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終于回本了。”今年年初,不少投資者在社交平臺感慨。
“我現在只買定期存款還有R1和R2風險的理財,去年市場波動太心累了,現在有穩定收益就已經很滿足了。”另有投資者表示。
2023年上半年一場債券市場“牛市”的到來,讓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得到了回升,《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3年上半年)》(下稱“《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39%,較2022年末的2.09%(歷史最低位)回升了1.3個百分點。
但值得關注的是,3.39%的收益率仍處于銀行理財產品近十年來的相對低位。此外,2023年上半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較2022年明顯縮短,低風險產品占比提高,保守型個人投資者數量增加。
相關分析人士指出,去年破凈潮、贖回潮對投資者信心的打擊仍在,低風險、短期化的理財產品增多更多是銀行理財為迎合投資者風險偏好導致的。
銀行理財收益率回升了
“好久不見R1型理財產品有這么高的收益率了,最近的銀行理財有點卷啊。”7月初,看著某銀行“活錢管理”產品頁面多個近七日年化收益率3.20%以上的產品,有投資者發出這樣的感嘆。
而剛過了半個月,7月中旬,該投資者就再次發文表示,“這樣收益率的產品沒有了,我買的幾款也跌了,直接贖回了。”
8月9日,記者查看該銀行活錢管理頁面,發現多數理財產品最高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50%上下,最高不到2.7%。
歷經2022年的破凈潮、贖回潮之后,隨著債券市場回暖,銀行理財市場收益率終于在2023年上半年迎來了修復。《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各月度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39%,較2022年末的2.09%回升了1.3個百分點。
這在市場多數理財產品上也得到了反映。以招銀理財“豐裕雙債360天持有1號”理財產品為例,該產品單位凈值在2022年12月6日跌破單位凈值,在12月13日達到成立以來單位凈值最低點0.9933,累計收益率達到-0.69%,在2023年1月16日恢復初始凈值,后凈值持續回升,8月7日單位凈值達到1.0237,如今近3月年化收益率達到3.87%。
“去年買的一些銀行理財虧了一點兒本金,幸好今年到期都回暖了。”有投資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去年市場波動加大,但好在來得快去得也快,其持有的理財產品在今年到期后,“雖然收益不多,但好在沒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較2022年有所回升,但3.39%的平均收益率相較往年仍處于較低水平。對比來看,2018年至2021年每年12月末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97%、4.44%、4.05%、3.55%,均高于3.39%。
銀行理財資金的資產投向主要債券和現金及銀行存款為主,2023年上半年,銀行理財投資資產中債券占比為47.7%,較2022年底的50.40%有所下降;但“現金及銀行存款”從去年末占比17.5%升至23.7%。
在權益類市場方面,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截至8月9日,理財公司發行的存續的34只權益類產品中,尚有23只跌破了單位凈值1,破凈率達67.6%。而在7月4日,破凈率也曾達到了76%。
去年破凈潮、贖回潮對投資者的信心打擊顯然尚未完全修復。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較2022年末縮水了3.80萬億元。
低風險短期限產品受偏愛
“我現在只買定期存款以及R1和R2風險的理財,去年買了一個半年期理財,封閉期結束差點虧錢。心累了,現在這樣穩定收益就已經很滿足了。”一投資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半年報》顯示,銀行理財產品期限有縮短趨勢,低風險產品占比提高,保守型個人投資者數量增加。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6月末,風險等級為二級(中低)及以下的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為22.86萬億元,占比為90.21%,而2022年底,這類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為24.54萬億元,占比為88.73%。在整體市場規模縮減之下,上半年較年初產品規模占比提升了1.48個百分點,風險偏好為一級(保守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占比較年初增加了1.32個百分點。
在產品期限方面,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縮短,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占比下降。
2023年上半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在326至381天之間,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占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為71.48%。而2022年,新發封閉式理財產品期限較長,加權平均期限在339至581天之間,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占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為72.60%。
“經歷了去年理財產品的大規模破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趨向于保守,銀行理財推出低風險、低波動的產品更多是為了迎合投資者偏好。”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
《半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數量最多的仍是風險偏好為二級(穩健型)的投資者,占比34.31%。
“理財產品久期縮短,也是為了迎合投資者低風險偏好的一種表現,比如現金管理類產品,風險低、收益低、持有期短。”楊海平表示,上半年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中“現金及銀行存款”的占比從去年末的17.5%升至23.7%,也主要是理財公司迎合市場低風險偏好導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了27.69萬億元,在規模上首次實現了對銀行理財的超越。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王婉瑩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