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需要的是“拆分”還是“拆分IPO”?

中國移動需要的是“拆分”還是“拆分IPO”?
2018年08月23日 11:49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來源于:藍鯨TMT

  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幾乎每年都會被傳一次合并,同樣,中國移動也會時不時的傳出拆分傳言。

  2018年8月9日,中國移動在香港發(fā)布2018年度中期業(yè)績報告。發(fā)布會結束以后,中國移動執(zhí)行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躍對香港地區(qū)媒體表示,目前正在考慮安排內部三到四家公司分拆上市,傾向于選擇獨立運營、與大網業(yè)務關聯較少、能夠清晰核算的公司,以保證各方的股東利益。

  但奇怪的是,藍鯨TMT記者致電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時,對方表示,不在香港業(yè)績發(fā)布現場,不清楚具體情況。隨后,又向記者反饋,經過香港同事了解情況后,此消息不實,李躍從未公開發(fā)表過上述講話。

  當晚,《財新》方面向記者表示,消息來源可靠,中移動李躍確實說過上述言論。

  8月10日早晨,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又一改口風,對藍鯨TMT記者表示,此消息屬實,是香港的同事不了解當時的情況……

  事情的發(fā)展,不斷的反轉再反轉,輿論也在不斷發(fā)酵。中國移動和拆分兩個詞的組合,觸發(fā)到了大眾和輿論的“興奮點”。

  中移動拆分,以及拆分相關業(yè)務IPO,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拆分中移動的說法,側面表明一直以來大眾對通信運營商一家獨大,或是行業(yè)“壟斷”的格局現狀表示不滿。而拆分相關業(yè)務IPO則表明,中移動自身業(yè)務不進行任何調整,只是通過拆分相關業(yè)務上市,讓市場對其下屬業(yè)務重新估值。通過提高與大網關聯較少的業(yè)務市值,減少主體業(yè)務在利潤不斷攤薄困境下的負擔,從而對整體業(yè)務有所裨益。

  移動“C位出道”,持續(xù)馬太效應

  俗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國內電信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是一段不斷拆分、不斷重組的分分合合往事。1994年,在電子部、電力部、鐵道部三家部委投資下,中國聯通成立。同年,吉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郵電部郵政總局和電信總局兩部門分開獨立核算。

  1999年至2001年,為了防止中國電信一家“壟斷”,中國電信的衛(wèi)星業(yè)務、移動業(yè)務、尋呼業(yè)務等,一拆為四分別并入中國衛(wèi)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電信僅留下固網業(yè)務,被外界稱為6+1格局,所謂“七雄”。

  隨后,2002年,中國電信再次分拆,電信北方十省和吉通并入中國網通。2008年,中國鐵通并入中移動,中國網通和中國聯通G網合并,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C網合并。至此,國內電信市場開始上演移動、電信、聯通“三國殺”。

  移動從電信“切割”,另立門戶。在當時沒有資源,人員匱乏的情況下,成為今天電信市場上的“黑馬”,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中國移動在3G的TD-SCDMA和4G的TDD-LTE兩種網絡制式、相關技術,和聯通、電信的WCDMA、CDMA2000、FDD-LTE相比,不成熟、沒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仍然形成寡頭效應,成因復雜。

  一方面,2G時代,國資委考核力度不大,競爭不如移動互聯網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激烈。與此同時,電信遲遲未獲得移動業(yè)務牌照,寄托于小靈通業(yè)務。聯通擁有GSM和CDMA兩張孤立、不兼容、覆蓋范圍、容量有限的網絡,“左右手互搏”,且雙模業(yè)務存在缺陷。中國移動單一的GSM網絡,業(yè)務發(fā)展較為專注,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另一方面,一位中移動內部人士表示,中國移動執(zhí)行能力較強,鐵塔建設速度快,數量多,網絡質量以及手機信號比聯通、電信較好。在市場慣性、移動員工的努力、有效的市場政策,三個方面綜合原因促成下,形成了規(guī)模效應和網絡鎖定效應,進而強者恒強。

  公開數據和資料顯示,中國電信“南北分拆”之后。2003年至2007年間,中國移動市場營收份額從36.2%、37.8%、39.6%、43.0%上升至49.64%,可以看出營收份額逐年增長。相比之下,中國聯通從2003年的14.2%下滑至2007年的13.84%,中國電信從33.3%下滑至24.84%,中國網通從16.3%下滑至11.68%。

  2008年“合并同類項”之后,中國移動仍然以47.18%的營收份額位居第一,聯通份額有所上升至31.44%,居于第二位。2013年至2015年,受到OTT企業(yè)(微信)沖擊,中國移動凈利潤連續(xù)三年下跌,2016年起凈利潤開始回升。

  對比三大運營商近兩年半的業(yè)績報告,2016年,中移動營收7084億元(人民幣,下同),凈利潤1087億元;中國電信營收3523億元,凈利潤180億元;聯通營收2742億元,凈利潤僅為6.25億元。中移動一家凈利潤超過聯通、電信總和,凈利占比高達85.4%。

  2017年,中移動營收7405億,凈利潤1143億;聯通營收2748億,凈利18.28億(未剔除2017年光改項目相關資產報廢凈損失);電信營收3662億,凈利181億。中移動凈利占比85.15%,中國聯通在經過2015年服務收入同比增長-4.2%,現金流-495.8億,凈利潤從2015年的105.6億到2016年的6.25億,暴跌94.1%之后,實現“回春”。

  2018年上半年,中移動營收3918億,凈利656億;聯通1491億,凈利59億;電信1930億,凈利136億,中移動凈利占比77.1%,持續(xù)占據通信行業(yè)利潤大頭。其中,移動用戶數量9.06億,聯通3.02億,電信2.82億。2014年至今,三大運營商用戶數量均在穩(wěn)固上升。盡管2018年上半年,移動凈增移動客戶和凈增4G用戶低于電信,移動兩者凈增量和聯通接近。由于中移動總體用戶基數大,且總用戶數幾乎是電信聯通之和的兩倍。用戶使用慣性和電信服務的差異,使得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規(guī)模用戶“轉網”行為。

  有線寬帶方面,移動1.35億戶,電信1.41億戶,聯通7892萬戶。移動和電信的差距在不斷縮小,移動受限于歷史原因,一直沒有固網相關牌照。2008年與鐵通合并,相關業(yè)務沒有獲得很好的融合,鐵通一直“游離”于移動之外。2013年底中移動獲得固網業(yè)務經營授權,2015年以318.8億收購鐵通,開展固網業(yè)務。到2016年,移動就以7762.4萬用戶超過聯通的7523.6萬,次于電信1.23億戶。中移動以低ARPU迅速擴張市場,2015年聯通ARPU值63.6元,電信56.3元,移動32元。2018年上半年,聯通46.3元,電信綜合ARPU值52.5元,移動34.8元。移動增幅不大,聯通下滑較為明顯。移動通過4G套餐贈送寬帶的低價免費模式,獲得用戶。在語音業(yè)務持續(xù)下滑之后,找到業(yè)務增長點。

  聯通電信或難以打破現有格局

  曾有業(yè)內人士說,聯通、電信為何“打”不過中國移動,不是對手太強,而是自己太“水”。

  通信分析師馬繼華對藍鯨TMT記者表示,以往并不是中國移動做的太好,而是中國聯通做的太差。多年的經歷讓中國聯通與騰訊一樣患上戰(zhàn)略懶惰癥,只會盯著對手跟隨。3G領先的機會到來時,聯通反而不知怎樣應對,不做好基本功一心想輕松拿市場。

  2018年電信行業(yè)將進一步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取消流量漫游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行業(yè)形勢越來越嚴峻,語音業(yè)務降幅加深,已經成為常態(tài)。2017年,中移動語音業(yè)務收入比上一年,下降25.3%。語音業(yè)務占通信服務收入比重23.5%比上年下降10.2%。聯通語音收入占比下降至13.3%。電信語音業(yè)務占營收比重16.8%,較2016年下降12.1%。

  工信部《2018年上半年通信業(yè)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電信業(yè)務總量累計在不斷增長,電信業(yè)務收入累計在2018年1月降至最低點后,繼續(xù)下滑。移動電話通話量繼續(xù)下滑,上半年全國移動電話去話時長同比下降4.6%,固話本地同比下降19.6%。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yè)務收入增速放緩。

  三大運營商在業(yè)績報告中,不同程度提及,薄利多銷,低成本薄補貼,努力降低有關政策要求對經營業(yè)績的影響,未來將加快向流量經營以及數字化服務轉型的步伐。

  聯通、電信為了在5G到來時,實現逆轉,彎道超車,面對年輕用戶市場,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業(yè)務調整。聯通推出冰淇淋流量不限量套餐,和騰訊合作推出了大王卡業(yè)務。而電信在2017年年報提到,利用全網通終端推廣大流量產品,全網通銷量超過1.3億部,用戶增長空間得到拓展。另外,電信和多家互聯網企業(yè)緊密合作,面向年輕用戶群體推出30余款互聯網卡產品。聯通與電信,相對于移動來說,其競爭本質仍然停留在流量、管道經營的層面。

  而真正對中國移動產生沖擊的,莫過于聯通推出的騰訊王卡業(yè)務。4月26日,聯通2018年合作伙伴大會上,聯通公布的數據顯示,騰訊王卡用戶規(guī)模超過1億。由于聯通方面規(guī)定,每個人只可辦一張卡,在銷戶或者轉套餐后不可再次辦理,所以聯通認為用戶數據真實可靠。

  對此,通信分析師杜建民卻表示了質疑。認為聯通王卡+王卡寬帶沒有帶來可觀的新增用戶,只是轉移了自己大量的存量老用戶。1億的用戶規(guī)模,有可能存在水分。如代理商養(yǎng)卡,基層員工因業(yè)績指標被迫養(yǎng)卡等行為。

  根據聯通2018年中期業(yè)績公告顯示,聯通2I2C業(yè)務快速增長,用戶達到7700萬戶,帶動4G用戶快速增長,與4月公布的1億用戶規(guī)模有所差距。三大運營商發(fā)布的上半年運營數據顯示,聯通電信在2、3月份用戶增長量比較明顯,但聯通在4至6月份,月凈增客戶數出現大幅度下滑。和移動在6月份用戶迅猛增長相比,顯得后勁不足。電信方面2017年全年新增大流量產品用戶接近6000萬戶,上半年雖未公布具體數字,從用戶增量來看,電信通過流量經營已經對聯通相關業(yè)務造成影響。

  從用戶對王卡的實際體驗上看,有用戶反饋聯通王卡雖賣的便宜,最后一個月總計的費用并不低,甚至高于普通套餐。新鮮勁過后,留下的市場口碑一般。一位行業(yè)人士表示,王卡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什么,聯通依然在走下坡路。

  令聯通頗為尷尬的還在于有線寬帶業(yè)務,上半年用戶增長曲線幾乎為一條直線。廣電在短短一年多時間,用戶數就達到了聯通的一半。后有廣電的追擊,前有電信、移動的碾壓,聯通的盈利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移動4G基站數量達到187萬個,覆蓋全國99%的人口。聯通4G基站數85萬個,電信117萬個,兩者之和移動接近。5G到來后,意味著頻段更高,塔與塔之間更為密集,成本比從3G到4G貴很多。在迭代階段,運營商4G的成本仍未收回,又不得不投入5G的建設規(guī)劃。2014年至2017年,單單中移動一家總共投入3669億元用于4G網絡。5G運維、固定成本給聯通、電信帶來的資金壓力必將大于移動,所以,聯通、電信反超移動可能更加困難。

  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從5G建網成本更高的角度來講,未來運營商雙寡頭格局更好。然而,“繼續(xù)拆分(中移動)將會導致通信標準話語權的下降。目前,只能采取扶持弱小,而不是打壓領先的方式。另一方面,聯通和電信很早就在網絡方面有相關合作,沒有必要進行企業(yè)合并。從歷史上看,聯通的幾次合并,與領先者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造成1+1小于1.5的局面。”馬繼華說。

  拆分IPO無用,拆分才是“正解”

  面對中移動拆分,電信、聯通合并的傳聞,當事三方在不同時間段分別進行了辟謠。2018年移動中期業(yè)績發(fā)布會上,中移動董事長尚冰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在移動業(yè)務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不限流量資費套餐帶來的巨大壓力,造成用戶增長和流量份額處于下行區(qū)間。隨后,中移動傳出各省將陸續(xù)壓低員工獎金,一至三級經理不降薪,又一次將降薪壓力全部轉移到普通員工身上。

  運營商既需要完成國資委的業(yè)績考核,又需要在保證用戶服務的前提下,完成提速降費任務。運營商之間免費、不限流量競爭白熱化,破窗效應加劇“互相傷害”。基層員工陸續(xù)“逃離”,使得讓人無望的電信行業(yè)變得更加扭曲。在三大運營商不能再次通過拆分、重組打破行業(yè)沉悶已久的氣氛時,運營商其實更應該從自身進行有效切割和拆分,保證新興業(yè)務的組織效率。

  三大運營商在新業(yè)務市場,默契地沒有將互聯網等業(yè)務在收入項具體列出。移動、聯通對其相關互聯網業(yè)務收入含糊其辭,只列舉了同期增長比例和用戶增長比例。電信2018年中期收入分解中,其他收入占比不足0.8%。

  以“轉型”動作最大的中移動為例,2017年2月中移動在英國推出了MVNO服務,2017年度報告還披露,和視頻、和閱讀收入增長67.2%和10.3%,和包全年交易額超2.1萬億元,物聯網連接數2.29億,和教育超過人民幣40億。2018年中期報告顯示,世界杯期間咪咕視頻比賽超過43億,和包突破1.36萬億,物聯網規(guī)模3.84億。但對海外業(yè)務和互聯網業(yè)務具體收入只字不提。

  來自極光大數據2018年Q2數據顯示,世界杯期間,咪咕視頻滲透率環(huán)比增長了101.5%,達到3.7%。盡管排名挺進前十,位居第八位。與騰訊視頻的46.1%,愛奇藝的43.6%,優(yōu)酷的30.3%仍然差距巨大。咪咕的直接競對央視影音,優(yōu)勢在于頻道齊全且全部免費。其104.6%的環(huán)比增長率,甚至高于咪咕。世界杯過后,用戶粘性下降,咪咕很可能再次回落到正常點位。

  移動的和閱讀和和包業(yè)務,排名沒有出現在榜單內。特別是,移動的和包業(yè)務和互聯網企業(yè)的理財產品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等,不能相提并論。支付寶在國內一至四線城市的偏好度排名均在五名之內,在市場現有的APP滲透率總體排名中,僅次于騰訊系的社交APP。和中國電信已經落地的翼支付,尚且有巨大的差距。與此同時,2.1萬億元、1.36萬億元“巨大”的數字背后水分究竟多大,無人知曉。

  一位移動員工表示,無論是咪咕視頻還是和包業(yè)務,運營商通過要求員工下載應用,以提高產品的活躍度和交易量,遭致基層員工反感,業(yè)務發(fā)展與市場規(guī)律不符。

  運營商在推廣旗下業(yè)務時,一貫重視新增用戶,忽視老用戶群體,新老用戶區(qū)別對待。無一例外,是吃定了老用戶綁定各種APP,銀行卡,不輕易更換電話號碼的軟肋。不斷地給新老用戶“挖坑”,招致了大量消費者不滿。

  “運營商新興業(yè)務最大的問題是機制問題,而不僅僅是估值問題。比如,人才管理。通過拆分上市這種變現的機制,來提升業(yè)務的管理能力,實現更加市場化的運作。”通信分析師項立剛說。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移動旗下擁有眾多的子公司,除去31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運營子公司。具體包括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中移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中移在線服務有限公司、中移(蘇州)軟件技術有限公司、中移(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中移鐵通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終端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這其中與大網業(yè)務關聯少的業(yè)務,有咪咕公司、中移動終端、中移物聯網、中移投資等。

  咪咕公司、中移物聯網、中移動終端等新業(yè)務板塊在市場不溫不火,處境一直比較尷尬。世界杯過后,咪咕和蘇寧達成體育生態(tài)戰(zhàn)略合作。打通PP體育和咪咕視頻平臺,在賽事直播、體育設施、內容制作等方面開展合作。咪咕COO顏忠偉曾表示,咪咕未來將會繼續(xù)深耕體育版塊。

  昂貴的體育賽事直播版權,和低附加值讓美國最大的流媒體平臺Netflix一直提不起興致。而國內樂視體育打造“賽事運營+版權內容+智能硬件+增值服務”四大板塊夢想的破碎還在“昨天”。體育內容經營回本較慢,用戶增量有限。在中國移動大框架機制下,咪咕想通過進軍體育“突圍”,著實不易。

  就算拆分IPO后,相關業(yè)務在短期內獲得比大網業(yè)務相對高的估值,但沒有很好的持續(xù)價值體現,長期來看也并不具備投資價值。“咪咕等業(yè)務需要向互聯網公司學習,拆分可以更靈活,也可以做很多以前不敢、不能做的事情。運營商現在業(yè)務具備多樣性的特點,不能和大網業(yè)務捆綁在一起運營,這樣是沒有辦法與互聯網公司對抗的。”業(yè)內人士表示。@今日話題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孟然

中國移動 IPO 聯通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