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呼吁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增加石油產量,抑制不斷上漲的油價,但以沙特為首的產油國卻不予理會。
9月25日,布倫特原油價格繼續創近四年收盤新高,報81.87美元/桶。有分析指出,市場仍受伊朗和委內瑞拉供應憂慮驅動。
商品交易行Trafigura和Mercuria稱,圣誕節前布倫特原油可能升至每桶90美元,明年初超過每桶100美元,因為一旦從11月開始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市場將收緊。
這意味著,美國許多地區將在11月中期選舉前為石油支付更多的費用。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美國官員擔心原油價格上漲對國內燃料成本可能造成的影響。
油價為何創四年新高?
一直以來,特朗普將油價上漲歸咎于OPEC的減產。
上周,他在推特中寫到:“我們為中東國家提供保護,沒有我們的話,他們的安全也不長久,然而他們還在不停地推高油價!我們會記住這一點。OPEC這個壟斷組織必須把油價降下來!”
但OPEC卻并不買賬。沙特能源大臣法力赫(Khalid al-Falih)周日表示,“我沒有影響油價”。
油價為何創四年新高?這里有一筆賬需要算明白。
2016年底,全球產油國同意每日減產180萬桶,以使供過于求的市場恢復平衡?!督鹑跁r報》指出,在委內瑞拉政治動蕩打擊該國出口,其他地方的生產也受到擾亂之后,產油國的實際減產幅度大得多。
因此,供應缺口導致產油國在今年6月同意提高產量,使實際產量達到原始產量上限條款。日前,OPEC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非OPEC產油國拒絕在6月商定的產量基礎上進一步增產。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伊朗能源行業的制裁將于11月4日生效,該措施目前已經打擊伊朗的石油出口。有分析指出,由于買家擔心受到金融處罰,已經減少購買伊朗石油。
據路透社報道,本輪油價上揚主要因為美國對OPEC成員國伊朗實施新的制裁,導致該國石油出口下降。
大宗商品交易商Trafigura的石油交易聯席主管Ben Luckock直言,伊朗的石油出口將遠遠小于美國最初宣布將重新制裁伊朗時預期的水準,這應該會推高油價。
“我認為幾個月前最初宣布制裁時,人們預計削減幅度可能在30-70萬(桶/日),我認為市場目前普遍認為削減幅度將遠高于100萬桶/日,可能高達150萬桶/日?!盉en Luckock說。
摩科瑞能源貿易集團總裁Daniel Jaeggi也表示,美國接近第四季末時將制裁伊朗,受此影響市場供應將減少大約200萬桶/日,這將使原油價格漲至每桶100美元成為可能。
在73屆聯合國大會上,特朗普還表示,在11月對伊朗實施石油制裁后,美國將對伊朗實施更多制裁。
全球石油將出現短缺?
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與市場的恐慌情緒有關。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沙特最受歡迎的原油品種阿拉伯輕質原油(Arab light)供應不足,令市場感到不安。隨著伊朗出口開始下降,某些種類的石油已經開始出現短缺。
法國巴黎銀行大宗商品市場策略全球主管Harry Tchilinguirian指出:“伊朗將失去大量出口,且OPEC不愿增產,市場無法滿足供應缺口。”
英國石油公司BP在亞洲的石油交易主管也預測,美國對伊朗制裁將令全球石油供應在年底前都呈現吃緊局面。
“我們正在進入2018年供應最緊張的階段……對伊朗制裁是主要因素,市場從現在到年底將會大幅收緊,”BP主管東半球供應和交易的高管Janet Kong對路透社表示。
Kong指出,對委內瑞拉的制裁也加劇了當地產量下滑,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生產中斷進一步壓縮供應,布蘭特原油在每桶80美元上方受到支撐。
但也有觀點認為,未來的石油“供應充足”,且全球能源需求將放緩。
“市場供應充足。我沒聽說世界上有哪個煉油商想買油卻買不到的。”法力赫稱,必要時沙特最多可增產150萬桶/日,“鑒于我們目前所見的數量,(2019年增加產量)是非常不可能的,除非在供需面出現什么意外?!?/p>
根據OPEC最新發布的中期報告預估,2019年美國領頭的非OPEC產油國供應量將增加240萬桶/日,而全球石油需求僅增加150萬桶/日。
報告還大幅上調了對美國到2023年石油產出增長的預估,并預計OPEC會進一步流失市場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認為,OPEC降低油價的能力有限,除非有機會證明它能夠填補伊朗出口下降留下的缺口。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道,由于美國制裁的影響,外界普遍預計OPEC第三大產油國未來幾個月的日產量將減少約100萬桶。
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Andrew Lipow表示,市場擔心OPEC可能沒有廣告宣傳的那么多閑置產能,油價因這種看法而上漲,直到OPEC真正證明它不會讓市場供應不足。
“最大的問題不在于產油國,而在于煉油廠,在于需求,”法力赫表示,如果出現任何供應短缺或市場意外,生產政策需要作出“響應”。
文章來源:國是直通車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魏雨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