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任正非內部最新講話:談貿易戰、中美差距
來源:山石觀市
未來三十年,贏者通吃越來越成為行業規律。
中美兩國貿易依存度很大,不會強烈沖突。中國最大的武器就是十三億人民的消費。
我認為中美貿易戰打不起來,應該會相互妥協。
即使我們真正領先,我們也會公平、無歧視許可別人,絕不會用優勢去敲詐社會,也不會敲詐別的國家、別的公司的。
我們今年還要買高通5000萬套芯片,我們永遠不會走向對立的。
我們要加強基礎研究的投資,每年總研發費用150億-200億美金中,劃出20-30%,這樣每年有30-40億美金作為基礎研究投入。
至于我們與美國的差距,估計未來20-30年,甚至50-60年還不能消除。但是,我們要將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活下來”。以前這是最低綱領,現在這是我們的最高綱領。
芯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工藝、裝備、耗材問題,股市為了圈錢,夸大太多了。要踏踏實實,才不能泡沫式地追趕。
當年世界將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又一次人才轉移潮,我們有充足的資金和充足的利潤,我們要敢于擁抱人才,敢于擁抱時代。
任正非的內部講話全文如下(原文有刪減):
1
與會人:我是2002年參加華為,當年任總到硅谷去,我們見過。我參加華為不久以后,在華為內部報紙上看到一篇講話提到“華為不需要科學家,華為需要工程商人”。
任總(任正非):沙漠里是不能種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種植的。庫布齊、塞罕壩、以色列不也是遍地綠茵嗎?當年,華為是急著解決晚飯問題,顧不及科學家的長遠目標。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指導思想。今天我們已經度過饑荒時期了,有些領域也走到行業前頭了,我們要長遠一點看未來,我們不僅需要工程商人、職員、操作類員工……,也需要科學家,而且還需要思想家,希望你們這些卓越的Fellow仰望星空,尋找思想與方向,引導我們十幾萬人前進。十八萬隊伍沒有方向、沒有思想,會潰不成軍的。要看到過去的三十年,我們整體上是抓住了全球信息產業發展的大機會,作為行業跟隨者充分享受了低成本、強執行力帶來的發展紅利;而未來三十年,在贏者通吃越來越成為行業規律的趨勢下,我們必須要抓住科學技術和商業變化的風云潮頭,成為頭部領導型企業,才能有機會去分享技術進步和創新的紅利。要創新與領先,我們就必須依靠科學家。
當然,首席科學家也可以不永遠做首席科學家,經過一段時間,換個座位,迭代發展。首席科學家以后,可以做資深科學家,看更寬的未來,傳、幫、帶更優秀的新鮮血液,做“上將”的導師,“二等兵”將來也許會成為“上將”。
你們創造了華為輝煌的文明,公司尊重你們過去的貢獻,也需要共同分享利益。首先要讓你們心安下來,公司永遠是你們的,這是你們永遠享有的權利。
與會人:這點很好。我一直感覺,只要我們努力工作,公司肯定會考慮我們的利益。
任總:現在我們是要共同討論,如何防范風險,我們要貫徹契約精神,我們雙方的契約是我們之間的最高約束,這樣我們就能符合法律的要求,通過契約讓你們長期合法持有ESOP。不只是Fellow享有,只是你們起頭做個宣言,契約要能夠得到切實尊重,我們還要輻射非Fellow的高端科學家和高級專家、管理干部,也要參照這個待遇,退休時給他利益,不能人走茶就涼。
與會人:公司對我們高層技術人員,希望我們作為科學家還是工程商人?
任總:我希望你們更多的人成為科學家,面向未來,有時候你們不一定要研究理論,也可以研究概念和方向,以及實現形式。在外部技術環境越來越動態的情況下,看技術方向與實現途徑非常重要,也更需要科學家級的人才,因為消化人類的文明成果,不是什么“胃”都能夠消化的,但是我相信你們能消化、能理解。所以,與其你們去做具體事,不如具體事讓我們的工程師來做,你們看華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是最重要的。有一部分人不做具體的技術產品和工業產品,可以做思想,做假設。多與外界喝喝咖啡、多交流交流,聽聽別人講道理,探索出一條方向還在模糊時期的道路來,讓一縷光亮牽引公司前進的研究方向。
徐直軍:走到今天,華為人才應該是多元化的。過去我們強調做工程商人,那是很多年前;走到今天,我們既需要工程商人,又需要科學家,不是人人都被要求做工程商人。Fellow隊伍也是多元的,未來有思想家,有科學家,也有工程商人。比如,朱廣平就是一位思想家。
2
與會人:我們有沒有計劃,減輕對美國進口部件的擔心?
任總:首先,要繼續大量使用美國的部件,這是利用人類文明成果,美國也需要市場支持它的產業發展。我們是買家,只要善待供應商,會成為友好伙伴的。我們也要加強基礎研究的投資,希望用于基礎研究費用從每年總研發費用150-200億美金中,劃出更多的一塊來,例如20%-30%,這樣每年有30-40億美金左右作為基礎研究投入。
第二,我們希望大幅度增加對大學相關教授和世界標準組織的資助。全世界幾百個標準組織和平臺組織,我們可以多出一些會費,使世界組織得到更好的支持。華為公司賺錢的一個目的是希望造福人類社會,支持標準組織及平臺組織也是造福人類社會。
我們支持大學教授去做后天的探索與研究。公司做基礎研究的一萬多人主要做明天的“know-how”,“know-how”這個東西是需要Fellow看清楚并理解外部科學家的思想理論,給引路的,讓我們的專家、年輕人來做研究。研究是將金錢變成知識,開發是把知識變成金錢。你們做思想領袖、理論領袖,這樣轉換一下工作負擔,讓公司能夠很好前進。
至于我們與美國之間的差距,估計未來20-30年,甚至50-60年還不能消除,美國領先世界的能力還很強。但是,我們要將差距縮小到“我們要能活下來”。以前這是最低綱領,現在這是我們的最高綱領。任何時候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一點小成功,就小人得志。
我們過去把網絡安全、隱私保護列入優先的項目來努力,以后我們要把網絡安全、隱私保護列為公司的最高目標,確保用戶的利益不受侵犯。可能產品成本會高一些,東西好也可以賣貴一點嘛。
與會人:公司的愿景很好,但是下面具體執行存在問題,到處碰壁?
任總:我們要改。以前他們要求外部的教授、科學家必須提供交付件,才能報銷,科學家哪懂什么叫交付件呀!2012實驗室的員工外出喝杯咖啡還要寫心得才能報銷費用。要改,基于信任管理。讓科學家的力用在沖鋒上。
朱廣平:以前我們所有出差都要寫出差報告,這兩年放寬松了。
任總:你們一定要炮轟。如果你們感受到公司在基礎研究的體制、方法上還存在哪些問題,可以提出意見,我們會真心誠意地吸納,一步步去認真改進,這樣才能促進公司發展。就像《人力資源2.0總綱研討班上對任總的批判意見匯總》一樣,貼在心聲社區上直接炮轟我,我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我錯了,我改”,才有改革的借口。又不用安撫什么人,改革力度又大,這就是炮轟自己的好處。
3
與會人:基于我們所看到的新聞,無論中東事件還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國應該會加大在硅和半導體方面的投資。現在看到中國越來越多初創型小公司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但在美國大企業的競爭力其實遠遠超過小企業。我想問問我們的策略,我們希望做些什么來更好的保護我們自己?使我們變得更放心,還是讓我們不懼怕初創型企業的競爭。
任總:華為還是要踏踏實實繼續做學問,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從幾十人對準一個“城墻口”沖鋒,到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到十八萬人,都是對準同一個“城墻口”沖鋒,攻打這個“城墻口”的“炮彈”已經增加到每年已經接近150億到200億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于像我們這樣對同一個“城墻口”進行投入,要相信我們領導行業的能力。我們有的研究所已經在單點上突破,領先世界了,要繼續在單點上的突破的基礎上,在同方向上多點突破,并逐步橫向拉通,在未來三、五年內,我們是有信心保持競爭力的。當然,我們也可能會產生一些困難,過一些苦日子,那時華為內部股票的價值可能會下跌,希望你們不要去兌現。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在基礎研究上前進,在一個比較窄的方向上突破,就有可能博弈。我們已經有近8萬項專利獲得授權,許多還是基本專利、核心專利,這對人類是一個貢獻,當然對美國的信息社會也是一個貢獻。高科技不是基本建設,砸錢就能成功,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我們公司也是急不得的。
與小公司比,我們沒有他們靈活,他們是新生力量,有強大的動力與欲望。我們是領導者,領導者的責任,是要跑得最快,否則就被追上了。可惜現有的定律、標準都快到盡頭了,發展已在曲線的飽和段,我們也跑不快了,心里也憂慮發愁。
芯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工藝、裝備、耗材問題,股市為了圈錢,夸大太多了。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自知在云、人工智能上我們落后了許多,才不能泡沫式地追趕。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要有更高眼光的戰略計劃。
Fellow是從作戰隊伍走過來的,希望你們能消化世界更先進的文明,轉過來多仰望星空。世界風云多變幻,到我們理解的時候,已經不是科學了,只有你們才能理解未來是什么樣。要敢于在假設上創新,在方向上創新,在思想、理論、技術、商業模式上創新。實行多路徑、多梯次、多場景的進攻方式。敢于單點突破、橫向拉通,逐步平臺化。我們要敢于投入,向死而后生。
我們要站在后天看明天,也要從今天看未來,我們也要找到明天的技術曲線與商業需求曲線峰值的重合部,就是我們的戰略機會,作為我們排炮攻擊的“城墻口”。當然,這個“城墻口”也隨時間與需求的變化而變化的。“炮火”的校正就是我們的戰略規劃的責任。
4
與會人:您如何評價基礎研究是否有成效?您心目中的科學家是什么樣?
任總:評價基礎研究,我們不能采用量化的考核方法。如果你們來給我匯報,我聽懂了,對你們的考核簽字,我都聽得懂,那還叫科學?其實很多科學家是講的“鬼話”,全世界能聽懂的沒有幾人,誰去考核?古時候講“千里眼”、“順風耳”、“阿拉伯飛毯”……,不都實現了嗎?但這些話放在一千年前,他們肯定被認為是“騙子”。因此,我們應從一個很長的時間軸來看科學家講的話,不能計較所有內容是否都具有現實性意義。費馬大定理是用350年證明的,它并沒有對法國經濟起多大貢獻,若果我們這么狹隘地看問題,人類怎么探索前進?但是我們有個約束,方向要大致在公司前進的主航道上。比如,合成生物我們就不會支持。
我們可能聽不懂科學家講的話,但是可以開放在網上,讓公司的“二等兵”來學習。這些“二等兵”是博士、碩士、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功實踐人士,怎么知道他們之中沒有人能讀懂你的文章呢?即使現在讀不懂,十年、幾十年后也有可能讀懂。如果他們讀明白了,為什么不可以做“將軍”呢?現在我們的博士招聘不分國別、民族、膚色,只看是否優秀,補充到你們的繼任計劃中去,十年時間他們可能就成長起來了。
人的可塑性很大,希望我們的高端Fellow和資深專家多與新員工交流,一句話可能就啟發了他,給他一生產生巨大影響。現在的青年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與Fellow喝咖啡也可能開天光,未來會有多厲害啊!
我曾經總講“牙科醫生”,是故意講的,意指現在人人都懂計算機,只要他愿意轉行,就有可能在某方面成為科學家。在科學道路上,往往不會有專業局限,會莫名其妙產生一些“奇花異草”。年輕的新員工在你們的指引下少走彎路,成長更快,未來公司才有希望。
我們對科學家要多一些寬容,要是當年沒有美蘇兩國對布勞恩、科羅廖夫的寬容,就沒有美蘇兩國的太空爭霸;孟德爾發現遺傳基因后,他的見解沉寂了兩百年,才讓人類重新認識。我國因意識形態問題,不支持神父出身的孟德爾、摩爾根,而支持米丘林、巴甫洛夫學說,又耽誤了幾十年。汪健是個有爭議的神人,不知他說的話會不會有下一個突破呢?我們不妨寬容一些。
我們對不明白的東西,只要大致對準主航道,我們就多給一點寬容。
與會人:我們總以為,我們以前是工程師,不是科學家。
任總:你們要看到我們的決心。以前我們對博士招聘政策比較緊,因為博士到華為很難生存,因為我們那時還是技術“沙漠”。現在我們放開對外國優秀博士的招聘,不分國別、民族、膚色、人種……,就只看是否優秀,補充到你們的繼任計劃中去,十年他們就成長起來了。
我今天強調你們的科學家作用,是希望大家能在公司主航道的范圍內,更積極大膽地向縱深研究,沒有產業技術的深根探索和核心控制,怎么會有產品與產業的控制力呢。所以,公司發展到現在,更需要各位發揮科學家的研究與探索作用。
5
與會人:我個人有一個疑問,對于合作的大學和教授,我們如何去評價合作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任總:我們與大學的合作,首先我們無法對教授研究成果是否達到預期進行評價,我們也不需要評價。只要教授的前期研究方向與我們吻合,我們就給他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如果他做出的貢獻與我們相接近,我們就把他的博士生招過來,相當于代我們培養了博士生,博士生與教授有“根”與“枝葉”之間的聯系,我們還可以不斷吸收營養。也可以讓這些博士去幫他工作。我們投資的目的,只資助人類社會早一些突破,我們不企圖占有他的成果、論文、專利……投資僅僅需要一個知曉權。它像燈塔一樣,既可以照亮我,也可以照亮別人。他的研究不成功,也告訴了我們邊界,也是一種成功。
華為公司基礎研究平臺很大,不只是需要一種養分,這些養分進入我們體系,這個體系消化很厲害,會在產品、工程、管理方面超越的。所以,在教授的評價上,不能狹隘的要一個的考績表、交付件……,而應該是寬泛的教授資助。即使教授的研究成果可能對我們沒有用處,也算是對人類社會做出了貢獻。在座科學家也可以推薦,哪些地區有哪些先進要素,可以再建一些小的城市研究所?然后我們派人去尋找,看好就扎個根。
我們所處的時代可能對華為的成長有一些困難,但我們要堅定信心,要敢于前進。不要一聽螻螻蛄叫,就不敢種莊稼了。要敢于加大戰略投入,持續攻擊前進,絕不屈服,從不畏懼,英勇進步,為人類社會的萬物連接、萬物數字化、萬物智能化而不懈奮斗。
當前世界將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又一次人才轉移潮,我們有充足的資金和充足的利潤,我們要敢于擁抱人才,敢于擁抱時代。
責任編輯:李彥麗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