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證券行業集團化運營背景下,方正證券(維權)問題頗多,控股公司業務不平衡,牽涉訴訟暴露風控漏洞,成為券業典型“跛腳案例”。
富凱財經
作者|天鵝
方正證券“牽手”與“分手”動作頻頻。
4月份,方正證券的公告圍繞著旗下兩家券商——民族證券和瑞信方正證券,為了解決監管要求的同業競爭問題,最終做出了微妙“取舍”。
本周方正證券更發出了一張自揭老底的公告,涉及6億本金的股票質押違約,最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達成和解,金額逼近去年歸母凈利潤,不禁讓投資者唏噓。
解決子公司同業競爭有“玄機”
本周,方正證券公告,方正證券、民族證券定于2019年5月24日日終清算完成后,實施經紀業務及客戶整體遷移合并,將民族證券的經紀業務及該業務相關客戶整體遷移合并入方正證券。
這意味著方正證券實現對民族證券的“全面收編”。
2014年,方正證券收購民族證券100%股權。由于后者是全牌照券商,可謂“價值連城”。
但這場收購后的整合工作有技術性難題。因為方正旗下還有另一家券商——瑞信方正。這是2008年10月正式設立的合資券商,當時方正和瑞信持股比例分別為66.7%和33.3%。
民族證券“入局”后,方正證券面臨一大監管難題——子公司的同業競爭。因此,2014年收購證券后,方正便表示“在控股民族證券之日起5年內解決方正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與民族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
雖然均為控股券商,但瑞信方正的業務范圍遠小于民族證券,以投行業務為主,即股票(包括人民幣普通股、外資股)和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的承銷與保薦。雖然瑞信方正旗下也有經紀業務,但營業部僅有一家,且業務范圍局限在前海地區。
今年4月中旬,瑞士信貸以非公開協議方式單方面向合資券商瑞信方正增資,持股比例由增資前的33.30%提高至51.00%。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信貸單方面增資對方正證券影響較小,“瑞信方正的資產總額、凈資產、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規模均相對較小,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影響較小。”
公告中上述表態看似平常,但背后卻有深意。瑞信方正運營10年以來,作為控股股東的方正證券并未把這家券商帶上輝煌之路。
如上圖所示,富凱君從方正證券年報找出了瑞信方正的營收數據,數字令人大吃一驚。這家合資券商2012年以來最高的年度營收僅2.67億元,凈利潤水平多年徘徊在1000萬元以下,更在2014年和2018凈虧損。
其中,2018年瑞信方正的凈利潤虧損高達3554萬元。
2012年以來,瑞信方正的承銷金額更是一落千丈。
實際上,從方正證券合并財務報表看,2015-2018年間,瑞信方正的營收在總集團占比1.7%-3.2%之間,而民族證券營收占比在17%-30%之間。前者的凈利潤占比更低,最高時不超過2%,而民族證券凈利潤占比最低也有14.48%。
我們就能夠理解方正證券為何對瑞信單方面增資,所產生的影響并不擔憂了!
因此,我們看待方正證券解決民族證券、瑞信方正同業競爭問題時,要從兩家子公司業務表現去觀察,自然要“放棄”業績平平的瑞信方正。
換個角度談,雖然當前外資對合資券商持股比例提升,但瑞信方正仍是“特例”,本身業績不佳,控股股東“甩賣”才是正常邏輯。
可以看出,方正證券“牽手”民族證券后,更緊緊握住了這家全牌照機構,轉而“撒手”運營平淡的合資產物。
6億元訴訟暴露風控漏洞
本周,方正證券有一則“自揭老底”的公告。
方正的股票質押業務遭遇融入方違約,于是將廣州瑞豐集團等客戶高上了法庭,指客戶作為融入方開展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均發生了違約,要求各融入方及保證人等被執行人立即償還欠付公司的融資本金及相應的利息、違約金、實現債權和質權的費用等全部債務。
看似普通的案件,但涉及金額高達6.39億元。最新公告內容顯示,雙方達成了分期償還債務的執行和解協議,被執行人確認了融資本金及相應的利息、違約金、實現債權和質權的費用等全部債務金額。
要看到,這宗質押違約案里面,一共有三宗案件,被執行人均是同一個群體,并非是孤立偶發案件,明顯暴露一家券商風控的弱點。案件看似達成和解,但要用“分期付款”的方式還錢,不知要等多久。
值得注意的是,方正證券“被坑”的6.39億元,可是自有資金。相比之下,2018年方正證券歸母凈利潤只有6.61億元!
中金公司報告也指出,2018年方正證券信用業務風險暴露,加大計提拖累盈利。年報顯示,2018年資產減值由去年同期的7423萬躍升至4.7億元,其中兩融減值3.4億、股質減值1.1億,占利潤總額63%。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