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橫飛,唾沫飛濺,你這語言……是不是助長疫情傳播啊?

口水橫飛,唾沫飛濺,你這語言……是不是助長疫情傳播啊?
2021年07月10日 09:21 新浪科技綜合

  來源:果殼

  十八年前的夏天,2003年6月,中國人終于在與SARS疫病的斗爭中取得了勝利。當年7月,發表于醫學雜志《柳葉刀》的一篇論文提出假說,認為某一地區使用的語言種類可能影響SARS的傳播效率。具體說來就是某些語言相對于其他語言送氣音更多,更容易產生口水,飛沫四濺,也就更利于疫病的傳播

  語言的發音方式,居然會影響疫病傳染。那么從防疫角度來講,到底什么樣的語言更健康安全呢?

  飛沫是如何產生的  

  說到疫情,最先想到的便是還在持續的新冠疫情了。新冠肺炎病毒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病人在呼氣、打噴嚏和咳嗽時會將大量病原體經口鼻排入環境,進而增加其密切接觸者被傳染和患病的概率。不光如此,正常的說話和呼吸也會造成很大的、甚至更高的傳染風險

  2020年10月12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馬努克·阿巴卡里安(Manouk Abkarian)和普林斯頓大學的霍華德·斯通(Howard Stone)利用高速成像技術,首次展現了說話是如何產生唾液滴并將其噴射到空氣中的。

用于顯示唾液滴分布的激光幕布用于顯示唾液滴分布的激光幕布

  高速成像技術顯示,當人張嘴說話時,嘴唇會先被一層唾液薄膜潤濕,并在嘴張開時形成唾液細絲。接下來送氣發聲時,向外的氣流會將細絲拉長、破散并噴濺到空氣中去(動作類似于吹泡泡糖),而整個過程的發生耗時不到一秒。

高速攝像機捕捉說話時產生唾液滴的過程 高速攝像機捕捉說話時產生唾液滴的過程 

  那如果保持安靜不說話,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并不。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疾控預防中心的威廉·杰拉德·林茲利(William Gerard Lindsley)等人比較了咳嗽和呼吸過程中產生飛沫的差異[6],發現雖然咳嗽和噴嚏中更能檢測到活病毒,但是和呼吸產生的結果差異不大。再考慮到呼吸的頻率和持續時間都更長,呼吸其實可能產生總量更多的攜病飛沫,在疾病防控過程中不可掉以輕心。

  “澎湃”的發音,更多的飛沫  

  不得不承認,說話的時候,有一些音節就是更有力量。假如參加“說話吹蠟燭”這個游戲,你會選擇哪些詞?常識告訴我們,帶/b/,/p/,/m/,/f/的詞很有用, /ss/,/sh/和/th/效果也不差,都在飛沫貢獻方面異常“慷慨”。

  不妨(在防疫安全條件下)試讀以下詞匯,來直觀感受一下語言的力量:“漂亮”、“帥氣”、“發財”、“想啥呢”、“社畜”、“害怕”。好了,你面前的手機屏幕是不是已經被口水浸濕了?

圖 | giphy圖 | giphy

  能用這些詞在游戲中吹滅蠟燭,是因為在念它們的時候有明顯的送氣音和爆破音。塞浦路斯尼科西亞大學的喬治奧斯·P·喬治奧(Georgios P。 Georgiou)等人發現,在這其中,/p/才是真正的萬惡之源

  他們研究了不同語言產生飛沫的能力(送氣音和爆破音的多少及其使用頻率)和83個國家和地區病例數的相關性。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選擇了/b/,/d/,/p/,/t/這幾個音來分析,因為在使用它們時會產生大量飛沫,并且在世界語言中較為常見,使用頻率較高,從60%到80%不等[8,9]。

而顯然羊駝早已掌握了這一技能(不是) | pinterest而顯然羊駝早已掌握了這一技能(不是) | pinterest

  結果發現,/b/,/d/,/t/和基本傳染數為負相關,而/p/則呈正相關。也就是說,有送氣輔音的語言雖然產生飛沫的能力略高于無送氣輔音的語言,但差異并不顯著。頻繁使用/p/的語言才可能更有機會傳播病毒。

  話太密,噴太多  

  不光是語音,飛沫產量還和其他因素有關,例如說話頻率。說話頻率又與音節信息密度有關。2019年法國里昂大學的弗朗索瓦 · 佩萊格里諾(Fran?ois Pellegrino)等人研究了17種語言后發現,語言的信息密度越高,這種語言的使用者說得就越慢;語言的信息密度越低,這種語言的使用者說得就越快。最終,不同種語言傳遞信息的速度其實差不多。

  研究者打了個比方說,就好像大鳥扇動翅膀的頻率更低;小鳥扇動翅膀的頻率更高,但最終,大鳥和小鳥都可以浮在空中。

  漢語的音節信息密度就很高,能做到“言簡意賅”。“臥槽”能根據不同的語境表達4*4=16個意思甚至更多。而有些語言音節信息密度低,說話發音多且快,例如語速第一快的日語和第二快的西班牙語。

  不過,由于因素過多和研究方法受限,語言種類和疫病傳染性的關系暫不能蓋棺定論。世界上有超過7000種活躍語言,很難一一囊括在內。此外,每個人的語言交流方式并不嚴格和語言區綁定,它會隨著場景發生靈活變化(例如你想表達“我明白了”,嘴上說出來的話不一定是中文)。因此,病毒傳播和語言使用之間的確切關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要注意的是,以上研究是在討論哪個發音更能傳播疾病。即使是相對最“低危”的語言,在疫病防治時也依然有很高的傳播風險,畢竟即使沉默無言,呼吸也依然會產生飛沫。

  提高個人防護意識,戴好口罩,保持距離,少接觸、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才是硬道理。無論說什么語言,無論病原體變異成什么模樣,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

新浪科技公眾號
新浪科技公眾號

“掌”握科技鮮聞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掃描左側二維碼關注)

創事記

科學探索

科學大家

蘋果匯

眾測

專題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數碼 新浪手機 科學探索 蘋果匯 新浪眾測

公眾號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為你帶來最新鮮的科技資訊

蘋果匯

蘋果匯為你帶來最新鮮的蘋果產品新聞

新浪眾測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學家新聞,精彩的震撼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