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展會期間,普華永道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金軍與新浪財經,圍繞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以及產業發展等話題進行對話。
在自動駕駛領域,金軍認為“短期內要實現L4級別存在一定難度,主要挑戰還是來源于技術路線的確定?!辈贿^對比全球其他市場,中國在道路資源管理方面具備一定優勢,可以借機抓住車路協同機會,幫助實現L4級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突破。
中國乘聯會發布的乘用車銷售數據顯示,10月份,國內新能車市場的批發銷量為14.4萬輛,環比增長15.9%,同比增長119.8%。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從銷量、用戶基數以及資本市場青睞度等方面都有較好表現。
對此,金軍向新浪財經表示,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總體而言還是屬于健康良性。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的用戶轉化成新能源汽車的用戶,這樣的變化不僅僅是政策驅動帶來的?!安贿^在未來發展中,新能源汽車還是要回歸本源。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技術含量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
此外,金軍認為中國的車控軟件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在車控軟件多元化的探索程度很高。但是在車控軟件的底層軟件,中國企業的開發時間以及能力上來說相對比較落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有很好的互聯網基礎以及產業環境,在融合算法領域,無論是場景的分布還是應用分布程度都做得不錯。既然取得了優勢就應該需要進一步發揚。而在自動駕駛中的視覺算法板塊,由于國際領先的Mobileye的先發優勢,在ADAS的領域我們中國企業相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未來L4以上的領域,還有機會可以繼續發力。”(李詩韻)
以下為對話實錄:
新浪財經:近年來,許多車企都開始搭載自動駕駛功能。但在中國路況比較復雜情況下,自動駕駛應用場景是否始終收到局限?也有車企表示明年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你認為在目前情況下想實現這個級別自動駕駛是否可能?對于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你是怎么看的?
金軍:以我觀察,我認為短期之內要實現L4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最大的挑戰是來自于L4的技術路線還沒有完全確定。不過對比全球其他市場,中國還是有一定優勢。例如在道路資源管理方面中國比較集中,可以更好抓住車路協同機會。幫助中國在更短的時間之內取得L4自動駕駛技術上的突破。
法規方面我認為還是處在一個比較空白的周期,自動駕駛出臺相關法律法規還是需要部門之間加強協同合作,共同努力去推動落地。
新浪財經:車路協同具體是指什么?中國的優勢是基于哪些方面體現?
金軍:車路協同指的是我們在獲得車輛的信息和道路的信息后,這兩者信息互相之間一種協調。對比中國,其他國家在道路資源信息的管理以及應用上,難度更大。主要因為它的道路信息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
新浪財經:有觀點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長期以來都是政策導向,今年來我們看到特斯拉在華銷量有了個較好的增長,造車新勢力頭部也陸續上市。在你看來,從政策導向轉為市場導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這個拐點預計在什么時候出現?
金軍: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應該說還是一個健康良性的。越來越多的傳統汽車的用戶轉化成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它不僅僅是政策驅動帶來的。新能源汽車在未來發展中,還是要回歸本源。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技術含量才是消費者最關心的。
第二個消費者對于汽車的保值也會很關心,包括續航里程中,電池不夠用、不保值等問題。第三就是有沒有好的充電設施保障汽車使用的問題。通過多元化方式,多場景解決充電設施的問題。那么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性能、保值、便捷性等都打消了顧慮,未來肯定會從嘗鮮轉化成更多傳統汽車用戶去選擇新能源汽車。
新浪財經:伴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不少車企選擇將供應鏈逐漸轉向國內。但我們知道汽車制造是一個全球化的產業,對于供應鏈國產化你認為這個趨勢是否可持續?
金軍:供應鏈短期內會受到兩方面影響, 一是來自全球經濟貿易格局的挑戰;二是疫情。短期來看,一部分廠商會更依賴于國內供應鏈。但未來,從國家政策以及世界發展角度,不可避免的趨勢是國際合作深化,意味著中國的企業一定是走向海外的,同時海外更多的創新技術也應用到中國。因此長期而言,供應鏈仍然是全球性的。對中國企業而言,可能會與全球性的零部件技術企業達成更多的合作。
新浪財經:那么我們供應鏈未來是否會傾向于向上游轉移?
金軍:未來有兩個趨勢,第一是中國更多的零部件企業或者技術企業,可能也會完成全球布局走向海外,與海外供應鏈企業形成更多的合作。另外一方面,對于一些核心技術,比如說電池,那么這些具備核心技術的廠商會越來越多介入到供應鏈。他們會投資于供應鏈,布局全球的市場。
新浪財經:今年以來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備受青睞,你認為目前該領域的格局是否已經逐漸穩定?但現在即便是造車新勢力頭部車企,總體僅占6%市場占領份額,對于他們而言,下一個五年最重要發力點在哪幾個方面?
金軍:中國的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取得了很不俗的業績,包括銷售量、用戶數以及從資本市場的反應等方面,應該來說是非常積極的,同時也顯現出頭部效益。
我建議在未來,造車新勢力可以聚焦資深技術、產品,同時專注用戶培育,思考如何更好滿足用戶的出行需求。最后,圍繞核心產品技術上進行產品以及業務多元化布局。
新浪財經:中國車市正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不少車企都開始爭奪共享出行領域,您對于這個領域是如何理解的?對于車企而言,共享出行是否已經成為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金軍:從短期來看,共享這個話題可能并不是我們一個重點發展的話題,因為這個商業模式共享理念還需要更多時間去獲取市。場認可。但是出行行業發展,業務、技術等逐漸成熟,未來一定能找到商業模式
對于新能源車企,大家討論共享更多的還是在討論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何抓住消費者的心理以及需求的變化,讓消費者更好的體驗到新能源車企的產品。因此大家會在這個過程中去使用共享這種商業模式,去更加接近消費者。但就像剛剛講的,目前可能遇到的最大挑戰是共享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可盈利的商業模式,同時消費者對于共享本身的健康安全有一定的擔心,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是新能源車企的一種嘗試,但是短期之內可能不會是成為主要方向。
新浪財經:根據“十四五”規劃,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發展將成為重點之一。屆時軟件價值將超過硬件,從當前占比10-30%提升到60%,成為車輛價值的主要來源。對于“軟件價值”你是如何理解的?目前從技術層面而言,我國汽車軟件開發應用處于哪個階段?
金軍:對比傳統汽車,如今新能源汽車具備更多智能網聯功能,軟件所占的比例一定是逐步提升的。因此跟硬件比起來,在整車里軟件的價值也是在提升。在軟件里最主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車控軟件以及自動駕駛軟件。
從車控軟件角度,中國的車控軟件應用類型已經走在非常前面了,因為中國有非常多的科技公司都在去探索車控軟件的應用。而且中國有非常好的互聯網業務基礎,所以其實車控軟件在中國多元化的探索處于程度很高狀態。
但我們在車控軟件的底層軟件,開發時間以及能力上來說相對比較落后。所以我覺得底層軟件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也就是我們需要更努力地開發出更多的底層軟件,去使我們的車控軟件更加具有競爭力。
其實我們有很好的互聯網基礎以及產業環境,在融合算法領域,我們覺得中國發展的相對較好。跟全世界的其他企業比起來,我們無論在場景的分布程度、應用分布程度都做得不錯。我認為既然取得了很好的優勢就應該需要進一步發揚。而在自動駕駛中視覺算法板塊,我們跟國際領先的Mobileye比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們需要在視覺軟件的這個領域發力更多。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