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物價的漲跌帶來了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不同行業(yè)間生活的分化,也帶來消費理念的分化。無論如何,現代消費社會的精神面貌都被疫情打散重構了。
歲末年初,本該是家家戶戶存貨采購的日子,可今年的物價卻讓人有些捉襟見肘。
菜市場里,不僅豬肉漲價了,連最常見的蔬菜鮮果價格也都是肉眼可見地上漲。人們逛了一圈菜市場,看看顯眼的價格標簽,再瞅瞅自己口袋里若有似無的年終獎,不自覺就縮減了各項年貨預算。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了2.5%(一般定義CPI超過3%為通貨膨脹)。食品煙酒價格上漲8.3%,其中,糧食價格上漲1.2%,鮮肉價格上漲7.1%,一直備受關注的豬肉價格更是上漲了49.7%。
斗轉星移,平民偶像楊超越口中的“一百斤玉米只能換三斤豬肉”馬上就會成為歷史,一直用來調侃低價商品的詞語“白菜價”也將被重新定義。“吃”這個涵蓋眾多人類生存基本要義和群眾生活美學的漢字,會不會成為很多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展望2021年的物價,情況好像也不大樂觀。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總體來看,2021年我國的物價水平大概會保持溫和上漲,受上年同期基數影響,預計全國CPI漲幅會出現一個先升后穩(wěn)的走勢。
溫和上漲、階段性上漲、季節(jié)性上漲,在物價這個話題上,總能出現很多普通人認知范圍之外的新詞匯。但不管物價是以什么形式上漲,居民最關心的問題始終不會改變:什么時候工資漲幅能跟上物價漲幅?
2021年,物價上漲之年?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去年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是23年以來第三次超過5%(一般定義下的嚴重通貨膨脹線)。
疫情緩和之后,中國經濟搶先恢復,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但經濟復蘇過程中,一些結構性問題開始凸顯,經過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映射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就是物價的變化上。
春江水暖鴨先知,愛錢又愛吃的中國人,總能敏感地察覺到市場價格的變動。
去年底剛搬到北京的張琛,第一次感受到了北方冬天物價的高昂。打開網上超市,雞蛋價格由去年12月份的5.99元/10枚,漲到現在的9.9元/10枚,600g香蕉的價格由5.5元漲到6.8元,豬肉價格則漲到每斤35-50元不等。
據《經濟日報》報道,北京菜價高的一部分原因,是今年冬天強寒潮天氣和北方疫情反彈。以北京新發(fā)地市場為例,來自河北石家莊、邢臺的長途車輛在國內蔬菜運輸中占比超過40%,受寒潮天氣和疫情影響,農產品運力不足,菜價因此上升。
物價上漲現象并不只存在于寒冷的北方。家住上海的陳嬌下班途中罕見地逛了一次菜市場,吃驚發(fā)現排骨已經漲到60元一斤,豬頸肉排40多元一斤。
更溫暖的南方,物價漲幅也不遑多讓。近日,口味挑剔的廣州市民發(fā)現,市場上的活蝦價格明顯上漲,九節(jié)蝦一下子就由90多元/斤,漲到120元/斤。據說,這和冷鏈不安全,進口凍蝦銷量下滑有關。
據農業(yè)農村部公告,1月份全國“菜籃子”價格指數為141.54,環(huán)比上漲12.85個百分點,同比上漲8.17個百分點,28種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青椒、冬瓜、洋白菜的上漲幅度超過30%。
與此同時,躲在食物背后的資本和企業(yè)卻好像等來了春天。此前,白酒界的標桿貴州茅臺盤中漲破2000元。1月25日 ,有“豬茅”之稱的牧原股份發(fā)布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利潤同比暴增341.58%-374.29%,日賺近一億。
一片漲聲的股市和老百姓的日常隔著一道天然的溝壑。后者仍然身處被“蒜你狠”“姜你軍”“向錢蔥”支配的恐懼之中。
沒錢還得吃粗糧。/《武林外傳》
物價上漲的情況會一直持續(xù)嗎?2021年會是物價上漲之年嗎?通貨膨脹會不會成為中國人的長期擔憂?
去年11月,央行發(fā)布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時稱,中長期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wěn),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有財經專家分析,2021年通脹是修復性漲價,不會是貨幣政策“前松后緊”的掣肘,“再通脹”會溫和而來,而“高通脹”無需擔憂。這倒和“2021年物價溫和上漲”的說法不謀而合。
12月,海南、重慶等9省CPI連續(xù)兩月同比負增長,似乎給了物價下跌一些希望。但想要等到我們真正實現買菜自由、隨心采購,或許還需時日。
多年之后回頭看,劉星家其實超有錢,每天都大魚大肉。/《家有兒女》
工資跟不上物價,所有人的難題
2020年,糧食危機和消費問題曾引發(fā)一波又一波的擔憂。
年初,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就警告各國,警惕糧食危機,保護糧食供應鏈安全。
上半年,為刺激民眾消費,各大城市開始發(fā)放各種形式的消費券,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存錢,一時在網上吵得熱火朝天。
下半年,官方開始呼吁遏制餐飲浪費現象,節(jié)約糧食,大胃王式吃播被處罰、管制。
年底,受寒潮天氣、疫情反彈和節(jié)日影響,物價溫和上漲,打工人只能再次發(fā)出熟悉的感嘆:工資漲幅永遠跟不上物價漲幅。這已經成為大部分奮斗的年輕人無法逃避的難題。
近日,陸金所和脈脈聯合發(fā)布《2020職場人年終獎真相調研》,結果顯示,超過三成的職場人今年沒有收到年終獎,半數職場人年終獎數額少于或等于一個月工資。四成參與調查的人表示會用年終獎投資基金。
這或許意味著,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市場環(huán)境下,人們的花錢選擇逐漸趨于保守。
2021年,保住工作最重要。
但市場不會因為你的保守消費就改變自己的運行邏輯,物價該漲照樣漲,受制于此的餐飲公司,比如海底撈、西貝等著名連鎖品牌,也在堂食恢復后選擇上調部分菜品價格,因此在互聯網上收到一片罵聲,西貝隨即調回原價,并發(fā)表道歉聲明。
既然無法開源,物價短時間內也不能回落,那人們只能把心思放在節(jié)流上。省錢這件事,中國人擅長。
郝萍是某互聯網大廠的一名新職員,最近北京上漲的物價讓她放棄了點外賣和自己做晚飯的想法,為了省錢,她幾個月前開始吃公司的晚餐,雖然味道差一些,但一個月下來,也能省下一千多塊餐費。有時加班晚了,她甚至會等到公司十點開放夜宵,吃完再回家。
像郝萍這樣的年輕白領還有很多。他們來到大城市打拼,房租、通勤和伙食已經占據他們日常支出的絕大部分,而物價的溫和上漲、外賣店家動輒幾十元起送的規(guī)則,也能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子不就是這么一天天過下去的嘛。/《奶酪陷阱》
有人悄無聲息地取消了自己的下午茶和夜宵;有人干脆連早餐都不吃了,周末盡量減少外出社交,有人買來鍋碗瓢盆,開始學習廚藝技巧,平時能不點外賣就不點外賣。
更有甚者,偷偷加入豆瓣“摳門男性/女性聯合會”,學習如何在少得可憐的存款里榨取剩余價值,比如如何營養(yǎng)健康又方便省錢地吃一日三餐、如何用1.5元理一個頭發(fā)、如何改換中國移動的八元套餐……
這或許是年輕白領面對物價飛漲的一種精神勝利法,也可以被看做社畜們在不穩(wěn)定現實下的一種自娛自樂,畢竟,這比安慰自己“工資總會漲的,物價和房價總會下跌的”更加現實。
吃完這一口再說。/《天下無賊》
疫情的“余波”:消費分化
除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物價上漲還帶來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財富分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2.1%,只有GDP增速的一半。 有分析稱,2020年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基建、房地產以及一些新興產業(yè)的拉動,不同行業(yè)和地區(qū)間的不平衡非常突出。
而且,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是27540元,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5.6%,2019年,這一數據為86.3%。這意味著,最有錢的那一撮人經歷過疫情,可能變得更有錢了。
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數與中位數。/國家統計局
物價上漲又給這種分化加上砝碼:疫情造成的“社會休克”可能進一步拉開經濟上的差異,財富鴻溝擴大又給國民經濟更長遠的復蘇帶來阻力。在這個過程中,一項重要因素就是消費。
資深媒體人郭晏平認為,房價上漲,會出現囤房炒房和老百姓傾其所有供房的情況,但是“物價上漲,會出現巨大的兩極分化,有錢的并沒有那么大的消費欲望,而沒錢的只要不餓肚子”。依靠家庭的學生和背負貸款的上班族,身處中間,人人都在參與“一堂新時代的金錢物質實踐課”。
據統計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121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一年實際下降4.0%。其中,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交通通信消費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醫(yī)療保健消費支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提振居民消費信心得從各個方面努力。/《西虹市首富》
越來越多人不再輕易花錢,各種消費節(jié)和消費券終究是過眼云煙,短暫的物質狂歡過后,在現實生活的面前,很少有人敢于撒開手來大膽消費。
物價的漲跌帶來了不同地區(qū)、不同家庭、不同行業(yè)間生活的分化,也帶來消費理念的分化。
大部分人的財富焦慮從房價、股價的漲跌,轉變?yōu)榛鹗欠駷橹械惋L險、每月工資是否按時到賬、今天菜市場的物價會不會下降,而去年逆勢上漲的奢侈品和豪車銷售數據,也明晃晃地擺在那里……無論如何,消費社會的精神面貌都被疫情打散重構了。
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不斷重復地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夜以繼日、永無止境,這是眾神對他的懲罰,他的生命就在這樣一件無效又無望的勞作當中慢慢消耗殆盡。
但加繆卻認為,這塊巨石上的每一顆粒、這黑黝黝的高山上的每一顆礦砂唯有對西西弗斯才形成一個世界。他爬上山頂所有進行的斗爭本身就足以使一個人心里感到充實。應該認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如果你在物價上漲中,暫時還沒能感受到這種周而復始的幸福,那么回想過去幾年的房價,是否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1]《央行:物價漲幅總體延續(xù)下行走勢,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界面新聞.2020-11-26
[2]《花長春:2021年通脹不會是貨幣政策“前松后緊”的掣肘》花長春.2021-01-11
[3]《9省份物價降了!》中國經濟網.2021-01-13
[4]《2020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國家統計局.2021-01-18
[5]《2020年GDP數值告訴我們的事》財新網.2021-01-20
[6]《鐘正生:當前談全球流動性拐點為時尚早》財新網.2021-01-21
[7]《穩(wěn)住菜籃子還要看好菜攤子》經濟日報.2021-02-02
[8]《1月全國蔬菜價格季節(jié)性上行》央視網.2021-02-02
[9]《中央罕見信號傳出!菜價肉價漲價又一隱患》大貓財經
[10]《兜里只有十塊錢,你根本吃不起早餐》新周刊
[11]《2020職場人年終獎真相調研》陸金所、脈脈
?作者| 夏老師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