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馬光遠
財富的積累總是讓人覺得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中國人的圖騰和信仰被對物質和權力的欲望幾乎覆蓋,經濟增長的路徑讓人沮喪,民營企業和改革的處境讓人擔憂,網絡上圍繞一個簡單的問題展開互噴,觀念和思維的撕裂讓人焦慮。在前進的方向上,我們繼續像80年代的深圳和女排帶給我們的精神坐標和理想信念。
這段時間,兩件事讓我非常感慨:
第一件事情是高層以高規格紀念深圳等特區成立40周年。以深圳為代表的特區過去40年是中國經濟高速列車上最靚麗的風景線之一。特別是深圳,從40年前的小漁村,一舉成為中國經濟規模居第三,亞洲居第五,全球居前30的國際化大都市。大家都在探討,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締造了深圳的今天。
另一件事是電影《奪冠》前段時間的熱播,把我們這些有女排情結的人又帶回到那個物質還很貧乏但精神極其富足的激情澎湃的時代。
談及特區精神,很多人應該注意到了,在這次“深圳特區40年40人”名單中有一個叫袁庚的人。他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在他2016年去世的時候,官方評價中有一個特別高的評價——“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袁庚被很多人視為“深圳之魂”,他被很多人推崇,絕非僅僅因為他創立了招商銀行、平安保險,創建了蛇口工業園區,以及締造了百年招商局的第二次輝煌,而是在蛇口工業區這個小小的地盤上,他進行了一系列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敢為人先的改革試驗。
這些試驗本身,既是經濟事件,但也遠遠超越了經濟事件的范疇,在當時一潭死水和處處充滿觀念禁區的中國投下了一枚激情燃燒的炸彈,把舊有的觀念炸得七零八碎,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真正炸開了一條血路。他是“ 敢想、敢言、敢試、敢闖、敢為天下先 “ 的蛇口精神,也是深圳精神的典型代表。深圳能有今天,最關鍵的是有一幫像袁庚一樣的仁人志士,敢冒風險,敢闖敢干,殺出一條血路,這種精神在今天仍然融化在深圳的血脈里,成為深圳的基因和氣質。深圳能有今天,和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有很大的關系。
女排也一樣,看《奪冠》,最大的遺憾是感覺這部電影的節奏太慢了,前半部分完全沒有把當年女排帶給國人的喜悅以及每次有女排比賽萬人空巷的盛況展現出來。女排崛起之時,恰逢80年代中國剛打開國門,國人看到了中國與外面世界巨大的差距。
盡管那時物質貧乏、百廢待興,但擺脫了枷鎖和束縛的中國人激情燃燒,理想縱橫,整個社會有一種催人奮進和積極向上的力量。
當時的女排五連冠,給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國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和動力。
女排精神作為80年代中國社會的主旋律,跨越體育,激勵了中國各行各業的開拓者,真正是時代的符號和文化的升華。
應該說,50年代到70年代出生的人,對于那個時代總是充滿了懷念和迷戀,因為那個時代給了我們很多的感動,女排精神是80年代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的杰出代表和時代精神的最好詮釋者。
不要以為那個時候中國女排天下無敵,在當年中日美三強很難分出誰最強的情況下,中國女排就是靠頑強和拼搏拼殺出來了自己的一片藍天。
今天,中國的物質狀況是當年根本無法相提并論的,物質之豐富完爆當年,經濟基礎也遠勝當年。但是,大家似乎失去了那種拼勁和精神。就中國經濟而言,今天的中國經濟雖然增速下來了,但就中國經濟的競爭力而言,也是遠超當年。
當年是一無所有,我們創造了今天的奇跡。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正常邏輯,面對一些挑戰,我們的應對辦法比過去要多很多,我們不應該為中國經濟擔心。然而,我總感覺中國經濟喪失了過去那種沖勁和靈魂。
財富的積累總是讓人覺得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中國人的圖騰和信仰被對物質和權力的欲望幾乎覆蓋,經濟增長的路徑讓人沮喪,民營企業和改革的處境讓人擔憂,網絡上圍繞一個簡單的問題展開互噴,觀念和思維的撕裂讓人焦慮。在前進的方向上,我們繼續像80年代的深圳和女排帶給我們的精神坐標和理想信念。
和各行各業的人交流,你會發現,很多人對中國經濟充滿了種種抱怨和不滿。當然,這種不滿并非空穴來風,也不是完全的牢騷滿腹,而是的確反應了過去40年經濟發展的同時,在收入分配等領域分化帶來的種種弊端。
我們不否認中國有很多人是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獲取了財富,但我們也看到,一些人財富的獲得和整個社會的進步背道而馳,壟斷收入和各種灰色收入打擊著年輕人追求未來的信心。財富過度向房地產集中掏空了制造業殘存的勇氣,經濟改革的爭議和停滯讓一些人心灰意冷,不斷出現的精英階層的出走和移民讓人對未來憂慮。
世界的確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了諸多挑戰,在這些挑戰中,坦率而言,我壓根不擔心中國造不出芯片,我也不擔心中國在創新方面是否會有重大突破。
這些不應該成為問題。我最擔心的,仍然是精神的缺失。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精神,如果沒有凝聚力,沒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即使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又如何?面對改革的困境,中國的很多精英階層都搖身成為 “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失去了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擔當和責任,只算計個人進退,只揣摩領導心思,精心繞開各種危及個人前途的風險和選擇,而置國家的前途和安危于不顧。
這個時候,太需要一種精神,凝聚所有力量,為中國的改革和中國經濟的前途殺開一條血路,我們的確懷念80年代那種令人迷戀的精神。
我不是為80年代招魂,我是為我們缺乏這種精神和靈魂而擔憂。面對當下中國經濟的各種挑戰,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的經濟體失去了真正的“精氣神”,失去了精神圖騰和力量,失去了奮進的勇氣。
想想當年的日本如何在戰爭的廢墟上崛起,想想改革開放之初,我們一無所有,但精神是如此的富足。我們需要這種精神,我們需要各界團結起來應對時下的所有挑戰。
對一個民族而言,可怕的絕不是沒有芯片,而是失去了拼搏的精神和不屈的民族之魂!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產業經濟學博士后。現任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
責任編輯:王進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