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付一夫:讀懂深圳 就讀懂了整個中國經濟道路的底層邏輯

2020年10月16日09:43    作者:付一夫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付一夫

  深圳,中國經濟版圖上一個特別的存在。

  作為經濟特區的敘事起點和改革開放的時代地標,深圳用了40年時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成長為今天舉世矚目的國際化大都市,一路高歌猛進,締造了數不清的發展成就,經濟總量、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城市建設、文明程度,方方面面幾乎都堪稱典范。

  英國《經濟學人》曾不吝贊美地評價道:“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范莫過于‘深圳奇跡’。”

  然而,深圳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自身的壯大。

  一直以來,深圳都是中國特色道路的先行者,其成長始終都與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偉業息息相關,通過一系列探索實踐為全國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積累和貢獻了極其寶貴的經驗與借鑒。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弄懂深圳的崛起之道,這很可能是我們真正理解中國經濟發展道路內核與精髓的關鍵。

  一種精神:敢為天下先

  經濟社會的進步,常常伴隨著思想觀念的巨大變革。在深圳特區成立伊始,受體制機制和思想觀念所限,我國經濟運行極度僵化,發展面臨著巨大困難。在此背景下,鄧小平明確表態稱:“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隨后,深圳正式開始掙脫思想的枷鎖,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典型例子就是名噪一時的“租借風波”。早期的深圳,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后,道路、水電根本無法適應經濟生產的需要,想要改變現狀,唯有依靠資金的投入。為了籌措資金,深圳人除了到處游說之外,還想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辦法——出租地皮給外國商家。在那個年代,此舉無異于一場地震,把土地“租”給“洋人”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等于是向著舊體制、舊傳統發起了正面挑戰。

  盡管鋪天蓋地的質疑、批評與指責給深圳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深圳人深知:“不解放思想、不敢放開手腳,結果是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既道出了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訣竅”,又講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干其他事業一樣,一要解放思想,二要大膽實踐。經過不懈的努力,深圳迎來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在人大通過的好消息,該《條例》對國有土地的有償使用予以了充分肯定。而后,深圳的資金問題很快得到解決,也為后續的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深圳“敢為天下先”的極佳詮釋。

  除此之外,深圳還率先進行價格闖關、終結糧票肉票、實行建筑工程招投標制、建立外匯調劑中心、創辦證券市場、推動高新技術市場化發展、建立人才市場、建立產權交易市場、推行住宅商品化、實行物業管理、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精簡行政審批等等。而每一項改革都在全國引起陣陣回響,每一次突破都給傳統計劃經濟撕開一道道口子,都把市場經濟的活力注入到正在轉型的體制機制之中。

  當其他地方還在為“姓資姓社”問題爭論不休時,深圳已經在沖破思想禁錮,推動生產力大發展。也正是因為深圳三番五次地敢于在改革路上第一個吃螃蟹,才能率先闖出一片天地。

  一種制度:市場經濟體制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思平曾說過,年輕、移民、包容性與多元化都不是深圳崛起的根本原因,高度的市場化環境才是核心。

  深圳特區自成立至今,一直都矢志不渝地堅持營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建立現代市場體系方面,深圳一開始就將競爭因素大膽引入基建體制,實行建筑工程招標、擇優承包的辦法;同時以價格體制改革為突破口,相繼對計劃、物資、流通、工資、勞動、土地、財稅、金融等管理體制進行全面改革,積極培育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時至今日,深圳已然成為了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三個維度可以佐證這一事實。

  其一,繁榮的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與生俱來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最富生機活力的經濟細胞;判斷一個城市的市場化程度高低,當地民營經濟是否發達是個極為重要的參考指標。

  深圳的民營經濟之發達,放眼全國難逢敵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全市民營經濟商事主體達314.3萬家,在全市商事主體的占比高達97.7%;其中,民營企業195.3萬家,占全市企業總量的96.3%。此外,民營經濟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同樣長期高于全市GDP增速,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華為、騰訊、正威、恒大,均為民營企業。

  其二,良好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土壤。深圳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方面從不吝嗇,始終都不遺余力地在政策上給予企業各種優惠,而政府部門則甘當企業的服務者而非指揮官。如此一來,深圳既能持續吸引海內外無數的優質企業入駐,又能自主培育本地的優秀企業,還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創業潮,經濟發展活力自然是源源不斷。

  根據普華永道等機構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質量報告》,在城市對企業的吸引力和企業在城市的發展力兩個方面,深圳都無可爭議的位居全國首位;深圳市注冊局發布的《商事主體統計分析報告》則指出,無論是新登記企業數量還是個體工商戶數量,深圳都在國內處于絕對領先位置,而按照人均的創業密度來說,深圳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

  其三,顯著的人口優勢。

  人口的自由流動是市場經濟的又一重要衡量維度。得益于友好的市場環境,深圳一直都是外來人口無比青睞的熱土,其中又以年輕人居多。規模方面,深圳常住人口總數一直都在穩步增長,2019年達到1343.9萬人;結構方面,戶籍人口與非戶籍人口比例呈“倒掛”狀。2019年分別為550.7萬人和793.2萬人;年齡方面,深圳適齡勞動力(15~64歲人口)的比重近乎八成,為城市建設提供了中堅力量。

  一種模式:創新驅動發展

  說起深圳這座城市的標簽,很多人都會想到“創新”二字。

  的確,創新是深圳深入骨髓的城市DNA。在沒有任何產業基礎的情況下,從“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時期,到以華強北為代表的模仿創新時期,再到創新科技之城的崛起,深圳逐漸形成了高新技術、金融業、現代物流、文化創意為主體的四大支柱產業,以及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代表的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和以生命健康、海洋、航天等為代表的未來產業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發展模式,由起初的“科技荒蕪地帶”華麗轉身成為“中國硅谷”,同時還擁有華為、騰訊、中興、大疆創新、華大基因、優必選、歐瑞博、柔宇科技等一批大名鼎鼎的代表性企業。

  深圳的科技創新之所以能發展得如此迅猛,關鍵在于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面向市場進行科研開發、技術交易和成果轉化,較好地克服了科研機構游離于產業之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弊端。

  在此過程中,深圳一直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不斷破除影響自主創新的體制性和機制性障礙,通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要素市場和投融資制度等相關方面的改革,激發科技人員和企業家的創新活力,并建立起完善的產業鏈和創新生態鏈,極大地推動了深圳自主創新的進步。有數據顯示,深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都是本土企業,本土企業已成為推動深圳經濟快速發展和創新的核心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推進科技創新,深圳千方百計地優化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城市環境:

  一來,積極制定前瞻性產業政策和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先后頒布了多項法規,為保護知識產權等提供法律保障;

  二來,探索建立高科技風險投資機制,加快建立健全高新技術成果交易市場;

  三來,實施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高級人才戰略,建立了適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的人才隊伍。

  多方面的努力,讓深圳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并有力地帶動了全市經濟的增長與產業結構的升級。2019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幅高達11.3%,顯著高于全市GDP增速(6.7%),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更是接近四成。

  一種理念:堅持對外開放

  深圳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外開放史。

  自誕生之日起,深圳就肩負著對外開放的重要使命。在發展過程中,身為對外開放“窗口”的深圳,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政策和毗鄰香港的天然區位優勢,緊緊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機遇,積極利用并整合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及兩種資源:一方面讓外部資本進入國內,另一方面把國內具備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送往國外,實現投資與貿易雙向互動。通過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融合發展,深圳很快就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并加快融入世界供應鏈和全球分工體系之中。

  從開設“三來一補”外資企業到“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從恢復發展邊境貿易到進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從出口糧食、服裝等初級產品到出口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從以吸引港資為主到外資來源全球化,從引進資金到引進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從積極“引進來”到主動“走出去”……深圳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現了由一座落后的小漁村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的歷史性轉變。開放、合作、共贏,已成為深圳的深刻烙印。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深圳的定位和功能也在與時俱進地調整,從經濟特區發展到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窗口和試驗田”,到20世紀90年代全國改革開放的標桿——“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再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標桿城市,生動地詮釋了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歷史邏輯。

  如今,深圳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集裝箱班輪航線達200多條,國際客運航線通達全球60城,今年上半年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2000家……一個個數據記錄著深圳與世界的緊密聯系,也彰顯著開放為發展集聚的強勁動能。

  深圳的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對外開放是助力經濟崛起的強大動能,過去、現在、未來,始終如此。

  尾聲

  深圳的成長,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精彩縮影。打破束縛、融入世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既是“深圳模式”的終極密碼,也是中國經濟增長奇跡的根本底色。

  40年的發展,深圳一路上承載著特別的榮光與期待,卻也意味著更重的責任與使命。如今中國發展的大環境已變,一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在新的形勢之下,我們迫切需要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而此刻的深圳,又一次站上了新的時代潮頭。

  雖說前路并非一片坦途,但要堅信的是,一往無前、永不止步,從來都是成就偉大事業的最正確姿態。

  (本文作者介紹: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