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暨第六屆銀行綜合評選頒獎典禮”,定于8月23日(周四)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舉辦。論壇將邀請監管層領導、銀行業高管等重量級嘉賓做主旨演講,并就金融業相關熱點話題展開多場次的議題討論。敬請期待!【參會報名】
1、資管行業加速去通道去杠桿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額創新低
2、億陽集團債務危機待解 某信托項目兌付資金來源遭質疑
3、調控再升溫 地產信托項目利率和風險齊升
資管行業加速去通道去杠桿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額創新低
7月份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無論是新發行數量仍是新發行規劃均大幅削減。其間,券商調集理財產品建立規劃僅為15.57億份,均勻發行比例0.92億份,創2012年以來新低。券商調集理財產品發行額創新低主要是遭到資管新規的影響。
在資管新規下,去通道、去杠桿是整個資管職業的主旋律,導致券商調集理財產品發行數量、產品建立規劃不可避免呈現大幅縮水。不過,7月的征求定見稿較現行監管規則略有放寬,日后券商理財產品發行有可能會有小幅度上升。證監會聯合出臺了關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證券期貨運營組織財物辦理產品的詳細實施細則,在過渡期等細節問題上有所放松,必定程度上緩解了組織的轉型壓力。
億陽集團債務危機待解 某信托項目兌付資金來源遭質疑
中江信托“金鶴140號”項目順利兌付。而在融資方多只債券違約、公司重組尚未完成、對外債務、訴訟多發等背景下,該項目兌付資金的來源也因此令人猜疑。據中江信托數位信托經理透露,該項目兌付資金來自于信托業保障基金。
“金鶴140號”項目的融資方為億陽集團,產品發行時間為2016年7月份,發行期限分別為18個月、24個月,發行規模5億元。據悉,中江信托已經從信保基金借出7億元,對近期到期項目全部剛兌。中江信托償付投資者的資金來源備受業界爭議。
調控再升溫 地產信托項目利率和風險齊升
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的“深八條”再次出臺“補丁政策”,限制企事業單位購房,打擊短期炒房和離婚炒房。值得一提的是,亦步亦趨的房地產市場在融資端卻未出現明顯降溫,反而存在融資緊張的局面。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房地產數據顯示,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79287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目前市場上,除了頭部房企之外,絕大多數地產商都在訴苦行業不賺錢。雖然開發商不賺錢,但圍繞在房地產周邊的金融業務卻在近段時間風生水起。目前的房企融資利率超過了15%,這還是針對大型房企,中小房企根本鮮有能獲得貸款的。在房地產企業拿地帶動的融資需求以及債務壓力帶動的融資需求下,房地產融資需求持續高增長,但房企發債、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等融資渠道或進一步受限,短期對信托融資的需求或難以降低。
ABS業務費率“跌跌不休” 信托公司考核標準不一是主因
在沖向資產證券化業務(ABS)的各路大軍中,信托公司可謂自帶光環,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作為新進者,信托公司開展ABS業務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其中,信貸資產證券化費率的惡性競爭尤為典型。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多數信托公司ABS業務費率“跌跌不休”主要源于各家信托公司考核標準不一。
信貸ABS在信托公司的ABS業務中依然占據很大比例,交易商協會資產支持票據(ABN)雖然在2017年迅速增長,但占比不高。而在信貸ABS這個似乎信托公司可以大有作為的領域中,費率的持續低迷,使得資產證券化業務對大部分信托公司而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信托公司多數還是以通道的身份在惡性競爭,有些公司只考核規模。
規模縮水新規很嚴 基金子公司發展困局待解
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資管產品的備案數量與規模相比5月均有所增加,這是資管新規落地之后,新增備案規模首次出現環比上升。然而,在資管產品普遍回升的背景下,基金子公司的備案規模仍在下降。從各基金子公司規模的分布來看,截至6月底,大量公司的規模不足300億。
銀保監會推出的資管新規非常嚴格,而證監會的細則約束則更為嚴格,以至于整個子公司行業都發生了徹底變化。對于非標業務,監管要求一對多的投資標的限制比例最高不超過20%,這意味著一對多的項目至少要投5個項目。由于涉及同業競爭,現在子公司基本上只能做非標業務,而此次又對非標項目的投資比例做了嚴格限定,導致實際操作難度更大。
利率債趨勢性機會已過 當下看好可轉債和信用債
對于當下的市場,某券商固收總監認為,債市方面,利率債的趨勢性機會已經過去,眼下最看好的組合是“可轉債+中等評級的信用債”;二級市場方面,經過一輪下跌之后,目前股市的估值并不貴,在寬松的政策背景下,看好周期性和創新性行業。
在當前以寬松為基調的市場環境下,看好的是可轉債,其次是中等評級的信用債。今年上半年,共有26只債券違約,同比增長13.0%,規模為257.5億元。債券違約的多發也讓楊貴賓的操作思路更轉為謹慎。政策調整之后,信用債整體回暖,可以適度關注城投債,此外,一些周期類行業如基建等,以及創新行業,都值得關注。
重回百億盛世?量化私募擴規模的“內心獨白”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私募子策略的平均收益前三名依次是主觀期貨、阿爾法策略、程序化期貨,收益率分別為3.83%、3.47%和1.43%。其中,阿爾法與程序化期貨均屬于量化策略大類里。隨著今年上半年量化私募走出低谷,其規模能否重回“百億盛世”成為市場關注點,業內人士普遍判斷不容易。
短時期內看很難重現百億量化私募誕生的盛況,這主要是股指期貨手數限制、宏觀去杠桿進程,以及業績和規模之間的相互制約等因素。從策略角度,股票量化策略容量最大可達百億,商品期貨CTA要小很多,期權衍生品更小。如果要進一步提高容量限制,私募需要在策略的分散性上努力,既包括交易品種也包括交易頻率的分散化。
風向標作用或重現 外資私募加速抄底中國市場
A股市場反復震蕩,股票型私募產品普遍出現較大虧損,百億級私募產品的備案數量也連月下滑。不過,外資巨頭布局中國市場的熱情卻持續高漲。外資抄底A股的時點,向來具有一定的指向意義。伴隨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以及A股估值進入合理區間,短期出現的市場調整已為長線投資者提供了逢低吸納的良機。
目前已有富達、瑞銀、富敦、英仕曼等15家知名外資機構,先后在中國拿到了私募管理人牌照。已有10家發行了產品,且大多以投資A股市場為主。其中,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富達、瑞銀已經分別備案了3只產品。當前市場情緒悲觀,令人容易忽視正面信息,外資選擇這時候入場,意義大有不同。
來源:用益研究
責任編輯:吳化章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