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普中國-未來耀科學
飛出太陽系并不容易。太陽系的邊界,比冥王星遠得多。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所以走向深空,尋找宜居系外星球,是人類長久以來的夢想。
可是今天,我們對太陽系和之外的世界了解有多少?人類探測器最遠去到了哪里?我們探測到了多少系外行星?科幻片里的星際旅行方式,可能變成現實嗎?
獨特的太陽系
在茫茫宇宙中大約有數千億個星系,一個星系又包含數億顆恒星,太陽只是其中一顆。可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太陽系卻又非常獨特。
趙斐介紹,太陽系的行星系統與系外行星系統有很多區別。比如,在系外行星系統中,常見的往往是熱木星。熱木星是和木星相似的氣態巨行星,但軌道離太陽特別近,比地球軌道還靠內。
我們的太陽系則有木星,表面是明暗相間的帶狀條紋,再配合一個大紅斑,非常漂亮。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其他七大行星的質量加起來,還不到木星質量的一半。而且它處在地球所在的宜居帶之外,公轉周期大概是12年,像清掃機一樣繞著太陽運行,會清除掉大多數試圖飛進內軌道的小天體,為我們的地球豎起一道安全屏障。
太陽系的邊緣有個小黑洞?
由于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目前太陽系公認有八大行星。可是,近年來有一種說法認為,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界附近還存在一個第九大行星,那是什么樣的天體呢?
茍利軍介紹,有天文學家猜測,這顆潛在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顆黑洞,質量為地球的5~10倍。恒星演化到生命末期,會在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致密的時空區域,也就是黑洞。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黑洞,直徑大概是1.8厘米;而黑洞的質量與直徑成正比,可以推算出這個潛在黑洞的直徑大約是10厘米,只有拳頭大小。冥王星繞太陽一圈需要248年,這個天體的公轉周期可能會是上萬年,距離太陽非常遙遠,很難探測到。
太陽系的邊界在哪里?
人類已經發射多顆探測器探索太陽系內各大行星,2012年,旅行者一號更被認為已經飛出太陽系。可是太陽系的邊界究竟在哪里?飛出太陽系要走多遠?
范舟介紹,傳統上人們認為,冥王星以外就不屬于太陽系了。但事實上,太陽系和星際空間的分界并不明確。
一方面,太陽會吹出太陽風,抵抗外來星際物質,在交界處形成日球層。很多人將日球層頂,也就是太陽風終止的地方看作太陽系邊界。太陽風影響的范圍大約是太陽至冥王星距離的4倍。
另一方面,太陽引力主導的范圍可能還要向外延伸1000倍,到達奧爾特云的位置,也就是大量彗星的起源之地。
不過,奧爾特云目前只是理論猜測。要從地面上觀測遙遠的太陽系邊緣非常困難,而發射探測器又需要飛行很長時間,所以太陽系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迷。
系外行星如何探測?
在太陽系之外,是否有像地球一樣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在那上面是否生存著其他生命?帶著這些好奇,人類對探索系外行星滿懷熱情。
趙斐介紹,目前人們一共探測到4000多顆系外行星,探測這些系外行星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成像法,目前用這種方法發現了50多顆系外行星。由于行星不發光,只反射主星的光,所以要直接探測比較困難,不過在一些情況下,通過遮住主星的光,可以分辨出行星的微弱光芒。
第二種是多普勒速度法,用這種方法發現了800多顆系外行星。其背后的原理是,如果周圍有行星圍繞,就會對主星造成擾動,使主星產生周期性的速度變化,從而在光譜上表現為周期性的紅移和藍移。
第三種是凌星法,剩余3000多顆系外行星都是通過凌星法觀測到的。就像月亮擋住太陽會形成日食一樣,行星周期性地圍繞主星運動,同樣會遮擋主星的光,觀測到這種微弱的亮度變化就可以確認行星的存在。
星際旅行真的可行嗎?
在電影《星際穿越》中,人類為了尋找新的宜居星球,穿越蟲洞,進行時間旅行。這樣的星際旅行真的可行嗎?
茍利軍介紹,如果能發現蟲洞,穿越到一個大質量黑洞周圍,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果是太小的黑洞就不適合,因為小質量黑洞周圍潮汐力非常大,人還沒靠近黑洞,早已經被撕碎成基本粒子了。
黑洞的中心是一個體積無限小、引力無限大的奇點,在這里時空極度扭曲。目前用來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在奇點處是失效的,我們對黑洞仍有很多未知,未來需要量子引力理論來描述奇點的狀態。
結語
宇宙深空或許遙遠,但對于天文學家而言,宇宙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實驗室,進行著地球上無法實現的各種實驗,比如恒星內部的核聚變,比如黑洞周圍的極端引力環境。
奇妙的是,歸根結底,天上的規律與地上的規律是統一的,我們探索宇宙的發現最終又會反過來應用到各種技術上,推動我們探索未知的步伐。
如今,飛出太陽系尚且困難重重,但相信懷著對星辰大海的向往之心,人類必將深入更廣闊的宇宙,揭開更多宇宙奧秘。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