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新華網北京3月24日電(何凡 孫愷悅)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于3月24日至26日在京舉行。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此間表示,應高度關注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下降過快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以及連鎖效應。對此可能帶來的影響,應從戰略層面宏觀調控、監管政策、市場引導等多維入手,未雨綢繆,及早應對。
他指出,從宏觀來看,居民儲蓄率下降有一定的必然性,更多投向理財和房產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無論從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還是從金融安全格局和金融配置效率,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層面來看,都應該高度關注此問題。
首先,居民儲蓄率下滑過快,不利于經濟轉向高質量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40年,高儲蓄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在當前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穩增長、調結構、補短板依然需要大量的資金配套。現階段的經濟轉型發展需要維持比較穩定的儲蓄率,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同時,在我國整體負債水平上升的情況下,較高的居民儲蓄率也提供了緩沖空間和較強的安全邊際,如果下降過快,勢必會帶來債務負擔增加,增加整個金融系統的脆弱性。
其次,會降低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抬高實體經濟整體融資成本。我國現在仍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環境,銀行是資金供給的主動脈,發揮著核心中介作用。而儲蓄的多渠道分流,尤其是通過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形成空轉,拉長鏈條,不僅造成了金融資源配置的碎片化和低效化,且抬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這一部分資金比銀行的儲蓄最起碼高出2個百分點的成本,而高出來的成本勢必會轉嫁到實體經濟,從而抬高整體融資價格。
三是會加大流動性的風險,影響政策傳導。儲蓄存款的穩定性更好,對銀行信貸投放的支持力度更強。一般大型銀行儲蓄存款占一半左右,如果儲蓄存款面臨枯竭,只會放大貨幣市場整個波動,影響整個市場的流動性跟貨幣政策的傳導效應。
對此,易會滿提出三項建議:一是回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二是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各種金融行為的規范,理清貨幣基金的真正屬性和工作邊界,杜絕監管套利,強化持牌經營,控制杠桿,嚴格流動性管理,引導規范發展;三是加快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積極應對居民儲蓄持續下降的局面,客觀上要求銀行資產負債表作出適應性的調整。他認為,有必要加快推行銀行資產證券化進程,完善配套政策,盤活信貸存量,增強資產的流動性。
此外,談及在房地產領域如何防范金融風險,易會滿提出三個關鍵因素,即控泡沫、去庫存、降杠桿。“只要我們分析近百年來每次的金融危機,絕大部分的危機是跟房地產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這三個要素能夠平穩處理好的話,中國的金融和房地產才能健康持續的發展。”
他表示,為保持房地產的健康發展,作為銀行業須掌握以下要務:一是要解決剛需;二是要嚴格執行首付比例,不能加按揭,不能有首付貸;三是要控制個人的杠桿率;四是在市場化之外,要積極參與政府現在倡導的租賃房市場,特別是一線城市的租賃房,真正實施好分類施策。此外,在三四線城市如何進一步配合政府方面,針對去庫存能推出更多的優惠措施。
責任編輯:張偉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