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春之島,期待資本潮涌
來源:券商中國
城市,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金融,是經濟運行的血脈。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讓城市更美好。今日起,本報推出“中國資本市場巡禮”系列報道,通過解讀全國重點城市的金融發展范例,展示其金融發展歷程和精神風貌,剖析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激發城市活力。敬請關注。
2019年3月25日,深圳迎來了一個“學深圳,趕深圳”考察團,帶隊的是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青島與深圳同為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但實際發展質量與效能卻有不小差距。“學深圳,趕深圳”是王清憲赴任青島不久便提出的目標,與深圳全面對標,學習深圳的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政務服務等,以期借鑒經驗,為青島經濟發展注入長久動力。
但青島的定位絕非另一個深圳。
青島港是全國最重要港口之一,地處膠州灣畔,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區位優勢明顯。近期,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發布,其中涉及青島片區52平方公里。整個長江以北,青島無疑是在對外開放方面發揮帶動和示范作用的新高地、橋頭堡。
基于開放發展的時代背景,結合自身優勢,青島提出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
王清憲認為,航運、貿易、金融三者緊密相關,其中最核心的是金融。航運是貿易的重要載體,貿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貿易的重要杠桿。金融放大了貿易,貿易撬動了航運。三者中,金融發揮著核心作用,“現代金融城”是青島新的發力方向。
近日,證券時報采訪團走訪青島金融與資本市場的監管部門、機構、企業,深入了解當地發展金融的決心與行動。
1
當夢想照進現實
館陶路是青島市北區老城中一條1000余米長的路,從南到北不過10分鐘路程,卻見證了青島的百年風雨。這條路初建于1899年,德國駐膠后,市政當局將此劃為洋行區。20世紀30年代,館陶路已成為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作為外資銀行的大本營,館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時有50多家,被譽為“青島的華爾街”、“洋行一條街”。
這條路上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1925年的“青島取引所”,即“青島證券物品交易所”;初為日本人管理的證券、紗布、土產、錢鈔四個交易市場,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證券物品交易所。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建立,一批青島的企業敢為人先,創造了資本市場的多項“第一”:
青島啤酒是內地第一個到香港上市的企業;
青島銀行成為全省首家A股上市銀行;
海容冷鏈成為全國第一家解決三類股東問題的上市公司;
特銳德成為創業板第一家上市公司;
青島海爾是全國第一家實現境外D股上市的企業。
此外,還有青啤、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五朵金花”閃耀在資本市場。1993~2000年,青島通過首發或控股等方式,共實現境內外8家企業共10只股票掛牌上市,累計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34.7億元人民幣,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處于領先地位。
然而,“五朵金花”既代表了青島資本市場輝煌的過去,也折射出當下發展的不足。
去年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青島是三個核心城市之一。山東經濟整體面臨的問題,青島并未能獨善其身。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王鋒坦言,從民營經濟的活躍度、上市公司數量、經濟結構等方面看,青島與經濟體量相當的南方城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青島A股上市公司只有37家,其他計劃單列市中,廈門、寧波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47、77家,深圳更是有288家。從結構上看,排名前列的產業基本以家電制造業、汽車零配件、電氣設備等傳統動能產業為主。而一些經濟新動能的產業,如信息科技、高端制造、醫藥生物等代表經濟未來成長方向的新興產業,青島上市公司非常薄弱。目前,青島已上或擬上科創板公司2家,遠遠落后于深圳的12家。
從研發投入來看,青島上市公司2018年報總研發投入為92億,2019中報總研發投入為46億,相對于營收3676億,青島上市公司總體研發投入比為2.5%,整體水平較低。研發投入比較高的企業僅三家,分別為東軟載波、鼎信通訊、蔚藍生物。而深圳全部上市公司(除去華為、騰訊)支出總額高達786億(2018年年報)、380億(2019年中報)。華為一家公司的研發投入更是高達1086億。從研發投入比的分布來看,10%以上極高研發投入的上市公司深圳有46家,而青島僅有2家,在5%-10%的高研發投入區間,深圳有高到78家,而青島僅有2家。持續高研發比例投入拉開了青島企業和深圳企業在科技領域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上市公司凈資產回報率(ROE)保持在10%~15%,整體資本回報率水平比較高,但近5年ROE持續下行,到2018年僅有10.2%。這說明以傳統行業為主的青島上市公司由于傳統行業產能過剩,資本回報率未來有走低趨向,這也是需要轉型升級的動因所在。
毋庸諱言,與相同經濟體量的城市相比,青島證券化率并不高。
“這是過去多種因素的結果。”
王鋒表示,這說明青島在過去一些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沒有登陸資本市場。“但我們希望通過努力來加大上市企業的數量,從存量和增量兩方面著手,提高證券化率。”青島要努力擴大對民營企業的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方面則要搭建平臺,讓創投資金更多地對接創新企業和民營經濟。
對于經濟結構偏傳統的問題,青島特銳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
他認為,山東已經錯過了上一輪互聯網發展浪潮,當前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很多人認為下半場的機遇是5G,但他認為是新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工業制造”。這兩方面,恰是山東的長處。
于德翔認為,山東的制造基因全國領先,尤其是青島,海爾和海信等龍頭企業幾十年發展培育了深厚的制造業文化和土壤。當前,全世界都在回歸制造業,青島再次迎來了發展機遇,扎根制造業的土壤,去大力發展面向未來的新型產業。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營商環境和大環境小環境都來了。所謂大環境是國家和產業的環境;小環境首先是省市政務環境,其次是企業的環境。”于德翔樂觀地說,“所以我感覺山東和青島的春天會來得很快。”
2
青島發動立體攻勢
資本市場發展相對緩慢,是金融市場的一個縮影。找尋青島騰飛之路,需要放大視野。近一年來,青島看到了很大希望。
去年6月,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圓滿舉辦,向全世界展示了這座北方海濱城市的活力,也為當地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攜帶著濃厚金融與資本基因的青島,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王清憲認為,總書記的三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青島當前的定位與前景。一句話叫“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第二句話是“建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第三句話是“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以港而立、因港而興,青島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服務于航運貿易,是青島金融中心的特色和要義。
“服務實體經濟是首要定位,要培育或者引進一批專門服務航運貿易的金融機構或項目,探索諸如供應鏈金融、基于貨物標準化倉單的金融服務等,讓金融圍繞航運貿易產業鏈做深做透做長。”
王鋒表示,青島正在不斷推動有海洋元素的以航運貿易業務為主體的企業,更多地走向資本市場。今年上半年,青島港從港股回歸,實現“A+H”上市;中創物流實現A股上市。
“把國家最前沿的海洋科研成果,通過創業投資、風險投資,轉化成企業和有高成長力的產業,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王鋒表示,青島要打造科技引領城,很大一部分是海洋科技,其中關鍵一環是如何將海洋的科研轉化成海洋產業。
壯大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打造“全球創投風投中心”,是青島金融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
今年5月上旬召開的2019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發布了“青島創投風投十條”,揭牌啟用全球(青島)創投風投中心大廈,加快聚集創投風投機構。
大會召開以來,已有160家創投風投機構在青島完成工商注冊,總規模196.1億元。
7月18日,總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120億元的青島科創母基金設立,持續提升青島在創投風投領域的影響力。青島實施“金富”行動計劃,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并舉,持續吸引國內外創投風投機構和專業孵化機構。
“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是青島金融業的又一張特色名片。
2014年2月,青島市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青島成為全國唯一以財富管理為主題的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經過5年發展,試驗區多項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全國首單從韓國銀行機構貸入人民幣業務試點、深交所首個綠色資產證券化債券等都是從財富管理試驗區發起;全國首家獲批的股份制銀行理財業務子公司、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財富管理公司等具有引領帶動意義的財富管理機構落戶,顯現資源集聚效應,財產保險、消費金融、金融租賃等多個業態填補了法人金融機構空白。
9月26日,光大理財公司新產品發布暨戰略合作啟動儀式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儀式上,落戶青島的光大理財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光大理財公司落戶,無疑是對青島打造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城市又一提振。
青島與光大的合作不僅限于金融。
在9月25日舉行的青島市政府與光大集團舉行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嶗山區、城陽區分別與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貿促會、市水務管理局分別與光大集團有關方面簽署合作協議。
扎根于此的金融機構也在行動。
青島銀行董事長郭少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為履行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使命,青島銀行在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方面不斷進行產品創新。
如針對小微企業推出了“惠營貸”業務,對辦理抵押貸款的小微企業,免于房產評估,在為企業節省評估費用的同時提高業務效率
針對小微外貿企業,推出“銀貿通”業務,提供無抵押、無擔保融資。
針對科技型企業,推出20余款科技金融特色產品,基本滿足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等各階段科技企業的金融需求,其中“專利權質押保險貸款”為國內首創,受到市場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
3
引來活水好養魚
山東的營商環境一直以來飽受詬病。
近年來,隨著新舊動能轉換的開展,山東在這方面著力頗多,效果亦漸顯著,青島在其中更是發揮著示范作用,這些改變從政府對待民營企業的態度便可窺得。
今年3月在深圳舉辦的“雙招雙引”推介會結束后,大批的深圳企業人士到青島考察投資,他們很多人提到,彼時王清憲在會上從自身經歷談起,說自己“讀得懂企業,讀得懂企業家”,這讓他們感到很舒服、很暖心。
位于青島市市南區的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正是這樣一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樣本。
走入服務基地,整齊的桌椅、舒適的洽談區、投影儀、大屏幕一起恭候各界企業人士光臨。
青島市市南區金融局局長孫欣介紹,該基地主要是為企業提供上市前培育輔導、上市中協調服務、上市后資本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基地開展了各類活動,多次舉辦青島金融沙龍,倫敦交易所舉辦“滬倫通”業務說明會暨赴英國上市培訓會,持續開展重點企業優秀項目路演活動、投資說明會等。基地還發揮入駐機構專業優勢,組織中倫律所、普華永道、招商證券等9家機構為近20家企業提供一對一咨詢。
當前,青島市委、市政府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發起了15個攻勢。青島民營經濟活躍程度比南方一些城市低是不爭的事實,壯大民營經濟是青島提出的“15個攻勢”之一。從全國經驗看,通過金融為其賦能,是激發民企活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青島也瞄準了這一方向。王鋒表示,為讓更多創業投資資金與民營經濟對接,下一步要搭建常態化的路演平臺,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青島扎實、健康的實體經濟基礎為金融提供了非常好的土壤,這個根扎得是很深的。對金融機構來說,有很多模式可以去創新,很多領域可以去探索,金融和實體經濟的互動有非常現實、而且帶有基礎性的環境。”王鋒說,“我們馬上要進行金融對接15項攻勢專項行動,希望讓金融和實體經濟充分地融起來。”
“學深圳,趕深圳!”2019年新春剛過,履新青島市委書記不足兩個月的王清憲便點了一把火,率領黨政代表團到深圳考察學習,隨后陸續派出千名年輕干部南下掛職。
作為避暑勝地、帆船之都、名牌之都和北方大港,青島歷來引以自豪,如今心悅誠服地學習別人,自然是遇到了痛點。
青島與深圳同為沿海開放城市、計劃單列市,雖然開放新格局中有“南看深圳北看青島”的說法,但兩市實際發展質量卻有不小的差距。
僅舉證券化率為例,其他計劃單列市中,廈門、寧波A股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47和77家,深圳288家,而人口最多的青島只有37家。
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王鋒坦言,我國資本市場的譜系中,一批青島的企業創造了多項“第一”:青島啤酒是內地第一個到香港上市的企業;特銳德是創業板第一家上市公司;青島海爾是第一家中歐所D股市場成功上市的企業,以及青啤、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五朵金花”閃耀資本市場,但是從民營經濟的活躍度、上市公司數量、經濟結構等方面看,青島與經濟體量相當的南方城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自豪的青島人體會到了危機感和深深的焦慮。
“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2018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之后,中央領導要求青島“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高地”。這成為新一任班子的心頭大事。
如何“搞活一座城”?
王清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經濟,搞活經濟先要搞活企業家,搞活企業家先要搞活領導干部。
他進一步闡釋,所有的成功,最核心是人的成功,所有的不成首先是人的不成。在所有的人中,成敗首要是取決于干部,這是“關鍵少數”。青島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只要干部這個問題解決了,也只有干部這個問題解決了,才有可能去談解決別的問題。
干部的問題怎么解決?
自然不能坐而論道,不能停下來清議。要聚焦重點、難點、痛點、堵點,發起一個又一個攻勢,炸掉一個又一個碉堡,拿下一個又一個山頭。一句話,要讓領導干部先動起來,干起來,拼起來。
多次受到國務院領導肯定的青島國際院士港就是這樣拼出來的——3年前起步,108位中外簽約院士,32位院士項目落地,獲授權專利96項,預計2019年可實現產值300億元,利稅30億元。
項目的設計師兼工程師叫王希靜,從李滄區區長干到書記,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不能擼起袖子加油喊,而是實實在在怎么干。”這位55歲的書記講話與做事風格,不同于 “四平八穩”的干部。為了把院士港做出來,遇到問題他總是向前看、找出路。筆者在園區參觀時,占地400畝的國際院士港研究院項目和18棟院士科研樓正緊張施工,一名來自深圳的人員說三年之后再來看必定是另一番模樣。王希靜立刻回應道:“用不上三年,今年春節來看,我就可以請你在這兒吃水餃。”
把深圳作為青島學習的榜樣,首先要學深圳的營商環境。王清憲承諾:“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個部門做不到,有關部門、區市的主要領導就要在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上作出解釋。”
改善營商環境,讓企業家“舒服”,政府部門就不要讓自己“舒服”。讓企業家感到舒服,如魚在水,如沐陽光,政府部門要變得非常謙卑。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銳德董事長于德翔已經充分感受到市場化、法治化環境的舒適感。這位新能源汽車生態圈公司創始人提供了一個細節:因為經營上的事情,他抱著一試的心態,直接短信請求面見“讀得懂企業,讀得懂企業家”的市委書記,得到的反饋是“秒回”、速見和“秒批”。
“不是每一層政府都能做到這一點,青島大的土壤已經改變了,這讓我感到非常振奮。”
打造金融生態圈,讓資本激活城市的夢想,服務于航運貿易的金融中心、全球創投風投中心、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等漸次展開。今年上半年,青島實現直接融資383億元,居全國第三位。
這座極富口碑的城市是筆者的故鄉。闊別40年后回首,不僅感受到了藍天碧海紅瓦綠樹依舊,還有城市活力的習習清風,以及資本市場涌起的波瀾。
趕學深圳的路也許漫長,但搞活一座城的腳步聲已經清晰可聞。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