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
繼7月螞蟻集團“A+H”上市靴子落地后,僅一個月時間,螞蟻集團上市再迎重大進展。8月25日晚間,螞蟻集團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并同步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申請文件。隨著招股書披露,螞蟻集團經營、業務情況等一一浮出水面:2020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營收達725.28億元,凈賺219.23億元,超上年全年凈利潤,其搶眼的盈利能力讓業內驚嘆:是什么造就了螞蟻集團?業務有哪些風險?上市后的螞蟻集團又該怎么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1
將發行不低于30億股新股
螞蟻集團招股情況初露水面。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擬在A+H發行的新股數量合計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發行后總股本不低于300.3897億股(綠鞋前),由此計算,螞蟻集團將發行不低于30億股新股。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螞蟻集團A股發行可引入超額配售選擇權(俗稱綠鞋機制),超額配售權最高不超過15%。
所謂綠鞋機制,是指發行人在股票上市后一段時間內授予主承銷商的一項選擇權。若上市價低于發行價,主承銷商用事先超額發售股票獲得的資金,按不高于發行價的價格從二級市場買入,然后分配給提出超額認購申請的投資者;如果上市價高于發行價,主承銷商就要求發行人增發15%的股票,分配給事先提出認購申請的投資者,增發新股資金歸發行人所有,增發部分計入本次發行股數量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綠鞋機制一般在超大型公司上市時使用,以穩定上市后的股價走勢。此前郵儲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上市時均采用過此機制。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歷史經驗來看,綠鞋機制的采用一般包含兩類目的,一類是穩定股價,過往綠鞋機制多運用在銀行IPO中,因為銀行股比較容易破發;另一類是超額配售,也就是在沒有存在破發的情形下,穩市商能夠實施“超額配售選擇權”,近年來美團點評、小米等互聯網公司都先后采用綠鞋機制,對于穩定股價、提振市場信心具有積極意義,而“超額配售選擇權”的行使,亦能為發行人、承銷商、投資人等各方帶來多贏。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聯儲證券董事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全同樣稱,引入綠鞋機制對于此類企業新股發行是國際慣例,一方面為了保證發行成功,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螞蟻集團上市后估值相對平穩。
“即便如此,螞蟻集團上市也需要避免上市初始估值過高而給后續二級市場定價帶來負面影響,股價的大幅波動不僅僅會影響螞蟻集團本身的合理估值,也會對金融科技類上市公司、乃至于科創板上市公司產生沖擊,因此,在綠鞋機制的基礎上,也需要金融機構和其他各類投資者理性對待螞蟻集團IPO。”李全進一步向北京商報記者談道。
當前,盡管每股發行價格和目標估值尚未確定,但市場人士認為,螞蟻集團將大概率創下近年來全球最大規模的IPO。事實上,早在2018年螞蟻集團C輪融資時,其估值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另據媒體近日報道,螞蟻集團計劃在未來幾周內,申請按約2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萬億元)的估值A+H兩地上市,最早上市時間或在10月份,若市況有利,可能在中港兩地合共籌集約300億美元(約2070億元)資金。
另在募資用途上,根據招股書,螞蟻集團此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支持創新和科技投入、助力數字經濟升級、補充流動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加強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四個方向,對應擬投入資金占比分別為40%、30%、20%、10%。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表示,螞蟻集團作為近些年在阿里巴巴生態中再造出來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已成為新經濟服務模式的代表。其能在科創板和港股上市,對于提升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科技屬性至關重要,并且將吸引更多金融科技或數字科技領域公司上市,形成數字科技公司集群。
02
上半年利潤超去年全年
隨著招股書披露,螞蟻集團業務大盤、營收情況等核心數據也初露真容。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招股文件首次披露了螞蟻集團近年來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螞蟻集團2017 年度、2018 年度、2019 年度和 2020 年 1-6 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653.96 億元、857.22億元、1206.18 億元和 725.28 億元。
從營收構成來看,螞蟻集團的營收共有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及其他三大類構成,從2020年上半年數據來看,三大項占比分別為35.86 %、63.39%和0.75%。拆解占比超6成的數字金融科技業務來看,螞蟻集團該業務收入主要由微貸科技平臺、理財科技平臺、保險科技三大塊構成,所占營收比例分別為39.41%、15.56%、8.42%。
螞蟻集團稱,此類業務系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基于公司平臺促成金融機構合作伙伴的業務規模,主要以技術服務費的形式取得收入。金融機構合作伙伴包括商業銀行、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及其他持牌金融機構。
螞蟻集團上半年更引人關注的是凈利潤數據,具體為:2017年至2019年,螞蟻集團的凈利潤分別為82億元、215.6億元、180億元,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上半年,螞蟻集團的凈利潤更是高達219.23億元,從這一數據來看,螞蟻集團上半年凈賺已超去年全年。
“2019年營收1206億元,凈利潤達到180. 72億元,這樣的盈利基本相當于一個股份制銀行的水平,從業務發展來看潛力是巨大的,這也是構成它估值的一個主要基礎。”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員由曦向北京商報記者談道。
另在運營數據上,招股文件還披露,支付寶App服務超10億用戶和超8000萬商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按規模計,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支付提供商和數字金融平臺。
蘇筱芮稱,螞蟻“開放平臺”的屬性及其收入模式注定了其業務增長與其用戶及合作伙伴規模高度相關,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效應,由此帶來營收和凈利潤的逐年增長。
蘇筱芮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超過去年全年,主要是由于數字金融科技平臺的快速成長。而在三類細分平臺中,微貸科技平臺又以39.41%獨居榜首,這意味著貸款類合作在螞蟻的細分收入中占據了絕對地位。作為“科技平臺”,螞蟻集團按照業務的促成規模進行收費,并且不承擔底層風險。
正如招股書所述,螞蟻集團 “不對消費信貸及小微經營者信貸承擔信用風險、不對理財產品承擔兌付風險、也不對保險產品承擔承保風險”,在蘇筱芮看來,這是螞蟻作為金融科技頭部機構的壟斷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根據招股書披露,螞蟻集團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的增長整體主要受到各類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業務規模的增長所驅動。其中,微貸科技平臺上半年促成的信貸余額達21536億元,較去年同期13937億元同比增長54.52%,并超去年全年信貸余額;此外,微貸科技平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 59.48%至 285.86 億元,主要驅動因素包括單個用戶消費信貸余額提高、消費信貸用戶數量增長帶來的消費信貸余額增長等。
由曦進一步解釋道,包括借唄、花唄在內的消費信貸,以及小微企業經營性貸款等都應該是數字金融科技服務的重要收入來源,這一數據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03
支柱性業務風險幾何
可以預計的是,從近兩年發展情況來看,數字金融科技平臺收入將成為螞蟻集團未來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
不過,螞蟻集團亦在招股書中也披露了一系列風險因素:如遇到未能完全合規經營、無法保持合作金融機構對平臺的信任、無法達到合作金融機構的預期、無法有效監控信貸風險及提供催收服務等情況時,螞蟻集團將面臨合作金融機構數量減少等境況。
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集團微貸科技平臺業務高度依賴與金融機構合作。招股書披露:公司依賴包括銀行和信托公司等在內的合作金融機構向消費信貸和小微經營者信貸提供資金。如果這些合作金融機構不再與公司合作,公司可能無法滿足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
除了過于依賴合作機構外,無法有效保障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亦是一大挑戰。螞蟻集團稱,公司在業務過程中收集并處理大量用戶信息,并對用戶信息進行分析,形成用戶畫像、人群特征等信息。如果公司的用戶信息被第三方不當獲取、使用或披露,公司將可能面臨消費者、商家、合作金融機構及其他平臺參與方流失、對公司平臺失去信心及信任的風險,甚至可能面對訴訟、監管調查或罰款,這種情況將嚴重損害公司的聲譽,并對公司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
“現今,微貸科技平臺處于螞蟻各細分業務的支柱地位,而此類業務面臨的政策風險較大。”蘇筱芮進一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是聯合貸款業務,面對合作伙伴的擔憂,如何加強與監管、與金融機構的溝通面臨考驗;二是招股書在“法律與監管相關的風險”中用較多篇幅介紹了網絡借貸和消費金融的監管風險,并且提到了8月20日最高院對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修訂,公司相關業務主要仍通過旗下小貸,其消費金融公司還在申請途中,是否獲批尚未明確,因此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公司業務運營、財務狀況可能會有潛在不利影響。
于百程則稱,上市對于螞蟻集團來說將是一個新的開始,有助于提升業務競爭力,并在融資、品牌、業務獲取和激勵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但同時,上市也意味著各方更多的期待,業務更加透明,如何在金融監管趨嚴之下,在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不斷的加大技術投入,持續的保持創新,獲取更持續的增長點,將是螞蟻集團面臨的挑戰。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