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提去杠桿!金融委會議公告罕見盤中發布,強調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傳遞了哪些信號?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了第二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宏觀政策的基調。
時隔一月金融委第二次會議召開,與年中政治局會議間隔不到一周。從公告本身內容看,金融委會議是對周一政治局年中會議所確立的政策基調的全面落實。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未提“去杠桿”,同時突出強調了金融風險。
會議認為,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外部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積極穩妥和更加精準地加以應對。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在流動性總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條件下,面對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必須更加重視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尚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時期,長期積累的金融風險進入易發多發期,外部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積極穩妥和更加精準地加以應對。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其中“穩金融”就包括了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劉昆日前也在媒體撰文強調,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綜合專家觀點,未來我國經濟中或存在五方面風險:
1、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這關系到地方財政穩健運行和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2、信用收縮。信用收縮加劇了經濟下行壓力,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持續下滑,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開始下降,反彈的制造業同比增速也可能無法延續。
3、房地產市場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不僅擠出了實體經濟的資源,而且一旦房地產價格泡沫破裂,將引發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
4、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去杠桿。以資產負債率衡量,去杠桿一方面要求企業利潤穩定增長,進而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求控制債務增長,從而實現資產負債率逐步下降。
5、互聯網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當下風控比較薄弱,導致了違約、卷款潛逃、非法集資等。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已經出臺了很多金融防風險的相關舉措,我國金融風險防控事實上已成效初顯。展望未來,仍需精準施策,維護我國金融穩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強調“形成最終需求”穩增長
此次會議強調,在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終需求,為實體經濟創造新的動力和方向。
對于“最終需求”的理解,業內專家認為,最終需求就是內需。擴內需是當前更為迫切的目標,擴內需是為了穩增長。
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而此前多家券商的研報也表示,下半年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在于內需。
有專家指出,7月PMI數據顯示內需顯著回落,進口指數降至榮枯線以下,同時7月銅、鋅等有色金屬價格均出現較大幅度下跌,這可能意味著全球總需求的回落,三季度大宗商品價格或面臨回調,對進口和企業利潤均有抑制作用,這些跡象再次表明擴大內需的迫切性。
恒豐銀行研究院宏觀團隊分析,從國內層面看,擴內需將成為下半年經濟增長的壓艙石。降低進口關稅已于7月1日正式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信用導向的貨幣政策,或將提振下半年的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內需向好。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經過近幾年的調整,中國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絕對力量。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升,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今年一季度達到77.8%。
進一步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會議強調,做好當前金融工作,進一步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必須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系。在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終需求,為實體經濟創造新的動力和方向。
2、處理好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的關系。在把握好貨幣總閘門的前提下,要在信貸考核和內部激勵上下更大功夫,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
3、發揮好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用好國債、減稅等政策工具,用好擔保機制。
4、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機構健康發展的格局。
5、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金融領域中人的積極性,有成績的要表揚,知錯就改的要鼓勵。
6、持續開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和非法金融機構專項行動,依法保護投資者權益,維護金融和社會穩定。
在此時強調進一步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專家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1、經過近期的政策調整,貨幣市場流動性狀況已有明顯改善。當下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推動市場流動性有效注入實體經濟領域。
2、當下貨幣政策邊際放松,但若基礎貨幣投放出來后,社會融資規模無法提高,基礎貨幣只能堆積在金融市場中,而無法變成實體經濟融資的增長,可能會形成流動性的“堰塞湖”。
3、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是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關鍵。
專家建議從四方面疏通政策傳導機制
事實上,當前金融領域最關鍵的問題是在于金融體系的資金無法順暢的進入實體經濟。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認為,上半年在去杠桿過程中,貨幣信貸過緊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此下半年政策調整方向是修正過緊的貨幣信貸政策來支持實體經濟的合理融資。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可從四方面著手。
一是央行可通過調整MPA考核參數,支持銀行擴充資本等方式,保障表外融資順利返回表內。
二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打破“預算軟約束”,堅決處理“僵尸企業”,減少無效資金占用。
三是可繼續通過定向降準、MLF續作、支持商業銀行購買信用債等方式,引導資金流向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同時,也應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給予商業銀行合適的風險補償,這樣銀行才有動力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
四是通過加快利率市場化,發展債券市場,完善利率走廊等方式,逐步向價格型調控機制過度。
責任編輯:王瀟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