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傾聽;您爆料,我報道!在這里,我們將回應你的訴求,正視你的無奈。新浪財經爆料線索征集啟動,歡迎廣大網友積極“傾訴與吐槽”!爆料聯系郵箱:finance_biz@sina.com
長江通信 | 七問北斗 —— 衛星導航投資指南
長江通信于海寧團隊
于海寧、梁程加、王楠、章林、趙麥琪
報告要點
2018我們為什么看好北斗?
北斗龍頭公司業績集體爆發,高增長有望貫穿全年。在北斗3號開啟全球規模部署,衛星導航條例即將發布,以及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尤為珍貴,我們認為作為產業發展里程碑年,2018北斗板塊投資步入黃金時代。
如何看待北斗板塊當前估值?
2018年業績高增長,北斗板塊估值已到歷史最底部,大大低于GPS龍頭天寶。作為我國完全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具備極高的軍事戰略意義,高研發投入匹配高估值,產業化過程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應,北斗有望步入收獲期。
北斗產業鏈如何投資?
北斗系統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已逐步形成基礎設施,上中下游規模化的自主可控產業鏈。對應于下游細分應用市場,產業鏈存在差異化。同時由于單一市場規模不夠大,龍頭公司基本實現全產業鏈布局。區別于消費電子產業鏈研究方法,我們認為對北斗細分市場空間及產業鏈發展趨勢研究更為重要。
看好北斗哪些細分市場?
結合對當前產業的發展階段和市場環境認識,我們看好北斗國防和高精度應用兩大應用市場。國防市場:受益于軍改落地和軍費開支的增加,有望實現存量替換和增量需求提升的雙輪驅動;民用高精度:隨著芯片、板卡國產化帶來成本下降以及行業應用多領域拓展,以及一帶一路海外拓展,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如何看待未來自動駕駛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以北斗技術應用為基礎的高精度地圖和高精度定位將助力自動駕駛的順利實現,具備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廠商有望率先受益自動駕駛市場爆發紅利,隨著未來運營服務的重要性凸顯,北斗運營商有望規模化形成。
投資建議
看好國防軍工和高精度應用領域:1)軍改落地,訂單恢復;北3升級,更新換代;保密第一,龍頭份額提升,重點推薦:北斗軍用龍頭海格通信,建議關注:振芯科技、北斗星通等。2)高精度廠商掌握核心科技,國產替代加速;市場持續高增長,自動駕駛打開藍海市場。重點推薦:中海達,重點關注:華測導航。
風險提示:
1.北斗三號組網進度不及預期;
2.軍用及高精度應用市場增速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一、2018我們為什么看好北斗?
17年底,我們將北斗作為與5G并列的2018年度投資主線。衛星導航與移動通信網絡同為信息社會基礎設施,為國家重點投資發展方向。隨著行業及公司發展邏輯逐漸清晰,我們對北斗投資機遇更加堅定。2018于北斗是產業發展里程碑年份,從業績、政策到產業空間3個方面綜合分析,我們認為北斗投資進入黃金時代。業績上,行業持續向好,北斗板塊整體業績拐點顯現,重啟高增長通道;政策上,“北斗三號”規模部署北斗步入全球組網時代,衛星導航條例即將發布保障北斗產業標準化;產業空間上,衛星導航市場高速增長,中美貿易摩擦下北斗自主可控價值凸顯,成長空間巨大。
業績:拐點初現,重啟高增長通道
我們對北斗導航產業發展歷史復盤,發現與Gartner曲線完美契合:2012年隨著北斗二號完成亞太地區組網,實現了與GPS民用相當的技術標準,北斗產業市場化正式開啟。與此同時,資本市場開啟北斗投資盛宴,板塊個股市值均創新高。2014年民用高精度定位市場開啟價格戰,中海達等公司業績2015年顯著下滑。隨后2015年軍改大幕開啟,海格通信、振芯科技等公司16、17年業績持續下降。15-17年,北斗板塊在過熱期后開始消退,進入漫漫熊市。在經歷了三年探索后,我們認為2018年北斗產業再次進入高增長通道,全球組網正式開啟,軍用市場恢復景氣,產業規模化和商業模式逐步明晰,行業應用市場拓寬保障北斗板塊開啟長效增長。
從201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來看,北斗行業主要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06億元(剔除個別公司非北斗業務帶來的營收),同比增長29.07%,實現歸母凈利潤5.54億元,同比增長71.94%。其中與2017年上半年相比,北斗行業的的營收增速與業績增速均開始企穩回升,拐點趨勢初現。上半年的業績反轉驗證了我們認為2018年處于Gartner曲線復蘇期的觀點,2018年將是北斗產業的拐點之年。隨著軍改落地和北斗行業應用產業化的推進,北斗公司業績有望全面復蘇。
從整個通信板塊細分行業橫向對比來看,北斗板塊上半年業績增速和全年業績增速預測均領先于通信板塊其他細分行業。2018 年上半年北斗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71.94%。而從Wind全年一致預期業績來看,北斗板塊業績增速也達到了78%,居各主要細分行業業績增速之首,體現出北斗板塊出色的增長態勢。
政策:海外市場將開啟,衛星導航條例保障國內標配化
北斗3號規模部署,全球組網正式開啟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施明確的“三步走”建設規劃:第一步是試驗系統階段, 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并投入運營,建成“北斗1號”系統;第二步是區域系統建設階段,2012年“北斗2號”衛星發射數量達到14個,建成覆蓋亞太的北斗區域系統;第三步為“北斗3號”全球組網,2020年總計35顆衛星覆蓋全球。
北斗3號衛星發射計劃穩步推進,截止到2018年8月底,北斗3號系統已成功發射12顆全球組網衛星(2017年發射2顆,2018年已發射10顆),已實現對巴基斯坦、沙特、緬甸、印尼等國家覆蓋。根據北斗的發射計劃,2018年全年將完成17顆左右北斗衛星發射,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更為精準和優質的定位服務,實現從“中國的北斗”走向“世界的北斗”,為海外國家提供位置服務。
衛星導航條例發布在即,政策保障北斗產業國內市場標配化
2016年,《衛星導航條例》作為國家衛星導航領域的基本法規,被列入國務院當年立法工作計劃,2018年5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白皮書發布會上,披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起草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現已完成草案初稿擬制,即將形成征求意見稿,有望于2018 年下半年發布。衛星導航條例的發布將有望用法律的形式來保障北斗導航系統的透明應用和規范化,最大化保障用戶使用安全和系統健康有序發展。
我們認為衛星導航條例的頒布,將助力北斗導航系統實現軍品和民品的標準化,通過法治手段推動北斗滲透率提升,為北斗導航系統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保障北斗系統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提供連續可靠的服務。將北斗上升為國家意志,北斗核心產業有望受益。
產業空間:衛星導航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從行業市場發展空間來看,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總產值穩步增長,市場發展空間潛力巨大。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達到2550億元,同比增長20.4%。以芯片技術制造、算法和終端在內的核心產業產值達到902億元,其中北斗技術貢獻率超過80%,為核心技術產業的關鍵推動力;此外,由軟件應用及行業數據、系統集成和基于位置的運營服務等市場產值達到1648億元。國內衛星導航設備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比例接近15%,隨著北斗系統的技術成熟度的上升和行業應用市場的擴展,未來北斗相關產品在國際衛星導航市場的份額還將持續提升。
從應用領域來看,北斗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測量測繪、交通運輸、海事船運、農林牧漁業、國土監測、挖掘勘探和公用事業等十幾個行業領域,根據《2018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披露,2017年國內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智能終端產品社會用戶總保有量接近5億臺,國內銷售智能手機兼容北斗應用的數量占比已超過50%,專業北斗高精度接收機終端銷量突破14萬臺。預計到2020年,北斗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的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二、如何看待北斗板塊當前估值?
我們統計了近7年衛星導航板塊歷史估值情況,北斗2號商用之前,2012年板塊最低估值接近30倍,2012年也是創業板熊市最底部。而在2012年底,北斗2號正式商用之后,衛星導航板塊估值上行,甚至高達200倍。15-17年,伴隨板塊業績整體下滑,衛星導航板塊估值震蕩下行。但是從2018年開始,隨著業績拐點確立整體進入向上通道,板塊估值已低于歷史估值中樞,龍頭個股估值普遍30倍左右,極具投資價值。
國之重器肩負民族使命,北斗戰略地位高
北斗發展的初衷是建成中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發展的定位也是全面對標GPS成為全球的北斗。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便認識到了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戰略意義,提出并開始制定自主研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GPS采用軍用的P碼和民用的C/A碼,分別對應精密定位服務(PPS)和標準定位服務(SPS),民用碼的定位精度遠小于軍用碼,且軍用碼僅僅提供給美軍和授權機構使用。而如果其他國家用GPS,只能靠民用碼來實現定位和導航服務,一旦在軍事等重要安全領域將面領著隨時被干擾甚至關閉的風險。2018年4月,美國介入敘利亞沖突,美軍通過關閉敘利亞地區GPS民用信號影響使用GPS信號制導的武器和定位裝置,僅提供軍用信號給美軍自己用。擁有獨立自主或者多模衛星導航系統成為國家安全選擇。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北斗自主可控價值凸顯
目前,北斗全產業鏈所有的關鍵元器件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化。截止2017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5萬件,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在關鍵元器件上實現歷史性突破,自主研發出28nm北斗兼容芯片,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型產品。2017年國產高精度板卡和接收機天線銷量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0%和90%。
我們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或仍將是懸在中國ICT產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短期而言,我們看好北斗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受貿易戰影響,相反貿易戰還會凸顯具備核心技術的北斗廠商價值所在,推動國產芯片板卡等滲透;中長期,我們堅定看好衛星導航領域實現國產替代進口,走出國門服務全球。
北斗研發投入占比高,高競爭壁壘提供估值支撐
衛星導航作為技術密集型行業,我國北斗導航產業幾乎經歷從0到有的發展歷程。從相關上市公司來看,研發費用支出占比普遍較高,2017年6家公司的研發費用占比平均值為12.99%,其中前三分別為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和中海達分別占比達到19.28%、14.89%和13.78%。
研發高投入雖然攤薄了現階段的利潤,但也通過提升公司科研技術實力來兌換未來的市場競爭力。我們認為北斗廠商前期的研發投入將隨著板卡和芯片等技術的相繼突破,技術專利的不斷鞏固,關鍵元器件的國產替代,推動毛利率逐步提升,有望步入收獲期。
對標海外GPS龍頭天寶,長期保持高估值
全球GPS導航龍頭天寶(TRMB)在上世紀90年代便積極參與GPS技術研發和推動民用產業化,著力于研發GPS技術應用于高精度行業,具備GPS芯片-板卡-終端全產業鏈布局能力。天寶在美股一直享有較高的估值水平,估值中樞在60倍以上。我們認為對比天寶在美股市場的估值水平來看,具備自主核心技術的北斗龍頭企業整體估值水平仍有上升空間。
天寶研發投入一直保持13%以上的水平,高的研發投入水平確保了公司在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水平領先。目前天寶擁有1200多項專利,其中大部分專利涵蓋基于GNSS的技術和光學、激光技術等其他應用。天寶在GPS技術上研發實力的高投入保證公司在將GPS技術推向行業應用時占據先發優勢,公司先后實現了GPS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結合,成功開發RTK技術,推動GPS技術與芯片模組的整合,在技術積累期對GPS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北斗產業鏈如何投資?
北斗產業鏈規模化初步形成
從北斗導航系統整體架構來看,分為衛星段、地面段和用戶端三大部分,從對應產業鏈結構來看,總共分為上游基礎元器件、中游終端和系統集成、及下游運營服務三大環節。
衛星段和地面段共同構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礎設施,衛星段包括衛星制造、發射和運維,基本由航天五院、中國衛星、航天一院和長征火箭公司壟斷。地面段早期主要是由軍方及部分國家部門搭建自用。近年來,千尋位置開創商用先河,海格通信、中海達等上市公司先后跟進,參與搭建全國增強系統,瞄準汽車等大眾消費運營服務市場。用戶段是導航定位服務的最終落腳點,用戶數量多,市場規模大,也是相關上市公司重點發力環節。用戶段產業鏈上游、中游及下游分析也更有價值。
上游基礎元器件主要是指包括射頻芯片、基帶芯片、板卡、天線和手機集成芯片等基礎元器件,其中射頻芯片和基帶芯片都是集成在板卡上。板卡整體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過天線單元完成對北斗衛星發射信號進行接收并轉化為電信號,后由射頻前端完成將射頻信號進行模數裝換,再由基帶芯片對信號進行處理生成衛星信號的偽距和載波相位等測量信息,最終完成導航定位結果的輸出。
中游終端和系統集成市場可以區分為軍用市場和民用市場,主要產品包括國防安全終端、行業終端、車載移動終端和軟件系統集成。其中國防安全終端主要包括軍用、警用、防災救災等國防安全終端;測量測繪終端包括高精度測量測繪儀器GNSS接收機和GIS數據采集器等;車載終端包括車載導航和定位裝置;移動終端包括手持便攜式定位終端,裝配在共享單車、無人機等設備上的定位終端;系統集成則指在相應北斗終端上完成位置信息等數據服務的軟件應用集成方案。中游市場主要由于細分行業市場需求不同而產生一定差異,圍繞以位置信息服務為主以適應不同行業的發展需求。
下游運營服務基于北斗位置信息數據和時間同步等技術,構建時空大數據庫、地理空間數據平臺等。通過積累的位置數據和北斗高精度技術設備,為政企用戶、行業用戶、LBS服務商和大眾消費者,提供基于北斗的定位、導航、授時、短信報文等各類基礎服務。
近年來,產業鏈上游及中游產值占比持續下降,下游運營服務已經從2015年的25%提升至2017年的37%,這是產業鏈逐漸成熟的標志,未來運營服務占比將持續上升。
從市場來看,衛星導航可以按照客戶構成分為軍用市場、行業應用市場和大眾市場三大市場,其中軍用市場行業市場以軍用、警用和安防等領域應用為代表,市場未來增長主要來自北斗裝備普及和替換,行業應用市場主要是對高精度定位等有需求的行業廠商,正處于規模化應用發展期;大眾市場以車載導航和手機定位等為代表,隨著物聯網、車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新興應用發展,大眾市場將具備巨大的成長空間。
北斗行業也可按照定位精度劃分為高精度專業應用市場(定位精度<1m)和大眾消費市場(定位精度>1m),高精度專業應用市場以RTK產品在測量測繪和系統工程應用中為主,大眾消費市場以個人導航和汽車導航為主。隨著未來芯片集成化規模化和北斗高精度技術的成熟化,大眾消費市場也有向高精度定位發展的趨勢。
產業布局較為全面,賽道選擇成為關鍵
從當前產業鏈各公司布局來看,業內的大型企業大都是涵蓋“天線-芯片-板卡-終端-解決方案”全產業鏈或者部分產業鏈的經營模式,國防和高精度行業終端廠商都在積極布局射頻基帶芯片、板卡和天線等上游基礎元器件。
基于對北斗整個產業鏈的分析,我們認為北斗行業的企業偏好選擇全產業鏈布局的原因有如下五點:
1、中游終端和系統集成作為當前產業鏈產值最高的部分,其毛利率卻相對較低。單純采購國外或國內廠商的芯片和板卡,無法享受芯片板卡等上游核心技術帶來的高毛利率,中游終端廠商存在向上游元器件切入的意愿。
2、北斗芯片研發有一定門檻,但是經過多年積累,細分市場龍頭企業已經實現技術突破,基本實現量產。尤其以國防應用為代表等市場要求使用自主可控的芯片,公司如果想要突破軍品市場需要實現全產業鏈的自主可控。
3、不同于消費電子相關公司聚焦產業鏈細分環節即可獲得規模利潤,衛星導航應用細分市場規模不大,聚焦特定市場產業鏈細分環節很難支撐公司規模發展。尤其芯片研發投入巨大,如果不做垂直一體化布局,很難僅靠芯片業務盈利。
4、手機等消費電子領域,衛星導航應用數量大,但具體到實現方案,多為手機芯片集成GPS/北斗IP核,北斗上市公司很難參與,對于手機芯片公司而言,彈性也極小。
5、北斗導航雖然提供的都是衛星定位服務,但是由于不同細分市場客戶需求和應用領域的區別,細分市場的規模有限也倒逼公司尋求細分市場產業鏈的垂直整合來做大做強,創造競爭優勢。
與其他通信和電子等產業鏈上下游分工明確不同的是,我們認為分析北斗行業的關鍵主要是分析細分應用市場。這是因為北斗行業內的大型企業大都是涵蓋“天線-芯片-板卡-終端-解決方案”全產業鏈或者部分的經營模式,而軍用產業鏈和民用產業鏈又較為獨立,所以如果單純從上下游產業鏈割裂的去看北斗行業并不系統。我們認為分析不同賽道的市場前景和相應賽道中的優秀公司是研究北斗產業的關鍵方法。
看好國防軍工和高精度應用
我們基于對當前北斗的發展階段和宏觀層面的認識,對軍用、行業應用和大眾消費三大市場進行分析。認為北斗系統起于軍用,在我國軍工市場信息化有待提升的前提下,受軍民融合等政策的推動,相關具備較強科研實力的廠商具備較大的發展機會。
我們認為北斗國防技術門檻和市場門檻較高,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軍方訂單需求回升有望直接驅動相關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其中北斗軍工龍頭通海格信自2017年10月以來接連獲得多個軍工重大合同訂單,累計金額超過14億元,進一步驗證了軍改落地后軍工訂單出現全面恢復性增長的邏輯。基于軍改完成、軍費增加和軍品補償性采購,我們認為未來三年國防軍工市場的需求將保障北斗衛星導航在國防軍工市場的穩定增長。
在民用市場,我們認為高精度行業應用正進入爆發期,看好高精度應用市場的高成長空間。北斗高精度應用正在測量測繪、建筑施工、工業農業、公共安全設施等領域積極拓展,行業應用領域對北斗高精度存在廣闊需求。同時隨著北斗導航系統實現亞太區域覆蓋,國內北斗廠商有望開拓亞太地區衛星導航市場。從國內的衛星導航的產業結構來看,2010-2015年,我國高精度應用市場在全國衛星導航市場占比始終在5%左右,相比于國外高精度應用占全球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15%左右,我國高精度應用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未來隨著高精度導航技術的成熟和產品性能的提升,以及基于位置服務等商業模式對定位精度需求的提升,高精度行業應用市場有望不斷擴展。
目前北斗處于產業化發展初期,在大眾消費市場主要以與GPS融合為主的戰略,在手機等芯片中配置北斗功能模塊主要由高通、海思、MTK等芯片廠商完成,汽車高精度和手機高精度等大眾消費市場對高精度定位的需求有待培育。所以基于對當前發展階段和市場環境的判斷,我們看好北斗行業在國防軍工和高精度行業應用兩個市場的高增長,以軍工和高精度作為主賽道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四、如何看軍改之后北斗彈性及可持續性?
國防軍工市場發展現狀
北斗國防軍工產品主要應用于配備在軍事裝備上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信號接收和發射終端,北斗系統起于軍用并在軍用配備中不斷成熟,軍費開支改善將推動北斗裝備在軍用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我們認為在當前北斗衛星系統全球組網仍在進行中,國防信息化的衛星導航裝備建設投入依然會是未來幾年北斗行業的關鍵驅動之一。
北斗民用和軍用的最主要差別在于生產標準不同,因為軍品對環境的適應性和工作的穩定性要求更高,這就要求軍用北斗裝備具備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能力,更高的作業極限溫差范圍、更低的故障率和具備防水防塵等功能。同時軍品要求性能更高,反應更快,定位信息更為準確,軍用北斗裝備也許具備更優化的算法和更精準的定位服務。除了以上對裝備的性能要求以外,進入軍工市場需要以下兩個關鍵因素:
1、具備軍工資質。在國防軍工領域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研制軍工產品需要公司取得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證書、保密資格和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等。這就要求希望進入軍工北斗導航領域的公司先獲取軍工資質,而已經獲得軍工資質的公司也將率先受益于國防軍工市場對軍事信息化的需求提升;
2、具備核心技術。由于軍工產品對保密性和獨立性的要求較高,軍工測量型衛星導航板卡和芯片等要求公司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保證核心技術和產品供應鏈可以實現國內自主生產化,這就對公司的研發實力和技術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由于軍用市場對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要求,所以軍用市場企業都具備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目前參與軍用終端市場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北斗星通和華力創通,主要為軍用裝備和部隊提供導航定位芯片、板卡、天線和終端等,同時中海達、華測導航等公司也陸續獲得軍工資質。我們認為隨著軍民融合的不斷發展,民參軍有望進一步發展,未來軍工市場將有更多優秀的民營上市公司參與進來。
從各公司的軍品北斗導航收入來看,受軍改和軍費開支等因素的影響導致2016-2017年軍品收入規模出現下降,其中海格通信軍用導航業務受影響最大,從最高6.2億的導航業務收入下滑至2.7億,同比下滑56.45%。隨著軍改落地軍費開支加速,北斗導航業務收入訂單恢復確定性強,增長空間較大。
海格通信
海格通信是國內軍工無線通信行業龍頭,起源于為海軍提供短波通信和導航設備,快速發展成為我國軍用通信、導航及信息化領域最大的整機和系統供應商之一。客戶包括軍委直屬機構和各軍兵種以及三大電信運營商、政府單位企業等。公司主要業務覆蓋“無線通信、北斗導航、航空航天、軟件與信息服務”四大領域,公司基于衛星通信系統技術和終端的領先優勢上,緊抓北斗系統發展機遇,創造衛星通信與北斗導航的技術結合,自主研發出的抗干擾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已具備批量裝備能力。
海格產品覆蓋衛星導航芯片、天線模塊、整機、應用系統等,形成了“芯片—模塊-終端-系統”的全產業鏈布局,在北斗導航領域已實現為軍隊提供車載、艦載、無人機等導航終端產品。在民用導航領域已研發出兼容北斗三號民用體制的高精度基帶芯片明年流片,同時積極布局建設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完成CORS站點(地面連續觀測站)、高精度板卡和導航地圖引擎研制,定位精度可達厘米級別,在行業中具有相對優勢。
振芯科技
公司主要圍繞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的“元器件—終端—系統—運營”產業鏈提供產品和服務,致力于打造衛星導航、遙感于一體的衛星綜合信息化服務。主要產品及業務包括北斗導航關鍵元器件、高性能集成電路、北斗導航終端銷售及運營服務、視頻圖像安防監控、遙感地理信息產品等。振芯科技在北斗應用領域已構建了“元器件-終端-系統及運營”完整產業鏈,完善從天線、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功放等上游全產業鏈布局,終端產品包括手持型、車載型、指揮型等9大系列50多種,基于軍用標準和采用自主研發的北斗芯片模塊推出北斗手機翼·phone;在運營服務業務推出了基于北斗的企業級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平臺“橙魔方”和基于北斗戶外賽事安全及通訊保障平臺“優徒”。
北斗星通
公司先后通過收購和芯星通、華信天線和佳利電子完成對GNSS芯片、板卡、導航定位天線及微波陶瓷介質元器件等基礎類產品、導航終端及相關產品全產業鏈布局,和芯星通2017年國內首發了28nm低功耗GNSS芯片,該芯片在功耗、性能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未來在可穿戴設備、車載導航以及手機應用方面前景廣闊。軍品業務主要為部隊提供北斗導航模塊、慣性器件、微波組件/器件、北斗應用終端、北斗指揮設備、北斗應用系統及天通衛星通信終端等。
華力創通
華力創通致力于國內國防、政府及行業信息化技術與創新應用,目前已經形成衛星導航、衛星移動通信、雷達信號處理和仿真測試四個業務板塊。在北斗衛星導航領域,圍繞衛星導航及慣性導航專業領域,專注核心技術開發和應用產品及系統的設計生產。目前已經形成了芯片、模塊、終端、高端天線、慣導及組合導航、導航測試設備等完整北斗產業鏈格局,形成了軍用導航產品、導航測試產品、慣性與組合導航產品、行業應用產品及解決方案四大產品線。2017年華力創通的北斗RDSS短報文終端首次完成了在ARJ21支線客機上的搭載試飛,為公司北斗導航產品進入民航領域奠定基礎。
北斗國防市場恢復招標,存量替換和增量需求雙增
北斗導航系統起于國防也將優先用于國防,我國軍事裝備信息化建設仍有較大空間,北斗衛星導航作為國產自主化衛星導航系統正是軍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方向。自上而下來看,軍費開支增速超預期,2018年規劃拐點初現,未來三年為完成五年規劃將會增加補償性采購,軍事信息化投入將率先受益,未來北斗導航在國防市場訂單增量可觀。此外我國軍隊已配備服役的導航定位裝備中存在部分非北斗導航系統和北斗二號系統裝備,北斗系統的成熟應用也將帶來存量替換需求。
根據對軍費占比結構分析,我們認為北斗導航市場受人員和裝備投入影響,與軍費開支總量,單兵裝備成本正相關,市場空間上與北斗導航滲透率相關。基于此我們對未來軍用北斗導航的需求和市場空間測算如下:
(1)目前我國單兵北斗裝備的滲透率為30%,而美軍的滲透率達到了100%。類比美軍,我國單兵裝備滲透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軍改也將推動單兵裝備成本上升;
(2)我國支持導航定位的武器中目前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是傳統的老舊武器,我國一方面在加速新型武器裝備的列裝帶來北斗需求增量的同時,對于傳統武器存量部分實施信息化的改裝也帶來北斗導航的需求;
(3)我國軍隊中目前已經裝備的北斗終端,主要以適配于北斗二號衛星系統為主,隨著北斗三號全球組網的逐步完成,現有的北斗二號終端將存在被更新替換的需求;
(4)我國每年新增武器裝備目前已經實現了北斗導航系統的必備,隨著裝備信息化不斷提升,未來彈載(導彈、火箭彈、航空炸彈等)將是新增大市場。
基于以上條件和驅動因素,我們認為目前北斗軍用領域的市場空間在200億左右,考慮到長期來看北斗三號系統組網后帶來的替換需求,以及北斗導航系統成為軍用裝備標配的滲透率提升,未來北斗導航系統在軍事領域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增長。
解除GPS依賴性,北斗海外軍售有望開啟
由于美國的霸權地位和世界治安官的角色扮演,敘利亞戰爭中切斷GPS信號的做法向全世界GPS用戶敲響警鐘,尤其是將GPS裝配在軍事武器裝備中。如果武器導航裝備采用單一的GPS制導系統會受到美國不確定的巨大威脅,在關鍵時刻或將受制于人。受限于自身技術實力和投入負擔,自建導航系統對大多數國家無法實現,而承擔大國責任和謀求和平發展的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為導航提供備份系統,提升武器裝備中衛星導航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017年我國先后推動北斗導航系統與俄羅斯的GLONASS和美國的GPS的合作,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GLONASS系統的兼容與互操作,和GPS達成信號兼容與互操作。這意味著中國北斗導航將在全世界范圍內進一步普及。
隨著北斗三號的全球組網逐步完成,北斗逐漸由“中國的北斗”走向世界的北斗,在亞太相對于GPS的高精度,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與GPS兼容,北斗導航系統的成熟有助于提升我國在軍事裝備上的國際競爭力。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武器出口額約為1320億美元,其中我國出口額約為90億美元。2013-2017五年間我國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場份額占比為5.7%,相比2008-2012年間增長38%,我國對外軍售呈現出高速上升的趨勢。我們認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通過北斗導航定位板卡、模組終端和配備在相應武器上等形式,實現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外軍事裝備上的銷售,而巴基斯坦亞洲國家等作為我國出口的主要市場,北斗導航系統有望在亞太軍備市場實現突圍。我們假設整個北斗占對外軍售比重的1%,外貿軍售保守將帶來北斗軍品5-6億人民幣的市場增量。
對比美國GPS軍用,軍工藍海市場高景氣
美軍對GPS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領域中的戰略地位非常看重,美國《軍事評論》雜志曾明確指出:“誰能掌握衛星導航優勢,誰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美軍在GPS剛剛建成之初便用于軍隊裝備部署,在GPS裝備持續的滲透和替換的同時,GPS設備在美國軍事裝備市場規模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據ABI Research在2011年的調查數據來看,2005-2010年,GPS設備在北美軍事領域市場規模由32.40億美元增長到79.8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20%,持續保持高速增長;GPS裝備的性能和單價也在不斷提升,2005-2010年北美軍事領域GPS設備平均單價由1212美元增長到1704美元,增長約41%。美國軍方市場在上世紀開啟軍用化之后的10余年內仍然保持高增長,可見軍用市場對衛星導航定位的需求空間廣闊。
美軍的高信息化部隊裝備中GPS已成為標配和重要的基礎設施,GPS衛星定位裝備的在單兵和移動裝甲車、坦克、核潛艇等上的裝配,大幅度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打擊精度和作戰能力。早在海灣戰爭時期, GPS接收機的配發為美軍機械化步兵部隊的高速精準行軍提供了技術支持。GPS裝備通過接受GPS衛星信號為單兵和部隊裝備提供自主導航、線路規劃等功能,實現靈活作戰能力。
隨著GPS技術的不斷成熟,GPS功能模塊應用在精密制導上,通過在導彈彈頭上安裝GPS接收機,實時測定導彈位置和方位,進行彈道偏差修正,準確命中目標,并且不受導彈射程的影響,可以為洲際巡航彈道導彈和各種精密制導武器提供精準打擊目標功能。在導彈上的掛載,也要求GPS接收機能夠耐受高溫和12000g的加速度等極限條件。還可借助GPS對打擊目標命中率進行評估,在導彈引爆前瞬間,觸發GPS接收機進行定位,并將位置信息及時返回,對命中率進行檢驗。
憑借著在GPS技術上先發制人,美軍已經開始實現在軍事信息化作戰中的全面領先,以GPS裝備作為對外軍售也擁有廣闊的市場。我們認為北斗起于軍用也將全面軍用,當前北斗導航在軍用市場將逐步實現全部滲透,北斗導彈制導和北斗軍用導航裝備需求將全面爆發,北斗導航系統在軍用市場的未來發展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北斗軍工市場發展趨勢,集中度提升龍頭受益
目前北斗軍工市場份額相對較為分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不同軍種部隊在導航產品的選購上并不集中;另一方面因為在北斗二號系統發展時期技術和標準上的不完善,使得產業鏈并未完全成熟。但是綜合海外GPS市場和國內北斗系統演進路線來看,未來北斗軍用市場將受以下影響而變化。
一、安全保密;北斗導航系統作為導航位置信息系統,具有絕對的位置信息保密要求,此外在北斗導航系統與相應軍用裝備的適配中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軍事裝備參數信息,出于對位置信息和軍事裝備的保密需求,北斗軍品的供應商數量未來將會減少,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
二、產品適配;北斗軍品市場相對民用市場更加精細化,不同導航終端在不同軍用裝備上的適配度有一定差異,根據軍用要求提供個性化定制和裝備適配是軍用市場的核心競爭之一,與相應軍品在適配期的磨合有望在大規模采購和批量化定制中占據先發優勢。
三、自主可控;全產業鏈自主可控是北斗軍用市場的準入門檻,同時軍品在技術標準和產品工藝上要求更高,相對來說涵蓋“芯片-板卡-終端-系統”的全產業鏈廠商在行業競爭中具備更強競爭力。
四、歷史合作;北斗從北斗二號系統開始推廣大規模軍用,軍品研發和定型需要一定的研發周期,與軍方以及科研院所在北斗二號系統時期的良好的歷史合作有望形成渠道黏性,有助于在北斗三號系統的建設和終端產品替換中擴大市場優勢。
基于以上四點原因分析,我們認為隨著安全保密和產品性能適配等要求的重要性凸顯,未來北斗軍用市場集中度有望全面提升,具備核心技術優勢和全產業鏈布局的頭部廠商有望擴大市場份額,在北斗二號系統階段表現出色的廠商有望在北斗三號系統實現強者恒強的局面。
五、高精度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空間如何?
產業鏈加速實現自主可控,行業競爭格局趨于穩定
高精度產業鏈結構
北斗高精度產業主要指以應用于測量測繪行業和高精度定位服務需求的行業應用,圍繞以高精度GNSS接收機和GIS數據采集器等為代表的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終端展開。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高精度定位產業鏈結構已經逐步規模化,基于衛星導航系統和地基增強系統,在以芯片、天線、核心軟件算法和板卡等元器件為基礎之上,制造出應用于多行業領域的高精度定位終端,搭載北斗定位系統,根據客制化要求開發相應的軟件應用集成提供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服務的解決方案,并逐步衍生為用戶進行高精度產品運維的運營服務等下游產業。
基礎構件主要包括射頻芯片、基帶芯片、核心算法軟件、天線和板卡等,其中射頻芯片和基帶芯片都是集成在GNSS板卡上,是GNSS板卡的核心器件,主要功能包括接收北斗衛星信號后進行模數轉換,對衛星數據信息完成運算后輸出高精度位置信息。芯片和板卡性能決定了整機的性能,也是終端最核心的元器件和占比最高的成本部分。
應用產品主要包括以高精度GNSS接收機和GIS數據采集器為代表的測量測繪終端,以及將高精度技術結合的行業應用終端產品等,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在高精度板卡等元器件的基礎上,搭載相應的行業應用軟件,提供適用于不同行業的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
運營服務產業為客戶提供高精度定位系統的運營外包服務,隨著北斗產業鏈的逐步成熟和分工深入,運營服務商逐漸成為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運營服務商通常由獨立的第三方進行衛星導航系統運營,從衛星定位專業角度出發為客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降低高精度定位的投入成本,有助于高精度產業的大眾滲透和智能運維。
芯片板卡為核心競爭,集成化多模化大勢所趨
由于北斗系統的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過去被GPS巨頭天寶和諾瓦泰等公司壟斷的芯片和板卡近年來實現了自主突破,其中射頻芯片和基帶芯片均實現了自主國產,以和芯星通、武漢夢芯、中海達為代表的等廠商已經實現了射頻和基帶芯片的自研;而在高精度板卡方面,中海達、北斗星通、華測導航、司南導航已實現了OEM板卡的自主生產;從事高精度GNSS接收機制造的廠商如中海達、華測導航都已開始在產品中推廣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板卡,中海達在2017年已經有超30%以上的RTK產品使用自主研發生產的板卡。
上游基礎元器件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會是未來幾年的趨勢,北斗導航高精度應用行業將成為一條由上游到下游均由我國企業主導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鏈。目前進口板卡成本在4000元左右,而自產的板卡成本在2000元左右,自主板卡規模化后成本仍將顯著下降。我們認為板卡國產替代將有益于高精度行業公司降低RTK產品成本提升毛利率,未來北斗高精度行業的競爭關鍵是芯片和板卡技術工藝的競爭。
未來消費級市場和移動位置服務也將涌現對高精度位置服務的需求,大眾應用市場的爆發將成為未來的高增長市場,芯片制作工藝直接關系到終端體積、總量、成本、性能和功耗等等,也直接影響北斗下游產業滲透發展。未來北斗芯片的發展方向是集成化、多模化,芯片集成化通過將射頻芯片、基帶芯片和微處理器合而為一,可以顯著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體積、功耗和成本;芯片多模化是為了應對目前北斗尚未完成全球組網、市場成熟度較低的缺點,北斗二代芯片通常需要借助兼容GPS來實現市場的拓展。我們認為隨著芯片的集成化和多模化發展,未來高精度定位應用有望打開消費級應用市場,RTK產品芯片和板卡的自主化有望在大眾消費市場爆發時占據先機。
高精度行業市場格局:四強穩固,全面布局
2017年國內專業高精度接收機終端出貨量在14萬套;高精度天線出貨量17.2 萬只,高精度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11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7年的近63億元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高達28.4%。以中海達、南方測繪、華測導航和unistrong為主的四家廠商占據國內GNSS接受機市場絕大部分份額。GIS 數據采集器基于衛星導航系統,以手持終端的形式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和軟件服務,更易由傳統的測繪領域向其他行業應用進行滲透。客戶以政府用戶為主,向企業客戶逐步擴大,實現多行業和領域的大規模增長。
2014年底開始,高精度GNSS接收機市場開啟價格戰,中海達的定位裝備產品收入毛利率從2014年的49.19%下滑到2015年的40.82%。價格戰之后,廠商開始理性競爭,當前,中海達定位裝備產品業務毛利率回升到50.84%。我們認為隨著行業競爭多元化,公司產品之間的競爭逐步轉向核心技術和行業客戶需求層面的競爭,單純的價格戰爆發可能性不大;此外技術研發實力和核心芯片板卡等產品的突破實現自主化板卡和芯片替代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毛利率提升,也會抵消一部分價格下降的影響。
從行業發展結構來看,由于GNSS接收機性能和品牌的影響,隨著定位精度要求的提升,行業整體表現來看GNSS接收機市場份額較為穩定,競爭壁壘較高。我們認為受益于高精度GNSS接收機芯片和板卡的國產化,未來GNSS接收機的終端價格將會保持小幅下降趨勢,高精度GNSS接收機的行業滲透率有望逐步提升,未來三年傳統高精度應用行業對于GNSS接收機的需求仍將保持在30%左右的市場增速,高速增長有望持續。
中海達
中海達成立于廣州,公司以衛星導航技術為基礎,專注于測繪地理信息裝備制造、服務及解決方案提供,產品目前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是國產衛星導航接收機的先行者,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0%以上,持續多年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在實現核心技術不斷積累同時,公司以衛星導航技術為基礎,融合聲吶、光電、激光雷達、UWB超寬帶、慣導等多種技術,已形成“海陸空天、室內外”全方位的精準定位產品布局。公司設計并制造RTK產品、GIS采集器、無人機、光電掃描儀產品和相關導航應用裝備,自主研發了恒星一號”芯北斗高精度導航射頻芯片和高精度板卡,實現為不同行業領域客戶提供包括衛星導航定位裝備、行業應用及方案集成、時空數據及運營設計服務。
公司同時積極推動北斗導航系統在行業應用領域的滲透,2017年圍繞無人智能載體和科技旅游兩大戰略重點行業進行突破,即著眼于當下,又瞄準未來。實現在RTK產品主業領導地位基礎上,打造新的盈利增長空間。公司也在積極布局軍品市場,伴隨著公司逐步自主化水平提升,未來有望突破軍方市場。中海達正逐步成為國內領先的北斗衛星導航應用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
南方測繪
南方測繪非上市公司,成立于廣州,集測繪地理信息產業技術研發、產品制造、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一體,業務范圍涵蓋測繪裝備、精密測量系統、精準位置服務、數據工程、地理信息軟件系統及智慧城市應用,致力于行業信息化和空間地理信息應用價值的提升。公司陸續實現了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GNSS等一系列測繪儀器的國產化,取得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經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的專家鑒定,認定南方測繪的產品和綜合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躋身行業世界四強,綜合實力位列中國地理信息百強企業榜首。公司產品包括高精度GNSS解決方案、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地理信息軟件系統、高鐵精密測量、三維激光掃描系統和低空攝影測量。
華測導航
華測導航成立于上海,公司致力于提供高精度數據的采集和應用解決方案,專業從事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相關軟硬件技術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并為行業客戶提供數據應用及系統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高精度GNSS接收機、GIS數據采集器、海洋測繪產品、三維激光產品、無人機遙感產品等數據采集設備,以及位移監測系統、農機自動導航系統、數字施工、精密定位服務系統等數據應用解決方案。自主研發并掌握高精度GNSS基帶信號處理、GNSS高精度算法、GNSS終端、導航與自動控制等核心技術,擁有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150余種,高精度導航領域產品專利400余項。目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定位板卡產品正在小批量推向市場。
公司長期專注于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產業,業務經營主要是“數據采集設備+數據應用及解決方案”并重的業務模式。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廣泛地應用于大地測量、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災害安全監測、建筑健康監測、精準農業、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諸多領域。
高精度應用多領域拓展,成長空間廣闊
高精度應用也正在逐漸向更多的行業應用滲透,目前以農機導航、位移監測、車聯網、無人駕駛和移動終端等為代表的市場高精度定位信息的服務都催生了對高精度定位的需求。衛星導航應用只限于人們的想象,我們認為隨著信息化的推進許多行業都會產生對高精度位置信息的需求,高精度定位應用有望與更多的行業產業耦合,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寬,高精度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精準農業藍海市場,農機自動化大勢所趨
精準農業主要通過給農機裝配農機自動導航系統,包括衛星定位模塊、電子計算模塊、機械控制模塊,基于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提供的精確位置信息,系統對地理位置信息和作業路線進行規劃,并自動運算出最佳的農業配比,利用機械控制模塊對農業機械進行精確控制,以保證農機按預定路線精確作業。農機自動導航系統的運用能夠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延長作業時間及提高土地產出率,特別適用于大面積地塊的規模化作業及大中型拖拉機作業。
美國早在1990年就將GPS應用到農業生產領域,通過GPS信號完成對農機的線路規劃,實現農機的自動駕駛,在節約了人力成本的同時也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GPS信號還可事先將土地信息化生產地圖,自動計算出每一塊小區的施肥配比和噴施量,并想農機和自動灌溉機下達配比指令,試驗數據表明用GPS指導施肥的作物產量比傳統平衡施肥作物產量提高30%左右。美國GPS巨頭天寶精準農業分部在2017年貢獻營收4.77億美元,占總營收的18%。Trimble主要提供產品包括農場導航設備、定位系統和農機自動化應用系統和信息管理方案。通過使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優化農業生產投入,提高農產品產量和環境質量。
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按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增加值比例和農業勞動力比例的年代差的平均值計算,2008年中國農業水平比美國落后約100年,比德國落后約80年,比法國落后約60年,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比工業勞動生產率低約10倍,農業現代化水平比中國現代化水平低約10%。農業自動化作為我國現代化的一塊短板,國家相繼出臺了“一號文件”推動農業的信息化和機械化,加大了對農機的補貼力度與覆蓋范圍,農機補貼金額從2004年的0.7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3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2%。其中耕地面積較為開闊的新疆和黑龍江在2013年開始對農機用北斗定位終端開啟補貼。國家補貼政策的實施將推動國內北斗農機導航市場的發展,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推動,全國主要的農業省份和地區都將開啟農機自動導航滲透。
從目前精準農業市場的競爭格局來看,以天寶、拓普康為代表的國外企業憑借在國際市場多年農機產品的營運和成熟經驗搶占了部分市場,但是隨著國內以中海達、華測導航等為代表的企業逐步成熟和自主化,農機導航市場將逐步實現國產替代,未來國內企業有望占據市場更多份額。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國內廠商可以通過對原有農用機械的加裝,實現引導農機按照預設路線進行對作業方向進行調整。可應用于整地、噴藥、施肥等作業環節,實現亞米級的定位精度,有效避免了農機作業的重復和遺漏。
市場空間來看,目前我國農機自動導航系統剛剛在新疆和黑龍江地區起步,市場滲透率不足1%,而同期美國自動駕駛系統在高端農機市場滲透率超過40%,假設我國按20%的滲透率估算,我國每年60萬臺大中型農機中1/3的高端農機可搭載農機自動導航系統,則每年有大約4萬臺高端農機可裝配自動駕駛系統,經我們調研,自動農機系統補貼前的價格在9萬元左右,自動農機市場年銷售規模可達到30億元以上。此外我國已有的500萬余臺中大型農機也將存在裝配需求,同時考慮到未來自動農機導航系統的運維和替換,我們認為自動農機導航系統市場規模將在500億元以上。
位移監測市場,北斗安全新領域
受到自然界中的地殼變化、地質塌陷、山體滑坡和暴風等因素,橋梁高樓和采礦業等可能會產生位移變化,而位移形變與許多災害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位移形變監測在安全監控和健康監測等領域市場需求較大。通過運用衛星導航技術,對地質災害、交通運輸、水利水電、橋梁和大型建筑等位移形變進行監測始于GPS發展初期,如今隨著差分技術的出現,衛星導航技術在動態形變監測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可以實現對建筑物、工程結構物的健康檢驗和位移報警。
地質災害監測業務主要包括洪水、泥石流、地震等災害的監測與預警,通過利用高精度衛星定位產品獲取被監測對象實時三維坐標變化,通過及時預警預報,實現減少人員及財產損失。建筑工程位移監測主要指對水利、水電、交通、高層建筑等人工建筑的形變監測。尾礦庫監測指對堆存金屬非金屬礦山選礦后形成的尾礦或其他工業廢渣的場所進行監測,因為尾礦庫存在坍塌的危險,所以國家政策強制要求三等及以上尾礦庫和部分位于敏感區的尾礦庫全部安裝在線監測系統。此外也越來越多的應用與沉降監測、水資源安全監測、高速公路監測等等。其中地質災害監測由于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推動和財政支持,表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
位移監測通常包括傳感器系統、數據傳輸系統、數據處理和控制系統和輔助運行系統,通過北斗GNSS接收機、水平測量儀、氣象相關監測軟件作為外部傳感系統負責監測原始數據的采集,對位移變化進行實時監控,經過無線或有線傳輸系統傳輸到數據處理系統,對位移變量和采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作出結果輸出和預警等。
當前位移監測市場中技術實力和綜合產品比較強的有中海達和華測導航,其他企業相對來說市場較為局限。隨著衛星定位技術與相關傳感技術的融合不斷深入,位移監測將從簡單的位移數據獲取延伸到相關安全體系搭建系統中,以建筑工程和防災減災為主領域對位移需求的高精度和實時性要求更高,因此與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相契合,未來市場需求有望持續增加。對比歐美已將位移監測廣泛應用與城市的基礎設施中,我國位移監測市場尚處于初始簡短,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和重視,國產高精度位移監測技術和產品不斷成熟,未來對于位移監測的需求將持續提升。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預測我國位移監測市場在2020年將達到42.4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2.5%。
北斗+工程機械,安全和效率雙提升
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技術可以通過在工程機械上北斗定位終端的前裝,實現對工程機械的運行狀態進行監控,并實時提供反饋信息,提高工程機械操作的精準化。北斗導航系統的高精度,可以輔助檢驗工作流程的規范化和自動化,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使得工程機械的自動化和精準化成為可能。我國目前的工程機械在關鍵技術上與歐美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美國在GPS民用化初期便積極推動GPS與工程機械施工相結合,在建筑施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培育GPS技術和工程機械的結合,天寶收入中貢獻占比最高的部分就是建筑施工分部,2017年貢獻營收8.35億元,占比31.5%。
隨著北斗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國也開啟推動北斗與工程機械相結合,以國機重工為代表的工程機械企業正積極推動“北斗作業機械控制應用示范工程”項目的延伸,率先開展了“北斗工程機械管理系統”的開發。該系統將基于北斗衛星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研制新型車載終端產品,最終實現工程機械車聯網系統管理。“北斗工程機械管理系統”通過采集工程機械相關信息,以北斗導航定位技術、物聯網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云計算等車聯網綜合技術,實現遠程采集工程機械的地理位置、運動軌跡、工作狀態、報警狀態等信息,進行大數據挖掘、遠程監控、故障診斷和技術支持。
根據中國路面機械網的數據,2017年我國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平地機、推土機和起重機的年銷售量總和是29.55萬臺,因為工程機械行業受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等建設驅動影響較大,未來銷量存在一定波動,我們以2017年銷量為基準,保守假設北斗高精度終端在工程機械市場的滲透率為10%,僅增量市場未來將是30億的市場規模,考慮到另外還有350萬臺保有量,未來北斗工程機械終端前裝+后裝市場規模在200億以上。
行業應用向大眾滲透,汽車領域成關鍵切入點
汽車導航作為連接大眾消費和北斗導航最為契合的關聯點,是撬開北斗大眾消費市場的重要支點,以車聯網為載體的連接形式將是汽車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2017年,我國車聯網用戶突破2200萬,同比增長37.5%,按機動車保有量3.1億計算滲透率達到7.1%,車聯網硬件市場規模達到264億。2017年2月國內首款高精度車用北斗芯片發布,成功實現米級定位精度和3秒鐘快速定位,開啟我國汽車業米級導航時代。未來車用北斗芯片的應用將助力地圖導航定位、互聯網約車、車輛監控、物流調度服務、汽車租賃和汽車綜合服務等業務。
在車聯網標準方面,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 已基本成熟,正在加速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根據發改委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表明,2020年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覆蓋率達到 90%,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同時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對高精度定位要求更高,在行駛過程中需要實現車道級定位,我們認為汽車市場具備巨大的成長空間,車聯網和無人駕駛的雙輪驅動將全面提升未來北斗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市場。
具體來看車載導航是目前市場上最為穩定的增長點,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2016年汽車前裝市場終端銷量突破550萬臺,后裝市場終端銷量約800萬臺,前裝終端在汽車市場滲透率接近20%,前裝市場銷售收入銷售收入超300億元,車聯網市場規模超200億元。我們認為隨著汽車行業信息化的提升和車載電腦的普及,汽車導航將逐漸向前裝化趨勢轉變,隨著北斗導航廠商與車企和車載導航地圖等廠商的合作不斷加強,未來北斗導航系統將在汽車領域打開廣闊成長空間。
對標GPS龍頭天寶,借鑒高精度市場發展路徑
Trimble(天寶)導航公司是世界一流的高精度定位方案提供商。公司以研發應用于海洋水域的地基導航定位產品起家,通過將GPS技術于軟件應用、通信技術、激光產品和全站儀等光學產品相結合,為用戶提供精準定位等全套位置解決方案,應用領域包括高精度測繪、精準農業、物流交通、資源勘探與開發等,公司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0 年GPS系統全面開放民用,公司營收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從1999年的2.71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26.64億美元,實現年均復合增長13%,美國會計準則下的經營利潤保持19%的復合增長。其中毛利率十多年來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7年公司經營毛利率達到56%。
從營收構成來看,裝備產品給天寶收入占比貢獻呈現下滑趨勢,與之相對應的運營服務收入和簽約年費帶來的軟件業務收入占比逐年提升,公司在向位置信息綜合服務商轉型上收獲成效,相較于裝備產品,運營服務和簽約年費更具用戶黏性,毛利率更高,對公司營收和現金流提供更健康和持續的支撐。在海外市場開拓上,天寶在2000年便開始通過并購打開海外市場,目前海外市場營收占比已經超過50%,2017年歐洲和亞太的營收占比分別達到25.5%和14.3%。
天寶在2000年便開始通過并購來海外市場開拓,持續并購海內外優秀上市公司來實現技術進步和海外市場拓展,借助GPS的全球布局東風,實現在海內外GPS全產業鏈的布局,我們將天寶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并購開拓階段為公司成為GPS綜合服務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認為天寶跟隨GPS的技術演進成為全球高精度巨頭的主要有以下關鍵因素值得國內北斗導航廠商借鑒:
1、研發持續高投入,鎖定核心元器件技術。天寶在GPS領域深耕多年的技術積累,持續較高的研發投入,保持技術創新力度,確保公司在技術和終端產品上先發制人;
2、外延并購實現高精度應用領域拓展和海外擴張。天寶通過并購海內外優秀公司,實現外延增長,擴展公司高精度業務類型及海外市場,實現衛星導航產業鏈的全面布局;
3、轉型高精度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提升軟件業務收入。在終端市場的基礎上,將硬件技術與軟件開發相結合,從單一的GPS廠商轉型為位置服務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前期的GPS市場占有率有望在技術產品升級換代和服務轉型中占據市場優勢。
對應國內來看,2017年國內北斗行業公司積極開展海內外并購合作,通過收購相關企業,積極推動產業鏈關鍵環節融合與完善,拓寬業務收入來源實現跨界發展,著力于推動北斗高精度實現多產業多領域的滲透發展。隨著北斗高精度在更多行業實現融合應用,北斗高精度市場空間也將進一步擴大。
對比國內北斗廠商的海外營收來看,目前國內高精度產商均開展了海外業務,營收占比在10%左右。綜合來看國內北斗廠商海外營收穩步提升,對比GPS巨頭天寶海外營收占比50%以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我們認為北斗作為具有完全自主水平的衛星導航系統,在定位精度和全球覆蓋上全面對標GPS衛星導航系統。在一帶一路等政策助推下,將從國內市場向全球市場突破,國內北斗廠商有望持續開拓海外市場,未來海外發展將大有可為。
六、如何看待未來自動駕駛對產業推動作用?
自動駕駛已成未來發展趨勢,自動駕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方向是依托于雷達、熱像儀、高精度陀螺和高度智能化的計算機等技術集成設備,大量傳感器的投入導致成本過高,雖然為汽車駕駛帶來一定程度智能化提升。但是傳感設備在運用過程中獲取的是相對動態的行駛信息,而對車輛行駛的路徑例如道路等級、道路曲率、坡度和車道位置等信息缺少下一步的規劃和認知。因此單純依靠傳感設備和AI很難對行駛路口進行完整規劃。
北斗高精度正好通過高精度位置服務和高精度電子地圖的運用,配合傳感器設備,即可制定自動駕駛方案,實現系統性道路規劃,時刻獲取車輛的精準定位,靈活完成自動避讓。北斗高精度的應用,幫助自動駕駛完成了交通領域的變革,使得自動駕駛成本降低同時,安全度和可靠度提升。
高精度地圖是指高精度、精細化定義的地圖,相比服務于衛星導航系統的傳統地圖而言,高精地圖最顯著的特點是其表征路面特征的精準性。其精度需要達到分米級才能夠區分各個車道,在精度上可以上升到厘米甚至毫米的級別。如今隨著定位技術的發展,高精度的定位已經成為可能。而精細化定義,則是需要格式化存儲交通場景中的各種交通要素,包括傳統地圖的道路網數據、車道網絡數據、車道線以和交通標志等數據。一旦高精度地圖完成一個區域的覆蓋,即可認為該區域的靜態環境信息都是完備的,而傳感器只需要去識別和避讓道路上的其他車輛和行人。高精度地圖的出現,提前將道路信息存儲到行車電腦中,將有效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實時計算壓力,提升自動駕駛的安全性。
在具備高精度地圖的同時,為了能夠精確確定汽車當前所處的位置信息,自動駕駛汽車還需具備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因此,我們認為在未來自動駕駛的應用中,傳統的消費電子級導航地圖和定位精度無法再繼續使用,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定位導航的技術組合在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定位技術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未來自動駕駛規模應用,高精度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目前高精度GNSS市場規模在十億級別,產品單價在萬元左右級別,高精度設備的出貨量在十萬級別。整體而言,高精度GNSS是一個小眾的行業,市場前景有限。而2017年,我國全年共產銷2901.54萬輛和2887.89萬輛汽車,產值達到萬億級別。假設未來自動駕駛滲透率達到30%,也將帶來近1000萬輛車的需求。對于高精度行業來說,市場空間呈指數級增長。對于高精度行業來說,數量將是100倍的增長。保守估計高精度設備價格降低為現在的1/10,市場空間也將達到百億級別。同時,下游需求的擴大將帶來高精度GNSS設備規模化的成本下降,進一步拉動下游的需求。
盡管目前自動駕駛的實現或許仍有時日,業界普遍認為在2020-2025年方可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但是高精度導航地圖和高精度定位技術作為自動駕駛的基礎性關鍵技術,在地圖繪制和高精度車載定位設備研發上必然有一定的前置。
在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技術應用上,高精度RTK設備的車載化和定制化將是解決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問題的方案,車載高精度定位裝置通過將接收天線和板卡高度集成化,實現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高精度定位。我們認為,在自動駕駛的元年之前,對于北斗高精度行業的驅動主要集中在高精度地圖的繪制和高精度定位車載裝備的研發上,其中高精度地圖的繪制相對后續運維來說市場空間更大,作為每車標配的車載高精度定位裝備將受益于自動駕駛汽車的規模化而爆發。
高精度廠商有望優先受益汽車前裝市場
綜合國家安全和產業發展選擇考慮,我們認為具備自主高精度技術的國內北斗廠商,將會顯著受益于汽車自動駕駛行業的爆發。
以中海達為例,2016年公司與武漢光庭合作成立中海庭,發揮公司在高精度測繪上的技術優勢,共同進軍高精度地圖領域。中海庭去年成功引入上汽集團1.46億元戰略投資,通過與上汽在無人駕駛、車載定位和高精度地圖等領域的深入合作,實現與上汽集團在無人駕駛等領域的協同開發,重點突破車載高精度定位傳感器和組合導航的技術難點,也加強了公司在北斗導航高精度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能力。
在自動駕駛行業爆發之前,以中海達、華測導航等為代表的高精度定位公司陸續開始布局北斗無人機、無人農機等無人智能載體業務,通過在無人農機等業務布局,創新公司在無人智能載體業務上芯片、板卡以及算法上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力,以百度Apollo為代表的自動駕駛軟件廠商也開啟在無人農機上的布局。目前開展的農機自動駕駛作業對精度要求較高,我國精準農業標準為2.5cm(每直線行駛100米,水平誤差在±2.5cm),依托北斗導航技術的領先優勢,為農機提供北斗導航天線及北斗高精度衛星導航終端,確保無人農機保證高精度作業,推動智慧農業市場和農機標準化作業系統加速發展。
自動駕駛相比其他的大眾消費領域,對定位精度的準確性和實時定位的穩定性要求更高,需要更為成熟的技術積累和運營實力。我們認為已經在無人農機、無人機等無人智能業務上已經布局的高精度廠商有望優先受益。
北斗運營商有望出現
北斗作為我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將在未來的各行各業應用中,扮演著基礎位置服務的提供者角色。隨著市場空間的擴大,高定位精度的需求在不斷提升,未來專注于高精度服務的“運營商”將會出現。類似于傳統的運營商提供通信服務,北斗的“運營商”將提供諸如位置信息、高精度定位等在內服務,為車輛、手機、共享單車等各行各業需要位置信息的用戶服務。
以千尋位置為代表,位置服務運營商開始出現。千尋位置成立于2015年8月,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各50%股權)共同發起成立。千尋位置基于北斗衛星系統基礎定位數據、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利用遍及全國的超過2000個地基增強站及自主研發的定位算法,為遍布全國的用戶提供精準定位。公司打造的全球首個支持網絡輔助北斗(A-北斗)加速輔助定位系統,正是通過結合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在顯著提升定位精度的同時,將初始定位時間縮短至3秒。該加速定位服務目前已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3000多萬用戶使用,每天調用次數達1億次。千尋位置提供多種類型服務,包括“千尋跬步”亞米級定位服務、“千尋知寸”厘米級定位服務、“千尋知微”毫米級定位服務等高精度定位服務。同時,針對行業應用市場,千尋位置提供互聯網精細農業、形變監測、共享單車、車輛定位、測量工程應用、無人機等解決方案。背靠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千尋位置已建立全國范圍的首家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高精度定位平臺。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我們認為像千尋位置一樣以北斗高精度技術為基礎,提供自動駕駛位置信息或者其他特定行業領域的北斗運營商將會出現。北斗運營商通過建立北斗高精度定位平臺作為基礎設施,在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的同時,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更加智能和靈活的位置信息管理,北斗運營商或將在未來成為北斗下游產業鏈的主要市場。
七、推薦哪些公司?
我們看好國防軍工市場和高精度應用領域:1)軍改落地,訂單恢復;北3升級,更新換代;保密第一,龍頭份額提升,北斗軍方市場,重點推薦:北斗軍用龍頭海格通信,建議關注:振芯科技、北斗星通等。2)高精度廠商掌握核心科技,從板卡到芯片,國產替代趨勢加速;高精度市場持續高速增長,未來自動駕駛打開巨量藍海市場。重點推薦:中海達,重點關注:華測導航。
軍工行業龍頭——海格通信
(1)軍改進入后期,影響逐步消除,訂單正在逐漸恢復,軍品采購進入周期中后程,疊加2018國防預算超預期,軍隊建設繼續高增長,軍品業務迎來拐點。
(2)無線通信業務持續提升競爭力,高研發投入助力產品單一產品向數據鏈系統平臺轉變,同時軍改開放新軍種,給公司帶來新的客戶需求。
(3)北斗導航業務,軍民兩用迎來雙拐點:軍改完成,軍隊客戶訂購重啟;北斗全球組網即將完成,應用開始由軍入民,首先拓展行業應用,重點是高精度。
(4)航空航天板塊和軟件與信息服務板塊維持高速增長,分別圍繞軍用模擬仿真產品線和通信技術服務商,為公司的業績增長添磚加瓦。
(5)公司未來幾年將持續高速增長,我們預測公司18-20年凈利潤分別為5.7億元、8.1億元、12.1億元,同比增長 93.46%、42.55%、49.08%,18-20年EPS分別為0.26元、0.38元、0.56元,對應PE 41倍、29倍、19倍,國防信息化龍頭(通信、導航、泛航空)高增長確定性強。
高精度行業應用龍頭——中海達
(1)公司是傳統的高精度行業應用龍頭,擁有全自主的室內外、海陸空全業態的高精度定位技術。高精度定位行業近幾年維持高增速,公司作為龍頭享受超額增速。
(2)公司近期發布射頻芯片“恒星一號”能夠適用于四大衛星系統的所有頻點,公司實現從北斗高精度板卡向北斗高精度導航芯片的跨越,同時新型芯片降低公司生產成本,提升公司競爭力。
(3)北斗全球組網即將完成,同時基于北斗的下游行業應用持續增加。智能汽車作為未來最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需要北斗高精度的助力,公司作為國內高精度定位導航業的龍頭企業,有望率先受益于行業發展。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依然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