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下一個目標:探索新商業閉環 杜絕“單打獨斗”

5G的下一個目標:探索新商業閉環 杜絕“單打獨斗”
2020年10月16日 00:36 21世紀經濟報道

新浪理財大學,聽武超則解構5G圖譜,《20節課教你把握5G布局核心》

  原標題:5G的下一個目標:探索新商業閉環 杜絕“單打獨斗”

  三大運營商啟動5G商用一年以來,中國5G產業發展迅速,基站建設規模居于全球首位,目前國內已有60多萬座5G基站,并在今年全面啟動SA網絡部署。

  隨著5G網絡的大規模部署,中國的5G業態也進入了新階段。在10月14日-16日舉行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未來三年我國處于5G發展的導入期,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建設節奏。在華為運營商BG總裁、常務董事丁耘看來,中國5G下一階段的核心目標是,要從體驗和商業閉環等角度去打造最成功的5G。

  這意味著,一方面5G和行業的結合更加深入,應用、生態在持續導入。本次展臺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到,5G的C端、B端、H端場景紛呈,各廠商展示的并非模型,而是諸多實時交互的現場遠程操作等案例。多位通信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車聯網、AR/VR、云游戲、能源行業、制造業等都是重要應用方向,C端應用爆發預計最快也要明年,B端尚需要培育期。

  另一方面,一年多來,5G的輿論場上關于投資高、回報難的質疑不斷,因此本次論壇上,5G商業模式也成為重要議題,如何打造新的商業閉環,需要上下游產業共同來定義和重構。

  盡管國內5G商用成績斐然,行業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大會上談道:“5G的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前幾代相比更為嚴峻,尤其是在國際形勢加劇的不確定情況下,5G仍然需要長期負重前行。運營商對5G的投資回報壓力很大,需要適度超前、穩步推進5G網絡部署,培育生態,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同時要看到5G的社會貢獻,遠超出通信行業的效益,從國家長遠利益看,5G作為數字經濟新引擎,責無旁貸。”

  B端C端應用潛行部署初期難題待解

  國內5G推進情況超出業內預期。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記者介紹道,C端方面國內5G套餐用戶超1.5億,終端累計發貨超過1.2億,5G手機已進入千元機時代;B端的CPE、模組等已推出超過100款。

  在魯勇看來,5G的價值“拐點”將很快到來,同時,面向個人的創新業務也將進入高速發展期。不僅如此,5G已經在許多行業實現創新應用落地,截至今年6月,三大運營商5Gto B項目合計超過5000個,相關總營收超過15億。

  在To C領域,5G需要一個殺手級應用,正如3G時代的微信,4G時代的抖音,如今大家也等待5G的爆款應用在某個領域爆發;而To B領域更是5G應用的重中之重,目前已經由行業標桿開始逐步規模化拓展,比如華為就聚焦在礦山、電網、港口、鋼鐵等領域。

  與此同時,不論是5G的個人業務還是行業應用,都面臨著不少難題需要解決。

  在個人業務方面,丁耘表示,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但是與韓國、瑞士等5G部署較早的國家相比,中國的5G事業若要取得更大成功,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比如,5G網絡部署的初期,用戶體驗存在差距,不可避免地存在“假、啞、差”的問題。當前中國的5G用戶已經過億,然而,但有很多用戶買了5G套餐,但使用的卻并不是5G手機;另一方面,有5G手機的用戶所在的區域可能沒有5G的覆蓋,整體來看,“機”、“網”、“套” 匹配度仍然不高。

  對于運營商而言,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丁耘談道,打造最成功的5G,從個人業務上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實現商業閉環:一方面是開源,即通過創新的差異化應用來加速釋放流量的紅利;另外一方面則要節流,要從整體的角度對運營商的TCO進行優化;第三,要站在明天看現在,面向5G即將帶來的賬單風暴等潛在問題,及早升級目前的運營平臺,提升數字化水平,提升運營的效率。

  對于行業應用,華為中國區副總裁、運營商業務部總裁董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必須要與行業方案提供商、上下游伙伴、客戶共同進行創新實踐,也就是生態的協同;其次,當前階段要先根據區域特點做好行業選擇,確定哪些場景具備先發優勢,具備剛性需求,重點發力;再者,就是要有設計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價值利益的合理分配,避免同質化競爭。

  此外,董明還談道,To B當前不求“百花齊放”,只求針對先發行業場景有的放矢,并且在“0-1”的創新之后,不要急于追求“1-N”,還要進行一個“1-3”的復制過程,提煉行業共性的場景需求與解決方案設計,包括商業模式設計,之后進行“3-N”的復制,避免盲目投入。

  探索新商業閉環5G投資回報與4G相當

  在5G發展的種種挑戰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投入產出的回報問題,如何形成良性的商業模式迫在眉睫。

  從投入側看,根據招商證券預計,國內三家運營商在5G周期,對基站等基建項目的總投資額為1650億美元,總規模增長約50%。鄔賀銓就談到,我國4G建設從2013年起到現在經歷7年投資,目前4G用戶已占全網移動用戶的80%。5G的建設如果要達到4G的用戶規模,投資將需要8年甚至更久。

  再看收益,目前韓國5G用戶的ARPU值比4G增加37%,來自消費者用戶的收入方面估計將超過4G。“事實上,即使在韓國5G的超清視頻VR、AR,室內定位車聯網等業務,還未規模化展開,如果考慮這些新業務,5G消費者業務收入將是4G的兩倍以上。”鄔賀銓說道。

  在他看來,從長遠看,5G的主要收入來自政企客戶。未來5G的計費標準要從流量為主發展到基于時延、優先權、可靠性、價值等。政企客戶所貢獻的收入有望達到消費者業務收入的三倍以上,“綜上所述,5G網絡成本是4G的4~5倍,運營收入將超過4G的6倍,可認為5G的投資回報狀況與4G相當。”

  相比去年,今年廠商們也更關注新的商業模式探索,探討新的定價方式、商業閉環。

  比如華為就認為,5Gto B特別是要做好“價值定價”,過往在To B領域一些“聯接服務”僅依靠“成本定價”的方式,沒有做到合理的價值分配,甚至出現價格戰,是產業一起走過的彎路,5Gto B必須要有合理的“價值定價”才能形成創新的牽引力,有效推動商業生態的正循環,卷入更多參與者。

  華為中國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劉西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在具體的項目實踐過程當中主要有三種商業模式:第一種是SLA保障模式,比如一個車間,房子里面要求每個位置需要提供的帶寬是多少,時延是多少,它在每個位置明確要求的情況下,需要保障指標能夠達到要求才能夠正常工作。因此SLA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模式,它不只是5G連接而是一個服務;第二,就是增值化服務,提供10毫秒時延與提供20毫秒時延,成本是不一樣的;第三是我來提供5G解決方案,同時有生態合作伙伴,它的軟件、終端、應用,跟基站之間匹配,再跟我的MEC結合,可以快速地幫助行業客戶把業務開展起來。”

  同時,華為認為,5G的發展不能“單打獨斗”,一方面是技術需要協同,今年華為提出5“機”協同,就是指聯接、AI、云、計算、行業應用的產業協同;另一方面是產業上下游的生態協同。

  去年5G牌照發放,商用開啟,這一切只是5G行業的起點,隨著標準和網絡推進,以及國內新基建的提出,5G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行業也需要持續的創新來落地。

  (作者:倪雨晴 編輯:李清宇)

掃二維碼 3分鐘開戶 緊抓股市暴漲行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玄逸

運營商 5G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0 洪通燃氣 605169 --
  • 10-20 國安達 300902 --
  • 10-20 泰坦科技 688133 --
  • 10-19 九號公司 689009 --
  • 10-16 前沿生物 688221 20.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