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曾經的亞洲首富,李嘉誠和他的企業的動向總是格外受人關注。
近日,據《財新》報道,長江實業集團(以下簡稱長實集團)擬出售位于北京、上海的兩處物業,對應價值達500億元人民幣。
報道稱,長實集團今次出售的資產是住宅和商業綜合體,分別為北京市朝陽區逸翠園二期項目,以及上海普陀區高尚領域綜合體項目。而該筆交易起初主要以北京逸翠園二期為主,附帶上海高尚領域一部分資產,資產規模約200億人民幣,但長實有意將兩處資產整體打包出售,令總價值相應增加。
9月7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對于此消息,長實集團回應稱:“市場上很多人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不代表我們需要出售相關資產。”
出售資產為高端項目
據了解,逸翠園項目位于北京市東四環與東五環之間的朝陽區姚家園地段,是北京中央商務區CBD周邊不可多得的低密度高檔社區。該項目一期已售完。
該項目定位 于“城市高檔低密度住宅” ,距離主要商務區CBD和東二環 較近,并且密度不高,小區整體檔次高。
據了解,長江實業在20年前以7億元的價格買下這片土地,直至2019年才開工建設,北京項目部分樓體已封頂。
而上海高尚領域位處上海普陀真如副中心核心地段,項目總建筑面積近120萬平方米,是上海中環內在建最大規模地標性城市綜合體項目,規劃有行政公館、高級住宅、商業領地、星級酒店及商圈地標五大功能于一體。行政公館空間靈活既可作辦公之用,亦同時滿足各種生活所需。標準單位面積約106至170平米。
據《財新》報道稱,一名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表示,融創中國有意接手。
9月7日,據香港經濟日報,對于出售上述兩個項目的消息,長實集團回應稱:“市場上很多人對我們的項目感興趣,不代表我們需要出售相關資產。”
李嘉誠: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近年來,自2013年來,長實多次拋售內地資產,2013年,李嘉誠以26億元的價格出售了廣州西城都薈廣場;2014年時,他又以57.5億元的價格,賣掉了北京三里屯地標建筑盈科中心;2015年以5.2億元的售價賣掉了香港新界商業地產物業盈暉薈等。
就在不久前的7月23日,長實集團還以78.47億元的交易對價,出售了開發時間長達16年之久的成都南城都匯項目的住宅、商業單位及停車場。通過此項交易,長實將可以獲得約38.11億港元(約合34.51億元人民幣)的收益。
去年10月份,長實集團還以40億元的價格出售了大連市西港區一個開發項目,融創中國買下了該項目土地。而在2011年,長江實業僅是以19億元的價格獲得了大連市的這片土地開發權。
據市界統計,2013年-2019年,長江實業在內地套現1700億元以上。2011年-2020年,長江實業在亞洲套現將近2500億元。李嘉誠拋售的內地資產,占拋售亞洲資產的近七成。
這讓不少人懷疑李嘉誠是否要撤離中國,逼得李嘉誠不得不出面否認。
2015年9月,李嘉誠通過新聞稿形式對外回應稱自己并沒有“撤資”,而是“傾注大量時間、心血,對有利于中華民族的事業,過去、現在、未來,宗旨不渝”
在那篇新聞稿中,李嘉誠指出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他解釋,他個人在重組過程中,并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對于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產業務和“撤資”的指責,李嘉誠表示,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包括國企在內的有超過 70%的架構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于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注冊及上市地位不變”。
長江集團內地規模保持穩定
8月6日,長實集團發布2020年上半年財務報告,財報顯示,長實集團實現收入(包括攤占合營企業之收入)363.23億港元(約合325.8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6.81%;股東應占凈利潤約為63.60億港元(約合57.05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57.96%。
其中,香港、內地及海外地區的物業銷售收入分別為61.16億港元、109.29億港元、24.39億港元,物業銷售收益分別為17.68億港元、66.38億港元、5.98億港元,同比變動-73.43%、699.76%、1172.34%。
可以看出,長實集團的地產收益主要靠內地業績支撐,被其寄予厚望的英國酒吧業務卻虧掉了19個億。
而長江集團下屬另一家企業長江和記實業(以下簡稱長和)發布的半年報則顯示,該集團2020年上半年1899.42億港元的收益總額中,中國內地收益達到149.32億港元,中國香港收益達到187.1億港元,在中國的收益總額達到336.42億港元,占集團總收益的17.71%。
長和在中國內地EBIT(息稅前利潤)達22.68億港幣,中國內地在全球業務組合中收入和EBIT的貢獻均在8%左右,且業務質量非常高。
以港口部分為例,和記港口碼頭集中在惠州、上海、寧波和廈門,中國內地(及其他香港)上半年完成的吞吐量為610萬個標準箱,業務量略跌6%,好于集團整體8%的跌幅,泊位有42個,數量保持穩定。港口部分上半年收入10.77億港幣,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則為4.44億港幣,即便疫情波及了進出口業務,利潤率(以EBITDA計)依然超過40%。
而長和集團零售業務以屈臣氏等為主,截至6月底,中國部分的店鋪數達到3951家,遍布超過470個城市,全球總數為15363家,中國的占比達到25.7%。受疫情波及,特別在2月份,中國約2500家店鋪處于停業高峰,許多店鋪直到4月底前才重新營業,大大打擊經營效益,即便如此,上半年中國區收入為88.05億港幣,EBITDA為9.27億港幣,利潤率(以EBITDA計)依然為11%,遠高于全球6%的水平,去年同期利潤率達到19%,該指標在其全球各地域居首。
今年年初,李澤鉅在答記者問時就表示,集團一直有在內地投資,從無計劃過離開內地。目前,長實集團在內地擁有的房地產項目逾50個,分布在20多個城市。地產業務以外,屈臣氏零售網絡去年在內地開設了450家新店,目前屈臣氏于內地的店鋪數目已超3800家。
責任編輯:蔣曉桐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