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海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智谷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首發于大公報,此為未刪節版本
不少人認為傳媒是夕陽行業,尤其是香港亞洲電視臺的結業,更令外界憂慮傳媒前景將更加坎坷。唯隨“一帶一路”向前推進,卻會給傳媒行業,特別是專注于財經報道的傳媒帶來新機遇。
自今年初以來,環球股市、匯市及大宗商品震蕩頻繁,國際市場風云變幻不單已重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不少國家亦開始對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質疑:若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外匯儲備繼續減少、人民幣匯率不穩定等,會否影響推進“一帶一路”的進程?
針對外界上述疑惑,雖然中國政府、中國內地傳媒時有澄清,唯國際社會仍質疑聲不絕,故此,筆者認為作為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各界尤其是傳媒可擔任“離岸傳播”中心之角色,通過財經(財政、金融和經濟)語言此一多數國際社會都能明白的國際語言,理清事實,增加外界對“一帶一路”的信心。
上文提及的“離岸傳播”,乃筆者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在金融領域,部分國家、地區的金融機構除從事本國、地區貨幣的存貸款、結算和交易等業務外,亦從事其它外幣的存貸款、交易等業務,被稱為“離岸金融”。譬如,香港、新加坡和英國倫敦等城市,大力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成為了人民幣離岸市場,此對于人民幣業務的推廣,增強了各國對人民幣的認受性,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功不可沒。
故此,由于西方社會習慣通過香港以了解中國內地,在“一帶一路”傳播領域,香港可考慮擔當“離岸”角色,在以下至少兩方面發力。
其一,香港特區政府官員、財金界專業人士及財經媒體,可以更專業的金融思維、文化及財經語言向國際社會進行“離岸傳播”,采用國際社會易于理解的方式,及列出深具說服力的解釋,并以充分的案例和理據令國際社會明白,即使在2015年中國經濟遭國際各不利因素沖擊,中國仍以占全球約14%的GDP總量創造了占全球約25%的經濟增量,對全球經濟作出超額貢獻。
香港亦有能力令國際社會知悉,中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的新常態,部分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中國經濟增速現雖放緩,但于全球范圍而言,此仍屬中高速增長速度,且作為經濟、金融大國,中國在過去二、三十年一直為國際經濟穩定擔任著重要角色,如于亞洲金融危機、環球金融危機中,各國經濟、市場出現巨大震蕩,中國則在穩定國際經濟中承擔起了巨大責任,未來亦同樣如此。
其二,香港特區政府官員、財金界專業人士及財經媒體,可以通過“金融通感”,來增強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的信心。
當前隨國際金融體系的逐漸一體化,各國金融系統愈趨深層次聯結,金融語言漸漸成為一種國際共同“語言”,各國民眾對股市、外匯市場、債券市場、重金屬價格等共同的體驗,已產生廣泛“通感”,面對金融市場的表現,無論語言、風俗、民族、國籍都不是障礙。因此,在金融領域,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各界尤其是傳媒界更多使用通用的金融“語言”,來解釋“一帶一路”,將可大大增加該倡議對沿線各國民眾和機構的吸引力,以及令他們了解到,未來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動力的轉換,以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必將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多的增長動力。
?
況且,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是促進經貿、投資、旅游等眾多領域合作的基礎和支撐,若香港在“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對外使用更多的金融語言、金融邏輯,加強香港與沿線各國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不但可鞏固、發展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強香港與沿線各國在其它領域的互聯互通,與此同時,亦可給進行“離岸傳播”的香港傳媒一個發展新機遇。
?
故此,香港若能發展成為一帶一路的“離岸傳播”中心,將推動香港更加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此對香港、中國、國際社會,亦能出現多贏局面。
(本文作者介紹:)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