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解局】火箭隊若不懂得這點道理,還要啥自行車?
長假尾聲,輿論場上最熱鬧的焦點之一當屬莫雷這事兒了。
北京時間10月5日,休斯頓火箭隊總經理莫雷在推特上發布涉港錯誤言論:“為自由而戰,和香港在一起(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kong)”。
軒然大波由此起,不僅國內媒體、贊助商、社會組織等各方宣布抵制莫雷、火箭乃至深耕中國市場三十年之久的NBA;這兩天,事情在美國和西方也激起了萬千“反應”。
看似“輿論摩擦”之下,有些人在中國的命運注定要撞上冰山。
“硬剛”
“一句推特引發的連串封鎖”已經明明白白的了。
截至目前,火箭隊在中國的贊助商們,李寧、浦發銀行、嘉銀金科,均宣布暫停或終止相關合作;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體育頻道和擁有NBA網絡獨家版權的騰訊體育為首的媒體,暫停了NBA季前賽(中國賽)轉播等一切交流事宜。
此外,中國籃協宣布終止和火箭隊的合作,CBA聯盟隨即取消了10月和NBA發展聯盟的全部四場比賽;而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上,與火箭隊相關的周邊已全線下架。 10月7日,NBA籃網隊老板蔡崇信在個人社交網頁發表一封致所有NBA球迷的公開信,直言事情傷了數以億計的中國球迷感情,島上眾人也滿心附和。
不過莫雷和NBA高層那兒似乎沒太“起共鳴”。
莫雷這邊,先是火速撤帖,其后連更兩推,“推特只代表本人,絕不代表火箭隊或者NBA”“我只是基于某種闡釋,對一個復雜事件表達某一種想法”,完全沒有一丁點兒道歉的意思。
稍晚,NBA官方聲明被網友挖出的中英表述差別,足以擔當教科書級“公關失敗”;當然,聲明里還藏了一個“彩蛋”——“在NBA的價值觀下,人們可對感興趣的事情深入了解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最新一輪的“NBA拔草”,肇始自NBA總裁亞當·肖華。昨晚在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訪時其承認,莫雷涉港推文對NBA在中國的品牌“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然而NBA“作為一家基于價值觀的組織”,會支持莫雷“行使他的言論自由”。
同時還不忘一展自己的“價值觀”:“許多原本不那么關注政治、或者不了解中國和香港事情的體育迷,現在可能對形勢了解得更多。也許最終會帶來一些積極的結果。”
而在今天傍晚的最新聲明中,這位總裁還繼續“硬剛”:NBA絕對不會讓員工閉嘴。
島妹覺得有趣的倒是,與肖華此番力挺“言論自由”相矛盾,2014年,正是它自個兒宣布了對快船隊老板種族歧視言論的調查結果,還對其處以終身禁賽、250萬美元罰款。
怎么到了涉港話題,就“需要一些時間來彌合爭議”?
市場
事情在美國和西方挑起的輿論潮也愈演愈烈。
一些美國媒體人要求刪掉了原始推特的莫雷和表示“他只代表自己”的火箭隊要“立場堅定”;情急之下,莫雷和NBA總裁的“言論自由”也被說成“里外不是人”之際的救命稻草。
島叔一路看下來,“硬剛者”真正介意的、“道歉者”偏要補救的,首先倒都是同一樣東西——中國人手中的人民幣。
這從部分美方聲音中就能見出一二:
美國某人權組織主席表示,莫雷事件是“中國政府依靠經濟實力,打壓言論自由的最新例證”;而據美中科技交流中心相關負責人的觀點,“中國對一位商界人士發表只代表自己的個人看法作出如此激烈的反應,似乎太過分”——
“莫雷只是發表了代表個人的一種看法,沒有必要把這個事情弄得很大,然后再把它聯系到什么把你從中國市場趕出去,不讓你在中國市場上做生意。”
當然了,美國政界人士也沒少公開置評,共和黨籍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白紙黑字寫道,對莫雷挺香港的言論感到“驕傲”,同時抨擊“NBA為了追求金錢正在做可恥的后退”。
甚至有外媒以“NBA成為了不得不與市場豐厚的中國小心翼翼斡旋的另一個國際商業組織”作結語。
有意味的是,當年執意打入中國市場、甘受所謂“金錢籠絡”的,還真就是NBA自家;倒是中國人要反問,中國球迷的“老朋友”,在新中國慶祝70歲生日期間,鬧啥?
中國人對火箭隊懷著的樸素感情由來已久,哪怕你從來沒摸過籃球,估計也知道姚明在NBA效力多年的老東家,叫休斯頓火箭。
2002年,球隊用“狀元簽”選中姚明,官方數字顯示,中國巨人曾為NBA聯盟帶來3億多新球迷,超過六成人在其退役后仍然關注NBA;也自姚明登陸開始,火箭隊成了在中國市場“撈金”最多的NBA球隊,2019年,球隊身價達22億美元,較十余年前增長近10倍。
嘗到甜頭的火箭隊也一直致力于擴展中國市場,球員選擇越來越傾向于選用中國人不說,2017年開始,更直言要將中國贊助商數量穩定在12個,占總收入比重20%。
只是沒想到的是,去年杜嘉班納涉嫌辱華的事情還沒過多久,向來有中國緣的火箭隊也步其后塵。
中國球迷自然懂得該隊當紅球星出來道歉的誠意,在商言商,經濟的力量也是國際力量中重要的一支,為市場“認個錯”這沒什么可說的。
但對于另外一些“雷語”,你來掙我的錢,可以,我也樂意花錢有球看;但我不能接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一邊掙著錢,一邊罵乃至分裂消費者所在的國家——你如果有言論自由的權利,我同樣也有維護國家主權、于是不合作、不消費的權利。
跨國商業行為若不懂得這么點道理,還要啥自行車?
底線
事發之后,有關人士和NBA極力為莫雷推特失言找了個金牌靠山:“言論自由”。
但島叔也想說,任何自由都不是絕對的——尤其是在對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缺乏基本了解的時候,自由的神龕之下,難免是對他國政治的誤讀和歪曲。
有外媒形容中國這次的舉國反應讓人“毛骨悚然”,忽視了作為“美國文化中天然的一部分”的自由與NBA的開放價值觀;但問題是,有的話題在有的國家、群體中是絕對的雷區。
比如“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之于中國。
蔡崇信在公開信中寫道,“學過歷史的人就會明白,中國人對任何試圖分裂中國領土的企圖,不管來自國內還是國外,都有沉重的心理陰影”。
跟經歷過1840年的國人談“Stand with Hongkong”、欲在香港止暴制亂的關鍵時刻橫插一刀,是“蠢”還是“壞”,都無法避過每一位中國人的出離憤怒。
10月7日,供職于ESPN的美國知名媒體人史蒂芬·A·史密斯(Stephen A Smith)在節目上憤怒譴責莫雷,說的也是同樣的理兒:“不負責任地發表自己看法,是小孩子才會做的事;這不是你莫雷能夠涉及的領域。”
說白了就是,你不能吃中國,還去戳中國的政治底線;不是中國消費者有超出世界平均標準的敏感,而是這個錯,真的不能犯。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