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產業互聯網金融的意義在于解決中小微企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黃奇帆:產業互聯網金融的意義在于解決中小微企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2020年10月25日 11:50 新浪財經

  10月25日消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2020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產業互聯網金融的現實意義在于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是中國的問題,還是世界性難題,不僅僅是銀行自身的問題,還與中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有關。

  他進一步指出,小微企業屬于金融業長尾客戶,存在抵押品不足、信用資質差、信息不對稱、生命周期短等問題,銀行開展小微金融業務也存在獲客、盡職調查成本高、擔保不足、風控流程長及成本過高等問題。借助產業互聯網金融,通過“五全信息”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存在的信息、信用孤島,為小微企業提供與之匹配的金融服務。

  嘉賓發言實錄:

  黃奇帆: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受邀參加2020年中國外灘金融峰會。我就今天的主題“后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的趨勢與機遇”談一點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數字化平臺擁有的 “五全信息”的基因具有強大的顛覆性作用。所謂數字化平臺,是指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數字綜合體”。數字化平臺具有全空域信息、全流程信息、全場景信息、全解析信息和全價值信息的“五全信息”。這種“五全信息”具有五個特征:

  “五全信息”是結構型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包含社會經濟系統的各種結構性特征,如產業系統的各種特征描述、社會系統的運營數據等。“五全信息”的結構性體現了“數字孿生”的概念,是企業運營、產業生態和社會系統的全樣本刻畫。

  “五全信息”是動態型的信息。每一條“五全信息”都有時間戳、體現事物某一時刻的狀態,“五全信息”積累起來可以描繪事物的歷史規律和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五全信息”是秩序型的信息。“五全信息”既包含了社會經濟系統的基本制度,也包含其運營規則。也就是說,“五全信息”采自于系統現有的秩序,也會幫助系統構建新的秩序。

  “五全信息”是信用型的信息。進入“五全信息”社會后,這些信息因為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基于新的信用體系,無論是金融還是其他社會經濟系統都將發生更加徹底的革命。

  “五全信息”是生態型的信息。“五全信息”存在于特定的社會生態、產業生態之中,各類信息之間往往存在大量關聯,并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一旦能夠利用“五全信息”,就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沖擊。現在的數字化平臺,在5G背景下還會進一步形成萬物萬聯體系,數字社會將擁有越來越多的“五全信息”。“五全信息”與工業制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制造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能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發展的主體是產業互聯網金融。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符合科學、契合規律的金融科技應當走什么樣的發展路徑?我認為,發展前景巨大的是產業互聯網金融。產業互聯網金融是機構通過金融科技向產業生態、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的統稱。產業互聯網金融以企業為用戶,以生產經營活動為場景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由于產業價值鏈更復雜、鏈條更長,目前數字化的比例仍然很低,金融服務還遠未達到面向個人端的數字金融智能化、便捷化的程度,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個藍海。

  產業互聯網金融的現實意義在于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是中國的問題,還是世界性難題,不僅僅是銀行自身的問題,還與中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有關。小微企業屬于金融業長尾客戶,存在抵押品不足、信用資質差、信息不對稱、生命周期短等問題,銀行開展小微金融業務也存在獲客、盡職調查成本高、擔保不足、風控流程長及成本過高等問題。借助產業互聯網金融,通過“五全信息”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存在的信息、信用孤島,為小微企業提供與之匹配的金融服務。

  產業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節點逐步打通,進入成熟發展階段。金融的底層邏輯是信用,在“五全信息”的驅動下,企業運營數據可以與金融服務緊密地結合起來,以信息流轉帶動信用流轉,從而解決傳統金融供給無效的問題。

  以人工智能在企業中的應用為例,當前人工智能主要有八大關鍵技術,分別是深度學習、增強學習、模式識別、機器視覺、數據搜索、知識工程、自然語言理解和類腦交互決策。在這八大技術的支持下,制造業得以做到自感知、自適應、自學習、自決策,從而實現了生產的智能化、供應鏈的智能化、產品創新的智能化、企業經營的智能化。在此階段,大量結構化、可靠的數據成千上萬倍的增長,被采集、清洗、積累后,產生的數據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進行大數據的交叉驗證,從而使得金融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標準化。多方資金按照不同標的需求,匹配進各類生產環境中,將金融交易產品化,利用信息集成、交叉驗真、資產穿透、溯源管理等手段,提升對金融業務風險管控能力及金融資產配置的綜合服務能力。

  數字化平臺與金融機構各盡所能、各展所長是最合理的發展模式。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任何數字化平臺的發展,不能靠簡單的燒錢來擴大市場占有率,也不能讓客戶有成本無效果、長期賠錢,這是不可持續的自殺行為。合理的數字化平臺,應能夠通過四種渠道取得效益:一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運籌、調度,降低產業鏈、供應鏈的物流成本;二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應用,提高金融業務的工作效率;三是由于全產業鏈、全流程、全場景的信息傳遞功能,降低金融運行成本和風險;四是實現數字公司和金融業務的資源優化配置,產生優化紅利。 

  同樣,與數字化平臺合作的金融企業,也可以通過四種優勢為合作項目取得效益和紅利:一是低成本融資的優勢。二是企業信用判斷的優勢。數字化平臺對客戶信用診斷相當于是X光、CT、核磁共振,代替不了醫生臨門一腳的診斷治療。客戶的實際信用調查及風險防范是金融企業的強項。三是資本規模的優勢。數字化平臺盡管有巨大的客戶規模,但自身至少要有融資規模10%以上的資本金。只有銀行、信托、保險等專業的金融公司有這種資本金規模及與時俱進的擴張能力。四是社會信用的優勢。不論是金融監管當局還是老百姓,與有牌照、有傳統的金融企業打交道往往更放心、更順手。基于上述四項+四項分析,數字化平臺與專業的金融企業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優化配置,是最好的發展模式。

  未來,數字化平臺下的非銀金融機構出路在哪里?最合理、最有前途的模式是互聯網或物聯網形成的數字化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形成與實體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相結合的產業互聯網金融平臺。數字化平臺應當發揮自己的長處,深耕產業,形成各行業的“五全信息”,提供給相應的金融戰略伙伴,使金融平臺服務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數字化平臺與金融機構要形成明確的各方多贏的效益格局。萬流歸宗,無論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業務的發展,最終要讓各方受益,要降低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授信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科技手段獲得合理的收益,并將這些效率紅利,合理地返還于產業鏈、供應鏈的上下游和金融方及數據平臺經營方,從而產生萬宗歸流的洼地效益和商家趨利集聚效益。

  謝謝大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進和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28 豪森股份 688529 --
  • 10-28 金富科技 003018 --
  • 10-28 五洲特紙 605007 --
  • 10-27 日月明 300906 26.42
  • 10-27 科翔股份 300903 --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