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盤和林
金融系統不能僅僅是自我循環越來越大,虛實結合,服務實體、支持實體才是金融正確的發展方向。
2008年9月15日,身為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一場由華爾街開始,繼而波及全世界,甚至差點導致全球金融系統崩潰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樓市重挫、股市暴跌、金融機構破產,一系列的危機重重打擊了本在蓬勃發展的世界經濟,其影響直到今日尚未完全消除。
如今,正值金融危機十周年,借此機會,通過追根溯源,回顧上一次金融危機爆發帶來的反思和啟示,并以史為鑒,立足當下,預防或者降低下一次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傷害。
關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一直是意見不同,眾說紛紜,但是回首十年之前,不可否認的是,過度借貸絕對是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原因。
在2008年之前的幾年,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抵押貸款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品迎來了一段發展的黃金時期,似乎資產證券化已經愈發的成熟。不過,后來發生的事情卻出乎意料之外,正是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了拓展市場,追逐利益,放寬了信貸標準,降低了信用門檻,導致了整個市場風險增大,大量的次級貸款也為之后次貸危機的爆發買下了禍根。
以歷史水平來看,20%的首付比例是房貸的基本標準,然而在這一時期,這一比例最低時甚至降為了0。在過于寬松的信貸體系之下,美國民眾最大限度的進行貸款,并大膽的進行各種風險投資,最終過度借款、高風險投資將整個金融體系推向了隨時可能崩潰的高位。
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包括雷曼兄弟、摩根士丹利在內的五大投行一直保持著極高的杠桿率,這一數字甚至達到了40比1,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說,在其所有資產中,每40美元僅僅對應了1美元的資本金去覆蓋損失,若是在此期間資產價格下跌3%,就足以讓它們破產,更嚴重的是,在這些借款中,還存在著大量的隔夜拆借的短期借款,這意味著每天它們都需要不停進行還債、借債操作。
因此破產的雷曼兄弟自然不必多說,而摩根士丹利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的短短一年時間內,也將自身的杠桿率由原本的33.4倍驟降為12.96倍,避免重蹈雷曼兄弟的覆轍,到了2018年,其杠桿率已經下降到了10.88倍。
實際上,在過度借貸的背后,還有監管和信用評級機構的推動,比如將風險較高的次級貸款悄悄打包至證券化產品當中,卻沒有告知投資者證券化產品的真實情況,又比如評級機構的不透明、不規范使得實際較低的信用等級有了一定的提升,導致高風險貸款的出現等。而這些當時明顯存在的問題,監管機構置若罔聞,直到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才真正的得到重視。
雖說在金融危機之后美聯儲迅速推出了量化寬松、購買國債、房屋貸款抵押債券等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以雷曼兄弟破產為始產生的多米諾效應,但是,世界經濟也不可避免的因此進入了一段時間的蕭條時期。
十年之后,國際金融環境有了不小的改善,但依然是暗流涌動,各種金融事件的接連出現讓人很難不擔心下一輪的金融危機是否會突然發生,不過,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未雨綢繆,的確是面對未知風險的積極態度。回望歷史,立足當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為今日的我們帶來了不少的啟示。
首先,金融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論是資產證券化還是其他,都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結合當時的金融環境進行發展,十年前過度金融化的惡果已經體驗過,更是告訴所有人急于求成并不會有好的結果。金融杠桿同樣也需要時間來消化,沒有捷徑可走,對于政府而言,在去杠桿的過程中或許會帶來陣痛,但是不破不立,過高的杠桿對于經濟持續發展只會帶來風險。
其次,是市場監管力度亟待加強,以此來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并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事后來看,至少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并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沉在水底,很大程度是由于監管機構自負導致自身功能缺失,令那些浮于水面的問題也被忽視,在這種環境下,金融危機的爆發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最后,是金融系統不能僅僅是自我循環越來越大,虛實結合,服務實體、支持實體才是金融正確的發展方向。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青年經濟學者,著名財經評論員)
責任編輯:趙子牛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