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浩明
每年春季,隨著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完畢,部分公司的退市問題也就凸顯出來。
最新資料顯示,超過20家上市公司已收到交易所《事先告知書》,提示其存在退市風險。其中有15家是因為被會計師出具了非標準的審計意見;還有幾家或是凈資產為負值,或是盈利為負且主營收入低于1億元,而這些都觸及了財務類強制退市的情形。
與為數不少的“財務退”公司相比,目前因為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觸及“面值退”退市情形的公司只有2家,顯然“財務退”是時下導致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不過,“面值退”的數量未來會明顯增加,成為強制退市中的主要因素。
由于相關規定是以上市公司年報作為判斷其是否符合上市條件的基礎,因此每年的年報公布以后,總會有一些公司因為年報中的財務數據不符合要求而被強制退市。退市工作,一般會在年報法定披露期結束后的2個月內完成。所以,正常情況下“財務退”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而“面值退”就不同了,只要市場在交易,這種情形就隨時可能發生。而數量的多少,一方面與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市場行情有關。如果行情差,股票下跌,那么績差股跌破面值的概率就大,只要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面值,就觸發“面值退”情形了。
目前滬深兩市股價低于1元的上市公司并非個例,有的已經連續數日在面值之下運行,其中有不少最后會觸發“面值退”情形。因此,今年A股市場中上市公司因為股價低于面值而被強制退市的情況可能會更多。
隨著監管的加強,因為公司違規違而被強制退市的案例會減少,而只要企業經營基本正常,沒有出現特別重大的失誤,凈資產要變為負值,主營收入低于1億元的狀況,發生的概率也比較低。但是,由于市場走勢總體平淡,上市公司的數量又多,總會有一些在各方面較為平庸的公司,很難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同,交易清淡、股價低迷。
現在的退市規則中,有連續20個交易日內股價低于1元或市值低于3億必須退市的安排,因此在政策的執行中,“面值退”就很常見。
近幾年來,股市擴容加快,上市公司股價分化明顯,低價股數量明顯增加。有些公司本來發行價就不高,上市后又送股與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被稀釋的同時,股價也在反復除權中不斷走低。若公司沒有新的題材,在市場上就很容易被邊緣化,以至機構投資者很少參與,個人投資者更是作壁上觀。
此時,創始股東的每次減持,都會成為拖累股價下行的重要推手,一段時間以后,股價就離“面值退”也就不遠了。如果公司業績不佳,又遇到了市場調整,那么股價滑落到面值以下的速度會很快,“面值退”也就成為了市場上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總之,上市公司需要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進行必要的市值管理,謹慎擴張股本。至于投資者,更應該充分考慮業績不理想且市場關注度低的品種的投資風險,特別是其中的低價股,因為各種風險的疊加很可能導致“面值退”情況的出現。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由此帶來的投資損失。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