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面臨與巨頭正面競爭挑戰 華為已不再與其續約

寒武紀面臨與巨頭正面競爭挑戰 華為已不再與其續約
2020年07月21日 00:56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質疑與期待中的寒武紀: 沖刺千億市值

  21世紀經濟報道

  “好的科技企業是雙長制,即優秀科學家和資深企業家的結合,創始人雖然超級優秀,但都是科學家。而企業要做成,產業洞察、資源、人脈和合作經驗都至關重要,芯片業尤其如此。”

  7月20日,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這是繼中芯國際之后,另一家備受矚目的明星半導體企業,現在正式成為了科創板AI芯片第一股。

  上市首日,寒武紀發行價為64.39元/股,開盤價250元/股,一度高漲至295元/股,市值也超越1000億元。隨后股價回落,截至當天收盤,寒武紀報收212.40元/股,漲229.86%,市值近850億元。

  當下的市值,已經比預估的數值高出兩倍有余。此前,寒武紀預計今年營收約為6億元至9億元,估值約192億元至342億元。

  加之寒武紀尚未盈利、大客戶波動的情況下,市場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接近千億市值,其實盛名難副;有人認為寒武紀擁有技術和人才,不能以短期的運營判定。而不論如何,寒武紀已經成為科創板上市企業中的標桿,打開了新的國內融資渠道,和中芯國際一同開啟了半導體的新估值體系。

  集邦咨詢分析師姚嘉洋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寒武紀擁有IP、芯片與加速卡等方案,對于中國以互聯網帶動AI產業的發展態勢來說,其實還是有不少的成長空間。中國許多互聯網企業或是網絡服務業者,應該都比較愿意通過AI助力自身的服務。再加上寒武紀是中國當地的公司,相較于外來的英偉達(NVIDIA)等AI芯片巨頭,更占據了‘地利’的優勢。現在需要看待的是,寒武紀如何深化與國內當地客戶之間的合作關系,來打造市場所期待的營收表現。”

  質疑與期待

  寒武紀在兩位科學家創始人陳云霽和陳天石的帶領下,起步就一鳴驚人。2016年誕生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寒武紀,率先推出了商用化的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 NPU(神經網絡處理器)。

  經過四年發展,寒武紀已經聚齊了“云邊端”三條產品線。云端芯片有思元100、思元270和研發中的思元290,這條路對標的是英偉達、英特爾、華為海思的芯片;邊緣芯片有思元220,主要對標英偉達和華為海思的芯片;終端寒武紀不做芯片,主要把處理器IP授權給其他廠商,包括了寒武紀1A、1H、1M,以及研發中的1V(預計2021年推出),對標的是ARM的產品。

  目前,行業內可實現從終端、邊緣端到云端完整智能芯片產品線的企業包括英偉達和華為海思,尤其是用于AI訓練的芯片中,英偉達占據絕對優勢,而寒武紀是芯片領域的后起之秀。

  對于寒武紀的質疑,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何時扭虧為盈?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至2019年,寒武紀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3.81億元、-4105萬元、-11.79億元。2020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6.5億元至-4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預計為-8億元至-6億元,虧損同比擴大是因為研發投入持續增加。

  研發方面,寒武紀投入頗多。2017年-2019年間,其研發費用分別為2986.19萬元、24011.18萬元和54304.54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80.73%、205.18%和122.32%,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連續3年超過100%。但是相比英偉達、華為等巨頭的研發資金,寒武紀的“糧草”并不多,在科創板上市后能夠為公司輸血,和巨頭的正面競爭也是寒武紀面臨的第二個挑戰,不過寒武紀擁有本地化優勢,上市之后也可以更加靈活運營。

  其三是討論頗多的華為不再和寒武紀續約,失去了華為手機的應用場景,寒武紀如何補上空缺并進一步商業化?從招股書看,寒武紀正拓展新客戶、新業務,但是依舊缺少市場化的客戶,政務市場的訂單較多。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從長期來看,這家公司規模還在初期,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就具體投資角度而言,企業要講究估值和業績。目前市場對寒武紀的預期有點偏高。寒武紀只有進一步加速地發展,才能和現在的股價相對應。投資者希望它的業績有大的增長,這就需要企業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漸兌現。”

  但是對于長期投入的高科技公司而言,當下的虧損是可以包容的,而寒武紀面臨的市場仍是藍海,作為通用AI芯片的設計公司,寒武紀如何拓展更廣闊的市場依舊值得期待。

  上市的多重意義

  海銀資本創始合伙人王煜全評論道,寒武紀的起點很高,切入點也很好,趕上了人工智能時代。隨著人工智能的爆發,這個市場會迅速擴大。所以現在業績糟糕確實不代表寒武紀沒有前途。另一方面,他也提出了對于寒武紀產業化的不足之處,“好的科技企業是雙長制,即優秀科學家和資深企業家的結合,創始人雖然超級優秀,但都是科學家。而企業要做成,產業洞察、資源、人脈和合作經驗都至關重要,芯片業尤其如此。”

  王煜全還指出,“簡單來說,芯片產業有三個領域,分別是:代表著過去的通用計算芯片;代表現在的以人工智能芯片為代表的專用計算芯片;和代表未來的量子計算、光子計算等下一代芯片。過去我們已經來不及了,但現在和未來是可以把握的,尤其應該重點關注的是現在。比如正在技術突破中的計算機硬件領域——人工智能芯片。”

  根據Gartner預測,2022年全球AI芯片的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2.7億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323億美元,2019-2023年平均增速約為50%。

  姚嘉洋也告訴記者:“若單以市場規模來看,還是以智能型手機、汽車這類終端市場的規模最為龐大。而長遠來看,由于云端與終端應用的成長高峰已過,為了分擔其云端與終端在AI運算的負擔,我們認為邊際運算,也就是偏重當地運算AI芯片市場,其成長速度應該會相當驚人。”

  而寒武紀正是這一波人工智能芯片浪潮的引領者,同時也是國內半導體逐漸繁榮下的一個縮影,在科創板的順利上市,對于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科創板新興企業增加、半導體在國內融資都具有標志性意義。

  首先,寒武紀的市值高漲,不論爭議如何,透露出的訊息是,芯片實體行業的體量和估值超過大眾的想象。而科創板就是合適的上市場地,這一市場足以支撐上百億美元市值的科技公司。

  其次,寒武紀、中芯國際的迅速過會、高度熱捧,體現了半導體行業在中國市場的資產繁榮,半導體的發展也需要資本的支持,這是中國向科技深空探索的標志。科創板提供融資平臺下,企業可以更加靈活,可以不盈利,寒武紀并不是明年就可以馬上賺錢,但是這標志著中國半導體的融資有了更多方式,可以像寒武紀一樣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

  張孝榮表示,A股市場,逢“芯”必漲。然市面上的優質芯片公司并不多見,寒武紀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款商用智能終端處理器,被視為市場優質稀缺標的。科創板對我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起到了推動器作用。我國前沿科技企業還有很多,科創板的到來,將為這些“硬核”科技開啟一個新的融資發展時代。

  那么,是否會帶來AI芯片的泡沫?回看歷史,2000年初時互聯網企業泡沫之后,行業反而蓬勃發展,而發展進程之中總會有泡沫,更何況當下的寒武紀等公司擁有自身技術壁壘。也許短期內寒武紀是否支撐得起如此高的市值存在爭議,但對于中國半導體市場而言影響深遠。現在,企業有更好的融資渠道,不用去海外,也不用非得到體量很大才能上市,國內就可以有資本支撐,國內產業鏈也豐富起來,當然半導體產業如何更高、更快、更強、更繁榮,是接下來要思索的問題。

  (作者:倪雨晴 編輯:張星)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寒武紀 芯片 市值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22 盟升電子 688311 41.58
  • 07-22 甘源食品 002991 38.76
  • 07-21 法獅龍 605318 13.09
  • 07-21 國聯證券 601456 4.25
  • 07-21 起帆電纜 605222 18.4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