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中國基金報
記者 曹雯璟 莫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關于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調。那么,本次會議釋放出哪些重磅信號 ?接下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趨勢如何?對市場有哪些深遠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哪些投資機會?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廣發證券、國盛證券、中泰證券、申萬宏源、國金證券、東吳證券、華福證券等10家券商,多家券商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提“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以調結構來為穩增長添動力,統籌好需求與供給、速度與質量、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在穩增長的同時,也繼續重視經濟結構改善。
中信證券:長債利率或將偏強運行
中信證券明明團隊指出,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體現出客觀、積極的宏觀政策基調。“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替換以往的“穩字當頭”,釋放更加積極的信號。
在中信證券看來,“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與2021年底的“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 有異曲同工之妙,而2022年是典型的政策靠前發力的年份,央行降息、財政前置。加上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這一表述或意味著政府希望通過貨幣金融政策發力,增加流入實體經濟的廣義貨幣供應量,進而提振價格水平,價格水平在貨幣政策目標中的權重或將加大。綜合以上信號,央行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采取更多貨幣寬松操作。
具體到產業端,會議提到“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和“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意味著重大戰略任務、科技創新和制造業將得到更多的財稅支持。
相較過去落腳于產業鏈的“核心技術”與“關鍵部件”提法,本次會議中對顛覆性技術、前沿性技術以及新質生產力的視角把握更為宏觀系統,方向判斷更為積極新穎。其中,人工智能首次單獨成句,中信證券認為,作為顛覆、前沿的新生產力代表,這意味著人工智能整體政策態度已由前期的觀察評估轉為重點支持,未來相關利好政策或抵達新的層級。
消費方面,現階段,需求不足依然是制約經濟修復的關鍵因素。針對這一現象,本次會議將投資與消費結合進行整體部署,注重二者的協同促進。從結構上來看,智能家居、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將成為下階段的發展重點,更為重視政府投資的乘數效應,且投資將向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節能減排降碳等重點領域傾斜。
地產方面,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可期待增量的融資支持政策推動化解地產信用風險。
地方債務方面,本次會議提出要“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作出更大貢獻”。這意味著,經濟大省而言重心更應放在穩定全國經濟之上;對于債務負擔相對較重的地區,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則是重中之重。
結合經濟基本面、物價水平、金融數據和宏觀政策發力節奏的歷史規律,預計貨幣政策將率先發力,年底到明年年初降息、降準均存在落地的可能性,長債利率或將偏強運行。
中信建投:地產鏈或存在超預期機會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本次會議提到,“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明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會議強調,“三穩”的目的在于“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其中,穩預期排在第一位,強調輿論引導。相比于之前的政策表態,本次會議顯著增加了對于社會關切的回應。當前社會預期偏弱是經濟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投資、消費信心的不足引發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擔憂。本次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因此,陳果有以下五大判斷:
1、地產呵護政策有望持續出臺。此前因“未立先破”的房地產政策執行導致房企股債雙殺、融資受限、銷售下滑等境況,預計在明年有所改善,使房地產行業實現穩著陸;“三大工程”的積極落地將成為房地產模式“立”的突破點。降低按揭利率和首付比例,放松購房限制政策等措施或逐步加碼。
2、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內需、深化改革是重點。會議指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3、擴大內需突破點更加突出。傳統消費品領域也將迎來更新換代。會議指出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4、推進對外開放,出海+投資準入為大方向。會議指出拓展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出口。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認真解決數據跨境流動、平等參與政府采購等問題,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5、現代化產業部分重提“綠色低碳”,碳交易和環保行業或迎機遇。會議時隔多年,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部分再提“綠色低碳”。會議提到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在配置思路上,陳果認為順周期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行情,地產鏈或存在超預期機會。
中金公司:A股市場2024年機會大于風險
在財政政策方面,中金公司研究部也認為,明年財政政策力度有望提升、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減稅降費政策力度高于今年。
在貨幣政策方面,中金公司認為,本次會議要求從“精準有力”轉為“精準有效”,更加注重融資的結構性問題。中金公司認為,中國貨幣投放可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信貸投放貨幣的重要性相對下降,而財政投放貨幣的重要性逐步上升。貨幣投放方式的變化意味著,在現有指標中要更加關注社融、M1、貸款利率和民間融資利率,信貸增速的指示意義可能相對減弱。
中金公司認為,當前估值水平、交易、上市公司行為等一系列信號表明A股市場處于歷史偏底部位置,伴隨后續經濟基本面、政策環境和外部因素可能迎來周期性改善。中金公司重申在當前位置不必悲觀,A股市場2024年機會大于風險,節奏上有望前穩后升,近期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點工作對相關領域影響。
債市方面,中金公司預計明年貨幣政策或將繼續保持寬松,結合實體融資需求偏弱而債券配置力量較強。因此,他們認為明年利率下行周期或將延續,債券收益率或將有進一步下行,鑒于美國經濟放緩而明年美國可能降息,預計明年基準利率和債券利率下降幅度可能大于過去幾年。
廣發證券:五大關鍵詞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金麒麟分析師)總結了五大關鍵詞:其中關鍵詞一是“中國式現代化”,會議指出“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二是“高質量發展”,會議指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三是供給側與需求側協同,會議指出“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四是改革開放,會議指出“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五是統籌發展與安全,會議指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此外,郭磊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1、會議對2023年的定調是“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認為2023年“經濟回升向好”。在上述兩個判斷的基礎上,會議探討了“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問題,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注意的是,困難和挑戰除了“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等之外,還包括“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這一點隱含的政策指向值得進一步關注。
2、關于明年經濟工作,在具體工作要求上,除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之外,會議進一步指出“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即正向激勵的政策為主。這意味著在準財政工具上存在一定想象空間。
3、關于財政政策,除了適度加力、提質增效之外,會議強調“要用好財政政策空間”,是否對應財政空間擴大有待于繼續觀察確認;“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范圍”,這一導向邏輯上可以發揮專項債更大的杠桿效應。
關于貨幣政策,會議指出“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郭磊的理解主要是短期內價格仍處于較低水平,如果按照“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則貨幣供應就會明顯較低;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意味著如果GDP目標是5%、通脹目標是3%,則貨幣供應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
4、在產業政策上,會議強調的思路是技術引領產業趨勢,指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具體提到的領域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
5、在擴大內需的政策上,會議強調的是“有潛能的消費”和“有效益的投資”。在傳統消費領域,特別提到了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以及消費品以舊換新。在新型消費領域,特別提到了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在民生部分,會議指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發展銀發經濟”,下一階段人口政策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政策紅利。
6、關于房地產,除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加快推進“三大工程”外,會議還指出要“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明年可能是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框架成型的關鍵年份;關于地方債,會議指出“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為穩定全國經濟做出更大貢獻”,意味著化債期間部分省份在政府投資上可能會存在一些短期約束。
7、關于民企,會議強調“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落實一批舉措”,這意味著后續在民企相關領域會有政策紅利。
國盛證券:
2024年是防風險、促改革、擴開放的大年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金麒麟分析師)指出,本次會議“直面困難、提振信心,政策糾偏、對癥下藥,狠抓落實、強化擔當”,有不少新要求、新提法。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指向2024年政策將偏擴張、偏積極、偏刺激,大方向是中央加杠桿、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降準降息可期;此外,2024年也是防風險、促改革、擴開放的大年。
熊園提示:事情正起偏積極的變化,可以樂觀點。
總體來看,熊園認為,相較于過往多針對“雙碳”領域,本次“先立后破”應是指優先確保經濟企穩、謹防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謹防發生產業轉型的風險,對“立”的訴求更強,包括“建立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基礎性制度、統籌好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和穩定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化解產能過剩”等。
對比來看,熊園認為,這是一次“直面困難、提振信心”的會議,對經濟仍擔心,要求“增強憂患意識、增強信心和底氣”,關注重提“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是一次“政策糾偏、對癥下藥”的會議,對政策思路、政策執行、政策評價均有新要求,關注新提“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新提把握和處理好“四大關系”,要求“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增強獲得感“等;是一次“狠抓落實、強化擔當”的會議,要求“抓住時機抓緊干”,提出“四個抓落實”,強調“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具體看,2024年工作部署有不少新提法:1、提出5大“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政治”。2、中央加杠桿是大方向,寬財政、松貨幣,赤字率大概率高于3%,大概率會再降準降息,財政和貨幣也有望加強協同。3、“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位居2024年9大工作之首,延續鼓勵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提發展“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4、新提“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促消費仍是“舊”辦法,擴投資強調政府投資帶動,PPP有望重新成為增量工具,關注“三大工程”。5、“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指向2024年應是改革大年,緊盯二十屆三中全會。6、高水平對外開放更為細化,應也會有更多關鍵領域的“突破性”舉措。7、2024年是防風險大年,主線是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房地產和地方債仍是重中之重。
申萬宏源:政策加力、手段變化、三管齊下
申萬宏源宏觀研究部王勝(金麒麟分析師)、屠強、賈東旭表示,經濟形勢定調方面,本次會議比去年更積極、新增強調“經濟回升向好”。在風險方面,除了繼續強調有效需求不足外,較7月政治局會議新增“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兩大關鍵問題。政策部署出現較大變化,從去年“穩字當頭”轉為今年“以進促穩”。具體手段上首要強調供需等各類政策“協同”,“擴大需求”“優化供給”“提振預期”的政策“三管齊下”。
從供給看,在具體政策工作上,“優化供給”的順序前置于第一位,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包括制造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新型工業化等三大方向。優化供給也具備創造需求的三大“協同效果”。
從提振信心看,本次會議相較去年更明確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新增強調“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
從貨幣政策看,整體定調和12月政治局會議一致,新增“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首先表征貨幣政策對信用擴張的目標是積極的。但“價格預期目標”所傳遞出的另一層含義,即對當前相對偏低的通脹水平的不滿意。貨幣政策未來可能選擇適度壓低名義利率來壓低實際利率水平,保證信用的合理釋放,并改變居民通脹預期,促使未來物價回升。另一方面,名義利率的下行和未來通脹溫和上行都將給財政政策化解地方政府債務留下了空間。
從匯率看,仍堅持底線思維,或維持區間波動。
從財政角度看,會議再度強調了財政紀律,明確提出“增強財政可持續性”,2024年仍然成為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關鍵年份。
從地產角度看,更關注“供給側”,旨在對沖地產投資潛在壓力,繼續強調三大工程。更重要的是穩定居民預期,釋放供需政策協同效果,降低期房交付風險。
從消費角度看,會議對于消費的判斷為“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即挖掘消費內部潛藏的增長點。會議新增“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表明政策已經在關注居民收入問題,期待后續財政政策在短期穩定投資后,投向更多地轉向居民領域。
從穩外貿角度看,2024年建議關注我國出口份額繼續加快從對發達國家轉向對“一帶一路”等新興國家。
中泰證券:會議注重高質量發展和對政策全流程的管理
中泰證券研究所張德禮、游勇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了“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提法。一是“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2024年穩增長政策力度將大于2023年,但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中國經濟不會走老路;二是在不搞大刺激的情況下,更注重對政策全流程的管理,包括政策儲備打好提前量、不折不扣抓落實、政策效果評價上注重有效性等。
第一,在肯定2023年經濟工作成果的同時,也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暢通內外循環都面臨壓力等。會議也指出了“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于不利因素”。
第二,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不會走老路和強刺激。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原則在會議通稿中多次提及。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大規模刺激地產和基建的概率較低。
第三,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放在2024年經濟領域各項重點工作的首位。會議指出了一些重點發展的產業,包括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新型工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新賽道等。會議指出當前面臨部分行業產能過剩,未來在引導產業發展時可能將更加科學。
第四,貨幣政策方面,突出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對物價的關注度提高。其次,強調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可能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基礎貨幣投放、支持重點領域將發揮更大作用。最后,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從保商業銀行息差的角度看,通過MLF和1年期LPR下調引導存款利率下降,可能是2024年廣義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
第五,2024年財政政策發力值得期待。會議一方面要求“用好財政政策空間”,目前主要是中央財政有加杠桿空間,但“用好”可能表明赤字率不會大幅高于3%。另一方面,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范圍,在土地出讓金收入銳減和化債壓力下,通過預算內的專項債資金緩解地方財政壓力,可能會是近年“堵偏門、開正門”這一思路的具體體現。
第六,擴大需求方面一方面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這意味著從投入產出的角度看,消費項目需要有增長空間,投資項目能夠產生回報。另一方面要“以提高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為牽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2024年可能圍繞技改和家電以舊換新出臺相關政策。
第七,穩預期成為2024年經濟領域的重點工作,甚至將穩預期放在穩增長之前。“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注意把握…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核心都是為了要穩定預期。
第八,和往年相比,本次會議從全流程的角度去推動優化和落實各項政策。各項政策只有落到實處,才能起到預定效果。
第九,重點領域化險繼續推進。房地產基本延續了現有政策表述,關鍵看后續如何落實。隱債化解相關部分,隱債化解壓力較大的省市自治區2024年重大項目投資可能面臨一定壓力。
華福證券:關注七大政策信號
華福證券研究所燕翔認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了七大重要的政策信號。具體包括:
一是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其中關于“產能過剩”的表述是2019年以來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及。
二是會議明確提出“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總體基調更為積極。本次會議特別提出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三是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載體,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型生產力。產業是經濟之本,是生產力變革發展的具體落地載體,“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依靠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新產業。
四是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對金融行業意義重大;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需要更好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會議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意義重大,預計未來將使更多科技創新型企業融資渠道得到拓展。
五是在擴大內需方面,提出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后續在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大宗消費、重點領域政府投資等方面,將有進一步政策陸續出臺。
六是提出要持續有效防范化解三大重點領域風險;具體風險方面,會議提出了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三方面風險,并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七是提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意味著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提供助力。通過將城鎮與鄉村統一規劃,能夠重新構建城鄉平等的空間結構和城鄉產業互補鏈條,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化、生態環境共建共治,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未來,政策重點可以在鄉村資源等方面傾斜。
國金證券:五個關鍵詞、四大經濟工作主線
國金證券宏觀經濟組趙偉認為,本次會議“發展”“高質量”“改革”“安全”“科技”等關鍵詞詞頻則相較2022年會議更多,對應四大主線,即產業升級、消費投資良性循環、防風險及深化改革。
本次會議政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視度、支持力度持續提升,年初以來,央、地領導針對戰略新興、先進制造業密集調研。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也多次提及,“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將“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
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或是2024年挖掘消費潛能的重點方向。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或有兩層含義,一方面,需求端,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完善投融資機制,支持新基建、新動能等,以投資帶動消費;另一方面,供給端,通過設備更新、相關設施建設等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以高質量供給帶動潛在消費釋放。
持續防范重點領域風險,同時加快“三大工程”落地。地產銷售的低迷疊加庫存高企,房企投資意愿短期或難修復。在此情況下,防風險政策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加快“三大工程”項目落地,對沖地產投資拖累。
深化重點領域亦持續推進,以金融監管、金融機構改革,國企深化改革、民企相關制度改革為表征,背后均是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支持力度。年初以來,金融監管體系改革、新一輪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政策持續出臺,后續上述重點領域改革或進一步深化落地。
宏觀調控方面,會議新增“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一方面,指向后續財政、貨幣政策或加強協調、創新政策工具支持穩增長。另一方面,或指向多部門政策需“形成合力”,財政貨幣等宏觀調控政策將更注重與穩就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相配合。
財政政策方面,新增強調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當前財政政策空間或更多存在于中央,2024年中央或繼續加大對地方財政支持,適度調增赤字率、“準財政”等均是潛在資金補充途徑。“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與“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相呼應,或指向后續財政資金更多傾斜于債務負擔較小,項目儲備較多的經濟大省。
除了總量“適度加力”、結構支出優化外,2024年財政“提質增效”亦需穩增長項目儲備匹配支持。2022年各地財政審計報告顯示,項目準備不足是影響專項債資金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財政資金充足的情況下,提前儲備申報項目、加大項目前期要素支持,重點支持“十四五”規劃的水利、交通優質項目等或是落地關鍵。
東吳證券:“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有深意
東吳證券分析師陶川(金麒麟分析師)、邵翔(金麒麟分析師)認為,一個“新”字凸顯了明年工作中“進”和“立”之所在,其中科技創新無疑是重中之重,核心在于通過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新型舉國體制以及推進新型工業化。
宏觀政策上會議要求加強“工具創新”,內需上注重“新型消費”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政府投資支持“新”基建和“新動能”。更加強調培育“外貿新動能”,更加強調推進“城市更新”和城鄉融合“新格局”, 更加重視“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又把科技創新和產業政策放到了重點工作的首位,部分說明政策層對于當前的經濟工作基本是滿意的。這也意味著“立”的核心就在科技創新:一方面要大力發掘新產業和新賽道,一方面要用新技術加快傳統產業的升級。會議更加強調“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充分體現了政策層對于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急迫性。除了2022年提及過的人工智能、生物制造、量子以外,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新增了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表述,同時增加了對于廣泛使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的需求。
財政政策表述核心“不變”。一是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尤其針對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二是擴大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范圍,支持推進“三大工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國家對財政政策范式轉換仍持謹慎態度。
去年,本次貨幣政策的表述新增兩點:一是更加注重與“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可能更加突出逆周期性和對通脹目標的引導;另一方面在利率上,后續利率調控或對低通脹、實際利率高企現象更加關注,而非單純錨定名義GDP增速,明年降息的仍有想象空間。二是重視“結構”和“存量”,提升效能。這意味總量增速不再是唯一的抓手,央行結構性工具以及商業銀行信貸結構的優化也會成為重點。
地產方面,穩妥推進金融“去地產化”。穩地產聚焦長短期目標并舉,短期注重房企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中長期注重轉型,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范圍推進“三大工程”,構建保障房+商品房的地產新模式。
外貿的“新動能”更加注重“引進來”。除了拓寬出口的種類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打造“投資中國”品牌,以及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的堵點。穩定外資、吸引外資依舊會是未來一段時間對外政策的重心,而通過引入海外購買力、支持國內消費、零售也成為明年的重要看點。
責任編輯:王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