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超越美國路上的插曲

中美貿易戰--超越美國路上的插曲
2018年03月25日 08:41 新浪美股綜合

  來源:寧南山

  中美貿易戰--超越美國路上的插曲

  今天,輿論的焦點絕對是中美貿易戰了,當然這個價值600億美元的戰還沒開打,雙方媒體的預熱還是做的不錯,感覺好像要打世界大戰一樣。

  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1300種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稅率為25%左右,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涉及征稅的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

  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將在15天內公布對華征收關稅的清單,然后再公示30天,

  面對貿易戰,我們大可保持淡定,

  實際上,今天的中國和美國,可以說越來越像了,

  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內需,

  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現在也是內需,2017年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58.8%,而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僅僅為9.1%。

  換句話說,2017年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為6.9%*0.091=0.623個百分點。

  也就是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已經非常低了。

  這次美國要征稅的600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的比例是多少呢?按照6.75的匯率,也就是差不多4050億人民幣,

  而2017年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為1.54萬億元,貨物貿易出口15.33萬億元,合計16.87萬億人民幣。也就是涉及到征稅的出口金額只占我國出口的2.4%。

  多說一句,什么是服務貿易出口?比如說外國人來中國旅游,在中國花錢就是服務貿易。比如說中國的影視劇,文化作品,游戲出口,再比如中國公司為外國企業提供運輸服務等等。

  所以,從數字上來看,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中國經濟的增長會受到貿易戰的影響,但是總體不會太大,我看了下之前牛津大學對貿易戰的推算,認為對中國經濟增速影響在0.1%,

  而國內幾家大的基金,

  招商基金推算:假設關稅完全轉嫁給消費者,2018年中國實際GDP增速將被拖累0.1個百分點

  中歐基金比較悲觀,認為貿易戰對宏觀經濟增長會產生一定影響,預計影響在0.3%左右,

  上投摩根則按照券商分析師的測算,即使是在較惡劣的情況下,美國實施貿易制裁將拖累中國GDP增速約0.1個百分點。

  也就是,基本上按照比較壞的情況打算,影響也就是0.1%左右,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大局。再強調一次,中國經濟是否增長,不是取決于美國人買不買我們的東西,而是取決于作為中國老百姓的我們買不買東西。

  所以今天我一看上證指數大跌3.39%,跌到了3152.76點,很多股票甚至跌停了,于是又入手買了些,不知道這么恐慌干什么。

  即使征收25%的關稅,這600億美元也不會全部損失掉。

  美國挑起貿易戰要有依據,那就是301調查,源自冷戰時期的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

  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并可在調查結束后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征收報復性關稅等。

  美國上一次大規模使用“301調查”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日貿易糾紛期間,在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后就很少為美國政府使用。當然了,當年比較倒霉的是日本,總共遭受了24次301調查,次數最多,美國用301這個大棒逼迫日本開放國內市場。

  當然,除了這個301條款以外,中美還在232調查上打的不可開交。

  美國232調查,指美國商務部根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進行立案調查,在立案之后270天內向總統提交報告,美國總統在90天內做出是否對相關產品進口采取最終措施的決定。

  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簽署關稅發令,“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就是基于232調查結果。

  而中國商務部3月23日公布,對美國包括鮮水果、干果及堅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征15%的關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對美國豬肉及制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征25%的關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

  對總計3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征稅,也是針對232調查的反擊。

  不過在同一天,特朗普宣布對絕大多數國家豁免232調查的鋼鋁關稅,而中國,日本,俄羅斯不在其中。

  這也說明一些問題,美國很可能集中精力對付中國。

  對中國來說,實力已經足夠強大,最危險的年代已經過去了

  美國人對付貿易逆差,一直是想盡各種辦法和手段的。

  從1979年到1999年的21年時間里面,美國對外貿易的最大逆差來源一直是日本。

  為了解決貿易逆差問題,1985年美國和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在紐約的廣場飯店簽了個廣場協議,通過匯率來解決貿易逆差。

  盡管根據廣場協議,四國的貨幣對美元全部貶值了,但是日本顯然沒有處理好匯率問題,日元大幅升值的同時,國內資產泡沫嚴重,制造業外流,導致該國經濟一落千丈。

  德國馬克也同樣大幅升值,但是德國人就處理的很好。

  2000年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美國對外貿易最大的逆差來源。

  美國人對付日本和中國的方法簡直有點驚人的相似,那就是通過匯率打壓。

  中國自1994年起將人民幣匯率固定在1美元兌人民幣8.7元,1997年12月到2005年1月中國將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定在8.28

  這讓中國的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之后,如虎添翼的中國制造業如猛虎下山,2002年出口增長22.4%,2003年出口增長更是高達34.6%。

  因此中國在2000年不僅成為美國最大逆差來源國,而且在加入WTO之后繼續出現猛增。

  這一次美國人選擇的是和當年對付日本同樣的路數,那就是逼迫人民幣升值,

  2003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Snow訪問中國,向中國政府正式提出了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意見。

  斯諾的訪問被美國媒體和日本媒體稱之為“匯率之行”,他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中國人民幣升值實現減少貿易逆差。

  中國當時的反應是什么呢?

  2003年9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見斯諾時表示,

  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同一天,新華社發表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符合中國和世界利益》的文章。

  中國的信號非常明顯,我就是不升值。

  美國人當然是不甘心的,一個月之后的10月19日,美國總統布什在曼谷的APEC會議上,在和中國主席的會面中,再次敦促中國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

  10月26日,美國商務部長Evans也訪問中國,也同樣提出了人民幣升值的要求,持續給中國施加壓力。

  不只是美國,中國對歐盟和日本的順差也在猛增,全世界都沒有意料到中國加入WTO后出口會增加這么猛。

  日本在2003年美國財政部長斯諾訪華期間,不斷附和美國的聲音,

  日本《讀賣新聞》在斯諾決定亞洲之行后,就刊登文章說“圍繞中國人民幣升值的議論將再度燃起”。

  日本財相鹽川正十郎,不僅在斯諾9月1日訪問日本期間,和斯諾就人民幣問題磋商,而且還在9月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議上,與各國交換意見,同時在APEC財長會議上鹽川也提議討論人民幣匯率問題。

  連一向和中國關系更平和的歐盟也在2003年大力向中國施壓,

  2003年9月12日,歐盟時任主席國意大利財政部長朱利奧·特雷蒙蒂表示將對中國采取行動。同時,時任歐盟對外關系委員彭定康說,歐盟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470億歐元,是所有貿易伙伴中最大的,其中一個因素就在于人民幣的疲軟。

  2003年9月13日,歐洲中央銀行行長德伊森貝赫在9月13日與歐洲各國財政部長會談后表示,部分亞洲國家實行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產生的優勢,給歐元帶來了不應有的負擔,這意外著歐洲國家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達成了共識。

  可以說,2003年底,美歐日逼迫人民幣升值的輿論攻勢達到了高潮,而中國當時采取拖延戰術,頂著巨大壓力繼續保持匯率穩定。

  但是中國明顯意識到,人民幣8.28的匯率連續六七年不變顯然已經有點不合常理,事情繼續下去會有點不可控,

  因為2004年中國出口又猛增了35.4%,一年增長超過三分之一啊,作為一個出口大國,這樣的迅猛增長,給他國帶來的逆差可想而知。

  到2005年,美國參議院4月6日通過一項修正案,要求人民幣匯率必須在6個月內升值。這項修正案稱,如果北京不同意讓人民幣升值,就對中國出口至美國的所有商品一律加征27.5%的懲罰性關稅。這項修正案最終一旦成為法律,那中美經貿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

  實力處于下風的中國,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幣放棄盯住單一美元,實行一攬子貨幣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人民幣升值2%到了8.11.

  當然了,狡猾的中國并沒有讓人民幣突然大幅升值,而是采取緩慢升值的態勢,

  到2006年初,人民幣升值大約8.07左右,

  到2007年初升值到7.8的水平,

  到了2008年初,升值到了7.3左右。

  中國采取的是漸進式升值的態勢。

  到2008年7月,由于金融危機爆發,中國采取讓已經升值到6.83的人民幣繼續采取盯住美元的態勢,這個匯率一直保持到2010年7月才解除。

  在那個美國實力遠強于中國的年代,中國通過匯率讓步的方式,小心翼翼的度過了難關。要知道2005年,美國的經濟總量是中國的五倍。

  和2005年相比,今天這個貿易戰算的了什么呢?

  按照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18年中國對美國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2%,達到4297億美元,進口額增長15%,達到1539億美元。特朗普想對60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關稅,只不過占中國對美出口的13.96%,且目前透露的關稅稅率為25%。

  2005年美國人可是要求中國立即提高匯率,否則對中國所有出口美國商品征收27.5%的關稅,這可是100%的比例。更為嚴重的是要求中國提高匯率,影響的是100%的出口,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國內資本流動,挑戰是非常大的。

  日本從1979年成為美國最大逆差來源國,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日元升值;

  中國從2000年成為美國最大逆差來源國,2005年實現讓人民幣升值。

  有沒有發現從時間點來說,歷史有驚人的相似的一幕?

  日本當年讓日元升值太猛,直接導致大量制造業外流到國外,因為在本土出口變貴了,同時日本政府為了維持經濟發展,刺激內需,實行寬松放水政策,導致國內資產泡沫化。

  同樣是匯率升值,只不過中國吸取了日本的教訓,成功的度過了人民幣升值期。

  美國對中國的精準打擊,反應了對中國科技興起已有高度認識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特朗普計劃對中國進口加征關稅所涉及的10個領域,正是北京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領域。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這個清單完全和中國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重點領域一樣。

  不過《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官員已經透露,這個清單將不會包括智能手機

  美國人還是給自己留了一手,畢竟蘋果手機可是美國凈利潤和市值最高的公司。

  在上一篇文章里面我寫過,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取決于中國產業高端化的速度,在中低端產業,中國已經逐漸出現過剩和飽和狀態。

  繼續造更多的奇瑞QQ,并不能促進經濟增長,

  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大更高級的汽車。

  我國家電產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格力公司,在其固有的空調領域已經占到全球份額的30%,明顯已經遇到發展瓶頸。這也是董明珠為什么要大力進入智能裝備制造,生產高檔機床和機器人,同時大力主張收購銀隆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

  有沒有發現,董明珠努力推動格力在做的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剛好是中國制造2025年十大重點領域中的兩項?其戰略眼光確實讓人佩服。

  而中國走向產業高端化,那么直接會挑戰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利益。

  比如十大產業里面的航空航天裝備,美國波音公司最大的客戶就是中國,四分之一的波音飛機銷往中國,而中國的商飛在搞C919研制試圖實現進口替代,波音公司無疑會受損。

  同樣的還有十大產業里面的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產業,

  美國汽車的第二大市場就在中國,美國集成電路的第二大市場也在中國。中國搞這些產業,都是直接動美國人利益的。因此美國人選擇中國的高端產業下手,一個是能讓中國感覺到痛和緊張,另一個也是因為這些產業的發展對美國構成了威脅。

  中國是美國從未遇到過的強大對手,美國已經不可能遏制中國復興

  美國商務部3月6日公布的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美國貿易逆差創下9年來最高紀錄,前一年飆升12.1%,達5660億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其中美中貿易逆差增加了8.1%,為3752億美元.

  而按照中國的統計,中國對美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2%,達到4297億美元,進口額增長15%,達到1539億美元,順差為2758億美元,增長了9.42%。

  同樣是順差統計,中國說是2758億美元,美國說是3752億美元,怎么會有1000億美元的差距呢?除了統計口徑不同以外,中國把和中國香港的貿易單獨計算,而實際上大量商品是在香港轉口以后運往美國,而美國則是合并計算。

  這也體現了中國的狡猾之處。

  不過更讓美國苦惱的是,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看起來這么巨量的美國對華貿易,其實占中國對外貿易比例并不大,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只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4.2%。美國人在經濟上,其實已經喪失了遏制中國崛起的能力。

  中美貿易戰如果開打,最終會怎么收場?

  很簡單,中國會讓步,朝減小順差的方向努力,最終兩國達成協議和解。

  當然這個過程會是曲折的,取決于兩國談判和博弈的進度,談的好可能貿易戰就不打,談的不好就邊打邊談,最差一點就是雙方打了半天,最后再和解,

  中國經濟增速掉個0.1%。

  但是總體來說,肯定會向縮小逆差的方向走,中國要做點讓步。

  因為首先,是中國“理虧”,這個對美國順差,是一天比一天大,一年3000多億美元,這么大的順差,全世界也就美國這個體量受得了,換成其他國家,早不行了。不過中國再這么繼續搞下去,順差繼續膨脹,即使是美國也是受不了的。

  我們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有時候也要換位思考,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最大的是我國臺灣地區,2017年逆差高達7534億人民幣,差不多1116億美元。

  按照國家來算,我國對外貿易逆差最大的是韓國,2017年為442.6億美元。

  中國會容忍一個國家每年對華貿易順差3000多億美元,而且還年增長8.1%嗎?100%不會

  其次我們的經濟實力還是弱于美國,

  2017年我國經濟總量只是美國的63.2%,兩強相爭,一般都是弱者讓步多點,

  就跟兩個壯漢撞到了一起,質量小的要飛出去遠一點,這是客觀物理規律。

  我們再看中國對貿易戰的態度:

  商務部的發言是:

  “關于301調查,中方已經多次明確表明立場。中方不希望打貿易戰,但絕不害怕貿易戰,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希望美方懸崖勒馬,慎重決策,不要把雙邊經貿關系拖入險境。”

  其實翻譯過來就是

  “至于你想不想打架,反正我是不想打,你如果一定要打,那我就應對下

  外交部發言人今天的發言是這么說的,先說一通不打貿易戰對美國的好處

  “我們多次強調,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消費者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余’,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宏觀上也有利于美國抑制通貨膨脹。因此,無論從微觀層面還是宏觀層面,美方都是大大受益的。美方執意推進301調查并公布所謂裁定,挑起貿易戰,無疑將首先直接損害美國消費者、公司企業和金融市場的利益。”

  然后關于對美國報復的問題,是這么說的,

  “至于中方是否會對美進行報復,中方的立場已經說得非常清楚,傳遞的信息也十分明確。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會奉陪到底。希望美方認真嚴肅對待中方立場,理性慎重決策,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既損人更害己?!?/p>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意思是你要來,我才會往,你不來,這事兒就算了。

  實際上,2017年我國已經在讓步了,只是美國人覺得做的還不夠。

  2017年7月27日,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說,上半年中國自美進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達到14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6倍。

  高峰稱,2017年4月中美兩國元首海湖莊園會晤以來,雙方為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作出了積極努力,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高峰指出,上個月,美國牛肉時隔多年已順利實現對華出口;中國電商企業也正在幫助美國廣大中小企業將更多美國產品銷售到中國。

  特朗普今天凌晨在前述備忘錄的時候也說的很清楚,

  “So we have spoken to China and we’re inthe midst of a very large negotiation. We will see where it takes us. But in the meantime, we are sending a section 301 action. I will signing it righthere, right now.”

  我們在和中國進行大規模的貿易談判,當然同時我們也要啟動301條款。

  這個意思其實也很明顯,特朗普寫過一本書叫做《交易的藝術》,

  這段話讓人感覺,一邊談一邊搞301,其實還是想讓中國多讓步。

  根據華爾街見聞的報道,美國商務部長在接受彭博社采訪的時候也放風

  “中國需要進口很多很多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如果他們沒有其他理由多元化產品來源,那么他們從我們這里進口更多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它也會有減少赤字的作用?!泵绹虅詹块L羅斯(Wilbur Ross)對彭博社這樣說。

  這的確也是符合邏輯的,2017年11月特朗普訪華,簽了2535億美元的協議,其中最大的一塊就是能源。

  由于美國人去工業化比較嚴重,同時又管制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即使中國想進口美國工業品,恐怕空間也不大。

  尤其是中國想進口的高技術產品,美國放開出口的可能性極低。

  因此只能只能在油氣資源,農產品領域多做文章,擴大從美國進口,商務部提到的油氣資源進口猛增6倍,以及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都是例子。

  除了油氣資源和農產品擴大進口以外,

  預計中美還會在服務貿易方面加強合作,

  2006年至2016年,中美服務貿易總額增長3.3倍,而逆差增長33.7倍。2017年1-5月,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達23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7%,美國是中國的最大逆差來源。

  2017年兩國旅游就創造了服務貿易進出口額近500億美元。

  也就是說,中國對美國貨物貿易的巨額順差,可以通過服務貿易的逆差來平衡。

  比方說,美國的音樂,電視劇,電影,專利授權等知識產權等領域擴大進口

  中國商務部2017年5月25日發布的《關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研究報告》,光是2016年中國進口美國影片51部,給美方帶來近160億美元收入。

  總體來說,再次強調兩個明顯的事實:

  1:兩國都是以談判為主,合作共贏才是主流,美國是以戰促談,中國是不想戰,想直接談判解決,最終的目的是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縮小對美逆差,這里面中國會或多或少做出一些讓步。

  2:不管什么手段,最終都離不開客觀的實力對比,在經濟上美國人已經沒有能力遏制中國的發展,這個貿易戰只不過是超越美國過程中的小插曲。

  最后,美國人這次針對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領域下手,更是說明我們的路是走對了,這是來自對手的肯定,加強科技創新,加大對這些領域的投資和扶持,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我國邁向發達國家,就靠這些高端產業開路了。

責任編輯:帥可聰

貿易戰 特朗普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