蘇則要面對的是如何進行新舊動能轉換、如何承受產業升級與外貿形勢對于經濟轉型的雙重壓力。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7 艾可藍 300816 20.28
  • 01-16 公牛集團 603195 59.45
  • 01-16 東方生物 688298 21.25
  • 01-16 博杰股份 002975 34.6
  • 01-15 斯達半導 603290 12.7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