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致癌”謠言:把焦慮換流量的骯臟生意
一家之言
通過斷章取義、無中生有等手法戳中公眾的轉發沖動,使文章成為爆款,最終將流量轉化為金錢。
這兩天,許多人的朋友圈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了。起因是一篇文章以驚人聳動的語氣寫道,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酰胺,而星巴克為了利益長期向公眾隱瞞這一事實。該文輕松引起了公眾的恐慌,以及對星巴克這樣巨頭外企的敵視。可事實真如此嗎?
原來上周三,加州法院下達了一個判決:加州的咖啡銷售者要在咖啡的標簽上貼出警告,讓消費者知道咖啡里含有一種“可能致癌的物質”丙烯酰胺。但這東西還存在于各種含淀粉的烘烤食物里,比如餅干、薯片、烤腸等。美國癌癥學會指出:“目前沒有任何一種癌癥類型的風險增加,是明確和攝入丙烯酰胺相關。”該判決自身就充滿爭議,如果咖啡要標記的話,那薯條、烤腸等食物就要被強制標記無數次了。
有醫生曾提供過一條甄別原則:如果一篇文章只告訴你某樣東西有毒性,卻不談引起毒性的劑量,那么這篇文章多半是不可信的。比如有專家建議,60公斤成人每天不建議攝入60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而煮咖啡的丙烯酰胺平均劑量13ug/kg,即一天得喝40杯咖啡才可能攝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但類似“咖啡致癌”這樣充斥著標題黨、假新聞和炒作氣息的文章,卻又一次成為爆款文章。有機構曾做過統計,2014年度被復制轉載最多的微信公眾號標題就是養生族最鐘愛的一則補腎秘方。健康養生領域由此也成為造假的“重災區”,經常有“致癌風險”“食物相克”等為主題的不實信息在朋友圈里刷屏。
這背后隱藏著骯臟的生意經。通過斷章取義、夸大編纂、無中生有等手法妖言惑眾,戳中公眾的情緒點,觸發他們轉發的沖動,讓文章成為爆款,并最終將流量轉化為金錢和生意。
對于此類公眾號,公眾一方面要提高甄別意識,不要淪為他人的生意,被源源不斷地喂養廉價的情緒;另一方面微信平臺和管理者要從嚴處理,不要讓圖謀不軌的騙子活得太輕松,并敗壞公眾號的健康生態。傳播“咖啡致癌”的公眾號被封,著實罪有應得!
□曾于里(媒體人)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