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退市新規明確,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被出具內控非標意見,將面臨強制退市。這使得2023年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報告變得格外重要。
截至目前,在5362家上市公司中,共計215家未能收獲2023年度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其中,118家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被出具內控非標意見,更有76家已經連續三年被出具內控非標意見。在受訪人士看來,這些上市公司面臨相對較大的退市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ST越博、*ST三盛(維權)、ST華鐵(維權)、東旭藍天(維權)、東旭光電(維權)、威創股份(維權)、普利制藥(維權)、中創股份共計8家上市公司未能如期披露年報。除今年3月13日剛剛上市的中創股份以外,其余7家上市公司均已因未能如期披露年報而被立案調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采訪與調研發現,今年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具有諸多新特點。舉例來說,一方面,橫向對比來看,涉及問題多樣,包括大股東資金占用、違規擔保、深陷司法案件、經營不善且短期內無法解決等;另一方面,相較于往年,今年的最大特點為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在去年翻倍的基礎上,再度同比大增107.14%。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包括科創板轉板第一股觀典防務在內的數家昔日明星企業,今年均被出具非標意見。這提醒投資者,明星企業投資亦不能盲從跟風,而是需要仔細進行財務分析和風險評估之后謹慎投資。
一直以來,年報審計意見備受市場關注,今年尤甚。因為其不僅關乎企業經營情況、投資價值,而且關乎相關企業是否可能成為2025年1月1日退市新規正式施行后首批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根據退市新規,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的上市公司,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被重點監管;連續三年被出具內控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將面臨強制退市。
截至5月10日,A股5362家上市公司中,尚未披露2023年年報的僅剩*ST越博、*ST三盛、ST華鐵、東旭藍天、東旭光電、威創股份、普利制藥、中創股份8家。其中,*ST越博、*ST三盛、東旭藍天、東旭光電已經連續三年被出具非標意見;ST華鐵、威創股份審計報告連續兩年為非標意見。
上述8家上市公司中,除了3月13日剛剛登陸科創板的中創股份,其余7家均于5月8日晚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未能如期披露年報是其被立案調查的直接導火索。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上市剛滿2個月的中創股份暫未披露年報,或是因為時間緊張;其余上市公司年報無法如期披露,則大概率因為公司存在較多問題,導致會計所無法與企業達成一致審計意見,或者上市公司董監高意見不一、獨董等主要相關人員拒絕簽字。
這也意味著,相較于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無法披露年報者通常問題更多、被強制退市的概率相對更大。
上市公司審計報告分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和非標準意見兩大類,后者根據問題嚴重程度由輕到重又可分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四個類別。
其中,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其被強制退市的概率僅次于未能如期披露年報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整體數量有所增加,其中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數量增長最快。2021年年度審計報告被定義為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僅有7家,2022年增至14家,2023年更是大增至29家。
“上市公司一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就將面臨很高的退市風險。”受訪人士直言。
Wind數據顯示,*ST太安(維權)、*ST美盛(維權)、*ST新紡(維權)3家上市公司已經連續兩年被判定為無法保留意見;*ST三盛2022年年度審計報告為無法保留意見,2023年年報尚未披露;另有包括*ST中期(維權)、*ST同達、*ST天成(維權)、*ST深天(維權)、*ST商城、*ST美尚(維權)、*ST美吉、*ST吉藥(維權)、*ST中潤(維權)、*ST園城(維權)、*ST銀江(維權)、*ST易連(維權)、*ST天創、*ST鵬博(維權)、*ST龍宇(維權)、*ST洪濤、*ST海越(維權)、*ST巴安(維權)、*ST左江(維權)、*ST信通(維權)、*ST通脈(維權)、*ST世茂、*ST寧科(維權)、*ST工智、*ST富潤(維權)、*ST超華(維權)在內的26家公司2023年審計報告狀態為無法表示意見。
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增,是否意味著上市公司整體質量的下降?在受訪人士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田利輝看來,與過去相比,如今上市公司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要求、更高的審計標準和更透明的信息披露要求。這些變化可能使得一些存在問題的公司難以隱藏財務狀況,從而導致更多的非標意見和更多年報披露延遲現象的出現。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將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數量增長的原因歸納為三點:
首先,新的監管政策下,要求嚴格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加強信息披露要求,強化退市執行等。
其次,在對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執業規范性、勤勉盡責情況等要求進一步加強的背景下,審計機構更加謹慎,加強對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內控情況等調查,進一步提升執業質量。
最后,仍有相當比例的上市公司深陷經營管理不善、內控管理問題,以及受限于無法獲取充足的審計證據影響,導致財報真實、準確、完整性存疑等。
縱觀年內被出具非標意見和未能披露年報的215家上市公司,有何共同特點?
根據田軒總結,這些上市公司在持續經營、公司治理等方面均存在風險。如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存疑,相關交易事項缺乏底稿材料支撐,存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且短期內無法解決,出現大股東資金占用問題、違規提供擔保問題,以及深陷司法案件等情況。
相較于往年,如今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呈現諸多新特點。除上述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外,根據田軒分析,典型特點還包括:
首先,因為會計處理合理性及經營情況真實性存疑,以及由于相關信息披露準確性、完整性無法研判而被認定為信披違規的現象有所增加。
其次,上市公司年報與審計報告披露更加注意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對公司經營情況、治理情況、社會責任落實情況等披露質量進一步提升;更加強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更大比例的上市公司充分進行資金謀劃,加大科技研發支出,提升創新能力,加大中長期項目投資,加強公司長遠發展謀劃。
再者,審計機構執業態度更加謹慎,會計師事務所更有底氣對上市公司說“不”,對上市公司財報審查要求更加嚴格。這也是導致被出具非標意見上市公司數量增加的一大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嚴監管的全面推進、會計所與投行不再“粉飾太平”,一些昔日明星企業開始出現業績變臉,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典型如觀典防務,其繼2021年11月15日成為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后,2022年5月25日成為科創板轉板第一股。然而,觀典防務日前披露的2023年年報卻顯示,凈利潤縮水超七成,審計報告帶保留意見;隨后,觀典防務被上交所問詢。
“從年報披露情況看,有些昔日明星企業存在商業合理性存疑、違規擔保、歷史交易無法提供審計單據等情況,這應該不是短期現象。明星企業投資也需謹慎。”田軒提醒道。
責任編輯:郝欣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