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作者 依民 亞瀾
核 心 要 點
-
百度今日在內網發文,稱要重拾“節約樸素、簡單務實”的工作作風。
-
“節儉”是由總監會的從簡辦會釋放出的明確信號。
種種細節表明,百度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了。
‘深響’獨家獲悉,今日,百度在內網發布了一篇題為《上下同欲,厲行節儉》的文章。該文章提出,在攀登時期,百度要重拾“節約樸素、簡單務實”的工作作風。
據‘深響’了解,這篇風向明顯的文章發布在百度內網上,并給了首頁大圖輪播的位置,百度相關人士表示,該位置重要性僅次于全員郵件。據該位人士介紹,文章相關內容由內網內容運營團隊“內網小編”撰寫,該團隊原先由百度公關部負責,最近劃至HR管理,即由百度副總裁、百度文化委員會秘書長、負責百度人力資源的崔珊珊及其所屬團隊負責。
崔珊珊
而有關節約的討論是在總監會上形成的,內網文章也提到“總監會的從簡辦會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
該篇文章提出:一些管理者和同學的成本和節約意識在淡化,浪費行為常常發生,屢見不鮮——團建非五星級酒店不住,出行非商務/頭等艙不坐,餐食非高檔飯店不吃……業務不見得做多好、問題不見得解決完、用戶不見得很滿意,但追求舒適享受、鋪張排場的時候倒是一馬當先。文章還列舉了更多細節,如:明明一張紙就能擦干手上的水,卻偏要嘩啦啦抽三五張等。
文章倡導百度員工要有一種“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主人心態,上到高管、總監,下到每一位普通員工,都要檢視每一處不合理的花銷,避免浪費行為的發生。
多位百度員工向‘深響’表示,該篇內網文章一經發布后立刻引發內部很多討論。有百度員工對‘深響’戲稱:“和裁員相比,少用幾張紙就少用幾張吧。”
在下行通道努力尋求重振的百度,近段時間確實處境唯艱。
今年8月,百度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歸屬于百度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4億元(約合3.51億美元),同比下降62%,總營收同比增長僅1%;在進賬縮減的同時,百度的內容成本、流量獲取成本同比仍在上漲。
業務層面,百度搜索觸碰到增長天花板,信息流業務仍處于大投入階段,且面臨字節跳動強有力的競爭;而智能音箱、智能云等新業務在營收方面的貢獻暫時還不高。團隊方面,今年5月,百度高級副總裁向海龍離職,隨后引發百度銷售體系大換血。
向海龍
如今,百度市值已跌至370億美元左右,以市值來看,中國互聯網的BAT格局已經被ATM(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所取代。
百度近一年股價走勢
此時百度號召節約意圖十分明顯,即試圖通過內部節流度過困境。
類似的內部動員情景七年前也曾上演:2012年11月,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百度內網上發了一封題為“改變,從你我開始”的公開信。李彥宏在信中要求“鼓勵狼性、淘汰小資”,并倡導willing to disrupt ourselves(愿意改變自己,通俗地講是革自己的命)。
李彥宏
面對困難,百度一直在尋求改變。
在今年二季度財報發布后,李彥宏在致全體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百度在核心業務領域仍然地位牢固且動力十足,“一些好的跡象正在呈現,公司業績企穩回升。”
同時他也指出公司自上而下推動了一系列顛覆性變革,涉及組織架構、人事變動、業務盤整等等。這些變革帶來階段性陣痛,更將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讓百度走得更穩、更遠。
提倡內部節約也是變革的一種。雖然與業務、團隊層面的問題相比,內部節流似乎作用有限,但與坐以待斃相比,積極求變顯然是更有希望的做法。
以下為百度內網文章節選:
總監會的從簡辦會釋放出了明確的信號——攀登時期,百度要重拾“節約樸素、簡單務實”的工作作風。“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一家企業要想堅守初心、長久經營,做出真正對社會、對行業、對用戶有價值的事情,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最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最基本的管理要求。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隨著行業蓬勃和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一些管理者和同學的成本和節約意識在淡化,浪費行為常常發生,屢見不鮮——團建非五星級酒店不住,出行非商務/頭等艙不坐,餐食非高檔飯店不吃……業務不見得做多好、問題不見得解決完、用戶不見得很滿意,但追求舒適享受、鋪張排場的時候倒是一馬當先。
還有一些浪費藏在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中,明明一張紙就能擦干手上的水,卻偏要嘩啦啦抽三五張;明明人已經下班離開工位,卻在頭頂開著長明燈;明明可以帶自用水杯接水,卻非要用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紙杯,一個嫌燙手,每次還套倆……這些背后都是成本,這些行為都是浪費。
Ownership 不是嘴上說說而已這么簡單,公司真正的“主人翁”,首先要有一種“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主人心態。上到高管、總監,下到每一位普通員工,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在職責范圍內,增強成本意識,檢視每一處不合理的花銷,避免浪費行為的發生。輕車簡食,拒絕驕奢;如非必要,勿增實體。
深響作者趙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思陽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