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股民:《投資研報》巨額特惠,滿3000減1000,滿1500減500!【歷史低價手慢無,速搶>>】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這篇文章其實早就寫好了,是9月2日至13日兩周路演的產物,只是后來市場爆發了、很多人陷入癲狂,只好暫存緩發。這幾天情緒有所緩和,我們還得冷靜思考一些事件的歷史背景及深遠影響。
1998年7月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該文件影響深遠,開啟了全面商品房時代,和三年后的“入世”共同鑄造了中國“地產+出口”的雙輪驅動。關于98年的住房體制改革,有三點啟發:
其一,政策出臺的背景
1998—2000年,中國陷入改革開放后的第一輪通縮,長期短缺的經濟第一次面臨過剩,經濟驅動力也需要切換,原先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重工業、小商品、紡織服裝等產業后勁乏力,而新的動能尚未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整個經濟陷入蕭條,我當時已上大學、就讀經濟專業,因此對當時的情形有印象。
在此背景下,國家出臺了諸多政策,包括赤字財政、降準降息,但效果寥寥。說白了,原先的支柱產業已經老去,青黃不接間常規刺激無用。當時學界提出了“新農村運動”,希望能夠激發農村需求、提升消費,把中國經濟從“通縮”中拉出來。但缺乏財富效應、沒有安全感,即便大家有錢也不愿消費,該政策也沒實質效果。
因此,在試過很多辦法后,中央決定啟動房地產。這里有個小故事,王石在其自傳《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1983--1999)》中寫道:1997年11月某日,他接到通知要向朱總理匯報工作,起初他想講“分稅制對企業的影響”。結果朱總理突然問“房地產能否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王石支吾再三覺得短期難堪大任。其實不要說王石,即便是高層當時也沒那么篤定,只不過歷史的車輪在那一刻悄然轉動。
啟動房地產有兩大好處:首先作為制造業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效激發了中國的投資需求,從此地產投資成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一環;其次房子作為一種資產,慢慢成為中國家庭的頂配。隨著房價上漲,居民覺得自己有錢了、消費也得以回升。
時至今日,何其類似!房地產興盛了25年后也逐漸老去,常規刺激無果、經濟需要新的驅動力,青黃不接間中國第二次陷入了通縮。此外,房子的投資價值也下降,缺乏財富效應和安全感使居民存款激增。全社會急需一種新的資產代替房地產,而從深度和體量看只能是A股。如果股市向好,居民的財富效應會回來,消費也能回升,這就是近一年高層提升股市地位的出發點。去年7月23日,政治局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今年9月24日,一行一局一會的會議似乎專門為股市而開。我入行近20年,央行從來都是“嚴防熱錢流入股市”,從來沒聽過“專門為股市而設,只能買股票”。所以,這個轉變需要重視,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絕非眼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么簡單。
其二,“牛短熊長”向“慢牛長牛”的轉變
其實在98年之前中國就有商品房市場,90年代全國就出現過幾次區域性的房地產泡沫,如海南、廣西北海和上海浦東。當時也有很多傳奇和牛熊,但上個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產很像過去30年的A股,牛短熊長、很難真正給居民帶來財富,備受詬??!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1998年,標志性事件就是7月3日的《關于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該文件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房子不再是彩票資產和少數玩家的博弈工具,它逐漸成為一個國家的主導資產。
如果你將家庭財富的90%投入一類資產,你當然希望它是穩穩的幸福;可若你只投入5%的資產,那以小博大才是你的目標,這類資產就是彩票資產。A股過往30年為何牛短熊長、波動巨大有很多原因,其中一條就是它從來都不是中國居民的第一選擇。大家是過來炒的,不是保值增值。其實1998年前的房子就是如此!1982年前的美股也是如此!或許,多年后你回望今天,發現當前的A股和1998年的房子也是一樣的!
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時刻,投資者往往會高估其短期效應、低估其長期效應。比如2005年初的“股改”,對A股猶如“塑骨重生”,但在當時卻被解讀為利空、成為跌破箱體的重要因素。同樣,1998年的“房改”和2001年的“入世”一開始都是“負面的”。國家怎么可以不管職工的住房?“入世”后很多行業都會遭遇滅頂之災!這才是當時當刻對這些重大利好的真實解讀。同樣,去年7月23日“搞活資本市場”至今,A股是跌的,因此再無人去認真思考其背后的深遠影響。歷史總是這么諷刺,不斷重復!
回到1998年,你真的會買房子嗎?我找不到當年的房價數據,但路演時遇到一大姐,她說1998年買過房、一路跌到1999年。確實,當年國內洪水肆虐、國外金融危機,某外資大行首席經濟學家一直看空中國房地產。你怎么會去買房子呢?就跟當前一樣,你會去買股票嗎?
其三,努力學習和穩定情緒才不會錯過時代的紅利
很多人都喜歡“穿越劇”,希望借助一種神奇的力量回到從前、逆天改命。現實中當然沒有這種力量,但閱讀思考、借助前人經驗卻能夠讓人具備這種能力。人生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親身經歷,能夠從他人和書本上學到東西是更有效率的方式。回到1998年,我肯定沒有這種眼界和閱歷去把握房地產的全面大牛市,但過去20年的閱讀和思考卻讓我對當前股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得擁有抽象思考總結的能力,要能理解1998年的房產和1982年美股的相似之處。
但大時代來臨并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賺錢,我在之前的文章《地產下行的積極效應》中講過“過去20年很多人靠房子賺錢,不是因為其真有本事,而是房子本身具備大額支出、天然帶杠桿和流動性差被動持有這幾個屬性”,在未來20年的“股權時代”很多人未必能賺錢,因為他們缺乏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知識儲備。
此外,我還反復強調《情緒穩定對投資最重要》。我有個小學、中學、高中一路同窗的好友,他經常問我股票看法。中秋之前,苦勸他入市而不可得;十一期間又變得異常激動、一天都等不得。我問他為何改變想法?他說“牛市來了,所以可以賺錢”。由于關系很好,我直接跟他說“你在任何市場,無論牛市熊市,最終都賺不到錢,因為你根本不具備在這個市場賺錢的知識和心態”。
所以,芒格說得很對,如果你想不負韶華,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些什么讓自己配得上這個美好的年代。
(轉自:凌鵬的策略隨筆)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