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以喝的氧”又來了!是老技術重振旗鼓or炒作?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可以喝的氧”又來了!是老技術重振旗鼓,還是新東家借機炒作?)
一個2002年成形的思路、2009年獲得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在10年后卻再掀波瀾。在2019年的國慶假期被陜西都市快報報道后,又被騰訊、澎湃、觀察者等網站轉載。“可以喝的氧”究竟是“東山再起”的技術,還是企業“借雞生蛋”的炒作?
這篇被全體網民“檢閱”的稿件,為什么會收到“考驗讀者智商”的評論?記者就此對其涉及的專利、技術和相關論文進行了調查。
澎湃新聞頁面截圖
一瓶高氧水,在8年后又成為新聞。
10月3日,一則題為《陜西一團隊發明可以喝的氧,已獲國家獎勵!喝一次竟能輔助供氧40分鐘》的文章在陜西當地媒體的公眾號上刊登,后被多家網站轉載,有的題為《厲害了!陜西團隊發明可以喝的氧獲國家獎勵》。
通過關鍵詞檢索,科技日報記者發現,相關的報道最早出現在2011年,當時是一款名為“氧典TM氧之泉高氧水”的“氧飲料”發布,通稿中將其定位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特殊環境缺氧防治新技術及應用”課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成果。目前這款水在某寶上只有一家店銷售,37元一瓶,5瓶以上購買27元每瓶。
那么喝氧究竟喝的是什么?是否就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成果,并能達到供氧40分鐘的效果呢?
另類“碳酸飲料”?
正常情況下,呼吸用的氧氣要變成液體,需要加壓或者降溫,常壓下氣態氧氣在零下183℃時變為液氧。很顯然,可以喝的氧不會單純是氧氣,而是一種氧氣溶液,將氧氣更多地灌輸到某一種溶劑中。
報道中提到的發明團隊專家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院麻醉科教授徐禮鮮在2011年第一屆全國麻醉藥理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學術會議論文集的一篇論文《液體輔助供氧新方法》中介紹了高氧液的制備和特性。大概原理為在光化學作用下,將氯化鈉溶液(生理鹽水)中的氮氣置換出來,得到含氧氣0.9%的溶液。
從知識產權部門的檢索結果中,徐禮鮮作為單獨發明人的相關技術確實獲得了專利。如《一種含有高氧的保健飲料的制備方法》《一種含有高氧的水浴溶液的制備方法》等,與所謂“喝的氧”或者“氧飲料”相關。前者的專利說明中寫道:
一種含有高氧的保健飲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氧氣經高氧液體治療儀活化后,以氧氣2升/分鐘通入純凈水中,20分鐘后使純凈水氧分壓達80kPa以上時分裝在易拉罐中即為高氧純凈水。
這一罐裝方式的說明很容易讓人聯想起碳酸飲料的制備,不同的是一個通入的是氧氣,一個通入二氧化碳。而在整個制備過程的描述中,氧氣的活化、特定光化學作用等有技術含量的關鍵步驟并沒有進行相應的原理性解釋。
生物學依據難被證明
根據上面提到的大會論文,團隊認為高氧液作為飲用產品可能帶來對人體的好處,其依據為相關醫學專家的論點。其中日本醫學博士野山英世并無此人,名字相近的日本醫學專家為野口英世,且這一觀點并無嚴謹的證明。
而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奧托·沃伯格(Otto Heinrich Warburg)的確發現癌細胞中氧含量降低(其實就是大名鼎鼎的沃伯格效應Warburg effect)。“癌細胞即使在氧氣充足的環境下,也傾向于利用無氧糖酵解而不是線粒體有氧呼吸產生能量(ATP),這么做有一大原因是癌細胞需要把攝取的糖盡可能轉變成增殖所需的物質,而不是白白變成ATP燒掉。” 基礎醫學研究的相關專家表示,“不是因為缺氧引起了癌癥,而是癌癥本身導致了癌細胞內缺氧”、“加氧治療癌癥是不成功的”這兩個結論已經被證實。“這兩點早有定論,現在依然還有無數人拿這個點騙錢。”
一篇題為《奧托·沃伯格究竟發現了癌癥的什么》客觀的解釋了沃伯格效應,作者托尼·艾薩克斯是美國國家衛生聯合會和美國植物理事會的成員,他更正了人們對于缺氧致癌的想當然的認識。
也就是說,高氧水對于健康人的保健功能并沒有權威專家或者試驗的證實,相反的,氧氣的攝取并不會幫助癌癥的治療。
服用和注射高氧液
抑制缺氧癥狀被動物試驗佐證
據中國知網檢索的相關記錄顯示,高氧液對于相關癥狀的研究仍在動物試驗階段,相關研究獲得了項目支持。
獲得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特殊環境缺氧防治新技術及應用》由于不屬于通用項目類別,無法獲得更詳細的獲獎資料。
徐禮鮮在相關會議論文中總結高氧液臨床應用效果時從應用單位論文中獲得了有效驗證,其中主要的驗證活氧途徑為,靜脈注射高氧液。如解放軍301總醫院、湖南湘雅三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等27家醫療單位應用高氧液對數萬例腦缺血缺氧和腦損傷病人的治療,結果表明高氧液能顯著提高患者PaO2和SaO2,減輕腦水腫和腦損害,縮短昏迷時間,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質量,有效率達91%。
對危重病人的救治時,解放軍第323醫院報道了高氧液對31例危重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療作用,結果表明輸注高氧液后能明顯改善危重病人的缺氧狀況,顯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為進一步搶救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條件,危重病人救治有效率為100%……
在靜脈中輸入高氧液體能夠使得靜脈血的含氧量達到動脈血的程度,進而產生治療效果。這一治療方法的原理有一個非常相似的“老前輩”——雙氧水靜注治療。也就是說輸注供氧早有實踐驗證。
據《雙氧水靜脈注射作為內給氧療法(綜述)》一文中介紹,內給氧療法始于1811年。早在1920年即有人應用雙氧水靜注治療流感肺炎,但未引起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學者曾給一例失血性休克的傷員靜注雙氧水,配合輸血搶救了生命而用于臨床。1948年國外學者曾用3%的雙氧水靜注作動物試驗,因產生了變性血紅蛋白和氣栓而使臨床應用中斷,后來中外學者繼續進行了多次雙氧水的安全度動物試驗,確定了安全范圍,臨床應用屢有報道。
近十年來,此療法在獸醫臨床上才得到廣泛的研究及應用。雖然目前對這一療法評價仍不一致,但由于方法簡便易行,作用迅速,用于基層單位,仍是一種有效的內給氧療法。
有讀者在評論時對新聞的時效屬性產生了疑問,文中的關鍵時間節點分別為2002年、2009年,無論是發明還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都是在十幾年前的事情,為什么會在2019年再進行宣傳報道呢?
記者在進行專利檢索時意外發現,徐禮鮮為發明人的名為《一種含有高氧的保健飲料的制備方法》的專利,在2019年7月發生了專利權的轉移,專利權被從浙江一家企業轉移給另一家企業,“可以喝的氧”旋即在國慶期間被集中傳播,再次引發公眾關注,這一時間上的巧合不知是否與商業營銷行為相關。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