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來了!10月29日!立即開戶為申購做好準備!【立即上車做股東,享開戶福利!】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安信策略】布局“十四五”,把握政策紅利——策略&行業聯合報告
來源:陳果A股策略
投資要點
策略:把握“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紅利
計算機:數字經濟開拓未來,計算機新基建ABC齊步走
電新:能源革命進行時,持續重點推薦新能源板塊
電子:重點突破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關注科技核心資產
非銀:券商收獲資本市場改革升級紅利
商社:“大循環”提振內需,免稅行業首當其沖
醫藥:十四五規劃點名創新,新藥,新器械,新氣象
環保:“十四五”將近,細分板塊紅利有待釋放
傳媒:傳媒內容產業新脈絡
交運:“十四五”交運行業重點關注快遞+航空物流投資機會
機械:十四五規劃利好核心設備板塊
汽車:十四五”汽車行業重點關注新能源+智能網聯投資機會
■風險提示:
1.十四五規劃政策不及預期。
正文
1. 策略:把握“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紅利
1.1. 中央對“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指示
1.1.1. 宏觀形勢研判
總的來說,中央對十四五時期的宏觀形勢研判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最高領導人于2020年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
最高領導人于2020年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中央政治局于2020年7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
1.1.2. 核心發展思路
總的來說,中央對十四五時期的核心發展思路是,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增強同世界經濟的聯系,為其他國家提供的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十四五時期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最高領導人于2020年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為其他國家提供的市場機會將更加廣闊,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最高領導人于2020年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是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需要。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中央政治局于2020年7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
1.1.3. 重點領域工作部署
總的來說,中央對十四五時期的重點領域工作部署包括,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保體系,強化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最高領導人于2020年8月24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
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加大科研單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要堅持開放創新,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
要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改革也面臨新的任務,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長期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要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要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對外開放。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推動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
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保體系,強化公共衛生和疾控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加強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更加注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最高領導人于2020年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對能夠快速突破、及時解決問題的技術,要抓緊推進;對屬于戰略性、需要久久為功的技術,要提前部署。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狠抓創新體系建設,進行優化組合,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形成我國實驗室體系,發揮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推動重要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明確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方向和發展目標,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在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給予必要政策支持,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持續不斷堅持下去。要加強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把教育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強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建設,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積極設置基礎研究、交叉學科相關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本科生培養,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把巨大創新潛能有效釋放出來,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要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更加主動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中央政治局于2020年7月30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1.2. 把握政策紅利,重點布局三大方向
即將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九屆五中會議將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預計將提出建議稿。“十四五”是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戰略目標,向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將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中期發展帶來重要影響。
從短期看,在十二五規劃建議稿和十三五規劃建議稿公布前后,相關領域細分均有明顯的上漲。不同于以往的規劃,“十四五”規劃可能會淡化經濟增長、總量目標等,更加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預計“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成為“十四五規劃”的關鍵政策指引,預計促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更好形成也會伴隨著一系列改革的加速設計與推進,如資本市場改革、收入分配改革、財稅改革、金融供給側改革等。
從長期來看,“十四五”規劃將帶來更多發展和改革紅利的釋放,建議投資者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雙循環新格局”布局三大方向:
安全:國防軍工、能源安全(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儲能)、糧食安全、信創、網絡安全、戰略金屬等。
科技:新基建、第三代半導體、智能汽車、醫療信息化等。
消費:消費升級、高端消費、數字經濟、養老、育兒、教育等。
2. 計算機:數字經濟開拓未來,計算機新基建ABC齊步走
重點關注:
云計算:金山辦公、用友網絡、廣聯達、恒生電子、福昕軟件、浪潮信息、寶信軟件、深信服、石基信息、優刻得、萬興科技、泛微網絡、捷順科技
信創:誠邁科技、中國長城、太極股份、鼎捷軟件、中國軟件、東方通、中科曙光、創意信息、海量數據、寶蘭德、普元信息、卓易信息、東華軟件、常山北明、神州數碼、華宇軟件、南洋股份、啟明星辰、綠盟科技、衛士通、中孚信息、北信源、格爾軟件
5G應用:中科創達、科大訊飛、四維圖新、德賽西威、千方科技、銳明技術、鴻泉物聯、萬集科技、金溢科技、道通科技、順網科技、夢網集團、網達軟件、當虹科技
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并有望成為未來的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根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已由2011年的9.5萬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比重從20.3%提升到36.2%。“十四五”期間,參考我國已有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的作用和地位有望進一步獲得提升,成為維護和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穩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依托。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所依托的計算機新基建可認為由“ABC”,并將成為未來數字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支撐。其中,AIoT指萬物智聯,Base指數字底座,Cloud指云計算。
2.1. AIoT:5G應用核心是AIoT大變革
5G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萬物智聯,語音交互、圖像交互等AI技術將在終端產業鏈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同時云、邊、端的計算與數據資源的再平衡將會帶來基礎設施的重構機遇。5G低時延、高可靠通信要求,令邊緣計算成為必然選擇。邊緣計算預計年復合增長超30%,萬億規模市場可期。我們認為,AIoT最先應用的場景是VR/AR。5G和AI技術的突破將令VR/AR潛能從現有的技術欠缺中釋放出來。VR/AR軟硬件發展迅猛,已具備大眾化基礎,AIoT最大的應用場景是極具產業拉動效應的智能網聯汽車。疊加汽車消費回暖、自動駕駛技術加速滲透、以及穩基建策略下車聯網路網建設三重利好,智能網聯汽車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終端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在于:1)AI技術成功解決了終端交互和數據分析的問題;2)5G技術解決了終端連接和高效通信的問題。
智能終端大變革的目標始終是增強信息的傳輸效率,其背后主要是交互技術的變革。標準功能機的12個功能鍵,每次點擊輸入,可傳輸的信息量不足4比特,效率極低;智能機時代,觸摸屏成為信息傳輸的主要入口,信息的輸入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單次觸擊所獲得的信息量約為20比特;然而由于手機屏幕尺寸天然存在上限,因此手機終端的使用體驗已近極限;AI時代,智能終端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如語音、圖像交互直接獲取用戶意圖,不需要用戶額外的手動操作就可實現用戶意圖,將極大提升用戶信息輸入效率。
2.2. Base:數字底座的信創與網安
重塑中國數字底座的任務空前緊迫,伴隨網絡安全市場呈現景氣度向上。近期,美國對華為步步緊逼,表明重塑中國數字底座已進入“生死時速”。貿易戰將更加強化國家信創戰略,加快IT國產化進程。從2019年三季報及部分年報業績快報來看,信創板塊的業績開始兌現,各種前瞻指標表明2020年將是信創規模化放量的元年。同時,我國網絡安全市場在需求擴張、供給升級、技術迭代與政策扶持等多個維度均發生重要變化的“共振”之下,行業層面將進入黃金發展期。
華為事件再次敲響IT產業“自主可控”警鐘。從中興事件到華為事件,美國的制裁舉措從貿易戰的談判籌碼進化成針對我國科技產業的戰略遏制,中美貿易戰成為中美科技戰已是社會的普遍認知。大國博弈的背景下,關鍵領域的國產化成為競爭的焦點,國家自上而下的產業政策將加速自主可控產業鏈的成長;與此同時,以云計算、AI為代表的新技術趨勢深刻變革IT產業的背景下,國內IT產業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迎來歷史性的機遇。總的來看,華為事件暴露出了問題,國內IT產業部分核心技術相對孱弱、“缺芯少魂”、“卡脖子”的現象長期存在。但對于國內IT產業而言,這是困難,更是機遇。
IT國產化試點項目與行業拓展順利推進。政府部門IT國產化大部分試點項目按時完成招標計劃,行業拓展方面,基于飛騰CPU+麒麟OS的國產化辦公自動化系統已在建設銀行的境內外分支機構全面部署上線,開啟了金融行業IT國產化替代的先河。此外,國家電網的部分省網公司也在積極試點IT國產化替代的工作。IT國產化試點在金融、能源等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重點行業中的拓展穩步進行中。
中國電子打造全國產化“PK體系”。2017年,中國電子聯合來自國內電子信息行業的70余家企業,重磅發布了多款基于飛騰2000+ CPU的服務器產品,以及多項基于“PK體系”的現代數字城市科技創新成果。“PK體系”是由飛騰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統構成的全國產化軟硬件體系的簡稱。在此基礎上,中國電子旗下的中國長城推出了基于“PK體系”的全國產化服務器擎天C F520。目前,已有400余家國內企業和單位融入PK體系,極大的推動了我國自主信息體系的建設步伐。數字中國峰會期間,中國建設銀行宣布基于PK體系的商密自動化辦公系統全面上線。同時,中國聯通宣布采用“PK體系”實現自有系統的改造升級,未來將同中國電子共同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的網絡基礎設施服務,助力現代數字城市建設。
行業信創招投標密集推進,金融信創進入“深水區”。自2020年9月份以來,多個行業信創大標開出,包括交行信用卡核心項目、中國光大銀行開源數據庫軟件項目等。其中,長亮科技中標交通銀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新核心授權系統和發卡系統兩大項目,助力交行打造中國首個國有大行信用卡核心安全可控項目。光大銀行開源數據庫軟件現場服務選型入圍項目由創意信息旗下的萬里開源中標,中標金額含稅單價為0.5380萬元/人天。另一方面,根據支付寶官方9月25日消息,中國工商銀行重要業務系統——對公(法人)理財系統已完成從大型主機到OceanBase分布式架構的改造。我們認為,行業信創是國產化業務規模更大、潛力更強的領域。同時,行業信創對國產化產品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引入更強的市場化機制,有望作為我國基礎軟硬件廠商的試煉場,為其發展壯大至消費級市場提供成長平臺。
2.3. Cloud:云計算與在線業務
本次疫情是我國云計算產業從供給驅動轉向需求驅動的歷史性拐點,對標海外,國內云計算龍頭公司具備極大發展空間。5G吞吐速率大幅提升,將會帶動網絡流量井噴以及流量成本的急劇降低,進一步加速云計算發展。新冠疫情再次彰顯云計算在各類行業應用場景的巨大潛力。大量企業開啟遠程辦公模式,釘釘/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快速攀升至排行榜前三位。醫院加緊遠程醫療建設,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系統建設大幅提速。線下教育資源的缺失則導致資源重新分配到線上平臺;
5G吞吐速率大幅提升,將會帶動網絡流量井噴以及流量成本的急劇降低,進一步加速云計算發展。5G使得下載速率由4G時代的100MB/s提升到10GB/s,將帶來網絡流量的井噴,一方面會帶來與流量正相關的服務器、流量監控等基礎設施需求量急劇增長,例如,僅過去4G帶來的視頻流量增長就使得字節跳動(抖音)的服務器需求量幾年內上升至BAT級別;另一方面更將加速計算資源向云端集中。
2019年中國云滲透率逐漸接近全球平均水準。2016-2018年中國公有云滲透率分別為1.1%/2.2%/4.3%,公有云的高速發展使得滲透率幾乎每年翻一倍。根據產業調研,我們預計2019中國云計算規模為800億元,中國云計算的滲透率在2019年達到4.80%;假設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維持2018年19%的增速,則2019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17億美元,相對應的滲透率為6.72%。
在滲透率接近的同時,中美在云計算結構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對比2018年中國與全球的云計算產業結構,可見中國與全球(主要是美國)存在巨大的發展鴻溝。2018年中國500億公有云市場構成中,前四名都是IaaS廠商,依次為阿里云214億元,騰訊云91億元,AWS中國44億元以及金山云22億元。2018年全球的1517億公有云市場構成中,前四名則是兩家IaaS廠商以及兩家SaaS廠商,依次為AWS的256億美元,微軟Azure的135億美元,Salesforce的132億美元以及Adobe的90億美元。
旗幟鮮明看好SaaS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基于中國與全球在公有云領域如此大的結構差異,我們認為,由硬到軟的拐點正在出現,我們看好SaaS未來在中國的發展:
(1)IaaS的快速普及培養了客戶租用服務的習慣,在減少自己購買硬件的同時,軟件的配套也必將SaaS化;
(2)與全球不同,中國的SaaS廠商都是依托于IaaS,而全球的SaaS廠商有自建數據中心和自采硬件的案例,因此國內IaaS的跨越式發展非常有利于未來SaaS的發展;
(3)從全球的云計算結構來看,中國云計算發展更大的可能性是IaaS的增速逐漸下降,SaaS的增速超過IaaS,從而導致SaaS的占比提高。
風險提示:AIoT產品落地不及預期,海外爭端加劇
3. 電新:能源革命進行時,持續重點推薦新能源板塊
推薦標的:
光伏:通威股份、愛旭股份、隆基股份、福斯特、中環股份、福萊特、信義光能、福萊特玻璃、蘇州固锝、帝科股份、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山煤國際、錦浪科技、固德威、陽光電源、晶澳科技
風電: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天順風能、中材科技、日月股份、金雷股份
全球再次夯實可再生能源發展共識。在減排目標的倒逼下,此前歐盟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預計由原有目標28%提升至38%-40%,由于目前減排目標或提升至60%,在此基礎上,預計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持續提升至約42%-44%的水平;而在此前9月21日通用電氣宣布退出新建煤電市場,專注投資可再生能源發電業務;9月22日總書記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能源發展路線再次被夯實。
3.1. 十四五規劃擬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風電光伏發展空間廣闊
國內新能源滲透率尚低,成長空間廣闊。國家可再生能源規劃在今年4月9日已被國家能源局明確了編制節奏,預計2021年3月底前,形成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送審稿)》。我們假設非化石能源占比在未來十年持續提升,在2025年和2030年持續提升至18%和20%,在平均發電煤耗逐年下降,光伏+風電發電量占比逐年提升的基礎上,我們分別以2019年和2025年為基年,預計2025年和2030年所需光伏+風電發電量增量分別達0.85萬億KWh和1.13萬億KWh。
中國光伏在未來五年年均新增裝機有望在71-94GW,根據表2預計的發電量增量,在現有風電和光伏裝機的基礎上,我們預計光伏和風電平均發電小時數分別為1200/1400小時,預計2020-2025年光伏和風電年均新增裝機量在71-94GW和13-26GW的范圍內,2025-2030年光伏和風電年均新增裝機量在113-151GW和21-41GW的范圍內。
今年全年國內裝機有望達40GW,同比增長33%。除了競價項目和平價項目以外,今年的戶用以及2019年結轉至今年并網的競價項目等,有望支撐全年裝機量達到40GW左右。根據50%的競價完成度預計競價項目13GW、根據補貼規模測算戶用預計7GW、平價5GW、領跑者獎勵指標1.5GW、示范項目與特高壓配套5GW、2019年結轉項目8GW。
2021年光伏裝機需求確定性依然較高:從當前時點看,2021年光伏裝機需求確定性依然很高。其中,國內方面主要來自2020年平價(需要2021年底前并網)、戶用以及大基地等項目;海外方面,疫情導致部分項目遞延以及成本端的進一步下降預計將推動2021年需求快速增長。我們維持對于2021年全球光伏裝機160GW(國內40-50GW,海外100-120GW)的判斷。
風電年新增裝機中樞有望大幅上調。此前市場預期十四五期間風電年新增裝機20-30GW,市場預期悲觀壓制風電板塊估值,近期風能大會業內對四十五呼聲較高,預計年新增裝機有望上調至40-50GW,估值中樞有望大幅上移,同時,2020年9月22日,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風電作為清潔能源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風電行業未來成長空間依然廣闊。
風電方面,2020/21年仍處于搶裝階段,十四五規劃有望打開發展空間。考慮疫情影響,預計風電并網時間將順延至2021年,疊加海上、分散式、平價、通道項目,我們認為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將維持高景氣。預計2020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0-35GW,2021年維持在30GW以上。如考慮十四五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標,國內風電行業的裝機規模在2021年以后仍有望達到30-40GW。
3.2. 歐盟提高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2020年10月6日,歐洲議會通過提高歐盟2030年的氣候目標,將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相比1990年)從目前40%的減排目標提高到60%。歐洲議會還否決了委員會關于依靠森林和草原等碳匯來實現2030年氣候目標的提議,而且否決將發展中國家的碳減排項目納入歐盟的氣候目標,稱歐盟2030年的目標應該只依賴歐盟國內減排。此外,歐盟還批準了涉及7500億歐元的下一代歐盟經濟復蘇基金,敦促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優先使用歐盟經濟復蘇基金來促進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清潔交通。
歐洲光伏在未來十年年均新增裝機有望在117-130GW,根據預計發電量增量,在現有的風電和光伏裝機的基礎上,我們假設歐洲地區光伏風電平均有效發電小時數分別為1300/2200小時,若在減排目標55%的基礎上,預計2020-2030年光伏和風電合計年均新增裝機量在103-114GW的范圍內,若在減排目標60%的基礎上,預計合計年均新增裝機量 117-130GW的范圍內。
此外,在本月舉行的世界太陽能技術峰會上,印度表示會將2022年可再生能源目標從175GW提高到220GW,力爭到2030年印度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40%。
3.3. 能源革命進行時,持續推薦能源板塊
光伏方面,我們建議把握4條主線,1)盈利修復彈性大的硅料和電池片環節,重點推薦通威股份、愛旭股份;2)競爭格局最好的硅片和膠膜環節,重點推薦隆基股份、福斯特和中環股份;3)技術迭代產生的下一個α機會,一是受益雙玻滲透率提升的玻璃環節,重點推薦福萊特,重點關注港股信義光能和福萊特玻璃。二是從0到1的HJT產業鏈,重點推薦蘇州固锝和帝科股份,重點關注邁為股份、捷佳偉創和山煤國際;4)業績增速快的錦浪科技、固德威、陽光電源和晶澳科技。
風險提示:新能源裝機低于預期,相關政策推進或執行不及預期等。
4. 電子:重點突破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關注科技核心資產
關鍵詞:“自主可控”、“先進制程”、“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產教融合”
推薦標的:中芯國際、北方華創、安集科技、瀾起科技、韋爾股份、卓勝微
國產化勢在必行,“十四五“預計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
2015年后,集成電路超過原油連續五年占據我國進口商品第一大品類。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3055.5億美元,占我國進口總額的14.7%。我國集成電路整體技術水平尚低:設計方面,截至2018年底,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共有1700家企業,故設計行業發展活躍,增速較快,但總體技術水平還處于中低端水平,成規模、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僅有10余家,且僅細分領域有技術亮點;制造方面臺積電一家獨大,我國集成電路制造水平落后國際先進水平兩代以上,先進制程的缺失限制新應用領域集成電路發展;原材料與設備方面嚴重依賴進口。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對華企業接連進行制裁,暴露了國內集成電路企業技術上的短板,在此背景下,為推動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我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以應對限制,預計“十四五”規劃將從多方面支持半導體產業。
產業基金加大投入,持續撬動社會資本
大基金一期實際投資規模達1387億元,根據中國經濟時報網,大基金一期撬動5145億元地方基金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制造、設計、封測、設備材料等產業鏈各環節投資比重分別是63%、20%、10%、7%。大基金一期偏重于對資金需求度更高的制造環節,并且重點投向了國內龍頭企業。大基金二期注冊資金2041億元規模,于2020年開始投資,目前已對紫光展銳投資22.5億元,對中芯國際間接控股的中芯南方增資15億美元,擬出資9.5億元于深科技投資沛頓存儲,思特威(從事CMOS設計)。以1:5的比例,大基金二期預計能撬動超萬億市場資本。除了對集成電路制造業的龍頭投資外,大基金而且或將目標投向設備與材料方面,設備方面包括光刻機、刻蝕機、薄膜設備、封測備和清洗設備等核心設備以及關鍵零部件,材料方面包括半導體制造所需的硅片、光刻膠、電子特氣、拋光液以及封測所需的引線、塑封料等。
重視先進制程,財稅政策升級
2020年08月04日,國務院正式公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其中,《若干政策》全力支持先進制程,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于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業所得稅,以往支持線寬小于65納米(含)集成電路的政策還得到延續,較以往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升級。另外,進口設備、材料、零配件免關稅;設備、材料、封測公司明確享受所得稅“兩免三減半”,重點設計公司升級為五年免稅,上市融資條件放寬,支持研發支出資本化。
第三代半導體有望納入“十四五”規劃
第三代半導體有望納入“十四五”規劃。2012年、2015年工信部分別制定了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根據中國證券報等媒體報道,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有望列入“十四五”規劃,目標“換道超車”。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憑借高頻、高效、高功率、耐高壓、耐高溫、抗輻射等特性,可以實現更好電子濃度和運動控制,特別是在苛刻條件下備受青睞,在5G、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新一代顯示、航空航天等領域有重要應用。更重要的是,第三代半導體切中新基建的種種需求。5G建設進一步加速了氮化鎵射頻器件的應用,據賽迪顧問數據,氮化鎵射頻器件已經成為5G時代較大基站功率放大器的候選技術,碳化硅模塊可實現以很小的體積滿足功率上的嚴苛要求。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大規模投入,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生長(創新方法)、工藝處理(提高利用率和成品率)、設計應用(結構性能成本)、封裝測試(材料工藝散熱)等環節都存在巨大機會。以5G、新能源汽車、能源互聯網、消費類電子、新一代顯示、紫外等應用市場啟動為契機,已經完成布局并實現產業化的企業和地區將首先收獲成果。同時受國際環境變化因素影響,正在加緊布局的企業特別是新組建的企業和新建產業園也不能忽略可能存在的風險。
降低項目投資風險,規范芯片制造業
國家發改委召開10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個別地方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過程中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2020年10月20日表示,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發展原則,加強對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建設的服務和指導,有序引導和規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秩序,做好規劃布局。
加強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
2019年10月8日,工信部公布了答復政協《關于加快支持工業半導體芯片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自主發展的提案》的函,函中工信部指出要“推進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進一步做實做強示范性微電子學院。2020年7月3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投票通過集成電路專業將作為一級學科,并將從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的提案。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2020年10月22日,南京江北新區聯合企業、高校等共同成立的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舉行了揭牌儀式。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主要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制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風險提示:貿易摩擦和供應鏈風險
5. 非銀:券商收獲資本市場改革升級紅利
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市場需要更大更強的券商,我國券商也將承擔其具有“戰略性意義”的職責,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經濟轉型和居民財富結構調整的先鋒。我們認為券商新一輪盈利能力提升的核心驅動因素將來自“十四五”期間的資本市場改革升級紅利,股價上漲的動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改革紅利:證券行業密集迎來有利于業績提升的政策新規,包括:全面推進注冊制改革(包括科創板注冊制試點、創業板注冊制及其新交易規則等)、基金投顧試點、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等,這些規定或為券商提供新的展業模式,或減輕了券商的經營壓力。
擴表轉型:偏低利率環境下券商有持續擴表的動力,券商也通過多渠道進行資本補充,資產端擴表主要用于發展資金類業務和開展業務轉型,從而推動券商業績的繼續提升。未來仍不排除上市券商并購事件的發生,券商并購和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有利于優化券商競爭環境,利好優質券商長期發展。
行情加持:目前市場情緒總體仍向好,隨著創業板20%漲跌幅限制放開和后市可能推出的做市商及單次T+0交易,市場換手率和兩融余額還有提升空間。長期來看,后疫情時代的中國經濟復蘇疊加金融支持實體高質量復蘇將有利于吸引更多增量長期配置資金的流入,我國股市在“十四五”期間趨勢性上升的可能性較大,如果市場交投活躍且賺錢效應明顯,券商股將在部分時點再迎“戴維斯雙擊”。
從公司基本面角度:券商分化日益明顯,頭部券商和精品投行受益。頭部券商向國際投行模式轉型,憑借融資成本優勢和布局創新業務帶動盈利能力不斷回升,其中杠桿率提升可能是主要驅動力;中小券商繼續探尋特色化路線,更具業績彈性,在注冊制改革趨勢下優選行業精品投行。
券商標的我們推薦兩條主線:綜合能力領先的龍頭券商(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投行能力相對突出的精品投行(國金證券)。
中信證券:(1)公司并購廣證證券和大幅舉債后,杠桿率升至4.5倍,交易投行轉型驅動重資產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擴大龍頭優勢;(2)公司投行能力、機構客戶資源和資本金實力優勢明顯,預計投行、機構銷售和直投等業務將持續受益于注冊制改革;(3)公司享有估值溢價,行業龍頭更受市場青睞。
國金證券:公司精品投行特色受益于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其具備自身獨特的投行優勢與業務積累,有望抓住直接融資市場發展而促成的新機遇。公司投行業務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a)投行客戶以中小民企為主,受益于民企項目釋放。截至2020年8月17日,國金證券以18家的創業板儲備項目數躋身行業前五,展現出強勁的投行實力。(b)市場化激勵機制和豐富的人員儲備。根據公告,2020年6月末公司共有保薦代表人144人,位居行業第8。(c)投行收入占比高,具備高業績彈性。2020H1公司投行收入占比達到26%,相比行業和多數頭部券商而言業績彈性更大,中小企業項目也將帶來較高的承銷費率水平。
華泰證券:公司亮點包括:(1)公司在零售經紀客戶基礎、金融科技和投研能力方面已有領先優勢,未來經紀業務在通過數字化手段加強機構化和買方投顧轉型方面具備先發優勢,基金投顧試點資格將助力公司財富管理轉型,行情好轉下零售客戶交易活躍度提升利好零售客戶為主的華泰證券。(2)投行能力在注冊制改革趨勢下得到充分發揮,為公司持續帶來業績增量,進一步帶動機構業務全產業鏈發展。(3)公司當前估值相對于行業整體估值而言偏低。
風險提示:疫情防控不及預期/經濟復蘇低于預期/政策變化風險
6. 商社:“大循環”提振內需,免稅行業首當其沖
推薦標的:中國中免
6.1. “大循環”提振內需,免稅行業首當其沖
疫情影響下國外消費受阻,承擔“消費回流”重要功能的免稅渠道發揮重要作用。疫情助推下,國內免稅商紛紛通過線上渠道對沖線下客流影響。中免集團推出了海南離島補購官方商城,只要在半年內去過海南且在海南購買過離島免稅商品的,就可以在線上買免稅商品,并且直郵到家;日上(上海)和日上(北京)推出直郵服務,消費者在日上會員APP下單后可由順豐直接包郵到家,線上價格和日上實體店同步,促銷活動全年覆蓋;珠海免稅于今年2月與格力電器聯合推出“珠海免稅MALL”小程序,拱北口岸入境店也于今年4月正式上線此平臺,顧客可在此平臺上瀏覽和預定免稅商品,并在線下免稅店完成提貨;深免在2020深圳線上購物節的零售專場活動中,首次推出了“深圳免稅直播間”節目,并在3月31日、4月3日的兩次直播中大幅提升商品銷量,在疫情期間開辟出一條新路;海免在補購商城中也推出VIP的優惠活動,增加線上流量以緩解經營壓力。
國家免稅政策不斷放寬,彰顯國家對推進消費回流“大循環”決心。我國奢侈品消費大部分在海外進行,根據要客研究院,2019年中國人全球奢侈品銷售額1527億美元,其中近70%在境外消費,消費回流空間巨大。免稅渠道是截流境外消費的有效渠道,國家近年來大力支持免稅行業發展,2020年以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利好政策頻出:
3月:頂層設計提出鼓勵發展市內免稅店、離島免稅線上補購政策出臺。我國在今年3月已從頂層設計出臺,提出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對市內免稅店提供建設土地、融資等支持。
6月1日:離島免稅政策大幅放寬。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總體方案包括總體要求、制度設計、分步驟分階段安排和組織實施四大部分,深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6月9日:增加免稅運營牌照。王府井于6月9日公告披露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為我們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繼海南離島免稅政策之后,第一次正式批準新的免稅零售經營牌照,具備劃時代意義,
6月10日:北京市鼓勵免稅店發展。2020年6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要便利進口商品消費,加快落實國家免稅店創新政策,優化口岸、市內免稅店布局。
其中,《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出臺,離島免稅額度、種類進一步放寬。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總體方案包括總體要求、制度設計、分步驟分階段安排和組織實施四大部分,深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其中,重點提出:1)2025年前重點任務包括對島內居民消費的進境商品,實行正面清單管理,允許島內免稅購買,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2)對注冊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并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
對標韓國經營銷售政策,韓國免稅店并不區分離境與入境免稅店,只要過境韓國,無論是否本國居民都可以購買,而中國市內離境免稅店僅面向出境的境外人士開放,仍然期待政策有新的突破,未來開放市內免稅店國人購物。2019年5月,在滬舉行的“商務部推動消費升級工作會”上提出將推動市內免稅店盡快開業,上海政府正在向國務院積極爭取境內人士出境前購物政策放開。如果政策逐漸放開,中免市內免稅店具有盈利高增長空間。韓國數量限制與限額也基準較高,本國離境額度為5000美元,中國市內離境店目前未規定免稅限額,但對標韓南離島免稅店,政策開放后市內免稅店在兩年內可能達到30000元額度。
發改委完善免稅業政策,國內免稅政策有望持續支持。2020年3月13日,發改委發布《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擬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包括繼續完善市內店政策,建設中國特色免稅店;增設免稅店,擴大口岸免稅業務;調整免稅限額及品類,國人免稅政策有望大幅利好免稅業務。
從市場上幾大參與者看,中免全方位優勢顯著,珠免優勢主要在于煙酒類產品及珠海優質卡位,王府井優勢在于北京核心地段&環球影城和首旅集團資源支持,眾信和凱撒則在于出境游客流資源賦能。中國中免有望直接受益于行業政策的放寬。
6.2. 投資策略
疫情催化的消費大循環大背景下,短期海南政策重磅出臺,離島免稅額度從3萬提升至10萬、行郵稅額度取消,有望帶動客單價提升;免稅品類擴充,酒類、電子類產品上線,擴大消費人群覆蓋面;所得稅率下調,進一步增厚盈利能力。此前線上補購新政出臺進一步提升線上滲透率;5 月 6 日海南市政府提出中免集團全年免稅 300 億銷售目標,預計下半年銷售或將提速。公司中長期基本面穩健,待海外疫情拐點后有望迎來估值修復。中國中免具備先發及規模優勢,供應鏈積累深厚,有望繼續分享免稅增量紅利,未來還將配合海南省政府增設三亞市內及機場兩家離島免稅店。阿里與Dufry成立合資公司并不意味著可以直接進入中國免稅市場,打破現有免稅市場的基本格局,除了1999年幾家試點公司在中國經營過免稅外,目前中國還沒有外資或中外合資公司持股國有免稅零售牌照公司的先例,未來合作模式或以跨境電商為切入點。長期看好消費回流免稅具備上升空間,國人市內免稅店開啟新成長。繼續重點推薦中國中免!
風險提示
新冠疫情持續惡化;宏觀經濟增速明顯下行風險;免稅政策紅利低于預期;機場免稅店業績改善速度低于預期
7. 醫藥:十四五規劃點名創新,新藥,新器械,新氣象
推薦標的:恒瑞醫藥、中國生物制藥、邁瑞醫療、海爾生物、健帆生物、智飛生物、康泰生物
藥品審批、醫保支付等各方政策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國產創新藥進入持續收獲期。其中,審批端,國內新藥審評提速,鼓勵藥品研發創新,國內IND申報逐年增多,龍頭創新藥企持續加大新藥研發,未來國產創新藥有望持續上市;支付端,醫保控費、仿制藥帶量采購等政策引導藥品行業“騰籠換鳥”,保證具備臨床價值的創新藥的支付空間。推薦標的:(1)恒瑞醫藥:國內創新藥研發龍頭企業,持續高研發投入使公司研發管線雄厚;PD-1等創新藥放量帶動公司業績高速增長;(2)中國生物制藥:預計未來3年每年均可獲得約20個左右的生產批件。PD-L1、曲妥珠、利妥昔、貝伐珠預計于21年獲批。
醫療新基建打開行業空間,高端創新醫療器械擁抱黃金發展期。國家發展改革委于5月20日發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明確指出的三個公共衛生建設方向,包括檢驗實驗室建設;重癥監護病區(ICU)、呼吸、感染等科室建設;醫院的擴建等,在定性與定量兩個維度上對醫療新基建做出了明確規劃,為醫療器械行業帶來可觀需求增量。同時,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3月習近平主席指出: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我國現階段在多數高端醫療器械領域仍然外資廠商把控市場份額,未來國產廠商在政策扶持下亦有望逐步實現技術突破、完成進口替代,實現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成長性可期。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看好具有代表性的創新醫療器械標的包括:1)邁瑞醫療:國產醫療器械巨頭,強者恒強、全球發展;國產醫療設備領導者,產品線全面、技術領先、渠道成熟,借“醫療新基建”東風有望開啟新一輪增長;2)海爾生物:生物安全核心稀缺標的,中短期新基建與智慧疫苗接種或提供彈性,長期實驗室綜合解決方案轉型賦能;3):健帆生物:液灌流全球治療滲透率有望隨學術地位提升,公司作為世界唯一龍頭將充分受益;4)新產業:國產化學發光龍頭,裝機量+單產雙升有望持續驅動增長。
國內疫苗行業有望迎來量價齊升。縱觀國內疫苗企業的產品梯隊以及研發管線,未來5年時間維度內,將是國產重磅疫苗的上市高峰(金麒麟分析師)期及銷售快速放量期。其中,13價肺炎疫苗(沃森生物)、HPV疫苗(萬泰滄海)已于2019年底獲批上市;預防微卡(智飛生物)等重磅創新品種有望在2020年獲批上市;13價肺炎疫苗(康泰生物)、三代狂犬(康泰生物)、三價輪狀(蘭州所)等重磅創新品種均有望在2021年獲批上市。綜合考慮當前行業政策背景,在產業加速整合及重磅品種快速放量的雙重催化下,由重磅品種所驅動的國內疫苗企業崛起將在今年正式拉開帷幕,進而有望誕生2-3家千億市值的疫苗龍頭企業。此外,同時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度全球領先,相關企業有望享受額外業績彈性。我們建議關注疫苗領域國產龍頭:1)智飛生物:HPV因市場供不應求而受疫情影響有限,全年業績預期不改;EC診斷試劑已經獲批,預防微卡即將獲批上市,貢獻業績與估值彈性;2)康泰生物:四聯苗銷量快速恢復,全年預期不改;23價肺炎疫苗有望在疫情后迎來顯著提升;13價肺炎疫苗有望在明年初獲批上市,三代狂犬有望在下半年申報上市。
風險提示:疫情不確定性;行業政策不確定性;研發進度不及預期
8. 環保:“十四五”將近,細分板塊紅利有待釋放
8.1. 十四五展望
環保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環保產業也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當前環保產業總體發展規模壯大,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服務模式不斷創新。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2019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約1.7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遠高于同期的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政策層面:頂層文件出臺落實環保重要性,十四五細分板塊紅利有待釋放。2020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目標要求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意見》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部署,從國家高度來構建我國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促進環保事業積極向好發展,對十四五期間環保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比例、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劣Ⅴ類水體比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比例和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的削減量,這8項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約束性指標已提前完成。隨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受益于穩增長、補短板和專項債傾斜、再融資放開和低利率環境,助力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的高速增長,預計十四五期間環保進入新一輪周期的向上階段。
目前來看環保各細分板塊政策持續加碼,環保行業投資有望持續增加。近期,生態環境部副部長在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從五個方面著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盈利。二是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倒逼環保產業市場擴容增效。三是會同有關部門出臺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政策,扶持環保企業發展。四是積極開展環境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環境服務質量。五是夯實工作基礎,推進環保產業統計調查政策的工作,及時掌握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今年7月,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的注冊資本達885億元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運營。綠色發展基金將重點支持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綠色、能源節約利用、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等八大領域,為環保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8.2. 細分領域方面,補短板持續推進力度不減
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研究制定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縣級及以上城市設施能力要基本滿足生活污水處理需求,并提出四項主要任務,即強化城鎮污水處理廠弱項,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短板,加快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以及推動信息系統建設。水處理設施建設投資、運維需求將持續釋放,政策鼓勵污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利好污泥處置。
十四五期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布局指引明確,將進一步完善水處理領域長效發展機制。《方案》因地適宜,對于不同區域提出不同升級改革要求,對于目前沒有污水處理廠的縣城要盡快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現有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城市和縣城要加快補齊處理能力缺口,首提大中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規模可適度超前。其中,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干流沿線城市和縣城,黃河干流沿線城市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京津冀地區和長江干流沿線地級及以上城市、黃河流域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此外,首提因地制宜推進合流制溢流污水快速凈化設施建設等要求,均對中長期污水設施規劃布局、規模和工藝技術路線方面做出指引,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也將繼續強化此領域,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利好水處理需求持續釋放。
加速再生水推廣,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膜技術推廣有望邁入新階段。《方案》指出,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區域,要結合水資源稟賦、水環境保護目標和技術經濟條件,開展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積極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廣再生水用于市政雜用、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等。隨著各地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及污水處理設備的采購及升級,水處理設備的市場需求有望持續增長,水處理設備領域將維持高景氣度。疊加“污水資源化”概念可能開啟的膜工藝及深度處理工藝市場紅利,市場需求值得期待。
持續補齊城鎮污水收集管網,管網建設和運維需求有望提升。《方案》將城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作為補短板的重中之重,提出中央預算內資金不再支持收集管網不配套的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項目,再次重申城市和縣城要加快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加快消除收集管網空白區。此外,《方案》要求提升管網建設質量,加快淘汰磚砌井,推行混凝土現澆或成品檢查井,優先采用球墨鑄鐵管、承插橡膠圈接口鋼筋混凝土管等管材。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管網建設和運維將進一步得到重視,污水設施配套管網建設及運維需求有望持續釋放,助推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
“重水輕泥”現狀將得到改變,加快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方案》鼓勵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大中型城市采用“生物質利用+焚燒”處置模式,將垃圾焚燒發電廠、燃煤電廠、水泥窯等協同處置方式作為污泥處置的補充,推廣將生活污泥焚燒灰渣作為建材原料加以利用,也鼓勵采用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等方式處理污泥,經無害化處理滿足相關標準后,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撫育、園林綠化和農業利用。政策鼓勵各地選擇適宜的處置技術路線,無害化處理污泥并將污泥進行資源化利用,十四五期間各地污泥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項目需求或不斷釋放,“泥水并重”將來臨。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以及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目標到2023年,具備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縣城生活垃圾處理系統進一步完善;建制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逐步健全。垃圾分類將在十四五期間加快推進。到2023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的46個重點城市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運輸體系。環衛一體化也將愈發趨勢明顯,垃圾分類作業內容加快融入環衛項目訂單。《方案》也要求科學評估、適度超前原則穩步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隨著新固廢法的實施, 2020年是我國垃圾分類落地的關鍵時期,我們認為十四五期間垃圾分類體系將加速推進,助力垃圾分類建設完善的收運體系,打開末端濕垃圾處置的藍海市場。
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1)加大公共領域新能源政策支持,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2)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市政環衛領域開啟示范行動。規劃指出要推進以數據為紐帶的“人-車-路-云”高效協同,支持以智能網聯汽車為載體的城市無人駕駛共享出行服務、物流配送、市政環衛、定制化公交和特定場景示范應用。隨著政策發力,疊加環衛電動車成本下降的預期,“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環衛裝備需求有望顯著提升。
8.3. 投資策略
隨著 “十四五”污水資源化政策的啟動,膜法水處理市場需求有望快速釋放,建議關注污水資源化利用和水處理市場放量受益標的【碧水源】、【金科環境】。
垃圾分類持續進行,新固廢法引導“濕垃圾”處置藍海,趁政策東風釋能,推薦濕垃圾龍頭【維爾利】。
環衛裝備板塊,受益新能源政策的大力推動,推薦環衛服務+裝備協同,新能源環衛裝備高增長的【盈峰環境】、【龍馬環衛】。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預期,項目推進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
9. 傳媒:內容產業新脈絡
推薦標的:
(1)核心推薦:芒果超媒、掌閱科技、光線傳媒、三七互娛、 吉比特、完美世界、巨人網絡;
(2)彈性標的:吉宏股份、姚記科技、元隆雅圖、華揚聯眾、因賽集團、號百控股、橫店影視、奧飛娛樂、掌趣科技、捷成股份;關注歌華有線;
(4)小米集團、心動公司、祖龍娛樂、友誼時光、金山軟件;關注網易。
服務消費增速領先且占比持續提升。“十三五”以來,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的背景下,國內消費更多的指向服務化、品質化,呈現服務消費增速領先、占比持續提升的特征。根據國家統計局,從居民消費支出來看,2019年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服務支出增速在各類消費中位居前列,均為12.9%,其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比例由2014年10.6%增長至2019年11.7%。
“十四五”規劃下,預計文化傳媒領域的消費更加指向數字內容消費、教育。相較于十三五期間,十四五時期的“科技+”或“互聯網+”的趨勢更加明顯,伴隨著各類智能終端涌現,從電腦、手機、電視屏進一步擴展至智能家居屏、VR/AR等,多終端并發下,各類線上消費新業態越發活躍,如直播帶貨、線上教育、知識付費等。互聯網與科技加持下,我們預計未來內容產業的消費將進一步擴容,且更多的指向數字內容消費、教育。基于此,我們重新梳理了內容產業的脈絡:
1)知識付費、教育、出版,都是為內容付費,呈現為不同的產品形態,選擇不同的分發與變現方式。我們將內容產業劃分為知識付費、教育、出版三大板塊,所有內容付費均分為線上與線下:
知識付費指針對終身教育的廣義內容,行業在2016-2017年迎來快速增長,得到、吳曉波頻道、知乎Live、分答等產品相繼涌現,根據艾瑞咨詢,終身教育行業在2018年前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824.5億元,同比增長18.3%。預計未來知識付費市場將會更加下沉、垂直、擴大,現頭部提供商如得到講商業思維、吳曉波講財經知識,更多都是針對于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三四線等低線城市用戶還遠未普及,同時新生代人群求知欲越來越強,各行各業的知識達人正在搭建屬于自己的知識店鋪。
教育針對特定目的(升學考試職業技能)的學校經營/培訓,傳統的線下教育細分為學校課堂與校外培訓;線上教育細分為第三方工具平臺(如釘釘)與純線上培訓機構。
出版指現有傳媒的所有內容所適配的最通用、最基本方式,其中狹義的出版主要為線下,包括傳統的出版社與發行商;線上出版呈現的更多的是娛樂形態,包括在線閱讀、音頻、直播、長短視頻、游戲等。
2)相對于出版“供給決定需求”,知識付費、教育更傾向于“需求決定供給”,二次加工(解讀)、因材施教。出版內容的特質是供給決定需求,比如長視頻、游戲,先由廠商去制作或開發內容,再由用戶去選擇消費,用戶對于娛樂內容的消費無特別的指向性需求。而知識付費與教育內容的特質是需求決定供給,更多的是一些內容的二次加工、因材施教,用戶對教育類內容的需求指向性明確。
3)知識付費與教育,區別在于所針對人群。知識付費的服務對象為終身學習者,針對廣義的用戶人群,用戶的特征分布呈現年齡跨度大、職業覆蓋廣的特點,年齡分布20歲-60歲,涉及技術研究、政府事務、教育、交通運輸、法律、人工智能、醫療、文娛等。而教育則針對期望達到特定目的的用戶人群,其需求更精細化、專業化,如以提分或中高考為目的的升學考試需求,以職業資格考試為目的職業技能需求等。
投資策略:
1)核心推薦:芒果超媒、掌閱科技、光線傳媒、三七互娛、 吉比特、完美世界、巨人網絡;
2)彈性標的:吉宏股份、姚記科技、元隆雅圖、華揚聯眾、因賽集團、號百控股、橫店影視、奧飛娛樂、掌趣科技、捷成股份;關注歌華有線;
3)新經典、立思辰、科斯伍德、昂立教育、中信出版;
4)小米集團、心動公司、祖龍娛樂、友誼時光、金山軟件;關注網易。
風險提示:
監管對內容監管力度超預期的風險
10. 交運:“十四五”重點關注快遞+航空物流投資機會
快遞支撐網購消費,是當前社會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再次寫入十四五規劃。2019年我國快遞行業包裹量占全球50%以上,快遞在支持電商消費、商品流通中發揮巨大作用。此前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曾三次提及“快遞”,重點支持快遞行業發展。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有望繼續強調快遞行業重要性,我們對可能出臺的政策展望如下:1)鼓勵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完善農村快遞網絡,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和“快遞下鄉”;2)鼓勵新興電商消費,快遞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3)支持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快遞網絡終端建設,助力快遞企業進一步降本增效。
疫情凸顯航空物流體系重要性,國家層面高度重視,十四五有望延續支持政策。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航司大面積削減航班計劃,導致航空貨運運力嚴重不足。3月24日的國常會議指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鼓勵發展航空貨運。2019年底我國全貨機僅174架,占全部在冊飛機不到5%,從貨機運力、運營企業、貨運機場等要素來看,中國整體航空貨運體系較為薄弱,作為全球產業鏈最重要的世界工廠并未擁有與之匹配的航空貨運國際網絡。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可能繼續明確航空物流發展政策支持:1)打造全貨機的航空物流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的國際航空物流運輸通道體系;2)支持加快航空貨運機場、中轉設施建設。我們認為參與航空物流的企業有望獲益(國際航線開通,起降時刻資源,運營補貼等),目前國內運營全貨機的上市快遞企業有順豐控股、圓通速遞。
投資策略:根據我們對“十四五”規劃中有關交運行業的分析預測,建議重點關注快遞+航空物流兩大主線機會,重點推薦順豐控股(快遞行業龍頭+自有航空貨運機隊+鄂州機場);中通快遞(電商快遞龍頭優勢突出);韻達股份(份額提升,估值回調后具備吸引力);圓通速遞(業績改善確定性強+自有航空貨運);關注低估值的申通快遞與德邦股份。
風險提示:十四五規劃不及預期;快遞需求不及預期;快遞行業大規模價格戰
11. 機械:十四五規劃利好核心設備板塊
推薦標的:埃斯頓、拓斯達、晶盛機電、上機數控、杭可科技、先導智能、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激光、奧特維、金辰股份、
11.1. 十四五規劃擬提高國產化率,持續推薦工業自動化板塊
11.1.1. 十四五規劃擬提高工業自動化國產化率,國產廠商發展空間廣闊
性價比日愈突出,機器替人是大勢所趨。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的勞動參與率占比不斷降低,由2016年的69.43%降至2019年的67.99%,同時勞動力總人數與勞動參與率兩個指標連續四年不斷下降。但同時,反觀制造業員工的平均工資, 2014年-2019年,制造業員工的平均工資六年來持續上升,由2014年的51369元上升至2019年的78147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8.75%;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加之由于技術進步以及核心零部件的逐漸國產化,工業自動化的成本越來越低,兩者的“剪刀差”不斷擴大,機器換人符合戰略發展的需求。
行業市場空間超600億元,國產化率不足30%。根據IFR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空間超600億元,同比增長12.7%,預計2020年市場空間超700億元。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占比不足30%。據MIR統計,2019年中國自主品牌機器人銷售4.42萬臺,同比增長3.27%;外資機器人銷售10.47萬臺,同比下降6.18%。與上年相比,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雖有放緩,但依然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增長水平;外資品牌銷量大幅下滑,增速驟然放緩。自主品牌機器人在市場總銷量中的比重為29.7%,同比增長2pct。目前我國國產機器人應用范圍比較廣的領域相對較小,汽車和電子等行業主要下游領域國產化率較低。
11.1.2. PMI回升明顯,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周期
自動化裝備直接受到下游資本開支周期的影響,其下游包括汽車、3C等諸多行業,分布極為廣泛,行業景氣度和宏觀經濟經濟度息息相關。目前,國內進入后疫情時代,PMI重回榮枯線以上,庫存周期底部回升,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周期。中國自動化市場自1Q18以來逐季回落,19年10月呈現復蘇態勢,盡管2020Q1疫情影響了自動化復蘇進程,但3月之后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重新增長,9月份工業機器人產量2.32萬套,同比增長51%,創歷史新高,行業進入高景氣。
11.1.3. 國產替代加速進行時,持續推薦工業自動化板塊
投資建議:經歷了疫情沖擊之后,自動化程度高的企業復工進度更高。后續由于疫情演繹的長期化,勞動密集型企業無法達到疫情前的生產狀態以及水平,而這也就促使更多企業開始進行自動化改造,帶動行業景氣度提升。并且隨著企業在過去的幾年中去庫存進度接近結束,以及經濟復蘇和逆周期政策對于工業自動化行業的催化作用,工業自動化行業或處于新的增長周期的起點,重點推薦先進制造國產化的重點龍頭埃斯頓、拓斯達。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大幅下滑、汽車銷量大幅下滑、疫情影響超預期
11.2. 十四五規劃望提振新能源板塊,重點推薦鋰電、光伏設備
11.2.1. 下游景氣爆發進入倒計時,鋰電設備迎接成長新機遇
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于我國實現產業升級轉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預計在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加大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投入強度,促進經濟轉型和傳統產業升級。
今年10月9日,為適應汽車產業升級趨勢和綠色消費新需求,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要達到25%左右,到2035年國內公共領域用車全面實現電動化。根據目標測算,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需要達到600萬輛以上。未來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年均復合增速將高達40%以上。
全球動力電池CR5已達75%,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攀升,龍頭廠商開啟新一輪擴產周期。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寡頭壟斷局面,19年CR5達到75%。從歷史看,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格局先分散后集中,主要動因是鋰電技術更新換代導致的技術壁壘變化,預計未來延續寡頭格局。2019年全球市場份額前五甲分別是寧德時代、松下、LG化學、比亞迪和三星SDI。
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速逐月回暖,行業迎來新一輪增長機遇。17、18年我國鋰電裝機量過度擴張,低端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偏低(龍頭除外)。19下半年行業開始出清,今年新增裝機同比增速逐月回升,7月單月轉正(+6%),有望開啟新一輪擴產周期。
鋰電設備具有定制化屬性,動力電池龍頭市占率提升有助于設備廠商份額集中。電池廠商根據自己的工藝情況,向設備制造商定制個性化設備,設備商根據客戶的生產工藝要求確定設備研發的可行性和方向。考慮到產品質量一致性、工藝技術保密等多種因素,客戶一旦形成使用習慣則不會輕易更換設備供應商,往往形成強強聯合。
我們整理了全球Top11動力電池廠商的產能規劃,并對投產時間表進行合理推斷或預估;預計未來三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有望達到779GWh。預計20/21/22年增量產能有望達到131/137/245GWh,當年折舊(假設折舊期5年)為62/88/116GWh;20~22年合計為779GWh。則對應20/21/22年鋰電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87/427/649億元人民幣。
1)前段設備核心企業包括新嘉拓(璞泰來旗下)、雅康精密(贏合科技旗下)、浩能科技(科恒股份旗下),三者體量相近,合計約占國內涂布機市場的半壁江山,但是國產前段設備在技術上與海外仍有一定差距,尚未實現完全國產化。
2)中段設備核心企業包括先導智能,贏合科技等。先導智能是中段設備霸主、寧德時代核心供應商,同業中業績體量國內最大;并在后段設備也有深厚積累,具備鋰電設備整線生產能力。贏合科技在前段涂布機、輥壓機和中段卷繞機等領域有豐厚的積累。目前來看,國產中段設備已實現對海外的超越,并進入了外資電池廠的供應鏈。
3)后段設備核心企業包括杭可科技、先導智能、星云股份等。杭可科技專攻化成、分容等后段設備,客戶包括LG、三星等消費電子巨頭,并拓展成為LG動力電池后處理設備供應商。先導智能并購珠海泰坦后,分享母公司優質客戶,使泰坦迅速做大做強。
投資建議:我國鋰電設備廠商技術積累深厚,近年來不斷加深與下游頭部客戶的綁定,逐漸走向海外。龍頭設備廠商綁定核心電池廠商,未來呈現強者恒強局面,重點關注杭可科技、先導智能等廠商。
11.2.2. 政策助力光伏能源發展,光伏設備進入高景氣期
政策助力光伏能源發展,預計2025年國內裝機70GW以上。今年10月我國十四五規劃將進入關鍵時點。根據十三五規劃,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15%,2019年我國已實現15.3%提前完成目標。根據年初國家能源局規劃編制要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力爭2030年實現20%,預計2025年達到18%以上,測算未來幾年我國光伏裝機將提升至年均70GW以上。同時近期,歐洲、美國、印度均提出能源轉型,賀利氏光伏預計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將達200GW。
當前時點海外部分地區已實現平價,國內明年實現全面平價,隨著光伏系統成本、儲能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光伏將有望成長為主力能源來源。2019年底國家發改委能源司發布《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2019)》,預計到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發電成本將低于0.3元/kWh,在所有發電中處于較低水平;2025年光伏裝機總規模達到7.3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24%,年化新增88GW;發電量8770億千瓦時,占用電量9%。
頭部企業逆勢擴張份額,光伏產業集中度持續上升。2020年上半年,頭部企業憑借資金、技術、成本、渠道、品牌等優勢不斷擴大規模,同時,不具備成本和效率優勢的落后產能及二三線小廠,將在疫情影響下加速退出。今年上半年,光伏各環節前十名在國內產量占比顯著上升,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分別提升7、1、20、6pct。
頭部企業集中發布擴產規劃,綁定設備廠商將率先收益。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已有49家企業宣布擴產,其中硅片、電池、組件分別為185、250、296GW。目前各大龍頭廠商仍憑借規模、成本優勢繼續擴大產能,光伏行業強者恒強趨勢顯著,綁定的龍頭設備廠商有望率先受益。
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密集規劃擴產,設備廠商有望率先收益。9月以來晶澳擬投資104億建設硅片、電池、組件一體化產能,隆基擬投25億擴產硅棒10gw,通威與隆基簽署合作擴產硅料。根據北極星光伏網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已有49家企業宣布擴產,其中硅片、電池、組件分別為185、250、296gw,隨著各環節產業鏈密集擴產,將提振設備需求。
異質結電池片產業化落地,國產廠商進度領先。近期,光伏異質結電池片產業化項目迎來持續落地,8月山煤公告設立公司開展異質結電池一期3gw項目;安徽宣城500MW高效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線設備采購項目開標。目前相關國產設備廠商布局領先,捷佳RPD設備已出貨,可提升0.6%以上效率增益;邁為實現PVD設備生產,CVD節拍設計8000片/小時,后續愛康、通威、日升等電池廠相關項目將持續落地,龍頭設備廠商將率先收益,訂單估值有望迎來持續提升。
投資建議:隨著各環節產業鏈密集擴產,將提振設備需求,設備企業將充分受益,新簽訂單有望超出此前預期,保障公司未來兩年收入業績高增長。硅片環節建議關注晶盛機電、上機數控等。電池片環節建議關注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激光等。組件環節建議關注奧特維、金辰股份等。
風險提示:規劃執行不達預期、下游需求波動
12. 汽車:十四五”行業重點關注新能源+智能網聯投資機會
推薦標的:寧德時代、三花智控、銀輪股份、旭升股份、長鷹信質、比亞迪、德賽西威、星宇股份、伯特利、均勝電子等
汽車行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國民支柱產業,有望再次寫入十四五規劃。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汽車產業鏈長,牽涉產業多,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占總制造業7%左右,汽車制造業占制造業總支出的比重位列第三,汽車產業體量大。此外,汽車產業鏈長,牽涉產業多,汽車整車制造拉動產值超過180億元的行業高達70多個,僅次于房地產和基建。從消費角度來說,2019年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中,汽車類消費占比高達28.4%,是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多次提及汽車行業,對于“十三五”的兩大戰略目標—— “中國制造2025”戰略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都與中國汽車發展息息相關。汽車行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的國民支柱產業,有望再次寫入十四五規劃。
綠色化是汽車工業必行之路,新能源汽車是重中之重,十四五有望延續支持政策。在全球能源和環保雙重壓力下,新能源成為汽車行業大勢所趨。“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就已經把新能源汽車發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協同相關部門統籌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據中汽協,自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超過480萬輛,占全球的50%以上。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面臨發展短板。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可能繼續明確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支持:1)堅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完善相關補貼政策措施,有序提升新能源滲透率,支持“換電”模式和混動路線,持續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堅持不懈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2)鼓勵和完善協同創新,圍繞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核心問題,聚焦核心工藝、專用材料、制造裝備等短板弱項,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和平臺集成技術研發,提高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3)加強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用車優惠政策,持續提高新能源用車便捷性。
智能網聯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四五有望持續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我國搶占汽車產業未來戰略的制高點,也是國家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突破口。十三五規劃提出“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并設定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目標。2016年6月,四部委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中,明確將智能網聯汽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已初步形成L2及以上汽車研發和測試的能力。但是,在市場應用方面,目前依舊以L2輔助駕駛為主,L3及其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目前在量產車中尚未開展應用。智能網聯汽車在塑造產業生態、推動國家創新、提高交通安全、實現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應該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集中資源、加大力度,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我們認為十四五規劃有望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我們對可能出臺的政策展望如下:1)確定智能網聯汽車國家發展戰略不動搖,明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2)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標準與規范建設,規范車輛與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互格式與協議,制定車載智能設備與車輛間的接口標準,研究制定車輛信息安全相關標準;3)實施智能網聯汽車國家產業戰略創新項目,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建設與應用示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數據交互平臺;4)加強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積極發揮聯盟作用,推動汽車產業與交通、電子信息產業的融合,合力促進汽車智能化與網聯化關鍵技術突破。
投資策略:根據我們對“十四五”規劃中有關汽車行業的分析預測,建議重點關注新能源+智能網聯兩大主線機會。
1、新能源:以廣汽蔚來為例,三電系統成本13.18萬元,占總成本44%,是新能源汽車成本占比最高的一個板塊。重點關注零部件,1)價值量占比較高的電芯以及電芯材料供應商,包括寧德時代(電芯)及其供應商等;2)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熱管理系統供應商,包括三花智控(熱管理組件)、銀輪股份(換熱模塊)等;3)進入特斯拉電驅電控零部件的供應商,目前電驅電控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特斯拉手中,但部分廠商已進入零部件供應鏈如旭升股份(電機殼體、變速箱箱體)、長鷹信質(銅芯轉子)等。重點關注整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龍頭+刀片電池技術+IGBT)。
2、智能網聯:智能網聯是單車價值量第三大的部件,占總成本14%,也是主要增量部件。重點關注,1)智能化發展驅動整車EEA變革,重點推薦域控制器制造商德賽西威(智能座艙龍頭),EEA革新加速推動汽車電子化,重點推薦星宇股份(車燈龍頭)、伯特利(線控制動龍頭)和均勝電子(國內HMI頭部供應商)等。2)比起傳統的控制器,市場對于整套電子電氣架構解決方案的需求已經呼之欲出,行業開放合作氣氛越發濃烈,越來越多參賽者將自己定位成標準平臺的供應商,建議關注華為智能網聯供應鏈。
風險提示:十四五規劃不及預期風險;汽車行業不景氣風險;政策落地不及預期風險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志杰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