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外并購浪急水深 做不到“四忌”別出門 來源:上海證券報
出海,對漁民來說意味著捕撈和收獲。上市公司海外并購,也是一種出海,不過看起來好像更高大上一些。這幾年,中國公司的腰包鼓了些、視野開了些、膽量也大了些,紛紛走出國門“買買買”,全世界看著也驚奇。中國化工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萬達35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傳奇影業、聞泰科技268億元人民幣并購安世半導體……諸如此類金額巨大、種類繁多的海外并購隔三差五地見諸報端,刷新市場的認知,也濺起不小的浪花。這其中,上市公司自然是出海的主力軍。但潮水退去后,曾經風光一時的海外并購,究竟是“潮平兩岸闊”的坦途,還是裸泳觸礁后的窘境,恐怕也值得深究一番。
最近,樂惠國際發布一則公告,其兩年前收購的德國芬納赫,不僅持續虧損拖累公司業績,還因前股東的故意隱瞞,面臨多起訴訟和重大經濟損失,不得不申請破產關張。類似的案例不止這一單,能源礦產類公司失敗的概率就好像不低。這幾年,好些公司都曾豪擲重金收購境外的油氣或礦產資產。掰指數來,洲際油氣、中天能源、美都能源、鵬欣資源、西藏珠峰,屢見不鮮。這些公司當年收購時大都躊躇滿志,但眼下卻基本折戟而歸,不少還債臺高筑、深陷泥潭。就拿中天能源來說,當初先后花了數十億元收購加拿大的兩塊油氣資產。但現在,其中一塊資產三年累計貢獻利潤不足500萬加元,另一塊已連連虧損,公司經營持續惡化,還因違規擔保淪為戴帽一族。再如當年吉恩鎳業,激進舉債數十億元收購加拿大鎳礦項目,最終資產沒能創造收益,公司也資金鏈斷裂,難逃退市命運。
百貨零售業中,也有公司得過教訓。南京新百收購英國百年老店弗雷澤百貨,收購后累計虧損23億元,最后不得不全額計提37億元的商譽減值。商贏環球斥資18億元收購美國服裝批發商環球星光,資產進來后業績就大幅下滑,僅兩期需補償的業績差額就已接近當初支付的18億元,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么說來,帶著憧憬起航出海,要想如己所愿,還真得費些思量、做好準備。前面幾單失利的海外并購案例,其失敗也是由來有自。總結起來,可以說有“四忌”。
一忌好大喜功,底氣不足。出海遠行要走得穩、行得遠,前提是評估好自身船況是否健康、“油量”是否充足。海外并購大多交易金額巨大、資產規模不小。自己的船噸位是否匹配、運力是否足夠,可得先掂量清楚。海航科技曾豪擲60億美元收購英邁公司,這筆交易公司實際自有資金僅拿了87億元,國華人壽幫著付了40億元,還有數百億對價全部來自銀行借款。如此高杠桿的激進擴張,公司的流動性難免出現問題。
二忌頭腦發熱,情況不明。一聽海外并購,就覺得高大上,忍不住想當然,哪里還顧得上深入分析行業市場形勢、標的真實情況和對價是否合算。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出海要是沒提前做好功課,不了解航程中的天氣和可能存在的冰川、暗礁,就如盲人摸象,難保不出現“泰坦尼克號”式的悲劇。樂惠國際就是吃了當初盡職調查不審慎、偏信交易對方的虧。洲際油氣2014年31億元收購馬騰公司,也是栽在誤判市場形勢上。交易完成僅數月,國際油價就急轉直下,資產業績自然也難達預期。
三忌內功不深,整合受挫。敢闖敢拼固然是好事,但海外并購的成功可不僅僅靠“刷卡買單”那一刻的豪氣,買完后如何有效整合,創造“1+1>2”的協同效應,是對公司有無扎實內功的巨大考驗。要知道,跨越國境與文化、司法與制度的種種不同,真正完成從業務到人員、從市場到管理的融合,絕非易事。長電科技當年收購全球半導體巨頭新加坡星科金朋,曾被業界普遍看好。但即使這樣,還是難逃整合不及預期的問題,標的產能利用率不足,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虧損,上市公司業績也受了拖累。
四忌心懷叵測,別有所圖。有的公司公告一套說法、心里一套想法。這其中,最忌諱的就是打著海外并購的“招牌”,行著利益輸送的營生。比如,某公司以19億元的高價向控股股東收購境外金礦,甚至為了交易完成做出長達7年的業績承諾。蹊蹺的是,標的在收購時連礦權續期都尚未取得,且礦井實際已經荒廢多年,復產存在著重大不確定性,公司至今尚未真正實現黃金業務收入。這背后,公司和控股股東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難免讓人質疑。還有公司想借海外并購的“東風”找點題材、蹭些概念,選取標的考慮的不是產業邏輯,而是炒作邏輯。
教訓不少,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那些成功的公司,大多做到了“四忌”,有所敬畏、有所堅守。當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浙江龍盛低價收購資金鏈斷裂申請破產的德司達,就是摸清了情況、踩準了價格,一舉躍升為全球染料龍頭。洛陽鉬業收購剛果(金)Tenke銅鈷礦,將這個全球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銅鈷礦資產納入麾下,公司業績也連年增厚,說明其資源整合取得了實效。
上市公司開展海外并購,除了自己這艘船要造得牢、開得穩,也還可以增加些市場化的制度安排。比如,市場呼吁已久的股份支付可以再邁一步,把純現金的“一錘子”買賣,變成長期的利益共同體。監管上,對那些意圖不軌的公司也著實要想點招,不能讓他們出了國界就“泥牛入海”。并購到底實不實、背后有沒有套取利益,可能還需要加強跨境監管協作。總之,就是要讓海外并購真正為我所用、名副其實,成為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的堅實階梯。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