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旅界 王薪宇
一天之內,凱撒旅游(000796.SZ)的兩份公告,令其背后的大股東海航集團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2018年1月19日,凱撒旅游發布停牌公告稱,“因公司發生對股價可能產生較大影響、沒有公開披露的重大事項,申請從19日開市起開始停牌”。
在該公告中,凱撒旅游并未聲明是何重大事項,但早前消息顯示,海航系旗下四家上市公司供銷大集、海航控股、天海投資、渤海金控,自1月10日起先后發布停牌公告,均稱正在籌劃重大事項。這讓人很難不把凱撒旅游的停牌和海航集團聯系在一起。
不少媒體順藤摸瓜,將海航集團最近異常動態匯總,如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鋒接受采訪時談到海航流動性短缺,獲取新融資困難;旗下所發債券大幅下跌,創歷史低點;原定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副董事長兼CEO譚向東取消了這一行程;《華爾街日報》稱海航擬出售價值6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但該消息被海航集團否認。
曾經同列海外“買買買”的三駕馬車,萬達、安邦和海航,前兩個均已遭遇重大變故。萬達割肉賣血,耗費無數心血拿下的13個文旅城和77個酒店項目拱手讓人;2017年5月,安邦賴以成名的“萬能險”被保監會叫停,保費收入斷崖式下跌,2017年1-11月,安邦保費規模負增長24.75%,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小暉被帶走調查。
這一次輪到海航了嗎?5家上市公司停牌背后,海航是否要賣資產解決流動性危機?這是隱約藏在媒體報道筆鋒里的猜測。
但在1月19日股市收盤后,凱撒旅游的一份公告令人大為意外,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海航旅游正在籌劃涉及本公司購買資產相關的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構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公司將在十個交易日內刊登相關公告并申請公司股票復牌或者轉入相關程序”。
敢情海航集團不是要賣資產解決流動性危機,而是要進一步買資產?業界和媒體的猜測被打臉了嗎?新旅界(LvJieMedia)聯系了多位接近海航集團的人士,但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確切回應。
事實上,以現在公布的信息要判斷是買還是賣,還為時尚早。凱撒旅游所公布的聲明中,僅提出“海航旅游”涉及購買資產,而非海航集團,這就存在一種可能,海航旅游購買海航集團其他資產。這意味著這次購買資產可能是集團內倒手,另一個跡象更加佐證了這一可能性,海航集團旗下共11家上市公司,目前僅有5家停牌,若是海航集團整體大變動,所有上市公司理應全部停牌。因此,此次資產重組可能只涉及到這5家上市公司,當然不排除后續上市公司停牌的可能。
海航集團可能正在進行一次集團內的大調整,哪怕只涉及到5家上市公司,也是相當大的動作。這不禁讓人疑問,海航集團怎么了?
海航怎么了?
事實上,自中央出臺遏制非理性海外投資的政策文件后,海航集團會不會“出事”就是業界和媒體一直猜測并時刻關注的焦點。萬達、安邦和海航海外收購的重點,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某種程度上屬于類金融產品,無生產過程或者生產極為簡單,技術門檻近乎為零,卻能在未來帶來穩定可預期的收益。這就是放大版的金融理財產品,任何人都可購買、可持有、可獲益。
國家此前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是為了獲得先進技術、先進經驗和海外市場,做大做強實業,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但投資房地產、酒店、影城等類金融產品,非但對實業沒有幫助,反而將大量資產轉移到海外,加速外匯流失,尤其是萬達、安邦等高負債企業,把資產放到海外,留給國內巨額負債,加劇國內金融風險的隱患。
萬達、安邦的海外投資,類似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企業,彼時日本經濟高度繁榮,企業界掀起一場買下美國的高潮,索尼買下好萊塢巨頭哥倫比亞影業,三菱買下美國國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度假勝地夏威夷96%的國外投資來自日本,洛杉磯鬧市區一半房地產被日本收購。巨額的海外投資集中于影視、旅游業、房地產,并沒有推動本國生產力發展和競爭力提升,最終不斷升值的日元和人口老齡化使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這是萬達、安邦惹禍上身的根源。海航同樣在海外買了不少酒店和房地產項目,尤其是65億美元入股大名鼎鼎的希爾頓酒店集團,成為最大單一股東,同樣涉嫌通過購買海外類金融資產轉移國內資產。
但海航的命運似乎好很多,至少還目前沒有步前兩者后塵,反而得到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浦發銀行等八大銀行表態支持,并獲得巨額銀行授信。事實上,正是因為獲得八大銀行支持,海航集團陳鋒才敢于開口承認“海航存在流動性緊缺問題”,否則自爆流動性問題只會引來債權人擠兌,而再大的企業也禁不起擠兌。
可以說,海外投資風波,海航已經涉險過關。為何同樣海外“買買買”,海航能平安過關,而萬達、安邦不能?
海航和萬達、安邦最大的區別是,海航并非純粹的金融企業,有強大的航空業為依托,其海外投資也不僅限于房地產、酒店、娛樂業,而是收購了大量航空業資產。萬達的房地產屬于類金融業,安邦的保險屬于金融業,而航空業屬于實業,有技術門檻,有創新空間,并且相對來說,產業前景光明,國內外存在管理提升差距。
海航收購海外航空資產,航空業屬于生產性行業,有助于推動本國航空業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參與國際競爭,這讓海航在這場風波中涉險過關。
或為推動HiApp
那么既然海航并無萬達、安邦之憂,為何要進行大規模重組動作?
新旅界(LvJieMedia)認為,這或許與其剛剛推出的HiApp有關。2017年10月,海航宣布全面戰略轉型,推出數字化移動端平臺HiApp,計劃用這一平臺整合海航旗下所有和出行有關的資源、產業鏈環節,如航空、酒店、旅行社、購物、旅游金融、行程中服務等。海航試圖用龐大的資源庫和無縫鏈接的服務鏈條,從OTA甚至騰訊、阿里手中爭奪消費者。事實上,也只有整合足夠多的資源,和足夠便利的服務鏈,才能對抗互聯網企業的流量入口優勢。
要實現無縫鏈接服務鏈,需要從集團架構層面對業務邏輯進行全方位梳理,這或許是海航集團旗下近一半上市公司停牌的原因。從此次停牌的企業來看,海航控股集中了航空資源,供銷大集集中了商貿購物業務,天海投資有IT科技優勢,渤海金控是以租賃為主業的國際化金融控股集團,是全球第三大飛機租賃集團,凱撒旅游則是出境旅行社龍頭。重新梳理這5家上市公司的業務,推動HiApp計劃,也許就是海航的目的。
突然間旗下5家上市公司停牌,似乎海航正迎來大變故。是危機還是契機,目前并無確切消息,但綜合種種跡象來看,契機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危機。海航最終將給出什么答案,新旅界(LvJieMedia)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