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銀華基金杯”新浪銀行理財師大賽重磅來襲,報名即可領取666元超值好禮,還有機會獲得經濟學家、高校教授等明星評委專業指導,拿萬元獎金,上新浪頭條。【點擊看詳情】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曙光初現,A股預期已從冰點開始升溫!LPR改革促降息,有望提振短期反彈
來源:券商中國
中信證券:五大預期底已過,積極調倉配置
當前流動性、中美貿易談判、實體經濟、市場和政策的5大預期底已過,建議倉位較高的投資者積極調倉,增配科技板塊;倉位低的投資者積極加倉,依然以金融和消費為底倉。
1)繼續以消費和金融的核心資產作為底倉,當前重點關注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且股息率可觀的銀行板塊。
2)逐步增配科技板塊。2020年5G手機換代以及消費電子核心器件國產化加速是未來1~2年最為清晰的主線,重點關注半導體和華為產業鏈。
3)階段性增配住房竣工端相關行業。7月份房屋竣工數據如期回暖,繼續建議關注住宅竣工復蘇帶來的裝修建材、物業等行業的機會。國泰君安證券:曙光初現,市場預期已從冰點開始升溫
三重悲觀交織期已過,曙光初現。貿易維度看到緩和跡象,信用維度看到LPR改革推出,“信用-ERP-盈利”傳導通暢加速拐點到來。
曙光初現,市場預期已從冰點開始升溫。站在當前,國泰君安證券認為不論是7月政治局會議強調的“引導金融機構向制造業的融資”,還是8月16日國常會提出的“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確保實現年內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1個百分點”,這均指向了企業融資與信用問題,而信用問題將直接傳導至風險偏好和盈利端。信用拐點將帶動ERP和盈利拐點到來,關注趨勢的破局。
LPR:信用修復的一劑良藥,時間助它生效。
1)時間推進上是超預期的。從年初利率市場化討論升溫到8月16日國常會、8月17日央行公告,整體而言LPR改革的推進節奏是超預期的。
2)貸款利率的引導幅度有望超預期。當前LPR一直維持在4.31%,結合“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1個百分點”判斷,那就意味著后續LPR接近當前MLF3.3%概率較大。同時后續伴隨OMO利率下調,幅度有望超預期。
3)反饋到企業業績要到2020年。從企業端看,今年存量規模較大,增量規模有限,LPR改革帶來的融資成本下移對于盈利的影響大概率要到2020年才能有所體現。整體而言,結合節奏、力度和時間,LPR推進加速信用拐點到來,這將進一步傳導至ERP和盈利端。海通證券:A股估值優勢明顯,已經進入價值布局期①縱向比較,A股估值和情緒指標都處于歷史低位。橫向比較,A股優于美股、國內債券。
②市場轉勢需基本面和政策面共振,庫存周期看基本面可能正在趕底,政策面需跟蹤中美經貿談判及國內政策動態。
③市場筑底過程可能還會有反復,著眼中期,已經進入價值布局期,超配科技+券商,核心資產為基本配置。華泰證券:以改革促降息,科技股積極可為
內外部環境仍相對溫和,積極信號進一步增多,結構性機會積極可為。
外部環境看,美國期限利差倒掛預示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和美國波動壓力或將為中美貿易關系減壓,對A股影響有限。
內部環境看,LPR機制形成,以利率市場化改革方式促降息,有望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疊加減稅降費等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企業成本費用端壓力有望進一步降低,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改善;8月以來,國內長端利率明顯下行,創2017年以來新低。
當前A股估值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內外部環境邊際改善對A股估值形成支撐。配置上繼續推薦5.10以來堅守的科技股,5.15以來堅持推薦的華為產業鏈,以及半導體產業鏈。
廣發證券:廣譜利率下行助力科技好時光
LPR改革助力廣譜利率回落,延續科技好時光。(1)流動性:中國衰退式寬松+全球利率洼地共同推動廣譜利率下行;(2)風險偏好:中美貿易摩擦風險正在收斂;(3)相對業績:臨近中報期,投資者對企業盈利的關注度提高,成長股相對盈利增速的變化具備優勢。
廣譜利率、社融底、庫存周期和盈利底均具備明顯的傳導規律,盈利底將于Q3出現。中國經濟下行和就業壓力增大將促使逆周期對沖政策加碼。中美貿易摩擦的風險已經顯示出收斂跡象。建議配置廣譜利率下行+盈利預期改善(早周期)的主線——繼續推薦電子(PCB、半導體、消費電子)、計算機(軟件),待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后基建加力催化劑有望出現,結構上傳統與新型基建并行,關注基建鏈條(如建筑、高低壓設備)。
中信建投證券:利率并軌助力經濟,核心科技引領未來
從8月16日,總理主持召開國常會,部署支持利率市場化改革,以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促進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利率市場化是未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點方向,在6月26日的國常會和7月12日的央行發布會上都重點強調了LPR改革。我們認為本次會議的重點在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實質降低信貸利率水平和提升銀行風險偏好。
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增加,國內經濟下行再次加大、貿易摩擦反復、海外進入寬松環境,國內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短期和長期信用端利率均持續下行。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中信建投證券建議的配置順序仍然是“黃金>國債>信用債>本幣>股票>商品”。從行業配置的角度,中信建投證券優先推薦受到利率并軌政策積極影響、國家大力扶持、盈利持續增長的核心科技板塊;其次,除了科技成長股最占優之外,在經濟下行過程中,必須消費品板塊由于收入利潤穩定,利率下降會帶來估值的提升;最后,低息寬松環境和國際環境風險,仍然是支撐黃金板塊中長期上行的重要持續力量。
光大證券:市場處于磨底期,繼續耐心持倉并逢低買入
本周市場面對中美摩擦再次階段性緩和、美債利率倒掛引發全球大跌的外部因素擾動時,走出相對獨立行情,表明在跌至估值合理區間后,外患無需過憂,未來應更多聚焦內部因素變化。本周末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在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下有利于推動實際貸款利率下行,是實體經濟的又一實質性寬松利好。
往后看,合理甚至偏低的估值是市場最大支撐,磨底期建議繼續耐心持倉并逢低買入。中美摩擦的負面影響已反映在7月經濟數據中,且國內結構性通脹有望見頂回落,將繼續打開政策寬松空間,在“數據弱,政策松”階段,政策走向是影響市場的更關鍵變量。
配置上仍建議受益政策寬松的中小創(5G、計算機、半導體),以及處于復蘇拐點、性價比較高的汽車。海外方面,避險情緒激增導致美元長期利率加速下降。雖然在最后兩日內,市場情緒改善并全線反彈。但長期利率下行過快仍然是嚴重問題。尤其對近期領域避險熱點日元資產而言,如日本央行被迫采取負利率政策,將大大加快全球性資產荒的到來。
安信證券:市場基本處于底部區域,有望迎來新一輪上升行情
近期一系列外部事件使得A股市場風險偏好受到了較大影響,短期市場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震蕩消化,但從中期來看,持積極態度,安信證券認為投資者預期已經處于低位,市場基本處于底部區域,未來一個階段經濟韌性較強,流動性維持寬裕,政策將在供給側繼續優化與發力,維持地產調控基調與打破剛兌都有利于資本市場中期發展,當投資者走出悲觀情緒,看到積極因素,A股市場也將在經歷這個階段的震蕩筑底之后,有望迎來新一輪上升行情。
因此,從中期角度看,安信證券認為最近這個階段也正是布局優質資產的黃金時刻。行業配置重點關注券商、軍工、通信、電子、計算機、汽車等,結構性主線建議關注科創板可比映射公司、中報超預期公司、國企改革、上海自貿區新片區等。
興業證券:市場仍把握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展望下周,基本面角度,A股中報進入密集公布期,市場由預期轉入驗證期,中報成色成為影響A股下階段走勢的重要因素。中美博弈“新常態”反反復復、不確定性較大,短期來看,市場仍把握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中期角度,“三座大山”壓力在,出口鏈、地產鏈企業的三張表影響將逐步凸顯,市場仍維持謹慎態度。長期角度,利率市場化、兩軌并一軌正式啟動,有助于實現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改善實體企業財務負擔,優化資產負債率目標。信息披露的科創板制度、資本市場開放等措施也將有利于改善權益市場風險溢價、投資者結構,實現一輪“長牛”。
具體到機會層面,短期,一攻一守,攻守兼備。“攻”聚焦于從6月中旬以來一直推薦的華為手機鏈、5G為代表的新興成長方向。“守”則把握以公共事業類高股息、黃金等為代表的防御性品種。中長期,則聚焦于核心資產關注“人少”、“清涼”(估值性價比高)的金融地產、制造方向。采取類似長線外資“以長打短”做法,聚焦優質標的,核心資產獨立牛市行情將繼續,籌碼不宜輕易轉手,牢牢把握定價權。
方正證券:LPR改革對短期反彈有提振,配置方向依然是消費和科技
LPR改革對于市場短期反彈有部分提振作用,但是持續性的反彈仍需要明確的政策信號以及經濟企穩的預期。由于4月份市場的下跌中流動性并不是影響市場的核心矛盾,影響估值的因素更多是政策預期的變化以及貿易戰的影響,貨幣市場利率和票據直貼利率已經低于或者接近2008年的低點,信貸梗阻股票市場關注相對較小,而且此次政策調整市場預期已經較為充分,后續市場上漲需要明確的政策信號,比如說MLF利率的下降以及地方政府專項債新增等。
對于市場風格的影響,抱團消費和增配科技仍會強化,一方面由于經濟下行趨勢以及貿易戰不確定依然存在,且龍頭消費公司業績穩定,消費抱團仍會延續。增配科技近期市場已經有所演繹,核心的邏輯在于自主可控、5G投資鏈條的驅動。LPR改革短期不利于銀行股,體現為銀行業績預期以及盈利能力的變化的影響,由于銀行的信貸投向主要是大中型企業,大部分屬于優質企業,包括央企和國企,會導致銀行利差收窄。
行業配置上,偏內需的消費和科技依然是配置方向。消費股中的汽車、醫藥、食品飲料業中業績比較好的大白馬股還是有一定的配置價值。科技方面主要是自主可控,包括半導體、芯片設備、計算機軟硬件、通信領域的5G。當前超配的三個行業為醫藥生物、汽車、消費電子。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張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