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最新新聞

找準改革切入點 政策性銀行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找準改革切入點 政策性銀行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原標題:找準著力點 政策性銀行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周萃 在加大逆周期調節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被重點強調。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對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作出重點部署,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在逆周期調控過程中,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商業性金融機構不敢貸款特別是不敢發放中長期貸款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發揮‘托底’作用,為穩增長提供更大的助力,這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優勢所在,也是職責所在。”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政策性金融改革向縱深推進 政策性銀行是實現國家意志、落實國家政策的重要金融組織,對抗經濟下行壓力、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是其職責所在。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未來三家銀行改革的著力點將側重哪些方面?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間,政策性銀行改革始終在推進。從改革方案的批準,到三家銀行章程的推出,再到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改革的大方向已經明確,改革的重點內容在不斷推進。”曾剛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2015年4月份,三家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這標志著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實質性進展。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明確將國家開發銀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位為政策性金融機構。2016年11月份,國務院先后批準同意《國家開發銀行章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章程》《中國進出口銀行章程》。2017年11月份,銀監會又分別印發《國家開發銀行監督管理辦法》《中國進出口銀行監督管理辦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監督管理辦法》。 “可以看出,政策性銀行改革的重點內容首先是明確定位,厘清職能和業務范圍。在過去一段時間,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存在邊界不清的問題,改革的核心就是回歸政策性金融本源,在回歸本源的基礎上明確各自的重點業務范圍。雖然三家銀行在業務層面有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但總體指導思想都是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曾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始終關注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優化公司治理。曾剛認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一方面有助于從源頭上防范風險;另一方面有利于堅守政策性金融的本源定位,更好地支持和服務我國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 政策性銀行是落實國家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穩定能夠影響經濟增長的核心變量,確保經濟增長不失速。 “相對于商業性金融機構來說,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資金規模大,資金成本低。央行對于政策性銀行的再貸款政策相對寬松,而且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國家信用從金融市場融資,市場認可度較高;二是政策性金融機構基于社會效益和保本微利原則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發展,利率更為優惠,產品期限也更長;三是政策性金融機構具有定向特惠、放大政府信用的優勢,而且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已經積累了較深厚的業務基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這些優勢,可以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起到“托底”作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均明確表示,要積極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加大信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力度,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從今年年中三家銀行公布的經營情況來看,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全力發揮帶動作用,積極作為,并取得良好成效。來自國開行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座談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行向實體經濟融資1.4萬億元;進出口銀行披露,截至6月末,該行本外幣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5.03%;農發行方面透露,上半年,該行累計發放各類貸款7711億元,支持實體經濟效果明顯。 “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受限于資本金不足、存貸增長不匹配等因素,當前,商業性金融機構在降低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壓力較大,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可以通過政策性銀行投放流動性,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二是基建投資增速不容樂觀。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不僅可以加大對基建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穩投資,同時還可以協助地方政府穩妥處理好債務問題,做好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吳琦認為。 在痛點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 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需要在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中尋找改革的切入點。 吳琦認為,下一步,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著力點將聚焦兩個方面:一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加大對基建投資的信貸支持力度,如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及產業轉型升級等;二是協助地方政府穩妥處理好債務問題,做好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基于這兩個目標,吳琦認為,需加快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治理體系的改革:一是在宏觀層面,制定政策性金融中長期發展戰略,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立法進程;二是在中觀層面,進一步明確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功能定位和監管措施;三是在微觀層面,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建立健全“三會一層”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當前,政策性金融機構已經在國內基建、外貿和“三農”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在未來,一是要進一步通過完善政策性銀行的治理結構和優化激勵機制,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進一步以“量大價低”的方式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重點民生領域以及經濟薄弱環節;二是通過充分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的投放力度;三是未來可以探索豐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種類,“門當戶對”地支持經濟重點薄弱環節。[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10月10日 08:50
為銀行回歸本源注入資本活水 加快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10月09日 09:02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促進金融穩定發展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促進金融穩定發展

  原標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促進金融穩定發展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卓尚進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如果把此前8月底金融委召開的第七次會議和9月下旬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發表的談話等聯系起來看,決策層其實就做好當前及今后的金融穩定發展工作、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兼顧內外、長短結合的政策“組合拳”。這套“組合拳”既能保障我們有力防范外部沖擊,又能維護國內經濟金融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達到穩金融和穩經濟目標,應當是這套政策“組合拳”的著力點。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強調,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應對經貿摩擦、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等外部因素影響,中央反復強調“辦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辦好”這一戰略總方針,多次強調“六穩”要求。對此,金融委與各個監管部門雷厲風行、貫徹實施,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政策措施。如8月31日召開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提出,“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把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圍繞辦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確定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的措施。9月6日人民銀行宣布,于9月16日實施全面降準,并將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實施定向降準。最近的宏觀經濟情況表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等政策措施開始取得成效,我國保持了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發展新動力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應當是這一政策“組合拳”的關鍵點。 改革是發展的原動力,金融改革一直在深化,金融委第八次會議強調了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改革措施。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2015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三大政策性銀行深化改革方案,指出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強調政策性職能定位”。其中,要求進出口銀行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合理界定業務范圍;農發行改革則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通過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施分賬管理、分類核算。在當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此次會議釋放出政策性金融機構繼續深化改革,以更好發揮其“逆周期調節作用”的政策意圖。 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要保持和增強銀行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銀行機構必須持續保持和增強自身的資本實力,即具有達到和超過國際標準的資本充足率。為此,銀行機構必須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這包括銀行內部通過增強留存收益等補充核心資本,外部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等補充資本;要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擴大永續債、央行票據互換(CBS)等政策性工具的運用,探索創新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新型工具。當前,大型銀行資本實力強大,補充資本的方式相對較多,而中小銀行資本實力相對較弱,面臨更大的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因此,應加大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其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通過政策引導,促使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需要明確目標導向,在促使商業銀行資本充足、強身健體的同時,促使商業銀行回歸支持實體經濟的本源,形成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應當是這一政策“組合拳”的新亮點。 下半年以來,金融委和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等先后出臺一系列擴大金融開放的政策措施。可以說,加快落實這些政策措施,形成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的新格局,是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加務實可行辦法,邁出更穩更大步伐,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10月08日 08:40
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支持
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支持

  原標題: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支持 加力逆周期調節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馬玲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等問題,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近期,金融委先后召開三次會議為金融工作“導航”。此次會議的主題仍然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是近三次會議一以貫之的基調。業內專家認為,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將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和質效。此外,會議聚焦于金融機構,旨在通過對不同機構的不同支持措施,克服順周期思維,實現逆周期調節。 重點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 此次會議對銀行資本金補充問題進行了重點部署。8月31日召開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和9月5日召開的金融委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都強調要鼓勵和支持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而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 資本金是銀行經營的基礎,增強銀行資本實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的基本條件。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資本充足率為14.12%。 在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看來,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對做好“六穩”工作以及服務實體經濟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是非常及時的安排和部署。 商務部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對《金融時報》記者說,確保商業銀行資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證銀行有足夠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從而使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更好基礎。 對于銀行資本補充的渠道,倪軍對《金融時報》記者分析稱,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進行資本補充,應該鼓勵銀行通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通過內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東注資等方式來補充資本。此外,還可以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優先股、永續債等外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 中信證券投資銀行委員會董事總經理王超男認為,此次會議提出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激勵中小銀行完善公司治理,改進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從而降低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較完善、資信情況較優質的中小銀行,可能有更多的資本補充手段,以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資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建議,除永續債之外,還可以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并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針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會議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民生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分析稱,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穩增長過程中,焦點在于紓困民企和傳統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機構并未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在實施逆周期調節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將發揮更大作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這三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同于政府信用,所以需要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 業內專家大多認為,在商業性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意愿受到制約和影響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可形成有效補充,提高整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在李建軍看來,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資金的供給十分重要,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是為了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夠在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提供長期資金功能保障。這對于支持新一輪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全面對外開放,符合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金融的重要作用在于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走出去”,都離不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是我國的自主選擇,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外部競爭促進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全球競爭能力。 “今年以來,金融開放繼續加速,這不僅可以引導資本流入,穩定人民幣匯率,而且有利于增強市場競爭,讓內資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王靜文表示。[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10月08日 08:37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原標題:加強逆周期調節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李文龍 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旅游消費市場依然火熱。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國慶7天長假期間,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游客滿意度和獲得感穩步提升。 國慶假期旅游消費數據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穩定增長,且具有很大潛力。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加大,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179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農村消費品和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速加快。1至8月份,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768億元,增長9.0%,這顯示出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正在釋放。消費增長及結構升級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速保持平穩。因此,盡管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但在內需的支撐下,我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近期公布的部分經濟指標也顯露出這一態勢,比如,9月份制造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雖然仍處于榮枯線以下,但整體景氣較上月有所改善,顯示出制造企業生產投資有回暖的跡象。 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在創新驅動戰略下,隨著“六穩”政策的不斷落地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前新舊增長動能加快轉換的階段,影響國內經濟金融穩定運行的風險和挑戰仍然較多,要應對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針對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此前,7月19日,金融委第六次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指出,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從“適時適度進行逆周期調節”到“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反映出決策層和宏觀調控部門對于經濟下行壓力的判斷。就宏觀經濟指標來看,雖然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同比下降以及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均表明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顯示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必要性和及時性。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一方面,可能會出現局部性的社會信用收縮,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因此凸顯;另一方面,市場主體的預期也會發生變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既是為了根據國內外環境和經濟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又是為了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 9月16日,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全面下調體現出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和特征。據測算,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準并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于穩妥有序釋放資金。 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強、動力足,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回旋余地大,既不能“大水漫灌”,又要針對下行壓力和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變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16.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46.8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3.55萬億元,同比增長8.2%。9月25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近期,人民銀行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也體現出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的意圖。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總體而言,我國具有巨大的內需潛力,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消費層次仍然較低,隨著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韌性。面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形勢,宏觀調控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做好充分準備,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采取短期和長期相結合、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針對性措施,多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10月08日 08:35
金融委: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視頻)
金融委: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視頻)

  原標題: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發話了 經濟和股市都要嗨?  [詳情]

一財網 | 2019年09月30日 16:48
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 釋放哪些信號?(視頻)
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 釋放哪些信號?(視頻)

  原標題: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 釋放哪些信號? [詳情]

一財網 | 2019年09月30日 16:26
金融委信號: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風險趨于收斂
金融委信號: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風險趨于收斂

  原標題:金融委信號: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一月三提補充銀行資本、風險“趨于收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十一國慶前的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基本每月一度的金融委會議,成為觀察當前金融政策的時間窗口。本次會議對當前金融問題的表述,有了一些新的表述。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如下。  要點1:金融風險從“總體可控”到“趨于收斂”  金融委8月31日第七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經濟形勢總體穩定,金融體系運行平穩健康,各類風險總體可控”。 9月27日第八次會議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從口徑看,當前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已有初步成果,金融風險暴露的預期已被扭轉,從而轉向趨于收斂。 此前2018年7月,金融委辦公室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 在金融風險整頓上,一方面,持續整治P2P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另一方面,今年5月以來,已有三家銀行被監管層實施托管或戰略重組,包商銀行被委托至建行托管;錦州銀行引入工銀投資、信達投資及長城資產;中央匯金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恒豐銀行。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形成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抓總,“一行、兩會、一局”和地方分工負責的金融監管框架。金融風險整體呈現收斂可控的局面,市場預期發生了積極變化。  要點2:逆周期調節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與金融委第七次會議表述基本一致,第八次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這一表態,也與9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一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宏觀杠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央行行長易綱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國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樣,進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寬松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這樣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 考慮到監管表態、四季度CPI破“3”壓力,未來LPR和MLF利率“降息”的空間可能有限。  要點3: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金融委首次提出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要求“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在我國,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梳理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政策性銀行均提出近期均提出逆周期調節要求。 今年7月,國開行2019年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座談會強調,國開行要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9月6日,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歡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會表示,要堅守定位和業務邊界,加大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長江大保護、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年7月表示,先后印發了《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合理擴大有效投資”有關要求》的通知及《關于做好2019年信貸工作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此外,解決行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上,強化“總行帶著分行干”的理念,對總行15個部門加強和改進條線管理、總分聯動進行專項督查。完善內控機制建設,全面啟動有關制度立、改、廢工作,織密制度籠子。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披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放各類貸款7711億元,6月末貸款余額5.42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5%。6月底不良貸款率0.68%。 農發行行長錢文揮在年中工作會議上表示,圍繞水利、農村交通、農村人居環境、城鄉一體化、棚戶區改造等領域,加大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投入力度,突出做好信貸支持長江大保護工作,積極創新基礎設施業務貸款模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SL(抵押補充貸款)貸款。 央行2014年央行創設PSL工具,用于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戶區改造(簡稱“棚改”),國開行2015-2017年棚改貸款分別為7509億、9725億、6350億元。2018年下半年以來,PSL棚改貸款增長速度放慢下來。 目前,PSL貸款余額已經跌破3.5萬億元。2019年8月,央行未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放抵押補充貸款。根據貸款償還情況,三家銀行歸還抵押補充貸款共104億元。期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34924億元。 未來PSL是否恢復加快投放,值得市場關注。  要點4:一月內三次提出補充銀行資本  值得注意下的是,金融委一個月內三次提出補充銀行資本,特別是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支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特別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此前,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指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9月5日,金融委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時指出,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 此次會議更加聚焦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并要求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體現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監管思路。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表外資產回流表內,銀行相繼設立理財子公司、金融投資公司等機構,這些高消耗資本的業務使得銀行仍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展望未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也提出附加資本要求。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較上季末下降0.23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較上季末下降0.1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12%,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其中,對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而言,由于多指銀行股在處于“破凈”(市凈率PB小于凈資本)狀態,導致其補充一級資本的壓力遠大于補充二級資本的壓力。 央行去年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永續債的政策性文件,銀行可以通過“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簡稱“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央行同時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以增強永續債的流動性。今年以來,已有8家銀行成功發行了9只、4100億元永續債,還有約3600億元的永續債發行正在路上。 對于非上市銀行以及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渠道較為有限,主要依賴于增資擴股、發行二級資本債,分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及二級資本。 要點5:繼續強調金融開放  金融委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這是對7月20日金融委辦公室發布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的繼續強調。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包括: 1、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 2、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 3、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4、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資全資設立或參股貨幣經紀公司。 6、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 8、放寬外資保險公司準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 9、將原定于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10、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 11、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9月30日 13:21
一圖看懂:近三次金融委會議都釋放出哪些信號
一圖看懂:近三次金融委會議都釋放出哪些信號

  來源:華泰證券 [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9月30日 11:35
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性支持 實現逆周期調節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9月30日 11:04
找準改革切入點 政策性銀行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找準改革切入點 政策性銀行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原標題:找準著力點 政策性銀行逆周期調節力度將加碼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周萃 在加大逆周期調節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作用被重點強調。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對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作出重點部署,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在逆周期調控過程中,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在經濟下行周期中,商業性金融機構不敢貸款特別是不敢發放中長期貸款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發揮‘托底’作用,為穩增長提供更大的助力,這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優勢所在,也是職責所在。”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政策性金融改革向縱深推進 政策性銀行是實現國家意志、落實國家政策的重要金融組織,對抗經濟下行壓力、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是其職責所在。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未來三家銀行改革的著力點將側重哪些方面?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間,政策性銀行改革始終在推進。從改革方案的批準,到三家銀行章程的推出,再到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改革的大方向已經明確,改革的重點內容在不斷推進。”曾剛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2015年4月份,三家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這標志著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實質性進展。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明確將國家開發銀行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定位為政策性金融機構。2016年11月份,國務院先后批準同意《國家開發銀行章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章程》《中國進出口銀行章程》。2017年11月份,銀監會又分別印發《國家開發銀行監督管理辦法》《中國進出口銀行監督管理辦法》《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監督管理辦法》。 “可以看出,政策性銀行改革的重點內容首先是明確定位,厘清職能和業務范圍。在過去一段時間,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業務存在邊界不清的問題,改革的核心就是回歸政策性金融本源,在回歸本源的基礎上明確各自的重點業務范圍。雖然三家銀行在業務層面有各自不同的專業領域,但總體指導思想都是服務國家戰略,支持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曾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始終關注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優化公司治理。曾剛認為,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一方面有助于從源頭上防范風險;另一方面有利于堅守政策性金融的本源定位,更好地支持和服務我國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 政策性銀行是落實國家政策的重要工具。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穩定能夠影響經濟增長的核心變量,確保經濟增長不失速。 “相對于商業性金融機構來說,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資金規模大,資金成本低。央行對于政策性銀行的再貸款政策相對寬松,而且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國家信用從金融市場融資,市場認可度較高;二是政策性金融機構基于社會效益和保本微利原則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發展,利率更為優惠,產品期限也更長;三是政策性金融機構具有定向特惠、放大政府信用的優勢,而且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已經積累了較深厚的業務基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這些優勢,可以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起到“托底”作用,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均明確表示,要積極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加大信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力度,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從今年年中三家銀行公布的經營情況來看,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全力發揮帶動作用,積極作為,并取得良好成效。來自國開行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座談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行向實體經濟融資1.4萬億元;進出口銀行披露,截至6月末,該行本外幣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5.03%;農發行方面透露,上半年,該行累計發放各類貸款7711億元,支持實體經濟效果明顯。 “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受限于資本金不足、存貸增長不匹配等因素,當前,商業性金融機構在降低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方面壓力較大,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可以通過政策性銀行投放流動性,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二是基建投資增速不容樂觀。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不僅可以加大對基建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穩投資,同時還可以協助地方政府穩妥處理好債務問題,做好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吳琦認為。 在痛點難點中尋找改革切入點 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需要在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中尋找改革的切入點。 吳琦認為,下一步,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著力點將聚焦兩個方面:一是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加大對基建投資的信貸支持力度,如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及產業轉型升級等;二是協助地方政府穩妥處理好債務問題,做好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基于這兩個目標,吳琦認為,需加快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治理體系的改革:一是在宏觀層面,制定政策性金融中長期發展戰略,推動政策性金融機構立法進程;二是在中觀層面,進一步明確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功能定位和監管措施;三是在微觀層面,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建立健全“三會一層”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當前,政策性金融機構已經在國內基建、外貿和“三農”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在未來,一是要進一步通過完善政策性銀行的治理結構和優化激勵機制,激發員工主觀能動性,引導政策性金融機構進一步以“量大價低”的方式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重點民生領域以及經濟薄弱環節;二是通過充分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的投放力度;三是未來可以探索豐富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種類,“門當戶對”地支持經濟重點薄弱環節。[詳情]

為銀行回歸本源注入資本活水 加快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為銀行回歸本源注入資本活水 加快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原標題:為銀行回歸本源注入“資本活水”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王一彤 商業銀行助力實體、回歸本源有望迎來更充足的政策支持。近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第八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資本金與銀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水分與土壤的關系,有了充足的資本金作為“源頭活水”,商業銀行才能有效地將金融資源澆灌至實體經濟。特別是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回歸本源、服務本地是當前緊要調整目標,資本金更是其下沉重心、專注主業的保障,也是抵御資產質量下滑和不良貸款攀升的必要條件。因此,會議提出,要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近期,監管部門多次提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從宏觀上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張導致資本承壓,通過多渠道充實資本金,對于自身發展以及支持實體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疊加經濟轉型升級,導致一些中小銀行不良資產率上升,加大了資本消耗。從微觀上看,近年來,銀行根據監管要求推動表外業務回表,一些機構設立了獨立的理財子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上述操作都會較多地消耗資本金,加之不少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處于下行通道。數據顯示,截至6 月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較上季末下降0.23 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較上季末下降0.11 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12%,較上季末下降0.06 個百分點。可見,銀行“補血”迫在眉睫。 去年以來,人民銀行先后運用永續債、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等政策手段支持銀行“補血”。值得注意的是,廣大非上市中小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壓力仍然較大,且補充渠道有限,多依賴增資擴股。因此,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渠道需要繼續拓寬、工具需要更加豐富。這也是會議著重提出“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并把重心落在中小銀行的原因之一。 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需要把握住銀行資本補充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癥下藥。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整體達標,但結構存憂。具體表現為,一級資本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高,與監管最低要求間的距離在縮小;資本充足率在銀行之間也出現了“大小分化”,大型銀行資金實力強、資本補充渠道多,資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并且,由于補充工具短缺,在我國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中其他一級資本占比偏低,而其他一級資本吸收損失的效果較之二級資本更好。 在資本充足率之外,銀行資本金的結構同樣重要,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長效機制需要更多關注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應當完善和改進現有資本補充工具和渠道。通過廣泛研究,讓上市銀行找到留存收益與股東分紅之間的平衡點,增強留存收益這個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工具的有效性,暢通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的渠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還需做“增量”。應創新資本補充工具,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新型工具,豐富銀行的可選工具。引入基金、年金、保險等多種主體參與銀行的增資擴股,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參與債券市場交易,成為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投資主體;支持國內商業銀行登陸境外資本市場,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只有為銀行注入充足的“資本活水”,且不同規模和實力的銀行能夠走上更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各個層次的商業銀行方能抵御風險、支持好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小微、民營企業等薄弱環節,商業銀行的回歸本源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詳情]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促進金融穩定發展
金融委: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促進金融穩定發展

  原標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促進金融穩定發展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卓尚進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如果把此前8月底金融委召開的第七次會議和9月下旬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新聞發布會上發表的談話等聯系起來看,決策層其實就做好當前及今后的金融穩定發展工作、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兼顧內外、長短結合的政策“組合拳”。這套“組合拳”既能保障我們有力防范外部沖擊,又能維護國內經濟金融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達到穩金融和穩經濟目標,應當是這套政策“組合拳”的著力點。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強調,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應對經貿摩擦、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等外部因素影響,中央反復強調“辦好自己的事”“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辦好”這一戰略總方針,多次強調“六穩”要求。對此,金融委與各個監管部門雷厲風行、貫徹實施,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政策措施。如8月31日召開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提出,“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把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9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圍繞辦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確定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的措施。9月6日人民銀行宣布,于9月16日實施全面降準,并將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實施定向降準。最近的宏觀經濟情況表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等政策措施開始取得成效,我國保持了經濟和金融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發展新動力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應當是這一政策“組合拳”的關鍵點。 改革是發展的原動力,金融改革一直在深化,金融委第八次會議強調了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改革措施。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2015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三大政策性銀行深化改革方案,指出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強調政策性職能定位”。其中,要求進出口銀行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合理界定業務范圍;農發行改革則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通過對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施分賬管理、分類核算。在當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下,此次會議釋放出政策性金融機構繼續深化改革,以更好發揮其“逆周期調節作用”的政策意圖。 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要保持和增強銀行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銀行機構必須持續保持和增強自身的資本實力,即具有達到和超過國際標準的資本充足率。為此,銀行機構必須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這包括銀行內部通過增強留存收益等補充核心資本,外部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等補充資本;要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擴大永續債、央行票據互換(CBS)等政策性工具的運用,探索創新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新型工具。當前,大型銀行資本實力強大,補充資本的方式相對較多,而中小銀行資本實力相對較弱,面臨更大的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因此,應加大對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其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通過政策引導,促使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需要明確目標導向,在促使商業銀行資本充足、強身健體的同時,促使商業銀行回歸支持實體經濟的本源,形成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應當是這一政策“組合拳”的新亮點。 下半年以來,金融委和人民銀行、證監會、外匯局等先后出臺一系列擴大金融開放的政策措施。可以說,加快落實這些政策措施,形成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的新格局,是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加務實可行辦法,邁出更穩更大步伐,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詳情]

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支持
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支持

  原標題: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支持 加力逆周期調節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馬玲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等問題,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近期,金融委先后召開三次會議為金融工作“導航”。此次會議的主題仍然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是近三次會議一以貫之的基調。業內專家認為,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將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和質效。此外,會議聚焦于金融機構,旨在通過對不同機構的不同支持措施,克服順周期思維,實現逆周期調節。 重點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 此次會議對銀行資本金補充問題進行了重點部署。8月31日召開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和9月5日召開的金融委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都強調要鼓勵和支持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而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 資本金是銀行經營的基礎,增強銀行資本實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的基本條件。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資本充足率為14.12%。 在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看來,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對做好“六穩”工作以及服務實體經濟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是非常及時的安排和部署。 商務部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對《金融時報》記者說,確保商業銀行資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證銀行有足夠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從而使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更好基礎。 對于銀行資本補充的渠道,倪軍對《金融時報》記者分析稱,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進行資本補充,應該鼓勵銀行通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通過內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東注資等方式來補充資本。此外,還可以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優先股、永續債等外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 中信證券投資銀行委員會董事總經理王超男認為,此次會議提出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激勵中小銀行完善公司治理,改進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從而降低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較完善、資信情況較優質的中小銀行,可能有更多的資本補充手段,以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資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建議,除永續債之外,還可以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并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針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會議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民生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分析稱,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穩增長過程中,焦點在于紓困民企和傳統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機構并未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在實施逆周期調節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將發揮更大作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這三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同于政府信用,所以需要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 業內專家大多認為,在商業性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意愿受到制約和影響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可形成有效補充,提高整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在李建軍看來,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資金的供給十分重要,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是為了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夠在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提供長期資金功能保障。這對于支持新一輪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全面對外開放,符合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金融的重要作用在于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企業“走出去”,都離不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是我國的自主選擇,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外部競爭促進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全球競爭能力。 “今年以來,金融開放繼續加速,這不僅可以引導資本流入,穩定人民幣匯率,而且有利于增強市場競爭,讓內資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王靜文表示。[詳情]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原標題:加強逆周期調節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李文龍 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旅游消費市場依然火熱。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國慶7天長假期間,全國共計接待國內游客7.82億人次,同比增長7.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游客滿意度和獲得感穩步提升。 國慶假期旅游消費數據折射出我國消費市場穩定增長,且具有很大潛力。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加大,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179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農村消費品和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速加快。1至8月份,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7768億元,增長9.0%,這顯示出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正在釋放。消費增長及結構升級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我國投資增速保持平穩。因此,盡管國際形勢錯綜復雜,但在內需的支撐下,我國經濟運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近期公布的部分經濟指標也顯露出這一態勢,比如,9月份制造業PMI為49.8%,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雖然仍處于榮枯線以下,但整體景氣較上月有所改善,顯示出制造企業生產投資有回暖的跡象。 由此可見,我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在創新驅動戰略下,隨著“六穩”政策的不斷落地實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當前新舊增長動能加快轉換的階段,影響國內經濟金融穩定運行的風險和挑戰仍然較多,要應對內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需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和針對性,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此前,7月19日,金融委第六次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進行逆周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指出,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從“適時適度進行逆周期調節”到“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反映出決策層和宏觀調控部門對于經濟下行壓力的判斷。就宏觀經濟指標來看,雖然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同比下降以及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回落,均表明經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顯示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必要性和及時性。 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一方面,可能會出現局部性的社會信用收縮,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會因此凸顯;另一方面,市場主體的預期也會發生變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既是為了根據國內外環境和經濟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又是為了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 9月16日,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全面下調體現出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和特征。據測算,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準并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于穩妥有序釋放資金。 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強、動力足,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回旋余地大,既不能“大水漫灌”,又要針對下行壓力和主要的宏觀經濟指標變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人民銀行統計數據顯示,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16.0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46.8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8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3.55萬億元,同比增長8.2%。9月25日,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近期,人民銀行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也體現出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支持實體經濟的意圖。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總體而言,我國具有巨大的內需潛力,特別是農村地區的消費層次仍然較低,隨著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韌性。面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形勢,宏觀調控既要保持定力,又要做好充分準備,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采取短期和長期相結合、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針對性措施,多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詳情]

金融委: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視頻)
金融委: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視頻)

  原標題: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發話了 經濟和股市都要嗨?  [詳情]

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 釋放哪些信號?(視頻)
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 釋放哪些信號?(視頻)

  原標題: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 釋放哪些信號? [詳情]

金融委信號: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風險趨于收斂
金融委信號: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風險趨于收斂

  原標題:金融委信號: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一月三提補充銀行資本、風險“趨于收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十一國慶前的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基本每月一度的金融委會議,成為觀察當前金融政策的時間窗口。本次會議對當前金融問題的表述,有了一些新的表述。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如下。  要點1:金融風險從“總體可控”到“趨于收斂”  金融委8月31日第七次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是:“經濟形勢總體穩定,金融體系運行平穩健康,各類風險總體可控”。 9月27日第八次會議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從口徑看,當前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已有初步成果,金融風險暴露的預期已被扭轉,從而轉向趨于收斂。 此前2018年7月,金融委辦公室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方案。 在金融風險整頓上,一方面,持續整治P2P網絡借貸等互聯網金融風險,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另一方面,今年5月以來,已有三家銀行被監管層實施托管或戰略重組,包商銀行被委托至建行托管;錦州銀行引入工銀投資、信達投資及長城資產;中央匯金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入股恒豐銀行。 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中國形成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籌抓總,“一行、兩會、一局”和地方分工負責的金融監管框架。金融風險整體呈現收斂可控的局面,市場預期發生了積極變化。  要點2:逆周期調節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與金融委第七次會議表述基本一致,第八次會議指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這一表態,也與9月25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一致。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宏觀杠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央行行長易綱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國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樣,進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寬松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這樣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 考慮到監管表態、四季度CPI破“3”壓力,未來LPR和MLF利率“降息”的空間可能有限。  要點3:首提“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金融委首次提出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要求“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在我國,政策性和開發性金融機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梳理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政策性銀行均提出近期均提出逆周期調節要求。 今年7月,國開行2019年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座談會強調,國開行要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9月6日,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趙歡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會表示,要堅守定位和業務邊界,加大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脫貧攻堅、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長江大保護、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 中國進出口銀行今年7月表示,先后印發了《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合理擴大有效投資”有關要求》的通知及《關于做好2019年信貸工作的指導意見》,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此外,解決行內存在的突出問題上,強化“總行帶著分行干”的理念,對總行15個部門加強和改進條線管理、總分聯動進行專項督查。完善內控機制建設,全面啟動有關制度立、改、廢工作,織密制度籠子。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披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放各類貸款7711億元,6月末貸款余額5.42萬億元,比年初增長5.5%。6月底不良貸款率0.68%。 農發行行長錢文揮在年中工作會議上表示,圍繞水利、農村交通、農村人居環境、城鄉一體化、棚戶區改造等領域,加大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投入力度,突出做好信貸支持長江大保護工作,積極創新基礎設施業務貸款模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PSL(抵押補充貸款)貸款。 央行2014年央行創設PSL工具,用于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戶區改造(簡稱“棚改”),國開行2015-2017年棚改貸款分別為7509億、9725億、6350億元。2018年下半年以來,PSL棚改貸款增長速度放慢下來。 目前,PSL貸款余額已經跌破3.5萬億元。2019年8月,央行未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放抵押補充貸款。根據貸款償還情況,三家銀行歸還抵押補充貸款共104億元。期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34924億元。 未來PSL是否恢復加快投放,值得市場關注。  要點4:一月內三次提出補充銀行資本  值得注意下的是,金融委一個月內三次提出補充銀行資本,特別是補充中小銀行資本。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支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特別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此前,8月31日,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指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9月5日,金融委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時指出,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 此次會議更加聚焦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并要求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體現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的監管思路。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表外資產回流表內,銀行相繼設立理財子公司、金融投資公司等機構,這些高消耗資本的業務使得銀行仍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展望未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也提出附加資本要求。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較上季末下降0.23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較上季末下降0.1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12%,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其中,對于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而言,由于多指銀行股在處于“破凈”(市凈率PB小于凈資本)狀態,導致其補充一級資本的壓力遠大于補充二級資本的壓力。 央行去年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永續債的政策性文件,銀行可以通過“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簡稱“永續債”)補充一級資本,央行同時創設央行票據互換工具(CBS),以增強永續債的流動性。今年以來,已有8家銀行成功發行了9只、4100億元永續債,還有約3600億元的永續債發行正在路上。 對于非上市銀行以及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渠道較為有限,主要依賴于增資擴股、發行二級資本債,分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及二級資本。 要點5:繼續強調金融開放  金融委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這是對7月20日金融委辦公室發布的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的繼續強調。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包括: 1、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 2、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參與設立、投資入股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 3、允許境外資產管理機構與中資銀行或保險公司的子公司合資設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財公司。 4、允許境外金融機構投資設立、參股養老金管理公司。 5、支持外資全資設立或參股貨幣經紀公司。 6、人身險外資股比限制從51%提高至100%的過渡期,由原定2021年提前到2020年。 7、取消境內保險公司合計持有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不得低于75%的規定,允許境外投資者持有股份超過25%。 8、放寬外資保險公司準入條件,取消30年經營年限要求。 9、將原定于2021年取消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點提前到2020年。 10、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 11、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詳情]

一圖看懂:近三次金融委會議都釋放出哪些信號
一圖看懂:近三次金融委會議都釋放出哪些信號

  來源:華泰證券 [詳情]

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性支持 實現逆周期調節
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性支持 實現逆周期調節

  原標題: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 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性支持 實現逆周期調節 來源:金融時報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等問題,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近一個月以來,金融委動作頻繁,召開三次會議為金融工作“導航”。此次會議的主題仍然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是近三次會議一以貫之的基調。業內專家認為,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金融改革與擴大開放將形成合力,共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和質效。此次會議聚焦于金融機構,旨在通過對不同機構的不同支持措施,以克服順周期思維、實現逆周期調節。 重點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金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對銀行資本金補充問題進行了重點部署。繼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和9月5日金融委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都強調要鼓勵和支持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后,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 資本金是銀行經營的基礎,增強銀行資本實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條件。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資本充足率為14.12%。 在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看來,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對穩增長,做好“六穩”工作,服務實體經濟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是非常及時的安排和部署。 商務部中商智庫首席研究員李建軍對《金融時報》記者說,確保商業銀行資本充足一方面可以保證銀行有足夠資本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投放,另一方面也能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從而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具有更好基礎。 對于銀行資本補充的渠道,倪軍對《金融時報》記者分析稱,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進行資本補充。應該鼓勵銀行通過完善銀行內部治理結構、鼓勵銀行通過內部留存收益及原有股東注資改等方式來補充資本。此外,還可以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優先股、永續債等外源性渠道來補充資本。 中信證券投資銀行委員會董事總經理王超男認為,本次會議提出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一方面激勵中小銀行完善公司治理,改進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從而降低銀行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公司治理較完善、資信情況較優質的中小銀行,可能有更多的資本補充手段,以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資源配置功能和效率,通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和實體經濟。 “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建議,除永續債之外,還可以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并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針對政策性金融機構。會議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民生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分析稱,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穩增長過程中,焦點在于紓困民企和傳統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機構并未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在實施逆周期調控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將發揮更大作用。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這三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等同于政府信用,所以需要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 業內專家大多認為,在商業性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意愿受到制約和影響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可形成有效補充,提高整個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在李建軍看來,政策性金融機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資金的供給十分重要,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是為了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夠在基礎設施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好地提供長期資金功能保障。對于支持新一輪的對外開放,支持企業“走出去”,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方面,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全面對外開放,符合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金融的突出作用在于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走出去”,都離不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在 “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是我國的自主選擇,有利于引入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務,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外部競爭促進我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全球競爭能力。 7月20日,金融委宣布了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并進一步開放我國債券市場和信用評級業等。目前,這11條政策措施正有序落地。 “今年以來,金融開放繼續加速,這不僅可以引導資本流入,穩定人民幣匯率,而且有利于增強市場競爭,迫使內資金融機構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提升整個金融體系的活力。”王靜文表示。[詳情]

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性支持 實現逆周期調節
專家熱議金融委第八次會議:金融機構再獲政策性支持 實現逆周期調節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八次會議,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民生銀行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分析稱,去年下半年以來的穩增長過程中,焦點在于紓困民企和傳統的政策工具,政策性金融機構并未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在實施逆周期調控時,政策性金融機構將發揮更大作用。(中國金融新聞網)[詳情]

金融委: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金融委: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原標題:金融委: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近日召開第8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來看詳細內容。??????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詳情]

金融委再提逆周期調節 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
金融委再提逆周期調節 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

  原標題:金融委再提逆周期調節 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 來源:第一財經金融委開會再提逆周期調節 強調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用杜川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正在日益凸顯。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9月以來,金融監管多次開會強調加碼護航實體經濟,要求金融機構與實體經濟共舟共濟。此次金融委會議表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國際資深金融專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表示,政策性金融機構含義是比較廣的,范疇不限于政策性銀行,應該還會包括其他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作用可能會更大。比如,各地政府融資平臺、創投公司、擔保公司等。趙慶明說,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是慢工細活。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必須把握住逆周期的源頭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貨幣政策,另一方面是財政政策。值得注意的是,發揮金融機構逆周期調節作用在金融委近期的兩場會議中均被提及。9月5日,金融委會議強調,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與財政政策配合,并提出金融機構要克服順周期思維。第八次會議則進一步細化,強調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此前對第一財經表示,針對當前經濟情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也需要金融機構的支持,金融機構也要有逆周期的思維。加大對信貸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僅有助于投資、消費的穩定,也可以使金融機構平穩運行。此外,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9月以來共有4次會議提及“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一直以來,多數中小銀行都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此次會議則進一步強調了中小銀行的這一作用。此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會議特別強調,要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中信證券投資銀行委員會董事總經理王超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貨幣金融領域的突出問題,也是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疏通的重中之重,差異化的資本工具發行政策有助于進一步優化金融體系資源配置,??在對銀行體系提供資本支持的同時,實現金融體系、銀行融資融資合理配置的雙重功能。[詳情]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召開,穩健仍將是貨幣政策主基調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召開,穩健仍將是貨幣政策主基調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近期,在全面降準于9月16日落地后,央行還將分別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對城商行實施定向降準,以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近期,央行還進行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改革后,1年期LPR報價走低。在全球“降息潮”背景下,部分市場人士將此理解為“降息放水”。在此時,金融委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表明貨幣政策基調并未發生改變,這將扭轉市場上部分關于貨幣政策走向寬松的曲解。日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例會也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金融委會議重申了穩健仍是貨幣政策主基調。”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恃人不如自恃也”,最重要的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斷增強應對外部風險和保持發展穩定的能力。因此,貨幣政策應保持定力,堅持穩健基調,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繼續引導金融資源從低效領域退出,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強調穩健基調之時,金融委會議還指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董希淼認為,這表明貨幣政策要堅持以我為主,將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采取不同價格、數量、期限的組合,以價格型為主,實施適時適度調節。接下來,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是重點。金融委強調,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例會也提出,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堅持用市場化改革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董希淼表示,接下來,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將以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為核心,并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使流動性能夠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實體企業,實現從“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在此過程中,推出新的LPR只是利率并軌的第一步。在平穩過渡的基礎上實現對存量貸款定價基準的轉換,或將成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金融委會議還強調,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今年7月20日,金融委已經宣布了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并進一步開放我國債券市場和信用評級業等。目前,這11條政策措施正有序落地。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將對標高水平開放的要求,繼續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繼續推動全方位金融對外開放,確保各項措施落地實施,積極研究新開放舉措。二是轉變開放理念,過渡到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要實現系統性、制度性的開放。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詳情]

CF40:金融委最新會議“點名”政策性金融機構
CF40:金融委最新會議“點名”政策性金融機構

  9月25日召開的央行三季度例會指出,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此次金融委對于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定調,PSL接下來是否會再次發揮作用值得關注。[詳情]

金融委最新定調: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有何深意?
金融委最新定調: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有何深意?

  原標題:金融委最新定調!鼓勵境外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一個月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有何深意?看三大要點 來源:券商中國 十一國慶假期前,金融委召開會議,部署了一系列金融領域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近幾個月來,金融委保持著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的節奏,且通常選擇在月底召開,如第七次會議是8月31日,第六次會議是7月20日。 在本次會議中,雖然如此前幾次會議中對貨幣政策再次定調,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但更需要值得關注的是以下幾點: 一是繼續關注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問題,這是一個月內金融委第三次提及這一問題,足見當前高層對銀行資本金的重視,畢竟銀行資本金充足了才能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此前只是支持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本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這或許意味著在鼓勵銀行補充資本方面將有更多支持政策出臺。 二是突出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會議提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這是否意味著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將在穩投資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貨幣政策將如何配合?是否會像2014年創設PSL(抵押補充貸款)那樣,繼續通過特定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提供流動性?這些問題拭目以待。 要點一: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對貨幣政策的定調符合市場預期,也與9月25日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下稱“三季度例會”)一致。三季度例會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會對物價的表述是新增內容,會議提出要“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再結合受豬價油價持續上漲影響,市場普遍認為CPI仍存“破3”的可能,這將掣肘貨幣政策放松,近期降息概率進一步下降。 央行行長易綱近日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國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樣,進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寬松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這樣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 要點二:一個月內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 金融委一個月內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問題,足見高層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畢竟當前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資本金,今年以來,不少銀行也加大通過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力度以補充資本,但從國際比較看,我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依然處于中等。當前穩增長離不開信貸的支持,緩解銀行資本短缺的問題,也是對加大信貸投放實現穩增長有利。 不過,相比于前兩次金融委會議對資本補充問題的表態,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且更看重資本補充長效機制的建立。 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提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 9月5日金融委召開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時指出,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 9月27日金融委第八次會議上對銀行資本補充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上述表態有兩個重點值得關注: 一是提出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 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曾表示,應加快建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一方面,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補充資本。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靠提升營利能力,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并適當控制風險資產的增長速度;外源性資本補充需要從審慎角度出發,根據市場情況統籌運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補充。比如,適時通過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資本工具補充資本。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除永續債之外,還可以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并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 實際上,北京一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銀行擁有的資本補充渠道已較為豐富,下一步應著眼于讓這些渠道更為順暢,如監管部門在進一步簡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的審核流程、進一步支持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IPO等方面還有很多改進空間。 除上述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的暢通外,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也有待提升。近日財政部發布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中就提出,為真實反映金融企業經營成果,防止金融企業利用準備金調節利潤,對于大幅超提準備金予以規范。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熊啟躍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上述規定將會使得部分銀行的即期利潤有所提升,即期利潤提升后會對銀行資本金帶來結構性改變。因為超額撥備本來就計入二級資本,撥備還原成利潤后,相當是可以把二級資本部分轉化為核心一級資本。 二是明確提出要將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 這或許意味著政策層面將進一步支持中小銀行通過增資擴股、引入符合條件的新股東的方式,即實現資本金的充實,又可以改進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再結合當前金融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大背景,銀行、證券、保險業股比投資限制明年將全面放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外資通過收購中小銀行的方式進入國內銀行業市場。 本次金融委會議也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山西銀保監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李瑞杰近日就指出,通過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2019年上半年,山西轄內的不良貸款率創下十年來新低。針對地方法人銀行機構,通過城商行增資擴股、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的辦法來化解風險,主要就是增加資本金,由股東出資購買不良資產。這是地方法人銀行拿出真金白銀處置風險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主要渠道。 要點三: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 本次會議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要發揮的作用也有部署安排。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一直以來,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在國內基建投資、外貿發展和“三農”領域都扮演著重要的資金提供者的角色,三家銀行以其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身份在信貸投放方面,用“量大價低”的方式支持著重大民生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在當前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機構所發揮的信貸投放角色將更為重要。 但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要發揮作用,也離不開央行的流動性支持。2014年,為支持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央行就創設PSL為國開行提供流動性,后來擴展到對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PSL類似定向再貸款,主要流向“三農”、小微企業和棚改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期限一般在3-5年,央行此前透露,PSL的利率為3.1%。2016年5月,央行正式宣布將于每月月初對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放上月特定投向貸款對應的PSL。 三季度例會指出,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久不受關注的PSL是否要在流動性投放方面再次發揮更大作用,值得進一步關注。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券商中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詳情]

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為何錢進來了仍不突破三千點?
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為何錢進來了仍不突破三千點?

  牛市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政策層面上頻吹暖風。從8月份的兩融標的擴容刺激兩融余額的穩步攀升,到近期QFII與RQFII額度限制的取消,刺激外資資金的加快進入,這系列舉措都會對國內資本市場構成長遠性的積極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一個月的時間內,金融委也公開表態,并為國內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傳遞出積極的信號。其中,就在不到一個月之前,金融委表態稱將會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創造出良好條件,且營造出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訴求的良好市場生態,給投資者吃下一顆定心丸。除此以外,就在近日,金融委再度表態,為國內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釋放出積極信號。其中,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以提升國內金融體系的活力與競爭力。此外,仍強調了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以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等舉措,從近期金融委公開表態的系列舉措來看,積極措施還是占據了主導的地位,為國內金融市場的平穩健康運行保駕護航。中國股票市場,雖然僅有不到三十年的發展時間,但因其具有明顯的政策市場特征,且容易受到資金面環境變化的影響,故有政策市場、資金市場的表述。自2000年以來,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壯大速度顯著加快,而股票市值以及上市公司股票數量更是呈現出加速攀升的趨勢。時至目前,中國股票市場已經屬于全球前三大市值的股票市場,且隨著A股市場加速市場化與國際化的步伐,中國股票市場在國際大舞臺上的影響力與話語權正逐漸提升。近年來,A股市場在對外開放的步伐中處于持續加快的狀態。其中,最真實的體現,莫過于A股入摩入富的步伐顯著加快,且有加快擴容的趨勢。與此同時,近年來外資在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正處于不斷提升的姿態,且有逐漸打破長期以公募基金作為主導的局面。受此影響,隨著外資資金的規模持續擴大,外資的迅速崛起也將會改變以往A股市場的游戲規則與盈利模式,但A股機構化時代也會加速到來。從A股入摩到入富,再到A股納入標普道瓊斯指數,A股市場的開放步伐正處于持續提速的階段。不過,對于加速開放的A股市場,外資的加速流入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因素。其中,最為直接的影響,莫過于外資的加快進入會為A股市場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新增流動性補充,從近年來陸股通的資金凈流向分析,外資對A股市場的偏愛程度還是比較高,且更青睞于A股市場的優質資產以及稀缺資產,而從陸股通頻繁呈現出大額凈流入跡象的股票來看,也基本上離不開我們熟悉的上市公司身影。再者,則是加快A股投資者結構的調節。緊隨其后,則是A股市場加速機構化的到來,全面機構化時代也有望成為現實。但是,與此同時,散戶的賺錢難度也會顯著提升,以外資為主導的機構投資者,也將會成為散戶投資者最主要的競爭對象,未來股票市場也將會走向市場化、國際化以及專業化的道路,對散戶投資者的挑戰更大。除此以外,外資加速進入A股市場,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實現資產增值,或通過A股市場實現避險的目的。不可否認的是,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A股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處于偏低的狀態,站在避險需求的角度思考,海外資本也會更傾向于從高估值市場流向低估值的市場,A股市場更符合避險的性質。從政策層面上,支撐A股市場的政策有利因素正不斷增多。與此同時,從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的表態分析,實際上也為外資加速進入A股市場創造出積極有利的條件。三千點,是過去十年時間A股市場的價值中樞區域。與此同時,三千點至三千五百點基本上成為A股市場密集的套牢籌碼峰區。不過,與十年前的三千點相比,如今A股市場的三千點所對應的估值水平卻驟然下降,現階段內A股市場的估值優勢反而愈發明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步伐在持續加快,但卻并未促使股票市場形成實質性突破的格局,三千點仍為A股市場的上漲瓶頸,這從很大程度上受到外資逐利性的影響。歸根到底,外資進入A股市場,還是為了實現逐利,以實現資產增值乃至資產避險的需求。除此以外,作為更為專業化的外資機構,它們并不僅僅局限于單向做多實現盈利,憑借豐富的風險對沖策略,同樣也可以實現套利的需求。退一步思考,假如A股市場一直處于底部區域徘徊,外資資金可能會更多考慮到時間成本的因素,通過靈活的風險對沖策略實現套利。但是,當市場形成合力突破向上之際,外資資金的加速流入也會起到推動市場加速上漲的影響,如今看來,市場似乎正等著這個合力突破的時機。或許,當市場形成持續有效的賺錢效應時,不僅僅是外資資金,而且各路資金也可能會蜂擁而至,這恰恰體現出國內資本市場不缺錢,只缺賺錢效應與投資信心的真實寫照。[詳情]

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市場
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市場

  金融委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為何錢進來了仍不突破三千點? 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政策層面上頻吹暖風。從8月份的兩融標的擴容刺激兩融余額的穩步攀升,到近期QFII與RQFII額度限制的取消,刺激外資資金[詳情]

金融委最新定調!鼓勵境外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一個月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有何深意?
金融委最新定調!鼓勵境外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一個月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有何深意?

  原標題:金融委最新定調!鼓勵境外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一個月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有何深意? 來源:券商中國十一國慶假期前,金融委召開會議,部署了一系列金融領域下一步的重點工作。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近幾個月來,金融委保持著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的節奏,且通常選擇在月底召開,如第七次會議是8月31日,第六次會議是7月20日。在本次會議中,雖然如此前幾次會議中對貨幣政策再次定調,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但更需要值得關注的是以下幾點:一是繼續關注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問題,這是一個月內金融委第三次提及這一問題,足見當前高層對銀行資本金的重視,畢竟銀行資本金充足了才能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支持實體經濟。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此前只是支持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本次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這或許意味著在鼓勵銀行補充資本方面將有更多支持政策出臺。二是突出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會議提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這是否意味著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將在穩投資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貨幣政策將如何配合?是否會像2014年創設PSL(抵押補充貸款)那樣,繼續通過特定貨幣政策工具定向提供流動性?這些問題拭目以待。要點一: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對貨幣政策的定調符合市場預期,也與9月25日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下稱“三季度例會”)一致。三季度例會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例會對物價的表述是新增內容,會議提出要“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再結合受豬價油價持續上漲影響,市場普遍認為CPI仍存“破3”的可能,這將掣肘貨幣政策放松,近期降息概率進一步下降。央行行長易綱近日也指出,不急于像其他一些國家的央行所做的那樣,進行大幅降息和量化寬松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要保持穩健取向。要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這樣對整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老百姓的福祉都是有利的。要點二:一個月內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金融委一個月內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問題,足見高層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畢竟當前制約銀行信貸投放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資本金,今年以來,不少銀行也加大通過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的發行力度以補充資本,但從國際比較看,我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水平依然處于中等。當前穩增長離不開信貸的支持,緩解銀行資本短缺的問題,也是對加大信貸投放實現穩增長有利。不過,相比于前兩次金融委會議對資本補充問題的表態,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且更看重資本補充長效機制的建立。8月31日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提出,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9月5日金融委召開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時指出,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9月27日金融委第八次會議上對銀行資本補充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上述表態有兩個重點值得關注:一是提出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曾表示,應加快建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一方面,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補充資本。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靠提升營利能力,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并適當控制風險資產的增長速度;外源性資本補充需要從審慎角度出發,根據市場情況統籌運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補充。比如,適時通過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資本工具補充資本。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除永續債之外,還可以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此外,監管部門還應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資本補充工具發行效率,并賦予商業銀行一定的發行自主性。實際上,北京一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銀行擁有的資本補充渠道已較為豐富,下一步應著眼于讓這些渠道更為順暢,如監管部門在進一步簡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的審核流程、進一步支持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IPO等方面還有很多改進空間。除上述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的暢通外,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也有待提升。近日財政部發布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中就提出,為真實反映金融企業經營成果,防止金融企業利用準備金調節利潤,對于大幅超提準備金予以規范。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為150%,對于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為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熊啟躍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上述規定將會使得部分銀行的即期利潤有所提升,即期利潤提升后會對銀行資本金帶來結構性改變。因為超額撥備本來就計入二級資本,撥備還原成利潤后,相當是可以把二級資本部分轉化為核心一級資本。二是明確提出要將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這或許意味著政策層面將進一步支持中小銀行通過增資擴股、引入符合條件的新股東的方式,即實現資本金的充實,又可以改進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再結合當前金融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大背景,銀行、證券、保險業股比投資限制明年將全面放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外資通過收購中小銀行的方式進入國內銀行業市場。本次金融委會議也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山西銀保監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李瑞杰近日就指出,通過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2019年上半年,山西轄內的不良貸款率創下十年來新低。針對地方法人銀行機構,通過城商行增資擴股、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的辦法來化解風險,主要就是增加資本金,由股東出資購買不良資產。這是地方法人銀行拿出真金白銀處置風險的最有效方式,也是主要渠道。要點三: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的作用本次會議對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要發揮的作用也有部署安排。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一直以來,國開行、進出口銀行、農發行在國內基建投資、外貿發展和“三農”領域都扮演著重要的資金提供者的角色,三家銀行以其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身份在信貸投放方面,用“量大價低”的方式支持著重大民生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在當前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的背景下,政策性金融機構所發揮的信貸投放角色將更為重要。但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中要發揮作用,也離不開央行的流動性支持。2014年,為支持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央行就創設PSL為國開行提供流動性,后來擴展到對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PSL類似定向再貸款,主要流向“三農”、小微企業和棚改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期限一般在3-5年,央行此前透露,PSL的利率為3.1%。2016年5月,央行正式宣布將于每月月初對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放上月特定投向貸款對應的PSL。三季度例會指出,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久不受關注的PSL是否要在流動性投放方面再次發揮更大作用,值得進一步關注。(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詳情]

金融委最新會議釋放4個信號 這件事一周內被提3次
金融委最新會議釋放4個信號 這件事一周內被提3次

  原標題:金融委最新會議釋放4個信號 這件事一周內被提3次 來源:澎湃新聞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金融委各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資料圖:銀行工作人員清點貨幣。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與8月31日召開的第七次會議相比,最新的金融委會議延續了“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提法,這是一周時間內金融權威部門第三次強調這一點,同時,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進一步金融開放、銀行補充資本方面也有了新提法。 要點一:一周內三提“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與一個月前的第七次會議保持了相同基調,最新的金融委會議上指出,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這是一周時間內金融權威部門第三次提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9月24日,央行行長易綱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是否會跟隨歐洲央行、美聯儲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時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應當保持定力,堅持穩健的取向。既要穩當前,也就是說要加強逆周期調節,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速度和名義GDP的增長速度大體上相當、大體上匹配,堅決不搞“大水漫灌”。 一天后,央行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三季度例會,會議提出,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而二季度對“逆周期調節”的表述是“適時適度實施”。 招商證券分析稱,本輪逆周期調節開始于7月末,政策組合既有行動又有節制,也兼顧短期形勢和長期目標: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了 “嚴控房地房、穩定總需求”的方向。8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魯蘇桂冀滇黑六大自貿區方案隨即出臺,形成第一批落實措施,也是本輪逆周期調節中“新增長極地區”的核心內涵。其次8月31日國務院金融委第7次會議制定了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貨幣金融政策方案和財政政策配合建議。9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和使用等財政政策的方案。9月6日央行宣布于9月16日降準。 要點二: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相比此前會議,本次金融委會議將目光聚焦到了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改革上。 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這意味著,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的改革將有新動作。 根據2015年三大政策性銀行深化改革方案,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定位”,中國進出口銀行“強化政策性職能定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 國開行2018年年報顯示,在發揮逆周期調節的金融先導作用方面,該行以中長期投融資配合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全年向實體經濟提供融資超過3萬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6337億元。 進出口銀行則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時強調,要繼續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實現穩增長、壓責任,全力達到業務發展目標;通過全力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主動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扶持力度、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等措施,實現優結構、守主業,聚焦服務國家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 要點三: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相比第七次會議提出的“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金融委在最新的會議上再提銀行補血,并將目光聚集到了中小銀行身上。 今年以來,從國有大行、股份行到城商行、農商行,紛紛在通過銀行可轉債、二級資本債、優先股、永續債和定向增發等方式“補血”。 會議提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央行行長易綱在9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指出,一些縣域的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也在積極地增資擴股,把他們經營的模式轉到為當地社區服務。 “前些年有些銀行盲目擴張,而且做跨區、跨省同業業務,使得他們服務的焦點跑到區外、跑到一些風險高的項目上了。我們主張在化解風險的過程中,要求中小金融機構聚焦為實體經濟服務、聚焦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服務,轉向當地,使業務是可持續的,風險也可以得到化解。”易綱表示。 要點四: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 在7月20日一口氣提出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后,最新的第八次金融委會議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9月1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已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同時,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也一并取消。 今年上半年,我國證券投資凈流入230億美元,其中,股權投資項下凈流入20億美元,債券投資項下凈流入210億美元。 外匯局在最新的國際收支報告中指出,當前國內債券、股票市場規模位于世界前列,但境外投資者持有比重依然偏低,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增強,相關資本將總體保持凈流入態勢。 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詳情]

金融委: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金融委:加快構建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來源 證券時報 記者 孫璐璐 據中國政府網昨日消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9月27日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近幾個月來,金融委保持著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的節奏,且通常選擇在月底召開,如第七次會議是8月31日,第六次會議是7月20日。本次會議再次強調,“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并對銀行資本補充、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作了進一步部署。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這是一個月內金融委第三次提及銀行資本補充的問題。相比于前兩次金融委會議對資本補充問題的表態,此次會議對銀行補充資本有了更詳細的部署安排,且更看重資本補充長效機制的建立。 北京一銀行業分析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銀行擁有的資本補充渠道已較為豐富,下一步應著眼于讓這些渠道更為順暢,如監管部門在進一步簡化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發行的審核流程、進一步支持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IPO等方面還有很大改進空間。 會議明確要將中小銀行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這或許意味著政策層面將進一步支持中小銀行通過增資擴股、引入符合條件的新股東的方式,既實現資本金的充實,又可以改進公司治理和內部管理。再結合當前金融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大背景,銀行、證券、保險業股比投資限制明年將全面放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外資通過收購中小銀行的方式進入國內銀行業市場。 本次金融委會議也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會議對政策性金融機構也有部署。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詳情]

東方證券邵宇:金融委傳遞積極信號 資本市場或受鼓舞
東方證券邵宇:金融委傳遞積極信號 資本市場或受鼓舞

  東方證券邵宇:金融委會議傳遞積極信號 資本市場或受鼓舞 來源: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央行9月29日消息,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指出,此次會議明確“金融風險趨于收斂”是一個正面信號,說明防風險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此次金融委會議強調了政策性金融機構功能,未來相關部門可能會在貨幣政策上提供一定支持來呼應現有的財政政策,二者配合來助推經濟的穩定,并使得實體經濟中有需求的企業和相關項目能夠得到資金的支持。 邵宇認為,資本市場同樣也會受到鼓舞。經濟穩定、流動性上升、風險下降會使得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對整個市場的信心和預期的穩定將起到比較大的幫助。[詳情]

金融委出重磅利好:多家頭部券商研究TA 節前紅包到?
金融委出重磅利好:多家頭部券商研究TA 節前紅包到?

  金融委出重磅利好,多家頭部券商研究TA,節前紅包來了? 來源: N十財經  原創: 每經記者 這個周末又見大利好。 2019年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提到,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MSCI首度納入A股以來,目前三大國際指數公司均已將A股納入其中,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國際指數納入A股的比例將持續提升。未來這一預期是否會有所變化?又會給市場帶來什么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周末,多家頭部券商研究所對此進行了剖析。 另外,明日將是國慶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想必投資者對目前的大市運行比較關心,以及相應的投資機會在哪?專業人士也對此進行了分析。 不改變外資長期配置中國市場的趨勢 公開信息顯示,市場熟悉的MSCI 公司是一家美國指數編制公司 。去年MSCI首度正式納入A股,截至目前包括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在內的三大國際指數公司均已將A股納入其中,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國際指數納入A股的比例將持續提升。 在今年3月,MSCI曾宣布分三步把中國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20%,MSCI已分別于今年5月28日收盤后和8月27日收盤后,正式將A股的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5%。 根據今年3月MSCI發布的消息,作為2019年11月的半年度指數審議的一部分,MSCI將會把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 今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未來MSCI是否還會進一步提升A股的納入因子等相關問題通過電子郵件向MSCI公司有關負責人發去采訪函,截至今日發稿,還未收到對方的回復。 目前三大國際指數公司均已將A股納入其中,市場預期,未來國際指數納入A股的比例將持續提升。那么未來這一預期是否會有所變化?記者注意到,本周末多家頭部券商研究所對此進行了剖析。 據記者觀察,雖然這些頭部券商研究所的分析方法不盡相同,但對于外資將持續流入中國市場這一大趨勢的看法都是一致的。 申萬宏源策略團隊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內部材料中指出,任何事件性擾動都不會改變外資長期配置中國市場的趨勢,盡管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挫折反復,但趨勢上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擾動下,這對 A 股市場實際存量外資的擾動將較為有限,對于外資配置行為的影響可能更多將體現在未來入市節奏的變化上,而A股融入全球金融市場的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外資入場仍在初級階段 天風證券策略團隊則在周末發布的最新觀點中指出,外資長期流入的趨勢不會改變。 1、外資長期流入的趨勢不會變——目前全部外資占A股總市值比重僅2.82%,而外資持股占美國股市總份額的15%,日本占比為30%,巴西占比為21%,韓國為33%。同時,由于全部QFII持股中美國機構僅占6.59%,因此外資長期流入的趨勢不會改變。 2、中國加快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趨勢不會變——隨著“進一步加快金融對外開放十一條”發布和QFII投資額度限制的取消,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速度仍然在加快。 3、A股“定價體系”長期遷移的趨勢不會改變——投資者結構的變遷,疊加經濟從高速發展進入扁平化的階段后,最終使得A股的“定價體系”中,不斷提升長期ROE穩定性的估值權重,而降低短期業績增速爆發力的權重。 4、成熟行業增加分紅和回購的趨勢不會變——對于上市公司而言,長期維持高ROE并不容易。不過,不斷增加的分紅和回購,很大程度可以使得公司的ROE水平抵抗住更大的短期盈利增速波動,從而市場對盈利的關注點可能會更偏向于持續穩定的ROE,而忽視中短期的凈利潤增速波動。隨著經濟進入扁平化階段,一些不再需要增加資本開支且現金流比較穩定的行業,開始逐步增加分紅比例,同時2019年以來回購也比之前在明顯增加。 國盛證券總量團隊今日則發布觀點稱,外資入場仍在初級階段。 一方面,海外資金也不僅僅只是美國資金:參考國內QFII的構成狀況,美國機構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流入中國市場的海外資金中,還包括其他國家的對沖基金、共同基金、主權基金等。 另一方面,當前外資在國內市場占比僅為3%左右,遠低于日韓等市場普遍15%以上的比例。水往低處流,從時間上,當前國內市場對外開放進度正持續加速。從空間上,國內外資占比仍將繼續提升,近期A股完成在全球三大指數中的納入,后續將進一步擴容。此外,當前A股市場估值水平也遠低于美股,性價比凸顯。因此,外部風吹草動難以改變外資增配A股的長期趨勢,當前外資入場仍在初級階段。 股價表現取決于公司基本面 有市場人士認為,從個股層面來看,外資的持續加碼有助增加個股的流動性,但真正決定公司股價表現的還是公司自身的基本面變化,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大族激光。 從2017年到2019年一季度,深股通持有大族激光占總股本的比例持續攀升(2017年一季度的持股比例為2.42%,2019年一季度的持股比例達18.2%),以至于今年3月初,甚至大族激光還由于外資持股占比超過上限而被“限購“。不過這兩年多,公司股價的表現卻沒有因為外資不斷的加持而迭創新高,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公司股價已經見頂。 從ROE、凈利潤同比增速等基本面指標來看,從2017年初至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這些指標均處于同比不斷加速增長的過程中,與之對應的是,大族激光的股價也走出了一輪3倍上漲的行情,不過從2018年二季度起,公司基本面持續加速向上的勢頭發生了中斷,公司的股價也同時拐頭向下。最后外資也“扛不住”了。從今年中報披露的情況來看,深股通對大族激光的持股比例自2017年以來首度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 事實上,外資無法決定A股走向的情況之前還多有發生。 從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5月的情況來看,當時由于美股大跌,外資都曾一度快速流出A股,但兩次快速流出的過程中,A股白馬股的表現并不同,第一次是暴跌,第二次是上漲。天風證券認為,其邏輯在于白馬股當期業績的顯著不同:去年三季報白馬股業績大幅低于預期,而今年中報符合預期。 國盛證券在今日的報告中明確指出,如果短期出現情緒面擾動反而又為A股核心資產提供長期配置機會,“我們一直強調,未來對核心資產的配置并不僅僅由外資主導,而是國內外金融機構(外資、銀行、保險、養老金、公募等)共同構建的統一戰線。” 有多少美國資金投資了A股? 目前,各機構對于美國資金持有A 股規模及占比的統計口徑有所不同,而不同口徑統計出的結果的差異也較大。從QFII的口徑計算,目前美資在A股外資中的占比并不高。 根據申萬對QFII額度的注冊地分布進行測算,截至8月末,美國公司在總額度占比僅為8%,占比相對較低,鑒于 2017 年以后外資多通過陸股通布局,存在美國公司更多通過陸股通布局的可能性。如果將 8%作為美國資金持有A股比例計算,按照央行公布的2019年二季度外資持有A股1.65 萬億的規模測算,可以大致算出美資持有A股的規模。 據天風證券策略團隊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以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統計,QFII的全部持股市值中,美國機構持有市值占比6.59%,比例并不高。另外,在被全球QFII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A股共計294家,其中被美國QFII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的A股共計27家,且大部分占流通股市值的比重在2%以下。 另據申萬測算,從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末, 美資在A股外資中的占比就一直處于一條下降通道,且降幅較大。而根據目前15%的納入因子測算,當前通過MSCI已進入A股的純被動資金規模不到800億,對于A股每天幾千億的成交量而言,影響也較為有限。 A股主升浪還有多遠? 對于市場走勢,有分析人士這樣認為,拋開基本面不談,從技術面來看,目前的大盤處于比較關鍵的支撐位之上。 為了搞清楚目前的滬指,有必要復盤一下7月以來的滬指走勢,從滬指來看,8月2日出現了大跌,這是因為8月1日滬指跌破了關鍵支撐位,這個支撐位就是籌碼密集區。9月以來,滬指又向上突破了這個籌碼密集區,由此這個區域成為支撐位,目前的滬指也剛好位于這個支撐位之上。 而從創業板指來看,則位于牛熊分界線之上運行,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支撐位。從6月10日到8月6日的K線組合來看,牛長熊短,這是一個吸籌的形態。 根據以往幾次重要的大底發現,如2005年12月的滬指,2012年12月的創業板指,以及2014年7月的滬指發現,當時籌碼在低位高度集中。目前滬指和創業板指的籌碼雖然有所集中,但是集中程度沒有前幾次的高,這表明,只要大盤守住目前的關鍵支撐位,再經過小幅震蕩一段時間,或許主升浪就要到來。如果遇到特大型利好,震蕩時間則會縮短,主升浪到來的時間會延長。 從市場運行情況來看,周五科技股表現出色,其中以芯片、VR和AR為主,這表明行情熱度仍在。周末網絡安全板塊出現利好消息,工信部就《關于促進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公開征求意見。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營收超過20億的網絡安全企業,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網絡安全骨干企業,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2000億。A股相關公司有啟明星辰、綠盟科技、衛士通等。[詳情]

金融委最新會議“點名”政策性金融機構
金融委最新會議“點名”政策性金融機構

  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八次會議。會議特別提到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在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主要還是指三大政策性銀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2015年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中,國開行明確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進出口銀行和農發行則進一步明確了政策性銀行的定位。 《2019·徑山報告》 建議設立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 此前,監管文件曾明確三家政策性銀行的定位:國開行要發揮中長期投融資作用,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進出口銀行要支持外經貿發展、對外開放、國際合作、“走出去”等;農發行主要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脫貧攻堅等領域。 去年以來,民營小微企業遭遇融資難,政策性銀行在小微企業融資方面也做了不少嘗試。比如進出口銀行成立了普惠金融服務部,統籌小微企業、扶貧、“雙創”、“三農”等普惠金融業務,并發揮資金成本優勢,通過與地方商業銀行等機構合作,以小微企業轉貸款方式,重點發展批發性小微信貸業務等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前述定位決定了政策性銀行在網點數量、團隊構建、信貸決策、風控管理等諸多方面均與商業銀行存在差異,小微業務目前仍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短板。 9月22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主辦的《2019·徑山報告》在杭州發布。楊凱生團隊在分報告中建議,建立專門支持科技創新企業和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性銀行或科技銀行。 在答記者問時,楊凱生較為詳細地闡述了提出上述建議的原因—— 我們課題組之所以考慮提出這么一個建議,即設立一個專門服務于創新型企業,專門服務于小微企業的政策性銀行,主要是考慮到,在目前經濟轉型發展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大量的創新型企業,還包括其它一些小微企業。他們的特點是信貸投放風險比較大,比如他們缺少足夠的資本,還沒有經歷過經濟周期的考驗。企業的生命力和市場前景究竟如何,還很難做出足夠的判斷。或者說一些既有的小微企業,他們的財務管理不如一些大企業規范透明。但這些企業又有存在的必要或者說合理性。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它得不到資金支持肯定是有問題的,比如可能發生就業問題、創新速度問題,乃至社會穩定問題。因此,政府包括有關監管部門方面,都很重視對這些企業的信貸投入。 按照現行的銀行體系,肯定就是商業銀行進行投入。監管部門出于好心出臺了新增貸款中必須有一定比例投入到上述創新型企業和小微企業,如果達不到就要受到相應監管的處罰。而從商業銀行可持續性經營原則來說,商業銀行必須對存款人負責,考慮到風險控制的需要,考慮到維護存款人的利益,考慮到維護股東的利益,商業銀行在這個過程中確實面臨著兩難甚至是多難的選擇,也因此一直難以擺脫社會公眾,包括媒體的批評指責,說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坦率的說,并不是銀行管理層政治站位不高,并不是銀行管理層不知道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知道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性,而是確實在經營管理中有一定的難處。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這是政府的既定方針,為了落實既定方針,政府確實是需要拿出一些投入來的。設立一個政策性銀行,我覺得就是一種投入方法,政策性銀行特點是什么呢?一旦出現了風險,國家財政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當然技術設計上還有很多辦法可以想,但顯然財政要承擔主要的責任,這也是現階段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通過這個辦法或許能較有效的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PSL投放加大力度? 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最直接的含義首先是加大信貸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近年來,在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逆周期調節作用的過程中,抵押補充貸款(PSL)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4年,為支持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安居工程、三農和小微企業發展,央行就創設PSL為國開行提供流動性,后來擴展到對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PSL類似定向再貸款,主要流向“三農”、小微企業和棚改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期限一般在3-5年,央行此前透露,PSL的利率為3.1%。2016年5月,央行正式宣布將于每月月初對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放上月特定投向貸款對應的PSL。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開行行長鄭之杰曾建議,繼續加大PSL等專項資金規模,用于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為實體經濟提供低成本、中長期、可持續的資金來源。 但今年4月以來,央行PSL連續零投放,截至2019年8月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34924億元,較今年3月末的峰值減少了486億元。 PSL投放放緩的背后,實際上是棚改的降溫以及棚改融資方式的改變。此前,地方上大多采取政府購買棚改貸款服務的方式融資,但這一模式造成隱性債務的膨脹,因此被監管叫停:2019年新增棚改項目不得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融資。今年地方主要通過棚改專項債融資,對棚改貸款的需求下降。 不過,PSL的應用范圍并不限于棚改。央行指出,抵押補充貸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發展而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期限較長的大額融資。抵押補充貸款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級債券資產和優質信貸資產。 9月25日召開的央行三季度例會指出,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結合此次金融委對于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定調,PSL接下來是否會再次發揮作用值得關注。 本文亦有參考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 [詳情]

金融委發聲: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境內金融市場
金融委發聲: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境內金融市場

  金融委發聲: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 來源:中國證券報 據中國政府網29日消息,2019年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會議內容涉及四大方面: 1、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2、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3、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4、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會議指出,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總體而言,“穩健貨幣政策”的判斷并未發生改變,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同時,政策也非“大水漫灌”,會議也說主要判斷方式是流動性合理充裕、社融合理增長。 事實上,“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判斷早已有之,近日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三季度(總第86次)例會剛剛提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形成合力。穩健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東方金誠報告指出,展望未來,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的政策方向已經明確,針對制造業、民營及小微企業的定向滴灌政策還會持續發力,后期M2、社融和信貸增速有望出現趨勢性回升。 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自2015年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方案獲批,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一直是近些年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原銀監會此前出臺了政策性銀行監管辦法,明確“一個定位”和“四項機制”。其中,“一個定位”要求3家銀行圍繞國家戰略要求服務經濟社會——國家開發銀行要發揮中長期投融資作用,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進出口銀行要支持外經貿發展、對外開放、國際合作、“走出去”等;農發行主要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脫貧攻堅等領域。“四項機制”則分別是資本約束、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激勵約束。 2019徑山報告建議,借鑒德國復興銀行和日本政策金融公庫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做法,探索設立中國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有針對地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 此前國開行2019年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座談會強調,國開行要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助力做好“六穩”工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在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逆周期調節作用的過程中,抵押補充貸款扮演了重要角色。 什么叫“政策性金融機構”? 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活動,支持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配合宏觀經濟調控的金融機構。 什么是“抵押補充貸款”? 央行于2014年4月創設抵押補充貸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PSL)。起初主要用于為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加大對“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后投放對象逐漸擴展至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 自2019年4月以來,央行已連續4個月未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放抵押補充貸款,由于存量貸款陸續到期,抵押補充貸款余額開始從高位回落。截至2019年8月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34924億元。 事實上,抵押補充貸款應用范圍并不限于棚改。央行指出,抵押補充貸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發展而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期限較長的大額融資。抵押補充貸款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級債券資產和優質信貸資產。 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資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較上季末下降0.23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較上季末下降0.1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12%,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日前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臨近,未來銀行將加快表外資產的回表,對其資本形成較大考驗。 當下,哪些資本補充工具可能出現?興業研究分析師郭益忻預計,后續轉股型永續債、非上市優先股、非上市可轉債、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可能登場。 其中,永續債可能“擔大梁”。 近期,重慶農商行即將登陸A股、浙商銀行IPO申請成功過會、首家非上市銀行永續債即將發行,非上市銀行發行優先股空間打開……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6家銀行已發行永續債合計3500億元。 不過,建立“長效機制”,除了諸多工具可以使用外,更重要的是理念。換言之,銀行能夠產出利潤和效益,才去補充資本,否則募資就沒有意義。要樹立理性發展理念,向內部要效益的理念。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商業銀行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要通過自身盈利和積累來支撐發展需要。商業銀行必須樹立集約化、內涵式的發展理念,建立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模式,一定要考慮資本投入產出效率,否則銀行對外部投資者的吸引力會越來越低。 會議還指出,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銀保監會近期發布的《關于對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顯示,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股東股權管理不規范問題。問題包括:股東入股資金來源不合規;高管人員長期缺位;“兩會一層”履職不規范;重大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違規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等。 2010年以來銀行永續債發行情況表 數據來源:Wind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此前金融委宣布了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 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央行先后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國際金融組織、境外保險公司等中長期配置型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并于2016年發布相關公告將境外投資主體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各類金融機構及其發行的投資產品。2017年,人民銀行還會同香港方面共同推出了“債券通”,進一步提升境外機構投資便利性。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指出,國內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將繼續促進證券投資流入。當前國內債券、股票市場規模位于世界前列,但境外投資者持有比重依然偏低,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增強,相關資本將總體保持凈流入態勢。 接近央行人士透露,近期在豐富風險對沖工具、便利資金跨境匯兌、優化稅收安排提升交易結算便利性等方面,監管部門都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改革。此外,《關于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已結束,將擇機發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將對標高水平開放的要求,繼續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繼續推動全方位金融對外開放,確保各項措施落地實施,積極研究新開放舉措。二是轉變開放理念,過渡到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要實現系統性、制度性的開放。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理財子公司方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梁棟才表示,為積極借力進一步加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優勢,前期部分大型商業銀行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可能積極引入外資機構等戰略投資者,在學習國際資管機構先進管理經驗和體制機制的同時增厚資本規模。(本報記者:張勤峰、彭揚、趙白執南)[詳情]

金融委: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
金融委: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

   來源:中國證券網 據中國政府網29日消息,2019年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 會議內容涉及四大方面: 1、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2、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3、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4、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  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 會議指出,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總體而言,“穩健貨幣政策”的判斷并未發生改變,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同時,政策也非“大水漫灌”,會議也說主要判斷方式是流動性合理充裕、社融合理增長。 事實上,“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判斷早已有之,近日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9年第三季度(總第86次)例會剛剛提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形成合力。穩健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東方金誠報告指出,展望未來,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的政策方向已經明確,針對制造業、民營及小微企業的定向滴灌政策還會持續發力,后期M2、社融和信貸增速有望出現趨勢性回升。 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自2015年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方案獲批,推動全面落實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一直是近些年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原銀監會此前出臺了政策性銀行監管辦法,明確“一個定位”和“四項機制”。其中,“一個定位”要求3家銀行圍繞國家戰略要求服務經濟社會——國家開發銀行要發揮中長期投融資作用,加大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進出口銀行要支持外經貿發展、對外開放、國際合作、“走出去”等;農發行主要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脫貧攻堅等領域。“四項機制”則分別是資本約束、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激勵約束。 2019徑山報告建議,借鑒德國復興銀行和日本政策金融公庫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做法,探索設立中國小微企業政策性銀行,有針對地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 此前國開行2019年上半年經營形勢分析座談會強調,國開行要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逆周期調節作用,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助力做好“六穩”工作,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在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逆周期調節作用的過程中,抵押補充貸款扮演了重要角色。 什么叫“政策性金融機構”? 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活動,支持政府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全面進步,配合宏觀經濟調控的金融機構。 什么是“抵押補充貸款”? 央行于2014年4月創設抵押補充貸款(Pledged Supplemental Lending,PSL)。起初主要用于為支持國家開發銀行加大對“棚戶區改造”重點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后投放對象逐漸擴展至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 自2019年4月以來,央行已連續4個月未對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發放抵押補充貸款,由于存量貸款陸續到期,抵押補充貸款余額開始從高位回落。截至2019年8月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34924億元。 事實上,抵押補充貸款應用范圍并不限于棚改。央行指出,抵押補充貸款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發展而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期限較長的大額融資。抵押補充貸款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級債券資產和優質信貸資產。 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  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會議指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資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1%,較上季末下降0.23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40%,較上季末下降0.1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4.12%,較上季末下降0.06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日前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臨近,未來銀行將加快表外資產的回表,對其資本形成較大考驗。 當下,哪些資本補充工具可能出現?興業研究分析師郭益忻預計,后續轉股型永續債、非上市優先股、非上市可轉債、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可能登場。 其中,永續債可能“擔大梁”。 近期,重慶農商行即將登陸A股、浙商銀行IPO申請成功過會、首家非上市銀行永續債即將發行,非上市銀行發行優先股空間打開……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6家銀行已發行永續債合計3500億元。 不過,建立“長效機制”,除了諸多工具可以使用外,更重要的是理念。換言之,銀行能夠產出利潤和效益,才去補充資本,否則募資就沒有意義。要樹立理性發展理念,向內部要效益的理念。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從全球范圍來看,商業銀行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要通過自身盈利和積累來支撐發展需要。商業銀行必須樹立集約化、內涵式的發展理念,建立可持續的資本補充模式,一定要考慮資本投入產出效率,否則銀行對外部投資者的吸引力會越來越低。 會議還指出,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銀保監會近期發布的《關于對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顯示,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股東股權管理不規范問題。問題包括:股東入股資金來源不合規;高管人員長期缺位;“兩會一層”履職不規范;重大關聯交易管理不到位;違規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等。 2010年以來銀行永續債發行情況表 數據來源:Wind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此前金融委宣布了11條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 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央行先后允許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主權財富基金、國際金融組織、境外保險公司等中長期配置型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并于2016年發布相關公告將境外投資主體范圍進一步擴大至各類金融機構及其發行的投資產品。2017年,人民銀行還會同香港方面共同推出了“債券通”,進一步提升境外機構投資便利性。 國家外匯管理局日前發布2019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指出,國內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提高,將繼續促進證券投資流入。當前國內債券、股票市場規模位于世界前列,但境外投資者持有比重依然偏低,隨著國內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增強,相關資本將總體保持凈流入態勢。 接近央行人士透露,近期在豐富風險對沖工具、便利資金跨境匯兌、優化稅收安排提升交易結算便利性等方面,監管部門都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與改革。此外,《關于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已結束,將擇機發布。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下一步將對標高水平開放的要求,繼續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繼續推動全方位金融對外開放,確保各項措施落地實施,積極研究新開放舉措。二是轉變開放理念,過渡到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要實現系統性、制度性的開放。三是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理財子公司方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梁棟才表示,為積極借力進一步加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政策優勢,前期部分大型商業銀行設立的理財子公司可能積極引入外資機構等戰略投資者,在學習國際資管機構先進管理經驗和體制機制的同時增厚資本規模。(本報記者:張勤峰、彭揚、趙白執南) [詳情]

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發話了 經濟和股市都要嗨?
重磅利好:金融委央行發話了 經濟和股市都要嗨?

  重磅利好!三天兩大會議,金融委央行發話了,鼓勵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促進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經濟和股市都要嗨? 來源:中國基金報 一周時間內,市場迎來了央行、金融委的兩次定調。 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指出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 而在9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總第86次)例會在北京召開。央行例會釋放新信號:將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宏觀政策協調,貨幣政策工具運用將更靈活等。 基金君看了一下,信息量極大,將會議內容梳理給大家做投資參考。 金融委第八次會議: 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 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剛剛,中國政府網傳來大消息。 9月27日,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金融委各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具體有以下四大關鍵: 1.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2.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3.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4.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3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第七次會議時,剛對股市做了定調: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嚴查欺詐違法案件 央行: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堅持用市場化改革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9年第三季度(總第86次)例會于9月25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當前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持續轉換。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雙向浮動彈性提升,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增強。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逆周期調節的要求,宏觀杠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國內經濟金融領域的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 會議指出: 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深刻變化,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認真辦好自己的事。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形成合力。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 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按照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加大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體系與供給體系和需求體系的適配性。 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堅持用市場化改革辦法促進實際利率水平明顯降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對民營企業的支持與民營企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相適應,推動供給體系、需求體系和金融體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提高開放條件下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風險能力,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 會議強調:1.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全面做好“六穩”工作。2.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3.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推動實際運用,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4.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把握好處置風險的力度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值得注意的是,與6月末召開的第二季度例會相比,本次例會關于貨幣政策的一些表述發生變化:二季度“適時適度實施逆周期調節”的措辭調整為“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措辭調整為“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附上:金融委第七次會議 十大關鍵點 8月31日,國務院金融委召開會議,研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部署有關工作。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金融委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基金君看了一下,信息量極大,梳理了幾個要點給大家做投資參考。 1、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解讀: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決定,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自8月20日起,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公布LPR,作為銀行發放貸款的主要參考和定價基準。 LPR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貸款利率與LPR掛鉤,LPR與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掛鉤,政策利率變化將及時傳導到貸款利率。 2、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點評:比7月30日的政治局會議多了一句話就是“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3、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把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 點評:這里強調跟貨幣金融政策結合起來, 4、金融部門繼續做好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相關工作 點評:未來,地方債支持基建會進一步得到擴大和推廣,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專項債項目,這主要是因為地方債作為合法合規的舉債方式,除了助推經濟增長外,受到監管且更加透明化。 5、充分挖掘投資需求潛力,探索建立投資項目激勵機制,支持愿意干事創業、敢于擔當、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地區和領域加快發展。 6、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有效調動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積極性,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全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7、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完善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扎實培育各類機構投資者,為更多長期資金持續入市創造良好條件。 點評:此前,政治局會議給科創板的定調是“科創板要堅守定位,落實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這次的金融委更進一步,要為更多長期資金入市創造條件,為A股打Call! 8、構建良好市場生態,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韌性和服務能力,使其真正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點評:提高了股市的市場生態,資本市場活力和韌性,結合前一段時期,美國股市暴跌的時候,中國A股挺住了,低開高走,體現了股市的韌性。 這次還把資本市場上升到了更大的高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還提到了資本市場的服務能力。 9、要大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健全資本市場法治體系。 點評:大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其中包括了股民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健全資本市場法治體系,表明了未來一段事情,還有相關的證券法規將要出臺。 10、加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律責任追究,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嚴厲查處近來出現的各種欺詐違法案件,為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訴求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 點評:近期多起惡劣、嚴重A股大案中,“頂格處罰60萬”引發關注,現行證券法行政處罰力度太輕,與懲治當前上市公司造假行為完全不相適應,嚴重脫離了資本市場監管的實際,無法讓一些搞歪門邪道的上市公司敬畏法治。而且,監管部門在面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及其他違規違法時,也顯得力不從心,影響了監管部門權威性的發揮,證券法需盡快落地。[詳情]

國務院金融委會議: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國務院金融委會議: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原標題:國務院金融委會議: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與改進公司治理相結合 記者:黃蕾 經濟觀察網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9月2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八次會議。本次會議研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問題,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會議指出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 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金融委各成員單位及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具體來看,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增長動力加快轉換,金融風險趨于收斂。金融體系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實施好穩健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要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治理體系和激勵機制,遵循金融機構經營規律,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豐富銀行補充資本的資金來源渠道,進一步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將資本補充與改進公司治理、完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有效引導中小銀行下沉重心、服務當地,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要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高水平雙向開放,鼓勵境外金融機構和資金進入境內金融市場,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活力和競爭力。[詳情]

專題評論加載中...

微博/微信掃一掃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